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35)
- 2023(19322)
- 2022(15783)
- 2021(14528)
- 2020(12367)
- 2019(28118)
- 2018(28063)
- 2017(54138)
- 2016(29258)
- 2015(32620)
- 2014(32492)
- 2013(31658)
- 2012(28737)
- 2011(25295)
- 2010(25679)
- 2009(24440)
- 2008(23529)
- 2007(21006)
- 2006(18631)
- 2005(17117)
- 学科
- 济(122627)
- 经济(122462)
- 业(103997)
- 管理(96868)
- 企(92102)
- 企业(92102)
- 方法(55451)
- 数学(46150)
- 数学方法(45693)
- 财(42531)
- 中国(36657)
- 农(36641)
- 业经(35560)
- 制(31271)
- 融(30076)
- 金融(30069)
- 银(28690)
- 银行(28659)
- 务(27841)
- 财务(27774)
- 财务管理(27722)
- 行(27532)
- 企业财务(26384)
- 农业(25650)
- 地方(23428)
- 体(23202)
- 税(22358)
- 理论(21963)
- 技术(21245)
- 税收(20881)
- 机构
- 学院(403906)
- 大学(399750)
- 济(173001)
- 经济(169678)
- 管理(159736)
- 理学(136718)
- 理学院(135474)
- 管理学(133370)
- 管理学院(132617)
- 研究(127500)
- 中国(106552)
- 财(90215)
- 京(82517)
- 科学(71708)
- 财经(69514)
- 经(63112)
- 江(62771)
- 农(62630)
- 所(61871)
- 中心(61268)
- 研究所(54861)
- 业大(54585)
- 经济学(54364)
- 财经大学(51474)
- 北京(51346)
- 经济学院(49196)
- 州(49059)
- 农业(48528)
- 范(47443)
- 师范(46937)
- 基金
- 项目(261828)
- 科学(209003)
- 研究(196238)
- 基金(192664)
- 家(164975)
- 国家(163537)
- 科学基金(143512)
- 社会(128008)
- 社会科(121497)
- 社会科学(121473)
- 省(102356)
- 基金项目(100842)
- 教育(91159)
- 自然(89981)
- 自然科(88004)
- 自然科学(87983)
- 自然科学基金(86481)
- 划(84425)
- 编号(79273)
- 资助(78827)
- 成果(64904)
- 部(58980)
- 重点(58367)
- 创(56886)
- 发(55784)
- 课题(54714)
- 国家社会(53866)
- 制(53496)
- 创新(52671)
- 教育部(51918)
- 期刊
- 济(192187)
- 经济(192187)
- 研究(125323)
- 中国(82312)
- 财(74829)
- 管理(64555)
- 农(58302)
- 学报(54842)
- 科学(52142)
- 融(51689)
- 金融(51689)
- 大学(44220)
- 学学(41940)
- 教育(41605)
- 农业(38821)
- 技术(37760)
- 财经(35527)
- 业经(32040)
- 经济研究(31080)
- 经(30512)
- 问题(25189)
- 业(22060)
- 技术经济(20794)
- 财会(20283)
- 贸(19569)
- 务(19507)
- 统计(19431)
- 现代(18688)
- 理论(18687)
- 商业(18348)
共检索到620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兰品 冀泽辉 胡凯
增值税税率改革是降低企业税负的重要措施,而这一举措能否遏制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间差异性投资收益率所导致的经济“脱实向虚”风险,不但事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更关系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本文以财税[2017]37号文、财税[2018]32号文以及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公告[2019]39号文的出台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2017~2019年增值税税率改革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增值税税率改革能有效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且对非国有企业、处于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域的企业治理效应更明显;增值税税率改革能有效弱化企业的“投资替代”动机促进经济“脱虚还实”,而对于“预防性储蓄”动机影响效果不明显;增值税税率改革对企业金融化的治理效应能促使实物资本投资和企业创新投资的增加,有助于优化企业投资结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贤环 杨钰洁
留抵退税是降低企业税负的重要举措,而这一举措能否抑制由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利差扩大所导致的“脱实向虚”风险,不仅事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更关系到宏观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文章以财税[2018]70号文的出台为准自然实验,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6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1季度的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通过“现金流效应”和“主业投资效应”两条路径,削弱了金融化的预防储蓄动机和逐利动机,进而抑制了实体企业金融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金融与法制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更明显。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优化增值税减税政策和防范化解微观层面“脱实向虚”风险、实现“六稳”“六保”目标提供必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冬 陆佳妮 周宇洁 戴明婕
降低增值税占比的同时提高企业所得税占比,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两翼”,增值税减税改革可能引发企业所得税的联动反应。本文基于避税的权衡理论,研究2017、2018年增值税税率简并改革对企业所得税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税率简并改革后企业显著降低了企业所得税避税程度;企业现金留存增加、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税收征管强度增大是增值税税率简并改革影响企业所得税避税的重要机制;增值税税率简并改革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在增值税税负率高、竞争能力更强和融资约束程度更大的企业中更显著。而且,企业不仅减少了账税差异避税行为,也减少了较为隐蔽的账税一致避税行为。本文从间接税和企业所得税联动的视角揭示增值税税率简并对企业所得税产生的外溢效应,揭示了增值税改革对税收结构优化的重要作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新生 刘振华 修浩鑫
