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47)
2023(14352)
2022(12127)
2021(11167)
2020(9370)
2019(21006)
2018(20745)
2017(41404)
2016(21954)
2015(24255)
2014(23529)
2013(22924)
2012(20546)
2011(18215)
2010(18662)
2009(17890)
2008(17601)
2007(15804)
2006(14079)
2005(13020)
作者
(58995)
(49359)
(48993)
(46944)
(31559)
(23432)
(22099)
(18776)
(18408)
(17760)
(16614)
(16369)
(15912)
(15393)
(15336)
(15044)
(14675)
(14271)
(14257)
(14038)
(12053)
(12021)
(11960)
(11455)
(11043)
(10959)
(10926)
(10758)
(9746)
(9520)
学科
(96888)
经济(96789)
(91690)
(82918)
企业(82918)
管理(81439)
方法(43826)
数学(35466)
数学方法(34868)
(33812)
业经(30770)
(30753)
(22917)
财务(22874)
财务管理(22854)
(22284)
中国(22002)
企业财务(21658)
农业(21590)
税收(20817)
(20633)
(18969)
技术(18822)
(18671)
(18091)
理论(17768)
(17740)
贸易(17731)
环境(17282)
(17270)
机构
学院(310397)
大学(298981)
(135088)
经济(132634)
管理(126798)
理学(109091)
理学院(108153)
管理学(106387)
管理学院(105839)
研究(92952)
中国(75075)
(68708)
(60577)
科学(52919)
财经(52877)
(47942)
(47852)
(45139)
(44797)
中心(43168)
经济学(40981)
业大(40080)
研究所(39973)
财经大学(38666)
北京(37679)
(37634)
经济学院(37223)
商学(35604)
商学院(35248)
农业(34774)
基金
项目(198748)
科学(159889)
研究(149858)
基金(146224)
(124321)
国家(123236)
科学基金(109643)
社会(98055)
社会科(93348)
社会科学(93329)
(79303)
基金项目(76010)
自然(69489)
教育(68675)
自然科(67974)
自然科学(67961)
自然科学基金(66792)
(64112)
编号(61504)
资助(60586)
成果(48089)
(44459)
重点(43911)
(43813)
(43109)
课题(41481)
创新(40751)
国家社会(40619)
(40391)
(39391)
期刊
(152891)
经济(152891)
研究(93864)
(56087)
中国(55589)
管理(52671)
(42189)
科学(37636)
学报(36186)
技术(30357)
(29240)
金融(29240)
农业(29173)
大学(28888)
业经(27951)
教育(27945)
学学(27785)
财经(25846)
经济研究(25687)
(22359)
问题(19184)
技术经济(18205)
(18075)
(17581)
统计(16670)
(16261)
(16243)
(16060)
商业(15877)
财会(15858)
共检索到465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尹恒  迟炜栋  
增值税减税是中国近年来减税降费政策的主体。本文提出一个分离增值税减税对企业需求端和成本端影响的模型,以模拟增值税减税的产出、价格、就业和税收收入效应。这一方法能够识别出企业异质的增值税减税短期效应,有助于控制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外包程度和抵扣链条完整性等方面的差异对增值税减税效应的影响。本文得到一些有意义的发现:(1)增值税减税的实质效应(产出和就业)相当可观,价格效应不明显,减税激发微观活力的代价是税收收入的较大幅度减少。以增值税对称减税3.00个百分点为例,制造业的加总产出、价格、就业和税收收入增长率分别为4.41%、-0.61%、7.15%和-17.09%。(2)完善增值税的抵扣链条、提升企业进项税抵扣的便利,同样具有重要的减税效应。(3)增值税减税能够明显改善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宏观生产率。削减增值税税率后,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增长更快,劳动增加更多,从而其市场份额提高。同时,生产率高的企业的价格下降较多,而税收收入下降幅度较小。这些政策模拟结果对于优化增值税减税政策和完善增值税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梅冬州  杨龙见  高崧耀  
在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如何最大化减税的经济刺激效果,是当前宏观政策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多部门的DSGE模型,分析了增值税减税的作用路径及其效果,并将其与消费券、政府购买等其他提振经济的政策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增值税减税对企业和宏观经济的影响效果与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高度相关。由于非国有企业面临较强的融资约束,增值税减税能够提高非国有企业的净值,通过“金融加速器”效应,降低其外部融资成本,使其增加投资。对于非国有企业,由于其用于形成资本的投资品主要由国有企业提供,增值税减税在带来非国有企业投资增加的同时,也会带动国有企业产出的扩张。而对于国有企业,由于其受到的借贷约束较弱,税收减免即使改善了其净值,也不会影响其投资行为,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小。总体而言,在相同的减税额度下,对非国有企业的增值税减税带来的总产出提升效果最优,发放消费券次优,而增加政府购买对产出的带动效果则非常有限。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深刻理解财政政策对经济影响的传导链条以及不同政策效果后,减税政策才能助力经济提质增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秀英  刘胜  
增值税转型政策实践是否可以释放改革红利,是政策制定者与学界共同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文章基于增值税改革"准自然实验"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考察增值税转型改革对新建制造业企业空间布局行为的影响及差异。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释放的减税效应对新企业落户具有显著的吸引力,且对非出口、小规模、内资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吸引力更为明显;同时,增值税转型对制造业企业选址的吸引力还受到地区集聚经济的影响,在供需可达性和集聚经济更强的城市,其吸引力更强。因此,在进一步优化增值税转型政策及地区营商环境时,不仅要推动增值税实质性减税政策落地,还应根据企业及地区的异质性特点精准设计"减税降费"政策,协同利用好"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促进实体经济空间布局优化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杰  娄著盛  
