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27)
- 2023(6740)
- 2022(5971)
- 2021(5489)
- 2020(4916)
- 2019(11702)
- 2018(11531)
- 2017(23717)
- 2016(13216)
- 2015(14958)
- 2014(15139)
- 2013(15459)
- 2012(14508)
- 2011(13006)
- 2010(13143)
- 2009(12452)
- 2008(12683)
- 2007(11711)
- 2006(10118)
- 2005(9078)
- 学科
- 济(57570)
- 经济(57504)
- 管理(35217)
- 业(34856)
- 方法(28905)
- 企(27055)
- 企业(27055)
- 数学(26346)
- 数学方法(26072)
- 税(22207)
- 税收(20750)
- 收(20577)
- 财(19776)
- 农(16018)
- 中国(13546)
- 地方(12007)
- 学(11500)
- 贸(11090)
- 贸易(11086)
- 易(10774)
- 务(10718)
- 财务(10684)
- 财务管理(10656)
- 农业(10521)
- 制(10335)
- 业经(10051)
- 企业财务(10023)
- 和(8743)
- 银(8221)
- 银行(8196)
- 机构
- 大学(188261)
- 学院(188141)
- 济(81257)
- 经济(79614)
- 管理(70517)
- 研究(63636)
- 理学(60390)
- 理学院(59748)
- 管理学(58712)
- 管理学院(58368)
- 中国(49192)
- 财(43397)
- 京(39217)
- 科学(39051)
- 农(34378)
- 所(33564)
- 财经(32747)
- 研究所(29946)
- 中心(29559)
- 江(29548)
- 经(29491)
- 业大(28710)
- 农业(27088)
- 经济学(25730)
- 北京(24988)
- 财经大学(23872)
- 经济学院(23606)
- 州(23040)
- 范(22320)
- 院(22222)
- 基金
- 项目(119133)
- 科学(91982)
- 基金(85974)
- 研究(85562)
- 家(74980)
- 国家(74402)
- 科学基金(62491)
- 社会(53725)
- 社会科(50958)
- 社会科学(50937)
- 省(46285)
- 基金项目(45189)
- 自然(40041)
- 自然科(39078)
- 自然科学(39065)
- 划(38952)
- 教育(38858)
- 自然科学基金(38398)
- 资助(36639)
- 编号(35508)
- 成果(29645)
- 部(26840)
- 重点(26710)
- 发(25795)
- 创(24013)
- 课题(23767)
- 科研(23269)
- 性(22813)
- 教育部(22672)
- 创新(22597)
共检索到284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久慧 王志平 辛明远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借鉴发达国家做法,在部分城市、部分行业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引进了增值税,并逐步构建和完善了现代增值税制度。今年4月,开始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进一步延展了抵扣链条,增强了增值税抵扣政策的完整性,实现了抵扣范围的全覆盖。本文回顾了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改革实践,分析了当前留抵退税政策的权益、利弊,并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增值税 留抵退税 税收权益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崔军 花培严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发现,我国留抵退税政策演进在行业试点的选择上遵循了分类管理的政策逻辑:首先,在留抵税额规模大、留抵税额负担重的行业试点;其次,进一步在战略重点行业和民生相关行业实施留抵退税政策。坚持分类管理能够保障留抵退税政策的长期实施:一方面,要针对不同行业分类施策,统筹好产业发展和财政压力;另一方面,要适时调整分类管理政策,提高留抵退税政策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
增值税 留抵退税 分类管理 留抵税额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谭伟 姜青青
2022年,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实施以来,对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其一,留抵退税依赖的纳税人信用评价体系存在瑕疵;其二,留抵退税新政自身存在政策“盲点”;其三,留抵退税新政与既有政策的关系有待理顺;其四,留抵退税新政的具体实施有待改进;其五,留抵退税新政的立法技术有待完善。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信用评价与风险防控双“兜底”,为留抵退税新政保驾护航;完善政策规定,将信用等级为M级的新办纳税人纳入留抵退税范围;改进制度设计,将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和留抵退税政策有效衔接起来;治理违规税收返还,制止地方间财力非正常转移;尊重纳税人留抵退税选择权,建设良好营商环境;提高立法针对性,简化留抵税额退税相关概念设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朱江涛
受市场变化、购销周期、税制设置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出现增值税进项留抵税额乃是一种客观普遍现象。对留抵税额实行退税政策有其充足的理论逻辑,主要为消费型增值税性质、税收公平原则和国际通行惯例所决定。退税政策具有多重效应,对企业可增加现金流,降低资金成本,稳定市场主体;对财税收入短期减收明显、波动加大,中长期影响甚微;对经济运行的效果,则视政府与企业收入的替代效应而定。定位于完善增值税制度的重要安排,宜进一步体现留抵退税政策的公平性,充分赋予企业自主选择权;科学确定留抵退税周期和最低标准,大力提升政策运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防、打、惩“三位一体”的留抵退税管理机制,有效遏制骗取留抵退税行为发生;按照有利政策实施和分享与负担对等原则,建立健全规范化制度化的留抵退税资金垫付与增量收入返还制度。
关键词:
增值税 留抵退税 留抵税额 结转抵扣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高允斌
全行业试行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退税,是2019年增值税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纳税人必须符合留抵税额退税的前提条件,即符合增量留抵税额的计算规则和自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时,才可申请退税。允许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以增量留抵税额为基础,且有60%的比例限制。另外,要注意准确处理好其与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出口退税及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留抵税额 增量 退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贯春 吴佳其 叶永卫 黄馨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当前经济环境下,政府为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而做出的重要举措,因而科学评估留抵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对进一步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2018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试点政策对企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就业规模,该结论在进行动态效应分析、安慰剂检验、排除其他同时期政策影响以及替换模型设定形式四个维度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留抵退税的就业创造效应主要通过缓解企业流动性约束实现。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融资约束高、劳动密集型、税收征管强度大的企业促进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员工占比和员工工资水平,但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无显著影响。文章结论为政府部门通过留抵退税政策实现“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增值税留抵退税 流动性约束 稳就业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丁东生 许建国
