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89)
- 2023(3728)
- 2022(3246)
- 2021(2963)
- 2020(2516)
- 2019(5705)
- 2018(5640)
- 2017(11469)
- 2016(6191)
- 2015(6843)
- 2014(6636)
- 2013(6871)
- 2012(6431)
- 2011(5827)
- 2010(5789)
- 2009(5498)
- 2008(5559)
- 2007(4874)
- 2006(4638)
- 2005(4178)
- 学科
- 济(28394)
- 经济(28377)
- 税(22033)
- 税收(20606)
- 收(20440)
- 管理(17755)
- 业(16258)
- 方法(13286)
- 数学(12532)
- 数学方法(12439)
- 企(11136)
- 企业(11136)
- 财(10616)
- 农(7244)
- 中国(6861)
- 地方(6476)
- 资源(5683)
- 学(5604)
- 农业(5484)
- 和(5120)
- 财政(5054)
- 务(4814)
- 环境(4803)
- 财务(4803)
- 财务管理(4801)
- 企业财务(4574)
- 收入(4572)
- 业经(4549)
- 政(4384)
- 地方经济(4306)
- 机构
- 大学(87752)
- 学院(87695)
- 济(40156)
- 经济(39497)
- 研究(32184)
- 管理(31811)
- 理学(27283)
- 理学院(27008)
- 管理学(26457)
- 管理学院(26303)
- 中国(25193)
- 财(24156)
- 科学(19963)
- 京(18906)
- 财经(17761)
- 所(17295)
- 经(16129)
- 研究所(15419)
- 农(15196)
- 中心(13802)
- 经济学(13717)
- 江(13703)
- 财经大学(13103)
- 经济学院(12639)
- 业大(12513)
- 北京(12100)
- 农业(11896)
- 省(11472)
- 税(11371)
- 院(11314)
- 基金
- 项目(58187)
- 科学(45503)
- 基金(43543)
- 研究(40359)
- 家(39377)
- 国家(39163)
- 科学基金(32819)
- 社会(26961)
- 社会科(25807)
- 社会科学(25800)
- 基金项目(21943)
- 自然(21028)
- 省(20986)
- 自然科(20419)
- 自然科学(20414)
- 自然科学基金(20075)
- 资助(18989)
- 划(17822)
- 教育(16956)
- 编号(15806)
- 重点(13311)
- 部(13042)
- 发(12965)
- 成果(12629)
- 国家社会(12568)
- 创(11305)
- 科研(11042)
- 性(10950)
- 教育部(10833)
- 中国(10831)
共检索到138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为
本文构建了有效增值税税率差异影响生产率分布与资源误配置的理论模型,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了有效增值税税率差异对制造业生产率离散程度与资源误置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增值税税率差异是导致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离散与资源误置的重要原因;2004年东北地区实行的增值税转型改革促使了有效增值税税率差异的下降,从而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增值税扭曲造成的生产率损失主要是通过对在位企业的资源再配置和企业进入与退出的扭曲所造成的;增值税的资源误置效应在时间、地区与行业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资源误置的边际效应随时间逐步增强,中西部地区显著大于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行业显著大于资本密集型行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柏惠 寇恩惠 杨龙见
增值税多档税率会导致抵扣链条出现"低征高扣"和"高征低扣"现象,扭曲中间投入价格,由此造成的资源误置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目前尚未有文献对此做出回应。本文扩展了Hsieh&Klenow(2009)模型,建立了包括劳动、资本、中间投入的三要素理论框架,使其更贴合增值税的基本原理。利用2007—2012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测算多档税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模拟不同税率简并方案的效果。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间,完全消除多档税率的影响,将会使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提升1.645%;不同的税率简并方案都能提升生产率,但单一标准税率方案具有明显优势,这一关系在多个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多档税率造成的扭曲还会传递到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由此导致的额外生产率损失分别为1.327%和0.884%。进一步地,本文利用采矿业税率改革的准自然实验,验证了减少税率差异对生产率具有提升效果这一发现。本文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证明了增值税单一税率的重要性,为通过增值税税率简并改革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供了证据。
关键词:
增值税 税率简并 资源配置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康茂楠 毛凯林 刘灿雷
