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86)
2023(14245)
2022(11921)
2021(11378)
2020(9711)
2019(22482)
2018(22076)
2017(42440)
2016(22831)
2015(25447)
2014(25498)
2013(25250)
2012(23185)
2011(20424)
2010(20316)
2009(19013)
2008(18731)
2007(16660)
2006(14284)
2005(12340)
作者
(63226)
(53804)
(53253)
(50936)
(33393)
(25619)
(24206)
(21003)
(20150)
(18925)
(18028)
(17906)
(16607)
(16595)
(16520)
(16437)
(16298)
(15508)
(15327)
(15166)
(13266)
(13031)
(12999)
(12340)
(12228)
(12046)
(11784)
(11732)
(10818)
(10799)
学科
(97924)
经济(97820)
(71266)
管理(64791)
(51553)
(49310)
企业(49310)
方法(44637)
数学(40507)
数学方法(40038)
(36926)
农业(34058)
业经(25249)
中国(25182)
地方(21038)
(19926)
(19524)
财务(19471)
财务管理(19413)
企业财务(18473)
(17594)
(16538)
贸易(16533)
(16121)
财政(14764)
(14119)
(14100)
银行(14069)
(14018)
(13853)
机构
学院(317401)
大学(313308)
(134152)
经济(131555)
管理(124599)
理学(108442)
理学院(107393)
管理学(105498)
管理学院(104918)
研究(102433)
中国(80461)
(69300)
(67520)
(63662)
科学(62767)
农业(53221)
业大(52172)
(51082)
中心(50553)
财经(50318)
(47853)
研究所(46030)
(45855)
经济学(41065)
(38788)
北京(38785)
师范(38390)
经济学院(37502)
(37042)
财经大学(36893)
基金
项目(216064)
科学(170584)
基金(158374)
研究(157937)
(137569)
国家(136354)
科学基金(117690)
社会(101829)
社会科(96340)
社会科学(96314)
(85263)
基金项目(84123)
自然(75447)
自然科(73726)
自然科学(73707)
自然科学基金(72384)
教育(71314)
(70346)
编号(64872)
资助(64464)
成果(51494)
(48325)
重点(48222)
(46868)
(44878)
国家社会(42815)
课题(42689)
科研(42138)
创新(41986)
教育部(41343)
期刊
(146513)
经济(146513)
研究(89194)
(71349)
中国(60282)
(57480)
学报(50125)
农业(48419)
科学(45046)
管理(39745)
大学(39183)
学学(37356)
(29984)
金融(29984)
业经(29624)
技术(27240)
教育(24869)
财经(24557)
(23093)
经济研究(22494)
(21049)
问题(20694)
(18103)
统计(16708)
技术经济(15948)
财会(15590)
农村(15565)
(15565)
农业经济(15422)
世界(15365)
共检索到465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马海涛  丁树  
增加乡村财务投入是否可以吸引农民回流?本文通过对CHIP数据库的分析回答了这一问题。本文发现:外出务工收入对乡村财务投入具有较强的替代效应,增加农村福利性财务投入不会吸引农民回流;增加生产性财务投入、提高农村生产率、帮助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能够吸引农民回流。本文建议加大财政对农村"增收"扶持力度,帮助集体企业扩大再生产,融合一二三产业,拓展农民在农村的增收渠道,使农村恢复财政"造血"功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世贤   彭超  
基于2009-2018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检验和处理效应模型等方法,处理农户参与培训的选择偏差问题,分析培训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训有助于农户增收,增收效应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增长;培训的增收效应具有持续性和正向累积效应,但影响程度随时间推移有递减趋势;培训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大。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要加大涉农培训力度,坚持需求为导向、农民为中心,分级分类安排符合群体特征、适应农民需要的培训,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农技推广现场培训”力度,挖掘非农培训增收潜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世贤   彭超  
基于2009-2018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检验和处理效应模型等方法,处理农户参与培训的选择偏差问题,分析培训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训有助于农户增收,增收效应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增长;培训的增收效应具有持续性和正向累积效应,但影响程度随时间推移有递减趋势;培训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大。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要加大涉农培训力度,坚持需求为导向、农民为中心,分级分类安排符合群体特征、适应农民需要的培训,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农技推广现场培训”力度,挖掘非农培训增收潜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冀县卿  黄季焜  郜亮亮  
本文基于全国范围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实证评估现行农地政策对农地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中央政府抑制农地调整的努力一致,中国农地大调整和小调整的频率均呈现出由逐渐上升到显著上升再到迅速下降的变动特性。中央严格限制农地调整的政策显著地抑制了农地的频繁调整,特别是抑制了农地的大调整。此外,农地调整还受到土地承包期、资源禀赋、农地价值以及农民收入等的影响。为此,要减少农地调整带来的效率损失,不仅要继续实施承包期内禁止农地调整的政策规定,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而且要赋予农民长久的土地使用权,加强对基层政府和村干部的政策教育、强化监管和监督,促进农民非农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东平   田北海  
经过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洗礼,回流农民在推动经济发展、传播先进文化、促进乡村治理等方面拥有独特优势。厘清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的行为逻辑,对于应对乡村建设行动中存在的农民主体性缺失难题、缓解乡村振兴面临的人才约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鄂、湘、黔、川四省的回流农民调查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和机制分析模型,考察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等社会资本对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回流农民的乡村建设参与程度偏低,接近三成的回流农民从未参与过本村的公共事务活动;正式网络、非正式网络和制度信任对促进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具有积极影响,且呈现出明显的“组织动员”和“制度引导”特征。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正式网络、非正式网络和制度信任通过增进回流农民的村社认同进而促进其乡村建设参与;主体意识的提升显著削弱了正式网络和制度信任对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的动员与引导作用,而基于行动意义的主体价值表达在二者的关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具备较强的主体意识则是人际信任促进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的重要条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东平   田北海  
经过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洗礼,回流农民在推动经济发展、传播先进文化、促进乡村治理等方面拥有独特优势。厘清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的行为逻辑,对于应对乡村建设行动中存在的农民主体性缺失难题、缓解乡村振兴面临的人才约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鄂、湘、黔、川四省的回流农民调查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和机制分析模型,考察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等社会资本对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回流农民的乡村建设参与程度偏低,接近三成的回流农民从未参与过本村的公共事务活动;正式网络、非正式网络和制度信任对促进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具有积极影响,且呈现出明显的“组织动员”和“制度引导”特征。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正式网络、非正式网络和制度信任通过增进回流农民的村社认同进而促进其乡村建设参与;主体意识的提升显著削弱了正式网络和制度信任对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的动员与引导作用,而基于行动意义的主体价值表达在二者的关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具备较强的主体意识则是人际信任促进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的重要条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庆玉  