我国增值税改革持续深化,增值税减税的效果成为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产品供需存在弹性,企业无法将增值税税负完全转嫁给消费者,并且不同企业面临的借贷市场环境存在差异,因此增值税减税对企业投资的影响问题显得较为复杂。本文针对企业投资决策建模,发现增值税减税会增加企业投资,但杠杆率较高企业由于借贷市场受到约束,投资水平的提高弱于杠杆率低的企业。本文基于2016Q3-2019Q1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显示,2018年增值税减税政策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水平,且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更为显著,但借贷市场的传导机制减弱了增值税减税政策对杠杆率较高企业投资的促进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秀丽  
2019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增值税实质性减税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率进一步降低,小规模纳税人也可自行开具专票,符合条件的纳税人自主选择纳税身份更具有政策性保障。这就为企业充分利用有关政策实现进一步减税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本文基于无差别平衡点综合增值率视角,研究现行减税降费优惠政策下,企业通过自主选择纳税身份制定节税策略,进一步降低增值税负。研究结论表明:年应纳税销售额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具有通过自主选择纳税身份进一步降低增值税负的可行性;企业自主选择纳税身份时应综合考量所处行业特点、税率、实际综合增值率与行业无差别平衡点综合增值率、企业规模及销售额等因素。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谭伟  朱建元  谭婷元  
目前,理论界存在调整建筑业增值税政策的呼声,理由是行业税负较高。但不容忽视的是,建筑业税制转换后,部分企业虽然纳税额有所提高,但由于增值税特殊计税机理,其盈利也在提高,因此其实际税负是下降的。本文通过分析税制转换后建筑业存在的减税效应传导不足和失灵问题,重点论述了传导失灵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认为建筑业增值税政策仅存在微调的可能性或合理性。同时,本文不赞成以差额征税或虚拟进项税额抵扣等方式解决减税效应传导失灵问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万莹  陈恒  
2019年4月1日起,我国增值税进行了大规模、普惠性减税改革。其主要改革举措包括降低增值税税率水平,以及对邮政服务、电信服务、现代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四大行业按进项税额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两项增值税减税政策。以2018年增值税制度为参照基准,构建42部门增值税CGE模型,从税收负担、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四个方面对2019年我国增值税减税改革的政策效应进行模拟测算。研究发现,无论是降低税率还是加计10%抵减新政的实施,均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刺激经济增长、扩大社会需求、降低商品价格、缩小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因此,现代服务等四大行业应当抓住进项税额加计抵减这一难得的政策机遇期,用好用足税收优惠,以实现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谷成  王巍  
本文以2016—2019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模拟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2018年增值税税率下调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增值税税率下调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入。作为一种商品税,增值税具有易于转嫁的特点,因而议价能力不同的企业享受的减税红利并不一致——相对于议价能力弱的企业而言,议价能力强的企业在增值税税率下调之后能获得更多的减税红利,从而促进其创新投入。进一步分样本研究发现,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企业而言,东部地区企业能享受到更多的减税红利;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享受到更多的减税红利。因此,在制定普惠性商品税减税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税负转嫁机制,以发挥减税政策对创新驱动的激励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卢小祁   俞毛毛  
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而企业数字化转型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减税降费减轻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成本负担是政策支持的关键。以2018年5月实施的增值税改革政策为切入点,利用2016—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分析减税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增值税减税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地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增值税减税在2018年政策出台当年及之前年份中政策效应并不明显,而在2019年与2020年政策效应更为显著。从具体机制来看,增值税减税政策一方面通过降低融资约束的中介机制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提升的中介机制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增值税减税政策体系,落实落细相关政策,通过减税政策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成本负担,增强企业长期经营信心,从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潘妍   张牧扬   王辉  