深化税制改革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16—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2018年和2019年增值税税率下调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减税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市场竞争地位高、国有产权、处于成熟期以及高市场化地区的企业而言,增值税减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显著。渠道分析表明,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以及资本配置效率是增值税减税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渠道。因此,政府部门应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缩小制造业与其他行业的税率差异,切实减轻制造业企业税收负担,同时应加大对民营、初创等弱势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全面提高各类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范润 孙雪娇
本文基于避税代理观理论分析了企业金融化的动因,以“金税三期”刻画企业避税活动的减少并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08~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减少避税活动可以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具体检验其影响机制发现,减少避税活动通过降低企业可支配现金流和代理成本两条路径抑制了实体企业金融化程度。进一步证据显示,在税收征管强度较高、分析师关注度较高、内部控制质量较高以及管理层持股激励较高的情境下,减少避税活动能够更为显著地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研究结论对政府部门进一步优化财税金融制度、引导企业“脱虚向实”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寇恩惠 刘柏惠 张醒
增值税的流转税性质和特殊计税方式带来了复杂的税负转嫁问题,会从效率和分配两个方面导致改革效果偏离预期。本文基于2009年采矿业增值税税率改革的自然实验,建立福利分析框架,尝试从转嫁方向、转嫁比例、转嫁时间等维度刻画增值税税负转嫁的过程和特点。研究发现,增值税税率改革导致的税负变化由下游企业(消费者)、企业所有者、企业员工和中间投入供应商四方分担,改革当期的分担比例分别为53.518%、9.953%、0.165%和36.364%,扩展到中期,税负几乎全部转移给下游企业(消费者),负担比例达到77.449%。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竞争性矿产行业,垄断性矿产行业的企业所有者更有能力在短期通过向其他三方增加转嫁而减少利润损失;下游企业虽是主要负税人,但同时能因税率改革增加进项抵扣,实际并未受损。上述结果表明,增值税税负会随转嫁时间、市场力量不同而在多个负税人之间以不同的比例分配,通过多个渠道刺激经济、影响分配,制定改革策略时应充分考虑税负转嫁的影响。本文结论有助于深入认识增值税运行规律,增强税制改革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关键词:
增值税 税率改革 税负转嫁 福利分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鹏博 葛力铭
如何协调好以减税降费为代表的经济刺激政策与“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使命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鉴于提升能源效率是减少碳排放和控制能源消费的关键,文章通过构建结构性减税与企业能源效率的理论模型,以2004年开始在东北三省八大行业实施的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向消费型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为例,使用三重差分方法和企业能源消费数据,从理论逻辑和经验分析两个方面考察了税收激励对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税收激励显著提升了企业的能源效率,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弹性估计结果表明,增值税税率每降低1%,能源效率将提升0.58%;机制分析表明,税收激励主要通过要素投入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改善,从而提升了企业能源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税收激励更多地提升了东部地区以及非资源型城市、高污染行业以及资本密集型行业、国有和集体以及中小规模企业的能源效率。文章将减税降费的效应分析拓展到碳污染治理上,丰富了税收激励与能源效率的相关文献,为在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实现稳增长与碳减排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如何用好减税政策实现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学理支持和决策参考。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敬忠 杨朝
为了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畅通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沟通渠道,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契机,深交所和上交所分别建立了"互动易"和"上证e互动"两个网络互动平台。为检验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通过交易所网络平台互动的治理作用,文章以2010-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交易所网络平台互动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交易所网络平台互动能够通过发挥治理机制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分组检验的结果显示,在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程度较低、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以及产权性质为非国有时,网络平台互动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总体来看,网络平台互动质量越高,企业金融化程度越低。文章为抑制企业金融化、防范金融风险以及更好地利用交易所网络互动平台提供了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银梅 吴泫锡 张馨月
财政权力的合理分配可以激励地方政府和企业绿色创新,提高创新绩效,进而促进整个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增值税分成改革作为我国财政分权改革的重要举措,会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带来一定影响。为了验证其影响效应、剖析其中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应用2012-202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和强度DID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增值税分成改革显著提升企业绿色创新绩效;(2)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和企业信贷水平在其中发挥重要中介作用;(3)制度环境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增值税分成改革对东部地区及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卫兵 王利霞
减税降费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企业经营策略有着重要影响。作为一项重要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营改增"可能通过两个方向相反的机制影响企业金融化,即增加企业经营性投资而抑制企业金融化的替代效应,以及缓解融资约束而增加金融资产配置的富余效应。本文基于我国 "营改增"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减税降费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机制及程度,结果表明:第一,"营改增"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第二,"营改增"主要通过刺激企业经营性投资的替代效应对企业金融化产生抑制作用,但并未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第三,"营改增"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强于国有企业,且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主要存在于存贷比较高的地区。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减税降费政策除了可直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外,对抑制企业金融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行 叶康涛