劳动力回迁是近年中国劳动力城乡迁移中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在有关其推动因素的相关文献中子女因素仅被当成一般性的家庭禀赋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对农民工回迁的影响从未引起过专门关注,而这正是本文努力要做的事情。为了避免以相关性代替因果效应,本文充分借助子女不同受教育阶段重要性及父母可以干涉和影响子女教育的能力存在差别等特征作为识别策略的基础,利用CHIP2008中的农村人口数据信息,发现了子女教育因素对农民工回迁的促进作用。并且通过尝试多种不同识别策略的方式检验了该结论对识别策略本身的敏感性。在以工具变量(Ⅳ)估计方法解决了各种识别策略下解释变量的代理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最初的结论依然没有改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斌  齐雁  
村民委员会民主和自治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方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基于CHIP中村委会数据,探讨了农村基层自治下民主决策、民主选举对村集体财务支出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以村民代表大会召开次数刻画的民主决策对提高村集体公共服务支出占比、降低行政性支出占比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候选人产生方式和选举方式刻画的民主选举中前者作用比后者显著;虽然民主选举所发挥的作用不如民主决策直接而显著,但民主选举实施时间越长,越有助于村集体财务支出由行政管理事务转向公共服务;民主决策和民主选举在影响村集体财务支出行为时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因此,以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为抓手,发展基层民主决策和民主选举是一项需持续推进、协同推进的长期工作,同时也要注重候选人的民主产生,实现选举的真正民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洪友  陈思霞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财政转移支付应有效保障贫困地区提供大致均等化公共服务的财政能力。本文运用边际受益归宿分析技术,实证评估了2003—2007年中国县(市)一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边际受益分配状况。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县(市)从增加的一般转移支付补助中受益更高;对于调整工资补助和农村税费改革补助,富裕县(市)是新增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最大受益者;专项转移支付增量资金的受益分配也存在配置失效问题。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我们的政策建议是:提升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的占比;制定更加"亲穷"的一般性财力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其均等化功能;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分配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钟学娥   丁增才  
为检验三农投入、人口回流、农村居民消费扩容升级之间的关系,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检验了三农投入对农村居民消费规模、消费结构的影响与作用,并进一步考察了人口回流在三农投入与农村居民消费扩容升级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三农投入可以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规模,并优化消费结构;三农投入能明显拉动农村人口回流;人口回流的中介作用显著;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西部地区的人口回流并没有对农村居民消费扩容升级发挥显著的带动作用。据此,建议持续加大三农投入以带动农村居民消费扩容升级,强化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以扩展农村居民资金渠道,提高西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人口回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伟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民工的回流无疑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然而,面临新的政治经济环境,回流农民工能否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目前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农民工回流的时代背景、意义和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需多方努力:建立回流农民工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备且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科学规划和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吉平   赵丽敏   任大鹏  
提升农民幸福感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利用2020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的数据,探讨村庄民主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作用机制与群体差异。研究表明,村庄民主中蕴藏着幸福效应,村庄民主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与此同时,路径机制分析显示,村庄民主可以通过增强农村居民的政治信任、抑制基层腐败以及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的主观感受等途径增进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此外,异质性分析显示,村庄民主可以显著影响高中学历以下、60岁以上以及完成了农村宅基地确权的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因此,为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可以从重视村庄民主过程,提升农民民主参与;维护干群关系,增进政治信任;改善乡村人文环境,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加强腐败治理;关注老年群体的民主事项和农村居民的财产稳定性等途径着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吉平   赵丽敏   任大鹏  
提升农民幸福感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利用2020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的数据,探讨村庄民主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作用机制与群体差异。研究表明,村庄民主中蕴藏着幸福效应,村庄民主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与此同时,路径机制分析显示,村庄民主可以通过增强农村居民的政治信任、抑制基层腐败以及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的主观感受等途径增进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此外,异质性分析显示,村庄民主可以显著影响高中学历以下、60岁以上以及完成了农村宅基地确权的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因此,为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可以从重视村庄民主过程,提升农民民主参与;维护干群关系,增进政治信任;改善乡村人文环境,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加强腐败治理;关注老年群体的民主事项和农村居民的财产稳定性等途径着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翔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战略中,离不开人才振兴。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和乡村人才资源缺乏的矛盾性问题,通过加强和完善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保障体系、加强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和宣传引导、注重农村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等策略解决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困境,实现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协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波   张鹏  
提高农民收入,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农业生产性收入和农业生产资料支出是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分析2012-2021年共10年间农民收入与支出结构数据,采用熵权的TOPSIS评价方法,实证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生产性收入与农业生产资料支出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农业收入对农民总收入贡献度较大,农业收入与农业生产资料支出均是农民总收入和总支出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研究结论,从以下三方面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将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农村,大力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资价格;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打造“一县一品”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