在大规模减税情境下,如何在防范财政风险的同时强化生态环境建设是新发展阶段完善地方治理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基于2015-2020年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本文从地方环保收支行为视角构建统一理论框架,深入剖析增值税税率下调政策实施对地方环境治理的影响。增值税税率下调政策实施有效降低了地级市的细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硫浓度和一氧化碳浓度,带来意料之外的环保效应。机制分析表明,增值税税率下调政策实施导致地方政府选择通过强化生态环境执法来获得非税收入,缓解短期财政压力。这一政策的实施同时起到了规范地方生态环境执法的效果,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进一步分析表明,设置软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与强环境保护目标约束的地方政府在面对减税政策冲击时更有可能通过强化生态环境执法来实现缓解财政压力和减轻环境污染的“双赢”结果。上述结论不仅为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环境质量改善现象提供了一个新解释,还对未来中国如何统筹协调减税政策和环保政策提供了借鉴。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马双  吴夕  卢斌  
借助2004年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政策,我们发现2004年受政策影响的企业相对于不受影响的企业应交增值税减少了15.0%。然而,增值税减少的情况并未持续到2005—2007年,减税在长期并未成为政府的负担。同时,增值税转型带来的减税使企业活力得到显著提升。根据企业人均产值、人均销售收入以及人均利润对税率的反应弹性,我们估算得到拉弗曲线中的最优税率应介于18.3%—23.0%。中国企业税负高于此水平,减税在长期不但不会增加政府负担,而且还能实现企业活力的提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聪   朱大浩   胡海生   刘雅  
2019年增值税改革主要包括税率降低和实行加计抵减政策。本文通过双重差分模型(DID)研究发现,此次增值税改革总体上降低了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增值税税负。异质性检验发现:2019年增值税改革后,投资规模越大的企业,增值税税负下降越明显;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减税效果好于生活性服务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中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除研发和技术服务业企业外,其他细分行业企业的增值税税负都有下降。为有效发挥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对于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企业的促进作用,建议充分发挥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减税效应,调高研发和技术服务业企业的增值税加计抵减比例,促进生产、生活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红霞  张亚璟  殷诗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增值税作为我国占比最大的税种,对促进社会分工,调节收入分配,提高劳动效率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国几次下调了增值税率为企业减负增效,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但目前界内关于增值税对收入分配效应的研究相对薄弱,对增值税有效税率变动调节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更为少见。因此,在现行增值税政策下,増值税有效税率变动对企业税收负担及初次收入分配效应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究。笔者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分析得出增值税有效税率是决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因素,并利用2014-2020年全行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增值税有效税率降低1%,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上升0.367%,这种提升效应在不同类型企业中存在异质性,这为降低增值税率从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提供了新证据,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推进共同富裕,也为减税降费的进一步实施提供新思路。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新生   刘振华   修浩鑫  
深化税制改革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16—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2018年和2019年增值税税率下调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减税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市场竞争地位高、国有产权、处于成熟期以及高市场化地区的企业而言,增值税减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显著。渠道分析表明,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以及资本配置效率是增值税减税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渠道。因此,政府部门应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缩小制造业与其他行业的税率差异,切实减轻制造业企业税收负担,同时应加大对民营、初创等弱势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全面提高各类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旭  
2019年是深化增值税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国家大幅度上调了增值税起征点,大幅度下调了增值税税率,减税的力度和规模前所未有。本文通过构建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增值税税基的换算模型,提出了分析测算增值税减税规模的两种主要方法:税基计算法和税额计算法,从增值税内在机理上揭示了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影响经济的互相作用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