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306)
2022(2133)
2021(2069)
2020(1826)
2019(4233)
2018(4206)
2017(9387)
2016(5147)
2015(5820)
2014(5826)
2013(6047)
2012(5787)
2011(4900)
2010(5208)
2009(5040)
2008(5253)
2007(4946)
2006(4677)
2005(4527)
2004(4055)
作者
(13870)
(11635)
(11537)
(11370)
(7228)
(5504)
(5145)
(4338)
(4311)
(4309)
(4160)
(3908)
(3880)
(3827)
(3667)
(3635)
(3417)
(3297)
(3182)
(3140)
(3068)
(2847)
(2768)
(2759)
(2591)
(2581)
(2562)
(2552)
(2443)
(2363)
学科
(22439)
经济(22407)
(22146)
税收(20692)
(20522)
管理(14332)
(14055)
(11545)
(10545)
企业(10545)
方法(8748)
数学(8038)
数学方法(7899)
(6625)
中国(6413)
地方(5754)
财政(5411)
(5340)
财务(5326)
财务管理(5315)
(5206)
企业财务(4991)
收入(4756)
(4631)
农业(4563)
(4316)
贸易(4311)
(4199)
(4001)
(3944)
机构
学院(70811)
大学(69994)
(33042)
经济(32394)
研究(24676)
管理(24342)
(23977)
中国(21453)
理学(19784)
理学院(19596)
管理学(19257)
管理学院(19137)
财经(16567)
(14779)
(14762)
(13361)
科学(13304)
(12396)
财经大学(11898)
(11523)
中心(11085)
研究所(11084)
经济学(10924)
北京(10173)
(10061)
经济学院(9970)
(9783)
(9769)
(9422)
(9172)
基金
项目(36595)
研究(28514)
科学(28262)
基金(26443)
(22377)
国家(22210)
科学基金(18573)
社会(18522)
社会科(17594)
社会科学(17590)
(13432)
基金项目(13130)
教育(12227)
资助(12140)
编号(12064)
成果(11515)
(11076)
自然(10473)
自然科(10230)
自然科学(10229)
自然科学基金(10043)
(9156)
(8213)
重点(8212)
课题(8129)
(8014)
国家社会(7952)
项目编号(7824)
(7735)
(7706)
期刊
(40669)
经济(40669)
研究(31586)
(19337)
(15406)
(15328)
税务(13672)
中国(13487)
管理(9171)
(9048)
金融(9048)
(9039)
学报(8791)
财经(7945)
科学(7242)
经济研究(7020)
(6829)
大学(6508)
学学(6118)
问题(5879)
教育(5682)
农业(5671)
业经(5529)
国际(5459)
(5219)
技术(5091)
财会(4572)
会计(4545)
(4263)
(4263)
共检索到126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邹淼  
"免、抵、退"税方式复杂的计算公式造成许多财务人员的困惑。本文从出口退税的基本概念出发,阐述了"免、抵、退"税方式的计算逻辑以及本质含义,并通过将计算过程划分为内销业务应纳税额计算以及出口业务应退税额计算两部分进行考量,提出了一种简便的计算思路。最后,本文还对免抵税额是否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提出了新的思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克亮  
增值税"免、抵、退"的计算是税法的一个难点,很多人不理解"免、抵、退"的计算依据为什么是FOB价而非当期出口产品耗用的外购原材料金额。本文从增值税的计税原理入手对此问题进行深入解析,以促进广大实务工作者深入理解出口退税政策和掌握"免、抵、退"计算方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贯春   吴佳其   叶永卫   黄馨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当前经济环境下,政府为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而做出的重要举措,因而科学评估留抵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对进一步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2018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试点政策对企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就业规模,该结论在进行动态效应分析、安慰剂检验、排除其他同时期政策影响以及替换模型设定形式四个维度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留抵退税的就业创造效应主要通过缓解企业流动性约束实现。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融资约束高、劳动密集型、税收征管强度大的企业促进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员工占比和员工工资水平,但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无显著影响。文章结论为政府部门通过留抵退税政策实现“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谭伟  姜青青  
2022年,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实施以来,对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其一,留抵退税依赖的纳税人信用评价体系存在瑕疵;其二,留抵退税新政自身存在政策“盲点”;其三,留抵退税新政与既有政策的关系有待理顺;其四,留抵退税新政的具体实施有待改进;其五,留抵退税新政的立法技术有待完善。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信用评价与风险防控双“兜底”,为留抵退税新政保驾护航;完善政策规定,将信用等级为M级的新办纳税人纳入留抵退税范围;改进制度设计,将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和留抵退税政策有效衔接起来;治理违规税收返还,制止地方间财力非正常转移;尊重纳税人留抵退税选择权,建设良好营商环境;提高立法针对性,简化留抵税额退税相关概念设置。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丁东生  许建国  
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也称增值税超额进项退税制度),是指纳税人当期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超过了当期销项税额,税务机关就超额的进项税额予以退还的一项制度。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采用超额进项退税制度。我国为了进一步深化增值税改革,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定自2019年4月1日起,试行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由于该制度正处于试行阶段,大多数纳税人反映,存在着门槛过高、期限较长、比例偏低、范围偏窄等问题。为此,本文结合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通行做法,进一步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课题组   孟军   牛涛   李飞   包玲   孙健  
