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17)
- 2023(4941)
- 2022(4303)
- 2021(3905)
- 2020(3358)
- 2019(7639)
- 2018(7515)
- 2017(15235)
- 2016(8287)
- 2015(9213)
- 2014(8967)
- 2013(9072)
- 2012(8373)
- 2011(7506)
- 2010(7579)
- 2009(7010)
- 2008(7061)
- 2007(6164)
- 2006(5753)
- 2005(5096)
- 学科
- 济(35724)
- 经济(35701)
- 管理(22799)
- 税(22055)
- 业(21551)
- 税收(20624)
- 收(20461)
- 方法(17843)
- 数学(16686)
- 数学方法(16551)
- 企(15078)
- 企业(15078)
- 财(11852)
- 农(9982)
- 中国(8172)
- 地方(7396)
- 农业(7260)
- 学(7038)
- 资源(6260)
- 环境(6250)
- 业经(6051)
- 和(5856)
- 务(5715)
- 财务(5704)
- 财务管理(5699)
- 贸(5558)
- 贸易(5554)
- 企业财务(5439)
- 易(5411)
- 财政(5249)
- 机构
- 大学(117784)
- 学院(117536)
- 济(51253)
- 经济(50351)
- 管理(44124)
- 研究(40899)
- 理学(38388)
- 理学院(37966)
- 管理学(37257)
- 管理学院(37050)
- 中国(31112)
- 财(28226)
- 科学(26081)
- 京(24799)
- 农(23005)
- 所(21636)
- 财经(21263)
- 研究所(19511)
- 经(19312)
- 业大(19282)
- 农业(18202)
- 江(18158)
- 中心(18017)
- 经济学(16700)
- 财经大学(15711)
- 北京(15422)
- 经济学院(15395)
- 省(14390)
- 院(14076)
- 州(13863)
- 基金
- 项目(80296)
- 科学(62916)
- 基金(59780)
- 研究(55287)
- 家(53885)
- 国家(53533)
- 科学基金(45162)
- 社会(36651)
- 社会科(35015)
- 社会科学(35003)
- 基金项目(31170)
- 省(30183)
- 自然(29392)
- 自然科(28615)
- 自然科学(28607)
- 自然科学基金(28149)
- 划(25618)
- 资助(25311)
- 教育(24559)
- 编号(21801)
- 重点(18215)
- 部(17899)
- 发(17451)
- 成果(17399)
- 国家社会(16570)
- 创(16019)
- 科研(15360)
- 创新(15135)
- 教育部(15028)
- 计划(14867)
共检索到176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柏惠 寇恩惠 杨龙见
增值税多档税率会导致抵扣链条出现"低征高扣"和"高征低扣"现象,扭曲中间投入价格,由此造成的资源误置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目前尚未有文献对此做出回应。本文扩展了Hsieh&Klenow(2009)模型,建立了包括劳动、资本、中间投入的三要素理论框架,使其更贴合增值税的基本原理。利用2007—2012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测算多档税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模拟不同税率简并方案的效果。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间,完全消除多档税率的影响,将会使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提升1.645%;不同的税率简并方案都能提升生产率,但单一标准税率方案具有明显优势,这一关系在多个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多档税率造成的扭曲还会传递到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由此导致的额外生产率损失分别为1.327%和0.884%。进一步地,本文利用采矿业税率改革的准自然实验,验证了减少税率差异对生产率具有提升效果这一发现。本文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证明了增值税单一税率的重要性,为通过增值税税率简并改革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供了证据。
关键词:
增值税 税率简并 资源配置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为
本文构建了有效增值税税率差异影响生产率分布与资源误配置的理论模型,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了有效增值税税率差异对制造业生产率离散程度与资源误置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增值税税率差异是导致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离散与资源误置的重要原因;2004年东北地区实行的增值税转型改革促使了有效增值税税率差异的下降,从而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增值税扭曲造成的生产率损失主要是通过对在位企业的资源再配置和企业进入与退出的扭曲所造成的;增值税的资源误置效应在时间、地区与行业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资源误置的边际效应随时间逐步增强,中西部地区显著大于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行业显著大于资本密集型行业。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新生 刘振华 修浩鑫
深化税制改革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16—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2018年和2019年增值税税率下调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减税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市场竞争地位高、国有产权、处于成熟期以及高市场化地区的企业而言,增值税减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显著。渠道分析表明,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以及资本配置效率是增值税减税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渠道。因此,政府部门应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缩小制造业与其他行业的税率差异,切实减轻制造业企业税收负担,同时应加大对民营、初创等弱势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全面提高各类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岳树民 肖春明 陈晓光
本文在构建增值税税率下调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以增值税税率下调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固定效应及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增值税税率下调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税率下调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证明,税率下调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和扩大生产规模产生激励作用,通过激励企业创新和扩大生产规模两条路径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产权性质和企业规模异质性的研究发现,税率下调对民营企业和小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大于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本文以融资约束理论为基础,从理论机制和实证检验分析了税率下调的政策效应,为减税政策效应评估提供了思路,为增值税减税政策选择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增值税 税率下调 融资约束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戴小勇
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转型时期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核心问题。一个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取决于企业生产率的总体分布,也取决于资源在生产率不同企业之间的配置效率。从资源错配的视角理解国家间全要素生产率差距的文献,是近年来经济增长方面研究的主要进展。本文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与评述,揭示了资源错配视角下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形成机理,并介绍了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测算方法,以及全要素生产估计、加总与分解的实证研究。最后,结合国内研究进展与中国经济问题,讨论了该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期望能够为中国经济学者与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姝 金振 谢雁翔 张潇匀
