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44)
- 2023(14997)
- 2022(12691)
- 2021(11582)
- 2020(9637)
- 2019(21850)
- 2018(21393)
- 2017(41373)
- 2016(22059)
- 2015(24395)
- 2014(24182)
- 2013(23819)
- 2012(22100)
- 2011(19829)
- 2010(19692)
- 2009(17988)
- 2008(17369)
- 2007(15002)
- 2006(13448)
- 2005(12416)
- 学科
- 济(99396)
- 经济(99305)
- 管理(60903)
- 业(58547)
- 企(44365)
- 企业(44365)
- 方法(40109)
- 数学(35645)
- 数学方法(35205)
- 中国(28747)
- 农(28005)
- 地方(27558)
- 财(25117)
- 税(22279)
- 业经(21269)
- 税收(20819)
- 收(20639)
- 农业(19562)
- 贸(17588)
- 贸易(17573)
- 学(17540)
- 易(16965)
- 制(16292)
- 环境(15983)
- 地方经济(15657)
- 银(15183)
- 银行(15164)
- 融(14875)
- 金融(14873)
- 行(14607)
- 机构
- 学院(302659)
- 大学(299381)
- 济(130344)
- 经济(127891)
- 管理(117649)
- 研究(103129)
- 理学(100664)
- 理学院(99598)
- 管理学(97940)
- 管理学院(97380)
- 中国(80699)
- 财(64240)
- 京(62875)
- 科学(60914)
- 所(50585)
- 财经(49333)
- 中心(48678)
- 江(47328)
- 农(47202)
- 研究所(45280)
- 经(44624)
- 业大(41645)
- 经济学(40243)
- 范(40230)
- 师范(39868)
- 北京(39508)
- 院(37741)
- 州(37675)
- 财经大学(36398)
- 经济学院(36351)
- 基金
- 项目(203172)
- 科学(162415)
- 研究(150711)
- 基金(148693)
- 家(129039)
- 国家(128000)
- 科学基金(111297)
- 社会(98673)
- 社会科(93815)
- 社会科学(93799)
- 省(79414)
- 基金项目(77962)
- 自然(70042)
- 自然科(68476)
- 自然科学(68459)
- 教育(68242)
- 自然科学基金(67203)
- 划(66562)
- 编号(61112)
- 资助(60331)
- 发(48736)
- 成果(48162)
- 重点(45985)
- 部(44636)
- 创(42753)
- 国家社会(41788)
- 课题(41675)
- 创新(40132)
- 发展(39248)
- 科研(38783)
共检索到469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怡 张宁川 耿纯
增值税作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地方分成部分由地方按税收缴纳地分享会导致资源配置扭曲、生产过剩加剧、地区间财力差距拉大,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按照消费地原则确定地方分成部分的增值税收入归属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消费地原则的实施需解决现行消费统计指标存在的问题。本文构建"社会消费品和服务零售总额"指标,并使用2019年相关数据测算了地方按照消费地原则分享增值税对各个省份财力的影响,对如何改进消费统计以支撑消费地原则进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怡 张宁川
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行,增值税分享对地方收入的影响凸显。本文以增值税地区间横向分享的生产地原则和消费地原则为基础,模拟测算不同分享方案对地方的影响。文章认为,考虑消费地原则,可以促使地方政府将服务重点由企业转向居民,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倪红福 黄靖桐 李善同 何建武
基于生产地原则进行增值税分享存在税收转移、加剧地方财力差异等问题,不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必要重新考察基于消费地原则的增值税分享的合理性。实施消费地原则的关键是科学界定消费额,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细化分行业消费额的消费地原则增值税分享新方法,并利用2002~2017年中国省级投入产出表,实证测算考察不同消费额核算方法下的税收转移、财力差异和不平衡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分行业消费地原则,生产地原则导致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省市(如北京、上海、广东)存在较大的税收流入,而人口多的中西部相对欠发达地区(如河南、湖南)以及农业比重大的部分东部地区(如山东、河北)税收流失严重。(2)不同行业的增值税收入、税收转移方向及大小均存在明显异质性,如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上海、云南、贵州等主要表现为增值税流入,广东、江苏等表现为增值税流出。(3)总体上,消费地原则下各地财政收入的基尼系数、财政缺口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基于生产地与消费地原则相结合的增值税分享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使地方财力更平衡,从而使各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平衡、更充分,助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夏岚 刘怡
我国增值税收入的地方政府分享部分,实际上主要是按生产者所在地在各地区间分配,我们称之为"生产地原则"。由于增值税是间接税,而且是价外税,其税负实际是由消费者最终负担的。目前的这种分配准则,事实上造成了税收收入归属与税负归属的不一致,扭曲了政府与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采用"消费地原则"分配地方级增值税能很好地避免上述扭曲的出现。文章通过一个简单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发现各地方所占商品的生产流通增值税环节以及这些环节的增值率和商品的地方销售占全国的比例是影响两种分配方式下地方实际税收收入差异的因素;同时借用现有各省消费数据具体衡量发现,采用当前生产地原则较消费地原则下的地方增值税分配存在相当程度的财富逆流...