关于增值税转型对企业间成本加成率分布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鲜有文献对此进行考察和识别。文章基于1998-2007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将2004年东北地区试行的增值税改革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增值税转型对中国制造业成本加成率分布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增值税转型为代表的减税政策有效降低了成本加成率分布的离散程度,改善了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地,增值税转型能更多地促使高成本加成企业降低成本加成率,并可以通过价格和边际成本渠道对缩小企业间成本加成率差距产生显著影响。基于行业国有资本份额、资本密集度和行业技术水平的异质性检验表明,税收激励对高国企份额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一般技术水平行业的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应针对性地实施税收改革,以更好地发挥税收激励的资源配置效应。
关键词:
增值税转型 成本加成率分布 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蒋为 张龙鹏
补贴所带来的扭曲不仅体现在补贴规模上,而且表现在行业内企业间的补贴差异程度上,后者甚至是造成中国制造业资源误置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Hsieh and Klenow资源误置模型,讨论了补贴差异化影响生产率分布与资源误置的微观机制,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度量了中国制造业行业内企业间的补贴差异性,通过构建面板模型检验了补贴差异化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分布的离散程度与资源误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补贴差异化是导致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分布的离散与资源误置的重要原因。在考虑重要解释变量缺失、回归方程设定、区域因素影响等问题后,所得结论仍然是稳健的。本文的政策内涵为政府应改革补贴模式,降低...
关键词:
补贴差异化 生产率分布 资源误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德明 李晔 史晋川
要素市场政策扭曲会降低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在一个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下,定量考察我国偏向国有企业政策的效率损失。理论模型引入了垄断竞争的中间产品生产企业与内生化的进入退出选择,用不同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随机过程,刻画了要素市场面临政策扭曲的国有与私有企业。为了全面反映产业特征,本文用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来校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随机增长。通过校准,定量模型表明,源于政策扭曲的资源错置,导致了非常高昂的效率损失。
关键词:
资源错置 全要素生产率 政策扭曲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静 彭飞 毛德凤
运用1998—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测算资本、劳动配置扭曲指数及企业个体、总体扭曲指数,分析企业要素配置扭曲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并检验要素配置扭曲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资本配置扭曲指数基本呈上升态势,劳动配置扭曲指数基本保持不变,总体企业扭曲指数略有上升;制造业的要素配置扭曲指数高于其他工业行业,国有、集体企业的要素配置扭曲比其他企业严重,东部地区要素配置扭曲指数高于中西部;如企业能够有效消除要素配置扭曲,则工业企业总体TFP可提高25.56%,东、中、西部地区可分别提高27.3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仁杰 陈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社保法定缴费率下调的背景下,提升企业社保缴费遵从度是确保多层次社保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中国的增值税留抵制度和2008~2015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研究税制扭曲对企业社保缴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留抵会显著降低企业社保实际缴费率和参保率,期初留抵税款占现金流的比重越高,企业社保缴费遵从度越低,而留抵退税政策有助于提升企业社保缴费水平。增值税留抵对企业社保缴费的挤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在社保机构征收和社保收支责任越小的地区越明显。机制分析显示增值税留抵会加大企业现金流压力,促使企业降低社保缴费基数,并通过外购劳务服务和加大商品关联销售降低企业社保实际缴费。本文从税制扭曲的角度为理解企业的社保逃费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通过优化税制设计提升企业社保遵从和社保基金安全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喜 史清华 盖庆恩
要素市场扭曲会导致农户个体对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配置扭曲,最终降低农业的总量全要素生产率(TFP)。本文运用2003-2007年全国农村固定跟踪观察农户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农户家庭生产的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及其与总量TFP的关系,发现不同地区农户要素配置的扭曲存在显著的差异:从扭曲水平和发散程度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扭曲较为严重,中部、东北地区的配置效率较高。即使不考虑技术因素,如果有效消除资本和劳动配置的扭曲,农户的农业TFP有望再增长20%以上,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改进空间超过30%。要素配置的扭曲程度主要取决于农村非农就业机会、金融市场和土地规模。促进社会转型...
