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09)
- 2023(15338)
- 2022(12685)
- 2021(11711)
- 2020(9854)
- 2019(22269)
- 2018(21662)
- 2017(42619)
- 2016(22999)
- 2015(25587)
- 2014(25344)
- 2013(25273)
- 2012(23430)
- 2011(21055)
- 2010(21311)
- 2009(20537)
- 2008(20780)
- 2007(18965)
- 2006(17166)
- 2005(16195)
- 学科
- 济(104533)
- 经济(104387)
- 业(94226)
- 管理(86431)
- 企(84578)
- 企业(84578)
- 方法(42392)
- 财(38332)
- 数学(33571)
- 数学方法(33272)
- 农(32328)
- 业经(32120)
- 中国(29467)
- 制(26220)
- 务(24530)
- 财务(24493)
- 财务管理(24461)
- 企业财务(23218)
- 税(22364)
- 农业(22263)
- 税收(20882)
- 贸(20771)
- 贸易(20758)
- 收(20697)
- 策(20622)
- 易(20316)
- 技术(19199)
- 体(18857)
- 划(18156)
- 银(17697)
- 机构
- 学院(335978)
- 大学(332386)
- 济(155303)
- 经济(152627)
- 管理(132024)
- 理学(112008)
- 研究(111464)
- 理学院(110957)
- 管理学(109709)
- 管理学院(109044)
- 中国(91366)
- 财(80971)
- 京(68978)
- 财经(61882)
- 科学(59026)
- 经(56180)
- 所(54638)
- 江(52385)
- 中心(49797)
- 经济学(49164)
- 研究所(48004)
- 农(47539)
- 财经大学(45520)
- 经济学院(44281)
- 北京(44175)
- 州(40647)
- 业大(39964)
- 范(39844)
- 师范(39603)
- 院(39481)
- 基金
- 项目(205037)
- 科学(165862)
- 研究(157622)
- 基金(153473)
- 家(130218)
- 国家(129068)
- 科学基金(113371)
- 社会(106207)
- 社会科(100975)
- 社会科学(100952)
- 基金项目(79132)
- 省(77008)
- 教育(71523)
- 自然(68539)
- 自然科(67020)
- 自然科学(67005)
- 自然科学基金(65943)
- 划(63961)
- 资助(63130)
- 编号(62334)
- 成果(52245)
- 部(48206)
- 重点(45555)
- 制(45323)
- 创(45228)
- 国家社会(45196)
- 发(44213)
- 课题(43238)
- 教育部(42824)
- 性(42410)
- 期刊
- 济(180927)
- 经济(180927)
- 研究(114225)
- 中国(68173)
- 财(67248)
- 管理(55810)
- 农(45569)
- 科学(42150)
- 学报(40852)
- 融(37580)
- 金融(37580)
- 大学(33193)
- 财经(32909)
- 教育(32285)
- 学学(31274)
- 农业(30835)
- 经济研究(29978)
- 技术(29284)
- 业经(28578)
- 经(28462)
- 问题(23587)
- 贸(21480)
- 国际(19512)
- 世界(18985)
- 技术经济(18952)
- 务(18864)
- 业(18509)
- 现代(16715)
- 税(16613)
- 财会(16339)
共检索到532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秀英 刘胜
增值税转型政策实践是否可以释放改革红利,是政策制定者与学界共同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文章基于增值税改革"准自然实验"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考察增值税转型改革对新建制造业企业空间布局行为的影响及差异。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释放的减税效应对新企业落户具有显著的吸引力,且对非出口、小规模、内资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吸引力更为明显;同时,增值税转型对制造业企业选址的吸引力还受到地区集聚经济的影响,在供需可达性和集聚经济更强的城市,其吸引力更强。因此,在进一步优化增值税转型政策及地区营商环境时,不仅要推动增值税实质性减税政策落地,还应根据企业及地区的异质性特点精准设计"减税降费"政策,协同利用好"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促进实体经济空间布局优化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新生 刘振华 修浩鑫
深化税制改革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16—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2018年和2019年增值税税率下调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减税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市场竞争地位高、国有产权、处于成熟期以及高市场化地区的企业而言,增值税减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显著。渠道分析表明,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以及资本配置效率是增值税减税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渠道。因此,政府部门应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缩小制造业与其他行业的税率差异,切实减轻制造业企业税收负担,同时应加大对民营、初创等弱势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全面提高各类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余红艳 沈坤荣 孙丽
