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32)
- 2023(13824)
- 2022(10852)
- 2021(9531)
- 2020(7948)
- 2019(17336)
- 2018(17384)
- 2017(34515)
- 2016(18819)
- 2015(20861)
- 2014(20800)
- 2013(20316)
- 2012(18316)
- 2011(15951)
- 2010(16152)
- 2009(15766)
- 2008(15822)
- 2007(14694)
- 2006(13270)
- 2005(12725)
- 学科
- 业(84870)
- 济(84395)
- 经济(84262)
- 企(78149)
- 企业(78149)
- 管理(75601)
- 财(35332)
- 业经(32975)
- 方法(30935)
- 农(27272)
- 中国(22785)
- 数学(22653)
- 数学方法(22521)
- 务(22440)
- 财务(22411)
- 财务管理(22378)
- 税(22299)
- 制(21832)
- 企业财务(21245)
- 税收(20835)
- 收(20653)
- 农业(19845)
- 技术(17386)
- 体(16826)
- 地方(15804)
- 策(15797)
- 划(15714)
- 和(14997)
- 体制(14422)
- 理论(14366)
- 机构
- 学院(267994)
- 大学(261949)
- 济(118073)
- 经济(115960)
- 管理(107229)
- 理学(91064)
- 理学院(90280)
- 管理学(89265)
- 管理学院(88744)
- 研究(83759)
- 中国(68624)
- 财(66132)
- 京(53896)
- 财经(49379)
- 科学(45268)
- 经(44608)
- 江(43300)
- 所(40785)
- 农(39912)
- 中心(38274)
- 经济学(36996)
- 财经大学(36080)
- 研究所(35480)
- 北京(33565)
- 州(33545)
- 业大(33516)
- 经济学院(33487)
- 商学(30787)
- 农业(30637)
- 商学院(30509)
- 基金
- 项目(166183)
- 科学(133567)
- 研究(127967)
- 基金(122683)
- 家(103852)
- 国家(102907)
- 科学基金(91004)
- 社会(85757)
- 社会科(81414)
- 社会科学(81397)
- 省(65065)
- 基金项目(63997)
- 教育(56762)
- 自然(54386)
- 自然科(53160)
- 自然科学(53149)
- 自然科学基金(52302)
- 划(52136)
- 编号(51781)
- 资助(48491)
- 成果(43020)
- 制(38815)
- 创(37739)
- 部(37141)
- 国家社会(36621)
- 重点(36606)
- 业(36420)
- 发(36024)
- 课题(34905)
- 性(34480)
共检索到421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远慧 孟苗苗
以2013—2021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的研究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且地方政府补助有助于提升该效应。具体而言: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可以通过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和数字技术产出,增强企业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并在企业间产生数字知识溢出效应;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增值税留抵税额更多的制造业企业以及处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效果更明显。为进一步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议如下:加快增值税立法,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落实为一项长期性制度安排;降低制造业企业留抵退税门槛;简化增值税留抵退税流程,进一步提高留抵退税效率;加大地方政府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补助力度。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郭月梅 曹宁宁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税收政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本文以《关于2018年退还部分行业增值税留抵税额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70号)文件的颁布为准自然实验,探究增值税留抵退税改革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改革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效应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面对不确定性感知低的企业、财政压力较小以及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留抵退税改革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更显著。此外,留抵退税改革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具备转型意向和行为的“知行合一”。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记者9月4日从财政部了解到,为进一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联合发布公告称,符合条件的部分先进制造业纳税人,可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公告称,自2019年6月1日起,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部分先进制造业纳税人,可以自2019年7月及以后纳税申报
关键词:
留抵税额 纳税人 先进制造业 增值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俞杰 李璐露
增值税留抵退税是我国构建现代税收制度的重要举措,凸显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增值税留抵退税为企业带来政策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税收征管与纳税不遵从问题。基于2013—2021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纳税遵从。结果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激励企业提高自身纳税信用等级,进而提升企业纳税遵从度。机制分析发现,留抵退税政策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优化企业治理水平两个方面促进企业纳税遵从,且企业声誉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国有企业更能体现留抵退税提高企业纳税遵从的政策效果;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激励下,其纳税遵从度更高;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对当地企业纳税不遵从行为发挥更大的抑制作用。因此,需要扩大留抵退税政策覆盖范围,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以纳税信用评级激励企业主动提升其纳税遵从度。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贤环 杨钰洁
留抵退税是降低企业税负的重要举措,而这一举措能否抑制由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利差扩大所导致的“脱实向虚”风险,不仅事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更关系到宏观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文章以财税[2018]70号文的出台为准自然实验,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6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1季度的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通过“现金流效应”和“主业投资效应”两条路径,削弱了金融化的预防储蓄动机和逐利动机,进而抑制了实体企业金融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金融与法制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更明显。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优化增值税减税政策和防范化解微观层面“脱实向虚”风险、实现“六稳”“六保”目标提供必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健 刘浩萍 宋尚彬
增值税留抵退税是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重头戏”,在盘活企业流动资金、优化要素配置、提高劳动者收入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2018年在部分行业实施留抵退税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留抵退税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平均而言,使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约3.6%。机制分析表明,留抵退税显著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了技能劳动力的互补式增加、人力资本结构升级,最终提升了企业劳动力平均薪酬,直接引致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异质性分析发现,留抵退税对普通员工、非国有企业、留抵程度较高企业和税收征管程度较高地区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效应更强。本文为全面认识留抵退税的政策效应,完善留抵退税政策,有效发挥税收保障劳动者福利、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祎曈 梁鹏
