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24)
2023(3173)
2022(2878)
2021(2792)
2020(2541)
2019(5861)
2018(5622)
2017(11942)
2016(6677)
2015(7603)
2014(7726)
2013(7943)
2012(7460)
2011(6210)
2010(6664)
2009(6412)
2008(7065)
2007(6349)
2006(5826)
2005(5548)
作者
(18072)
(14993)
(14882)
(14779)
(9410)
(7116)
(6737)
(5785)
(5677)
(5676)
(5306)
(5088)
(4976)
(4975)
(4718)
(4569)
(4462)
(4283)
(4204)
(4154)
(4074)
(3849)
(3709)
(3525)
(3491)
(3389)
(3360)
(3292)
(3060)
(2933)
学科
(24783)
经济(24746)
(22175)
税收(20720)
(20551)
管理(20302)
(19615)
(16033)
(15812)
企业(15812)
方法(9954)
(9581)
财务(9567)
财务管理(9549)
企业财务(8852)
数学(8823)
数学方法(8673)
中国(7144)
(7071)
(6036)
(6034)
地方(6023)
财政(5644)
农业(4839)
收入(4821)
(4819)
(4772)
银行(4763)
(4741)
贸易(4733)
机构
学院(90576)
大学(88403)
(38226)
经济(37374)
(31034)
管理(31026)
研究(29332)
中国(26361)
理学(25454)
理学院(25218)
管理学(24735)
管理学院(24587)
财经(20996)
(18697)
(18622)
科学(16471)
(16438)
(16190)
财经大学(14883)
中心(13592)
研究所(13213)
(12966)
(12674)
(12611)
北京(12579)
经济学(11936)
(11764)
会计(11439)
(11014)
经济学院(10826)
基金
项目(46951)
研究(35651)
科学(35592)
基金(33253)
(28378)
国家(28150)
科学基金(23609)
社会(22362)
社会科(21222)
社会科学(21216)
(17775)
基金项目(16910)
教育(15632)
编号(15337)
资助(15122)
成果(14595)
(14502)
自然(14112)
自然科(13785)
自然科学(13784)
自然科学基金(13550)
(11749)
重点(10548)
(10477)
课题(10279)
项目编号(10246)
(9958)
(9922)
阶段(9912)
(9762)
期刊
(46872)
经济(46872)
研究(37140)
(29642)
中国(19816)
(17641)
(15565)
税务(13827)
会计(13544)
学报(12566)
(11774)
管理(11101)
(10450)
金融(10450)
财经(10204)
财会(9907)
科学(9521)
大学(9259)
学学(8806)
(8665)
经济研究(7909)
农业(7512)
教育(6977)
问题(6596)
技术(6294)
业经(6255)
通讯(6215)
会通(6205)
国际(5830)
(5824)
共检索到162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霄羽  
2019年3月2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以下简称39号文件),其中规定,自2019年4月1日起,试行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为方便纳税人办理留抵退税业务,细化操作环节,国家税务总局又于2019年4月30日下发了《关于办理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20号文件)。根据这两个文件的有关规定,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高金平  谢家珍  杜浩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作为2022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重要内容,将在助企纾困、提振发展信心、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轮留抵退税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等十三个行业企业的退税力度,实行增量留抵和存量留抵并退办法。本文在把握留抵退税政策的基础上,分析留抵退税适用主体及适用条件、留抵退税额的计算及退还时间、执行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时应注意的事项,便于纳税人最大程度地享受留抵退税政策红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怡俐  吕长江  倪晨凯  
畅通的返还链条是增值税发挥税收中性特点的重要前提。本文以财税[2018]70号文为准自然实验,研究"留抵退税"改革如何影响企业价值。研究发现,与控制组企业相比,试点企业在政策颁布期间获得0.5%~1.1%的超额回报率;同时,预期形成更高留抵税额(待抵扣增值税额更高、资本支出更高、资本支出的波动性更高)的试点企业,其在政策颁布时的市场反应更为正面,说明改革显著提升了试点企业的价值。机制分析表明,面临更好投资机会的试点企业和收到更多税费返还的试点企业在改革后增加了投资,说明试点企业的价值提升源于改革促进了企业投资机会的实现。总体而言,"留抵退税"改革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了企业价值。本文的研究结论提供了全行业放开"留抵退税"的政策效果预估,为后续的增值税税制改革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贯春   吴佳其   叶永卫   黄馨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当前经济环境下,政府为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而做出的重要举措,因而科学评估留抵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对进一步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2018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试点政策对企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就业规模,该结论在进行动态效应分析、安慰剂检验、排除其他同时期政策影响以及替换模型设定形式四个维度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留抵退税的就业创造效应主要通过缓解企业流动性约束实现。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融资约束高、劳动密集型、税收征管强度大的企业促进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员工占比和员工工资水平,但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无显著影响。文章结论为政府部门通过留抵退税政策实现“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谭伟  姜青青  
2022年,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实施以来,对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其一,留抵退税依赖的纳税人信用评价体系存在瑕疵;其二,留抵退税新政自身存在政策“盲点”;其三,留抵退税新政与既有政策的关系有待理顺;其四,留抵退税新政的具体实施有待改进;其五,留抵退税新政的立法技术有待完善。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信用评价与风险防控双“兜底”,为留抵退税新政保驾护航;完善政策规定,将信用等级为M级的新办纳税人纳入留抵退税范围;改进制度设计,将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和留抵退税政策有效衔接起来;治理违规税收返还,制止地方间财力非正常转移;尊重纳税人留抵退税选择权,建设良好营商环境;提高立法针对性,简化留抵税额退税相关概念设置。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丁东生  许建国  
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也称增值税超额进项退税制度),是指纳税人当期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超过了当期销项税额,税务机关就超额的进项税额予以退还的一项制度。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采用超额进项退税制度。我国为了进一步深化增值税改革,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定自2019年4月1日起,试行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由于该制度正处于试行阶段,大多数纳税人反映,存在着门槛过高、期限较长、比例偏低、范围偏窄等问题。为此,本文结合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通行做法,进一步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课题组   孟军   牛涛   李飞   包玲   孙健  