基于2004—2019年省级数据,实证分析增值税减税对地区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增值税减税显著提高了地区制造业生产率;地区制度环境发育越好,其增值税减税效应越突出,且“营改增”后增值税减税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有所增强;增值税减税通过技术创新、融资约束路径影响制造业生产率,人力资本积累路径则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增值税减税所带来的税制结构优化推动了地区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鉴于此,立足财税环境现实,增值税减税应注重策略的调整,在税制优化中增强减税成效;提升增值税减税的技术创新、融资约束路径红利,加强人力资本积累方面的减税力度;同步优化直接税制,拓展税制结构转变所带来的减税空间,推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尹恒 迟炜栋
增值税减税是中国近年来减税降费政策的主体。本文提出一个分离增值税减税对企业需求端和成本端影响的模型,以模拟增值税减税的产出、价格、就业和税收收入效应。这一方法能够识别出企业异质的增值税减税短期效应,有助于控制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外包程度和抵扣链条完整性等方面的差异对增值税减税效应的影响。本文得到一些有意义的发现:(1)增值税减税的实质效应(产出和就业)相当可观,价格效应不明显,减税激发微观活力的代价是税收收入的较大幅度减少。以增值税对称减税3.00个百分点为例,制造业的加总产出、价格、就业和税收收入增长率分别为4.41%、-0.61%、7.15%和-17.09%。(2)完善增值税的抵扣链条、提升企业进项税抵扣的便利,同样具有重要的减税效应。(3)增值税减税能够明显改善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宏观生产率。削减增值税税率后,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增长更快,劳动增加更多,从而其市场份额提高。同时,生产率高的企业的价格下降较多,而税收收入下降幅度较小。这些政策模拟结果对于优化增值税减税政策和完善增值税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杰 娄著盛
我国增值税改革持续深化,增值税减税的效果成为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产品供需存在弹性,企业无法将增值税税负完全转嫁给消费者,并且不同企业面临的借贷市场环境存在差异,因此增值税减税对企业投资的影响问题显得较为复杂。本文针对企业投资决策建模,发现增值税减税会增加企业投资,但杠杆率较高企业由于借贷市场受到约束,投资水平的提高弱于杠杆率低的企业。本文基于2016Q3-2019Q1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显示,2018年增值税减税政策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水平,且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更为显著,但借贷市场的传导机制减弱了增值税减税政策对杠杆率较高企业投资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康霖 周占伟 罗传钰
特朗普制定了减税、重回制造业的一系列再工业化的政策,与其他国家争夺制造业产能。对中国而言,应积极应对特朗普减税政策给中国制造业所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特朗普减税能凸显美国税收优势,大幅缩小中美制造业成本差距,甚至出现差额逆转,兑现其在竞选中所做的承诺-经济政治全球溢出。而同时,美国也制定了相应的加税政策来平衡我国减税措施对其造成的影响。因此,我国应积极有效地应对特朗普的减税政策,全面实施降税率、调布局等应对手段,才能够保证中国制造业在新形势下的快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
特朗普减税政策 中国制造业 应对策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彦林 陈守东
中国制造业的脆弱性上升,特朗普税改政策的实施将对其产生正的直接效应与负的间接影响。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针对中国制造业31个子行业的GMM估计结果显示,特朗普税改政策冲击的叠加净效应为负,应允许合理范围内的汇率贬值与资本管制,避免特朗普税改政策对中国制造业负向冲击的扩大化;尽管中国宏观税负水平较高,但行业间的税收转移支付与产业补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行业产能过剩化解与经济减速治理的效果对制造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影响显著;研发投入增速与经济增速的长期错配导致企业创新性研发行为不能有效促进制造业行业发展,应增强对创新创业的引导与支持,以实现中国制造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卢小祁 俞毛毛
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而企业数字化转型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减税降费减轻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成本负担是政策支持的关键。以2018年5月实施的增值税改革政策为切入点,利用2016—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分析减税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增值税减税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地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增值税减税在2018年政策出台当年及之前年份中政策效应并不明显,而在2019年与2020年政策效应更为显著。从具体机制来看,增值税减税政策一方面通过降低融资约束的中介机制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提升的中介机制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增值税减税政策体系,落实落细相关政策,通过减税政策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成本负担,增强企业长期经营信心,从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谭伟 朱建元 谭婷元