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也称增值税超额进项退税制度),是指纳税人当期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超过了当期销项税额,税务机关就超额的进项税额予以退还的一项制度。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采用超额进项退税制度。我国为了进一步深化增值税改革,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定自2019年4月1日起,试行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由于该制度正处于试行阶段,大多数纳税人反映,存在着门槛过高、期限较长、比例偏低、范围偏窄等问题。为此,本文结合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通行做法,进一步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增值税 留抵退税 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课题组 孟军 牛涛 李飞 包玲 孙健
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我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落地实施,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然而,该政策在进一步落实落细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挑战不容忽视。因此,加强增值税留抵退税风险防范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点。本文聚焦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的风险防范,对其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系统总结典型国家增值税留抵退税风险防范的先进经验,进而从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深度利用纳税信用等级、优化增值税留抵税额处理方式等方面提出加强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风险防范的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俞杰 李璐露
增值税留抵退税是我国构建现代税收制度的重要举措,凸显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增值税留抵退税为企业带来政策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税收征管与纳税不遵从问题。基于2013—2021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纳税遵从。结果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激励企业提高自身纳税信用等级,进而提升企业纳税遵从度。机制分析发现,留抵退税政策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优化企业治理水平两个方面促进企业纳税遵从,且企业声誉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国有企业更能体现留抵退税提高企业纳税遵从的政策效果;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激励下,其纳税遵从度更高;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对当地企业纳税不遵从行为发挥更大的抑制作用。因此,需要扩大留抵退税政策覆盖范围,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以纳税信用评级激励企业主动提升其纳税遵从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红
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是我国深化增值税改革的政策之一,文章首先分析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然后以案例方式说明一般纳税人留抵退税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最后探讨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以期对实务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增值税 期末留抵税额 退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健 刘浩萍 宋尚彬
增值税留抵退税是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重头戏”,在盘活企业流动资金、优化要素配置、提高劳动者收入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2018年在部分行业实施留抵退税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留抵退税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平均而言,使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约3.6%。机制分析表明,留抵退税显著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了技能劳动力的互补式增加、人力资本结构升级,最终提升了企业劳动力平均薪酬,直接引致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异质性分析发现,留抵退税对普通员工、非国有企业、留抵程度较高企业和税收征管程度较高地区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效应更强。本文为全面认识留抵退税的政策效应,完善留抵退税政策,有效发挥税收保障劳动者福利、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丁琴 王婷婷
增值税是全球最为重要的税种之一,目前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了增值税。当前实行增值税制度的国家对留抵税额普遍采用留抵退税的处理方法。本文对比了世界各国增值税留抵退税管理实践,总结了各国增值税留抵退税管理的成功经验,建议我国从改善征管流程、强化风险管理、加强资金保障三个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管理机制。
关键词:
增值税 留抵退税 退税管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新 张诗彤 王毅 付思莹
增值税的留抵退税政策对中小企业、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合理设计与有效执行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十分必要。目前,中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的实施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操作实践难题。本文就留抵退税具体时间、发生争议是先退税还是解决完争议再退税、如何控制退税风险,以及作为共享税的退税层级等问题展开研究。本文提出应即期退税、先退无争议部分、利用数字手段对纳税人进行风险分析和分类管理,以及分级退税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增值税 留抵退税 风险评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蔡伟贤 沈小源 李炳财 柴美华
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何运用财税政策有效激励企业研发创新是当前理论和实践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2014—2019年上市公司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2018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试点政策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研发创新,这一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倾向得分匹配、排除其他竞争性假说及更换因变量等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扩大投资规模、提升风险承担能力和促进研发人员雇佣激励企业加强研发创新。此外,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在民营企业、高科技行业、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更为明显,且政策实施有助于企业的实质性创新产出,加强税收征管有利于放大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为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深化现代财税改革及实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借鉴。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钟油子
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因时应势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重要举措。作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为各类市场主体纾困减负的重要内容之一,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也是进一步优化增值税制度、提升税收治理能力的精进之举。本文在理论上阐述了留抵退税政策的主要功能,介绍了湖北省税务系统实施留抵退税政策的主要经验,分析了贯彻落实留抵退税政策需要处理的三个关系,并对进一步深化留抵退税政策提出具体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