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我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落地实施,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然而,该政策在进一步落实落细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挑战不容忽视。因此,加强增值税留抵退税风险防范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点。本文聚焦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的风险防范,对其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系统总结典型国家增值税留抵退税风险防范的先进经验,进而从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深度利用纳税信用等级、优化增值税留抵税额处理方式等方面提出加强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风险防范的建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程龙  
本文针对增值税零税率下免抵额附加税的法律规定、征税范围概念进行分析,并从明确法规概念、统纳全行业区分企业类别、比例核算科学分摊三个方面提出免抵额征收附加税的建议,以期对增值税税制的完善提供思路。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罗群  王康宁  梁金君  
进料加工贸易出口货物“免、抵、退”增值税的计算及账务处理与一般出口贸易“免、抵、退”增值税的计算及账务处理方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之处。其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开展进料加工业务的企业,在第一次进料之前,应持进料加工贸易合同、海关核发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并填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申报表》,向退税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在向退税部门申报办理“免、抵、退”税时,应填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退税部门按规定审核后出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采用“实耗法”的,《生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红  
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是我国深化增值税改革的政策之一,文章首先分析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然后以案例方式说明一般纳税人留抵退税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最后探讨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以期对实务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高允斌  
全行业试行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退税,是2019年增值税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纳税人必须符合留抵税额退税的前提条件,即符合增量留抵税额的计算规则和自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时,才可申请退税。允许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以增量留抵税额为基础,且有60%的比例限制。另外,要注意准确处理好其与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出口退税及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霄羽  
2019年3月2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以下简称39号文件),其中规定,自2019年4月1日起,试行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为方便纳税人办理留抵退税业务,细化操作环节,国家税务总局又于2019年4月30日下发了《关于办理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20号文件)。根据这两个文件的有关规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俞杰   李璐露  
增值税留抵退税是我国构建现代税收制度的重要举措,凸显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增值税留抵退税为企业带来政策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税收征管与纳税不遵从问题。基于2013—2021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纳税遵从。结果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激励企业提高自身纳税信用等级,进而提升企业纳税遵从度。机制分析发现,留抵退税政策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优化企业治理水平两个方面促进企业纳税遵从,且企业声誉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国有企业更能体现留抵退税提高企业纳税遵从的政策效果;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激励下,其纳税遵从度更高;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对当地企业纳税不遵从行为发挥更大的抑制作用。因此,需要扩大留抵退税政策覆盖范围,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以纳税信用评级激励企业主动提升其纳税遵从度。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丁国卫  
依据土地增值税政策,房地产企业在房产项目预售阶段先预缴土地增值税,达到条件对整个项目进行清算,多退少补。本文通过某房地产企业案例,对土地增值税清算后退税的相关财税处理进行分析。一、案例介绍A房地产开发企业2014年1月开始开发某房地产项目,2016年10月项目全部竣工并销售完毕,12月进行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