以财税[2018]70号为契机,基于双重差分模型,采用2016—2020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增值税留抵退税改革对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留抵退税政策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对商业信用的需求;机制检验表明,留抵退税可通过增加企业现金持有水平显著降低其对于商业信用的需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经营活动现金流较低、融资能力较差、供应链企业议价能力较强、内部风险较高以及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中,留抵退税政策对上市公司商业信用需求的降低作用更加显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崔小勇 蔡昀珊 卢国军
税收优惠是政府“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手段。本文以2019年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6~2020年全国税调数据建立多期DID模型评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雇佣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与控制组企业相比,留抵退税政策使得处理组企业就业规模扩大3.41%~5.85%;(2)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就业规模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政策实施后,非国有企业、年轻企业、服务业行业企业就业规模扩张更为显著,而未对国有企业就业产生显著影响;(3)机制分析表明,留抵退税政策通过放松融资约束、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促进企业创新进而扩大企业就业规模;(4)在运用“异质—稳健估计法”、“PSM-DID”方法后,基准模型回归结果依然稳健;(5)进一步分析表明,留抵退税增加了平均劳动成本和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我们理解留抵退税与企业雇佣规模的关系,进而更有效地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提供了新的启示。
关键词:
增值税留抵退税 企业雇佣 多期DID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吕丽娟 张玲
在电网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由于电网输送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长、前期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再加上可再生能源补贴的补贴程序、税务处理具有特殊性,导致电网企业增值税的进项税额留抵额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电网企业现金流,影响电网企业良性健康发展。2018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对部分行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的相关政策,对于电网企业而言,此项政策无异于雪中送炭,有利于我国增值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怡俐 吕长江 倪晨凯
畅通的返还链条是增值税发挥税收中性特点的重要前提。本文以财税[2018]70号文为准自然实验,研究"留抵退税"改革如何影响企业价值。研究发现,与控制组企业相比,试点企业在政策颁布期间获得0.5%~1.1%的超额回报率;同时,预期形成更高留抵税额(待抵扣增值税额更高、资本支出更高、资本支出的波动性更高)的试点企业,其在政策颁布时的市场反应更为正面,说明改革显著提升了试点企业的价值。机制分析表明,面临更好投资机会的试点企业和收到更多税费返还的试点企业在改革后增加了投资,说明试点企业的价值提升源于改革促进了企业投资机会的实现。总体而言,"留抵退税"改革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了企业价值。本文的研究结论提供了全行业放开"留抵退税"的政策效果预估,为后续的增值税税制改革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卢雄标 童锦治 苏国灿
由于部分增值税进项税额当期无法得到抵扣,企业虽然理论上不承担增值税,但实际上却负有部分税收,并会影响企业的成本、利润和现金流。本文基于A省2011~2015年31个制造业的税收调查数据,分析了增值税留抵税额的分布及其影响。研究发现,留抵税额在不同制造业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并对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现金流造成不利的影响。虽然2018年的退税政策覆盖了大部分留抵税额较大的制造业,但依然有部分受留抵税额影响严重的制造业未被纳入,留抵税额的影响依然不容小觑。本文建议逐步建立全行业的留抵退税制度、简并税率、逐步取消营改增过渡政策、打通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抵扣链条。
关键词:
增值税 进项税额 留抵税额 税收中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静 李凌秋
在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占总企业数量的97.11%,从业人数占总人数的52.95%,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小微企业资金少且利润薄,市场竞争力弱。"营改增"后,中小微企业真正享受到了减税降税的实惠。但是,当企业存在大量留抵税额时,却又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本文首先通过举例说明留抵税额对中小微企业负重,然后通过国际上一些国家对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的分析,最后阐述我国中小微企业留抵税额退税方面进行的探索及观点。
关键词:
中小微企业 增值税留抵税额 退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贯春 吴佳其 叶永卫 黄馨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当前经济环境下,政府为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而做出的重要举措,因而科学评估留抵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对进一步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2018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试点政策对企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就业规模,该结论在进行动态效应分析、安慰剂检验、排除其他同时期政策影响以及替换模型设定形式四个维度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留抵退税的就业创造效应主要通过缓解企业流动性约束实现。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融资约束高、劳动密集型、税收征管强度大的企业促进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员工占比和员工工资水平,但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无显著影响。文章结论为政府部门通过留抵退税政策实现“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增值税留抵退税 流动性约束 稳就业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朝阳 李傲洋 王硕 王贺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在企业纾困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被寄予厚望。笔者以2018年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改革为契机,利用2014—2019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留抵退税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投资和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留抵退税政策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但对劳动力就业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留抵退税政策通过降低企业资本成本、提高主营业务专注度促进制造业企业研发投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对民营企业作用相较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更为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要系统认识留抵退税政策的“光”与“影”,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与稳就业政策协调配合,降低制造业企业社保缴费比例,并适度给予财政补贴,以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广义投资水平。
关键词:
留抵退税 固定资产投资 研发投资 就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薛宇佳
文章分析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同时,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通过降低融资约束、降低代理成本,来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异质性检验发现,在民营企业、管理层能力高、管理层权力低的企业中,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更能通过降低融资约束、降低代理成本,来提升企业投资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