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我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落地实施,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然而,该政策在进一步落实落细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挑战不容忽视。因此,加强增值税留抵退税风险防范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点。本文聚焦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的风险防范,对其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系统总结典型国家增值税留抵退税风险防范的先进经验,进而从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深度利用纳税信用等级、优化增值税留抵税额处理方式等方面提出加强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风险防范的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姝  金振  谢雁翔  张潇匀  
本文从增值税税收中性的角度,系统评估了增值税留抵退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留抵退税改革有助于发挥增值税税收中性的特点,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上述结果在企业融资约束程度高和地区税收征管严格的样本中效果更显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检验表明,留抵退税改革主要提高了技术进步率和规模效率而非纯技术效率;机制检验发现,改革后的试点企业通过增加创新投入、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扩大投资规模以及改善资本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系统评估了留抵退税改革的政策效果,有助于在理论上揭示税收中性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意义,并为深入推进现代增值税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瑶文  潘善考  戴卫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高允斌  
全行业试行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退税,是2019年增值税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纳税人必须符合留抵税额退税的前提条件,即符合增量留抵税额的计算规则和自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时,才可申请退税。允许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以增量留抵税额为基础,且有60%的比例限制。另外,要注意准确处理好其与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出口退税及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之间的关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俞杰   李璐露  
增值税留抵退税是我国构建现代税收制度的重要举措,凸显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增值税留抵退税为企业带来政策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税收征管与纳税不遵从问题。基于2013—2021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纳税遵从。结果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激励企业提高自身纳税信用等级,进而提升企业纳税遵从度。机制分析发现,留抵退税政策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优化企业治理水平两个方面促进企业纳税遵从,且企业声誉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国有企业更能体现留抵退税提高企业纳税遵从的政策效果;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激励下,其纳税遵从度更高;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对当地企业纳税不遵从行为发挥更大的抑制作用。因此,需要扩大留抵退税政策覆盖范围,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以纳税信用评级激励企业主动提升其纳税遵从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红  
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是我国深化增值税改革的政策之一,文章首先分析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然后以案例方式说明一般纳税人留抵退税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最后探讨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以期对实务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健  刘浩萍  宋尚彬  
增值税留抵退税是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重头戏”,在盘活企业流动资金、优化要素配置、提高劳动者收入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2018年在部分行业实施留抵退税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留抵退税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平均而言,使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约3.6%。机制分析表明,留抵退税显著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了技能劳动力的互补式增加、人力资本结构升级,最终提升了企业劳动力平均薪酬,直接引致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异质性分析发现,留抵退税对普通员工、非国有企业、留抵程度较高企业和税收征管程度较高地区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效应更强。本文为全面认识留抵退税的政策效应,完善留抵退税政策,有效发挥税收保障劳动者福利、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丁琴  王婷婷  
增值税是全球最为重要的税种之一,目前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了增值税。当前实行增值税制度的国家对留抵税额普遍采用留抵退税的处理方法。本文对比了世界各国增值税留抵退税管理实践,总结了各国增值税留抵退税管理的成功经验,建议我国从改善征管流程、强化风险管理、加强资金保障三个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管理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新  张诗彤  王毅  付思莹  
增值税的留抵退税政策对中小企业、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合理设计与有效执行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十分必要。目前,中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的实施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操作实践难题。本文就留抵退税具体时间、发生争议是先退税还是解决完争议再退税、如何控制退税风险,以及作为共享税的退税层级等问题展开研究。本文提出应即期退税、先退无争议部分、利用数字手段对纳税人进行风险分析和分类管理,以及分级退税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