目前,理论界存在调整建筑业增值税政策的呼声,理由是行业税负较高。但不容忽视的是,建筑业税制转换后,部分企业虽然纳税额有所提高,但由于增值税特殊计税机理,其盈利也在提高,因此其实际税负是下降的。本文通过分析税制转换后建筑业存在的减税效应传导不足和失灵问题,重点论述了传导失灵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认为建筑业增值税政策仅存在微调的可能性或合理性。同时,本文不赞成以差额征税或虚拟进项税额抵扣等方式解决减税效应传导失灵问题。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记者9月4日从财政部了解到,为进一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联合发布公告称,符合条件的部分先进制造业纳税人,可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公告称,自2019年6月1日起,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部分先进制造业纳税人,可以自2019年7月及以后纳税申报
关键词:
留抵税额 纳税人 先进制造业 增值税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远慧 孟苗苗
以2013—2021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的研究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且地方政府补助有助于提升该效应。具体而言: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可以通过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和数字技术产出,增强企业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并在企业间产生数字知识溢出效应;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增值税留抵税额更多的制造业企业以及处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效果更明显。为进一步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议如下:加快增值税立法,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落实为一项长期性制度安排;降低制造业企业留抵退税门槛;简化增值税留抵退税流程,进一步提高留抵退税效率;加大地方政府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补助力度。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卢雄标 童锦治 苏国灿
由于部分增值税进项税额当期无法得到抵扣,企业虽然理论上不承担增值税,但实际上却负有部分税收,并会影响企业的成本、利润和现金流。本文基于A省2011~2015年31个制造业的税收调查数据,分析了增值税留抵税额的分布及其影响。研究发现,留抵税额在不同制造业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并对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现金流造成不利的影响。虽然2018年的退税政策覆盖了大部分留抵税额较大的制造业,但依然有部分受留抵税额影响严重的制造业未被纳入,留抵税额的影响依然不容小觑。本文建议逐步建立全行业的留抵退税制度、简并税率、逐步取消营改增过渡政策、打通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抵扣链条。
关键词:
增值税 进项税额 留抵税额 税收中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卜伟 王冬梅
本文分析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大中型企业在2000—2006年七个年份增值税税负水平,发现其增值税税负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要低。之后,计算了在设定条件下200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实施增值税转型,可以增加2.14%~6.18%的R&D投入增长百分比。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自主创新 增值税 增值税转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崔婕
一、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影响的理论分析(一)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影响。增值税转型前在生产型增值税下,企业的税收负担沉重。增值税转型后在消费型增值税政策下,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允许当期一次性全部扣除,因此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只包括了增值额(纳税人新创造价值),这样相对降低了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由于购置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由原来的不可抵扣变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建民 唐红李 杨婷婷
我国制造业增值税税负在各大行业中居于较高水平,制造业企业对增值税减税的获得感不强,增值税实际税负依然较重,增值税税负对制造业企业升级的"质"和"量"均存在一定的影响。本文基于2012~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通过系统GMM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增值税税负对企业升级的"质"和"量"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中小企业体现得尤为明显。建议在制度设计和征收管理上对增值税进行改革,为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财税制度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