关键词:
TFP 资源配置不当 市场扭曲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韬 孙潇筱 褚晓琳
本文基于线性规划,建立重点行业间的资本要素优化模型,通过估算各重点行业的资本存量、劳动力人力资本及其产出弹性,得到各行业优化后的资本配置量和总产出,最后运用基于Fre-Primont指数的DEA方法测算各行业资本配置优化前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研究发现:重点行业间资本投入过度与资本投入不足现象并存,其中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资本要素投入过度,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以及建筑业资本投入不足;矫正各行业资本要素配置扭曲后行业总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明显增大;矫正资本要素配置扭曲可以通过提高剩余混合效率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效率,最终实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邓翔 李德山 李双强 朱高峰
通过引入要素相对价格来研究价格扭曲、资源错配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采用Cost-Malmquist指数模型将CM指数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纯技术变化和规模技术变化、分配效应和价格效应。研究发现:制约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首要因素是资源配置效率,价格扭曲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东部地区生产率增长率最高,受要素价格扭曲影响程度最大;市场化率的提高可以减少价格扭曲,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对外贸易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反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邓翔 李德山 李双强 朱高峰
通过引入要素相对价格来研究价格扭曲、资源错配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采用Cost-Malmquist指数模型将CM指数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纯技术变化和规模技术变化、分配效应和价格效应。研究发现:制约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首要因素是资源配置效率,价格扭曲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东部地区生产率增长率最高,受要素价格扭曲影响程度最大;市场化率的提高可以减少价格扭曲,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对外贸易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反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曹亚军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从企业加成率分布的视角实证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对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提高了企业加成率分布的泰尔指数,不利于中国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且上述影响在长期更为显著;分位数检验表明,要素市场扭曲降低了低加成率企业的定价能力,同时提高了高加成率企业的加成率水平,从而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加成率分布的离散程度。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制造业企业间加成率差异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广义边际,集约边际的作用有限;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加成率分布的作用还依赖于企业所在地区的国有化水平、地区分布以及行业要素密集度状况,其显著加大了低国有化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企业之间的加成率差异,恶化了这些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而对技术密集型行业中企业加成率分布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邵宜航 步晓宁 张天华
从部门间资源配置的视角解释全要素生产率已经成为增长与发展研究的主要议题之一。本文沿用Hsieh and Klenow(2009)的思路,进一步结合中国实际,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1998—2007年的资源配置状况进行了再测算。分析显示,这期间中国工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呈现先改善后恶化的态势,其中企业规模对资源配置扭曲的影响最为显著,大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逐渐改善,而小型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则逐渐恶化,二者的综合效应则使得中国工业企业间总体资源配置扭曲程度从2005—2007年呈现恶化趋势。此外,总体而论,金融市场等导致的扭曲损失大概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两到三倍,但2005年后,对大、中规模企业而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简泽
近年来,在中国制造业部门的各个产业里,不同企业之间的生产率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而且,企业的规模分布与生产率分布只有微弱的关联。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讨论了市场扭曲与产业内不同企业之间生产率差异的内在联系。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几个代表性产业里,市场不完全引起的产业内跨企业的资源配置扭曲解释了企业间基本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差异和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实质性部分,并导致了总量层面40%以上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进一步,我们还发现,地区市场分割和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是造成产品和要素市场扭曲的重要原因,而企业所有制和政府补贴对跨企业的资源配置没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市场扭曲 资源配置 全要素生产率损失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常远 吴鹏
本文从理论层面探析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配置偏向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并构建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利用中国的数据实证分析不同要素结构配置下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配置偏向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异质性影响,探究要素配置是否会扭曲其影响。研究发现,要素替代弹性小于1,技术进步偏向性与要素配置偏向性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中国的数据表明,要素配置合理下技术进步偏向性与要素配置偏向性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要素错配扭曲了技术进步偏向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引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滞后项后要素错配扭曲技术进步偏向性抑制作用的程度有所下降;整体上,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要素配置推动,而非技术进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