增值税税率影响企业的逻辑与其他税种存在较大差异,然而已有研究对增值税税率的影响关注不够。依据我国2017年4月颁布的将13%的增值税税率降至11%的改革,本文基于事件研究方法发现,相比其他企业,增值税税率降低的企业在[0,1]事件窗口期的股东财富平均增长了约0.3%,这相当于370亿股东总财富的增加。接下来的实证分析验证了增值税税率影响企业价值的两条路径:"价格效应"与"税负效应"。我们还进一步识别了"税负效应"的具体来源。此外,比较发现,"税负效应"的影响程度要超过"价格效应"。最后,区分产权性质的结果显示,增值税税率的价值效应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出口退税政策的存在则使得非出口企业受增值税税率的影响更大。本文提供了增值税税率价值效应的经验证据,并系统揭示了增值税税率价值效应的具体来源以及各来源的相对重要性,这使得本文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弈超 刘行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财税政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中国于2017年开始实施的系列增值税税率下调改革为契机,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普惠性减税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值税税率改革这一普惠性减税政策显著扩大了企业的内部薪酬差距。机制检验发现,普惠性减税主要通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条路径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产生影响。其中,“收入效应”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了企业可供分配的税后利润;“替代效应”提高了企业的资本回报率,使企业用资本替代劳动,从而降低了员工的议价能力。进一步,前者主要影响管理层薪酬,而后者主要影响普通员工薪酬,从而导致高管薪酬提高,普通员工薪酬降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显著扩大。异质性分析显示,普惠性减税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在企业产品市场势力较弱、资本密集度较高、小规模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拓展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普惠性减税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超额薪酬差距的增加。本文的研究不仅为理解税收影响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内在机理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构建促进共同富裕的现代财税制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建伟
本文运用2007-2017年我国上市企业数据,围绕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融资约束企业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显著抑制了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倾向,这种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二是从融资约束角度来看,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有助于抑制高融资约束企业的金融化倾向,而对低融资约束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不显著。由上述研究结论可以得到以下两点启示:一是要重视发挥全要素生产率在促进实体企业经营绩效改善中的作用,引导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走依靠公司治理改革、运营机制创新、组织管理变革等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避免企业过度依赖要素资源特别是金融资源投入和资本运作来实现规模扩张、利润增加。二是要积极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改善金融资源供给结构并提升供给效率,将发挥好全要素生产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与推动企业"去杠杆"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企业价值提升作为经营考核目标,抑制一部分实体企业推行过度金融化的倾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岳树民 肖春明 陈晓光
本文在构建增值税税率下调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以增值税税率下调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固定效应及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增值税税率下调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税率下调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证明,税率下调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和扩大生产规模产生激励作用,通过激励企业创新和扩大生产规模两条路径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产权性质和企业规模异质性的研究发现,税率下调对民营企业和小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大于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本文以融资约束理论为基础,从理论机制和实证检验分析了税率下调的政策效应,为减税政策效应评估提供了思路,为增值税减税政策选择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增值税 税率下调 融资约束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行 赵弈超
税收是企业股利政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然而,已有研究主要考察了以股息税为代表的直接税对企业股利政策的影响,却极少有研究探讨间接税对股利政策的影响。以中国自2017年开始实施的增值税税率改革为契机,本文考察了增值税税率改革对企业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税率下调改变了企业的股利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现金股利支付。进一步,增值税对现金股利的影响在产品市场势力较强、投资机会较少、代理问题较少以及非融资约束的企业中更加显著。最后,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增值税税率改革由于降低了企业的增值税税负,进而通过增强盈利能力和增加自由现金流两条路径提高了现金股利支付。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税收影响企业股利政策的相关文献,也拓展了增值税影响企业财务行为的研究成果,结论对不断深化的税制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