关键词:
增值税 消费地原则 生产地原则 税收转移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明 王友梅
本文以国内增值税为研究对象,并以"营改增"改革后增值税总收入(包括"营改增"后的增值税收入)、中央增值税收入为变量,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如果按照改革前中央与地方的增值税、营业税收入规模划分,那么,"营改增"后增值税在中央与地方的分享比例将由目前的75∶25变为47.82∶52.18。
关键词:
“营改增” 中央与地方 分享比例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秀莲 李建明
基于"营改增"倒逼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很有必要合理确定增值税收入在中央与地方的分享比例。本文假设:(1)"营改增"前后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分配格局基本保持稳定;(2)"营改增"后国内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收入划归地方;(3)国内增值税仍然是中央和地方共享税;(4)不考虑"营改增"的减税效应,改革后的"国内增值税收入"等于改革前的"国内增值税收入和营业税收入之和"。然后利用1994~2013年连续20年的相关数据对"营改增"后中央和地方增值税分享比例进行了测算,最后得到了中央应分享70%、地方应分享30%国内增值税收入的结论。
关键词:
“营改增” 增值税 分享比例 消费税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帆 刘怡
随着"营改增"范围的不断扩大,地方政府的税收结构在发生变化。我国增值税以生产地原则为基础的地方间分享方式会导致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和税收收入不平衡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以消费地原则为基础重新构建增值税地方分享制度。本文在对加拿大、日本和德国的增值税税收分享制度进行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2007年的地区投入产出表1、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口等数据对三种增值税分享改革方案进行测算。通过计算发现,投入产出表、宏观消费数据和人口这三种分享增值税的方式会导致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少的省份增值税分享比例减少,而人口众多、经济较为薄弱的省份增值税分享比例增加。同时,这三种方式都有利于促进地方税收收入的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白彦锋 吴哲方
根据分税制体制,增值税中央与地方的分享比例为"75∶25"。从表面上看,分享比例一目了然,但实际比例是否如此还有待考究。本文认为中央与地方增值税的分享比例要分三种情景进行研究:第一,仅考虑国内增值税时,在改革之初,中央分享的增值税比例实际上要远低于75%;第二,将进口环节增值税也考虑进来之后,中央的增值税分享比例就超过了75%。而且随着中国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进口环节增值税的大幅增加,中央的增值税分享比例也会越来越高;第三,将中央和地方所负担的增值税出口退税也考虑进来。由于中央负担了绝大部分的出口退税,所以中央的分享比例实际上会向75%回归,但仍呈现出不断攀升的态势。不论以上哪一种情况,中央与...
关键词:
增值税 中央 地方 进出口环节增值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高凤 宋良荣
本文以不影响地方财政收入为标准,利用2003~2010年数据模拟改革后地方增值税收入情况,提出增值税、营业税税收分成比例区间,进一步分析此次改革对于全国各省市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增值税 营业税 分享比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怡 聂海峰 张凌霄 崔小勇
增值税按照生产地原则在地区间分享造成地区间税收竞争加剧、税收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电子商务零售迅速发展呈现地区间"销售极化消费均化"的特征,使得增值税收入主要集中在销售地区。使用国内某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数据对跨地区销售的商品和服务产生的增值税在各地区的分布和规模进行测算发现:生产地原则下,增值税主要由少数销售集中的地区获得;而消费地原则下,各地区按照消费规模获得增值税。在制度优化方面,通过建立省际增值税清算机制,适当结合生产地原则和消费地原则分享跨地区销售产生的增值税,可以使电子商务增值税收入在地区间的分布更加合理,有助于区域均衡协调发展。
关键词:
增值税 地区分享 电子商务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谢贞发 李梦佳
本文探讨了我国地区间增值税负担与增值税收入归属之间的不对称问题,从对比课征增值税常用的两种原则(生产地原则和消费地原则)入手,比较了1998~2009年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地方增值税收入、工业增加值和最终消费的关系,证实了在商品流动时,生产地与消费地的不完全重合,导致生产地原则下增值税负担与增值税收入归属之间存在不对称现象。这一不对称性会引发地方政府行为的变异,从而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应在维持生产地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改革增值税的分享机制。
关键词:
增值税 生产地原则 消费地原则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龚振中 孙文峰
我国增值税地方收入分享采用的是生产地原则。这一原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营改增后会进一步加剧。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全面分析了当前五种消费地课税模式及其实践,指出我国下一步增值税改革的核心是让增值税回归中性,而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实行消费地原则,改革伊始可先推行统一增值税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的区域间横向增值税分配制度,待条件成熟后,再实行可行集成增值税模式,通过增值税划归中央税、降低增值税税率和开征零售税等一系列改革手段,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地方政府回归本位,减少对生产环节资源配置的扭曲。
关键词:
消费地原则 增值税 课征模式 生产地原则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龚振中 孙文峰
我国增值税地方收入分享采用的是生产地原则。这一原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营改增后会进一步加剧。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全面分析了当前五种消费地课税模式及其实践,指出我国下一步增值税改革的核心是让增值税回归中性,而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实行消费地原则,改革伊始可先推行统一增值税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的区域间横向增值税分配制度,待条件成熟后,再实行可行集成增值税模式,通过增值税划归中央税、降低增值税税率和开征零售税等一系列改革手段,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地方政府回归本位,减少对生产环节资源配置的扭曲。
关键词:
消费地原则 增值税 课征模式 生产地原则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怡
作为第一大税种,增值税是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确立了以生产地原则(注册地管理办法)为核心的增值税地区分享制度,明确了增值税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享比例。增值税分享不仅涉及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也深刻影响着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的推进,地方事权与财力失调的矛盾逐渐凸显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悦 蒋云赟
因营业税税制缺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势在必行。本文根据地方财政收入对营业税的依赖程度,将31个省级行政区分为4组,模拟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地方分享收入的影响幅度。研究结果表明,仅仅通过分享比例调整难以恢复所有省级行政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的财力水平。
关键词:
增值税 营业税 地方分享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