本文从增值税税收中性的角度,系统评估了增值税留抵退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留抵退税改革有助于发挥增值税税收中性的特点,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上述结果在企业融资约束程度高和地区税收征管严格的样本中效果更显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检验表明,留抵退税改革主要提高了技术进步率和规模效率而非纯技术效率;机制检验发现,改革后的试点企业通过增加创新投入、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扩大投资规模以及改善资本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系统评估了留抵退税改革的政策效果,有助于在理论上揭示税收中性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意义,并为深入推进现代增值税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汪卢俊 苏建
增值税转型和"营改增"是我国增值税改革不可或缺的两部分。从全国来看,这两次增值税改革通过减少企业重复征税、促进企业扩大再生产及研发创新、改善经济供给效率,显著提高了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利用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由于第三产业比重较高,从"营改增"改革中受益较大;中西部地区由于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从增值税转型改革中受益较大。我国应继续从完善增值税链条"抵扣机制",降低、简并增值税税率,清理增值税优惠、免税政策,完善留抵退税制度,提高税收征管和服务水平入手,进一步完善增值税制度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冶芳 侯辉
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进,出现的最关键、最棘手的问题是多档增值税率并存导致的抵扣不足、不能抵扣及超额抵扣,并由此引发税负在上、下游企业之间转嫁的问题。本文对多档税率并存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种解决此问题的新思路。
关键词:
增值税 多档税率 抵扣 税负转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姜艳凤 姜艳芳
笔者采用KumbhaKar等(2000)的方法,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效率和规模效率,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并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根据1994年~2011年中国29个省份的数据,分析增值税比重与全要素生产率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增值税比重的提高能够改善技术效率,但是不利于技术进步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高。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及当前增值税扩围政策的实施效果,建议进一步完善增值税制度时,政策制定应该重视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例如扩大增值税对技术研发的抵扣范围,发挥增值税对专业化分工的调节作用等。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随机前沿分析 增值税扩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仲虹蔚 于焱
增值税是我国主要的税种之一,在税法改革之后增值税的重要地位就愈发显著。目前我国的增值税税率虽然在2018年经历了一次下调,但下调后的税率仍然是多档并存,税务处理的复杂性并未得到很好地改善。文章从我国现行增值税的多档并存、第二次大面积和大幅度下调税率的现状,分析增值税的下调给企业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东杰 崔小勇 龚六堂
本文利用宏观经济数据,实证分析银行信贷扩张对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信贷扩张时,国有部门投资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非国有部门投资的上升幅度,表明金融摩擦存在部门异质性。本文建立一个包含国有部门、非国有部门及金融摩擦存在部门异质性的RBC模型,研究金融摩擦异质性对全要素生产率、总产出和总消费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稳态时,金融摩擦异质性造成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为0.987%—2.577%,总产出损失为1.971%—4.685%,总消费损失为2.188%—5.2%。当经济面临宽松的货币冲击时,金融摩擦异质性可以解释国有部门相对于非国有部门的显著扩张。在动态经济中,金融摩擦异质性加剧了资源错配程度,造成了额外的配置效率损失和产出损失,分析结果表明额外的损失是重要的。此外,金融摩擦异质性削弱了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效果。政府通过供给侧改革缓解非国有部门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改善配置效率,提高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加社会总福利。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林辉 袁礼
当前要素错配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但前沿文献更多关注劳动力错配而非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构建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多部门模型,以资本流动系数表征资本错配水平,结合中国1978-2010年八大产业面板数据定量测算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资本配置效率整体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为负,源于资本错配引发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突出,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2.6%。同时,资本错配使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形成较大缺口,实际产出仅占潜在产出的70%~89%。这可能由于金融系统的垄断抑制了资本自由流动,进而引致产业间资本出现较大程度的错配,造成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出效率的损失。
关键词:
资源配置效率 资本错配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为群 陆施予
增值税税率简并改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税率形式。增值税究竟采用统一税率还是差别税率,却并无共识,也未引起热烈讨论。增值税税率档次的不同选择反映着政府税制决策中的不同政策目标,从经济效率角度,统一税率一直受到青睐,它旨在体现税收中性,能保证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实现不同货物劳务、不同行业地区之间的税负公平;从收入分配角度,多档税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钟廷勇 安烨
国家财富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而引起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原因是政策扭曲导致的要素错配。要素错配一般分为劳动力错配、资本错配和政策错配,对于要素错配程度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可以通过直接测算法和间接测算法进行估算。在要素错配的相关研究上,对于引起要素错配的深层次原因、要素错配所产生的潜在影响以及要素错配发生的渠道等方面还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深入理解各种政策所导致的要素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造成影响的放大机制,特别是对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田志伟 孔庆凯 王再堂
全面推开营改增以来,我国增值税税率档次过多带来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确有简并优化的必要。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数据,构建了一个税制模拟模型,深入分析了增值税收入的来源,测算了税率变动对增值税收入产生的影响。据此,本文提出了简并增值税税率的几种方案,并测算了实施各方案对增值税收入的影响额度。
关键词:
增值税 税率简并 税率结构 投入产出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