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04)
- 2023(3379)
- 2022(2658)
- 2021(2365)
- 2020(1958)
- 2019(4361)
- 2018(3879)
- 2017(7791)
- 2016(3689)
- 2015(4111)
- 2014(3898)
- 2013(3809)
- 2012(3447)
- 2011(3016)
- 2010(3356)
- 2009(3603)
- 2008(2442)
- 2007(2174)
- 2006(2030)
- 2005(1960)
- 学科
- 融(24093)
- 金融(24092)
- 银(20886)
- 银行(20885)
- 行(20398)
- 济(13384)
- 经济(13374)
- 中国(12734)
- 业(12727)
- 企(11116)
- 企业(11116)
- 中国金融(10820)
- 管理(10284)
- 制(7240)
- 财(6861)
- 务(5558)
- 地方(5551)
- 财务(5544)
- 财务管理(5538)
- 企业财务(5381)
- 方法(4741)
- 数学(4413)
- 数学方法(4378)
- 业经(4313)
- 事业(4261)
- 体(4038)
- 农(3739)
- 体制(3679)
- 业务(3655)
- 度(3562)
- 机构
- 学院(47173)
- 大学(45818)
- 济(22640)
- 经济(22123)
- 中国(20029)
- 管理(17037)
- 研究(14591)
- 理学(14075)
- 银(14000)
- 理学院(13976)
- 管理学(13814)
- 管理学院(13739)
- 银行(13560)
- 融(13010)
- 金融(12768)
- 行(12710)
- 财(12642)
- 人民(10097)
- 财经(9902)
- 中心(9754)
- 国人(9248)
- 中国人(9211)
- 中国人民(9160)
- 经(8968)
- 京(8775)
- 经济学(8310)
- 人民银行(7771)
- 经济学院(7642)
- 财经大学(7619)
- 中国人民银行(7103)
共检索到80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梁必文
近年来,恩施州辖内许多中小企业到外汇管理局咨询跨境融资业务,动辄上亿资金,并且有多个企业不同程度地陷入融资骗局,经济上损失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不等。通过案例分析发现,诈骗分子根据外汇管理形势的变化,不断变换着行骗手法,并表现出欺诈的基本特征。融资欺诈的基本特点通过对案例分析发现:一些境外机构和个人利用一些企业尽快得到资金的心情,采取企业举借外债、直接投资和内保外贷等方式,欺骗企业办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梁必文
近年来,恩施州辖内许多中小企业到外汇管理局咨询跨境融资业务,动辄上亿资金,并且有多个企业不同程度地陷入融资骗局,经济上损失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不等。通过案例分析发现,诈骗分子根据外汇管理形势的变化,不断变换着行骗手法,并表现出欺诈的基本特征。融资欺诈的基本特点通过对案例分析发现:一些境外机构和个人利用一些企业尽快得到资金的心情,采取企业举借外债、直接投资和内保外贷等方式,欺骗企业办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德文
民间借贷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自古有之。改革开放后,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多依靠民间借贷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有的企业因资金缺口巨大,又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不得已超过了民间借贷的范围,成了非法集资。也有个别人为了谋取暴利,以各种名义向社会非法集资。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的非法集资,都以高利息为诱饵,以民间借贷的形式进行,客观上都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危害经济健康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是金融犯罪行为,必然受到依法打击和惩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高楠 马媛媛 何青
本文基于有中国代表性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居民受骗的区域分布情况,探究引致家庭受骗的经济特征。分析表明,经济发达地区的诈骗活动更活跃,经济落后地区诈骗受害者比例更高;融资需求和信贷约束是导致家庭受骗的重要因素:融资需求和信贷约束导致被骗的概率显著增加,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正规金融发展的滞后强化了融资需求和受骗的正向关系。传导机制分析表明,融资需求导致个体更易参与风险投资,呈现更多的负面情绪;信贷约束越强的家庭,越倾向于参与社会活动、拓展社会关系,从而暴露在诈骗活动中的可能性越大。积极推进普惠金融、满足居民融资需求,对于防范经济诈骗,减少诈骗带来的损失有积极的政策意义。
关键词:
经济诈骗 融资需求 信贷约束 普惠金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孙满
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各种名目的引资、融资活动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以假乱真、混水摸鱼之徒,本文对此作了一些粗略的分析和探究,并提出几点防范措施,供有关方面思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学斌 易小林
以往司法机关和金融机构在处理金融诈骗案件时,多倾向于作为经济纠纷处理。由于经济制裁手段的滞后性及缓和性,结果往往是赢了官司却无法挽回损失。但如果从刑法的角度来防范和调控金融诈骗案件,就可能会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但金融诈骗罪的成立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其主观要件。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应该根据客观情况以综合考量。
关键词:
金融诈骗 刑法 非法占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志刚
加强城市信用社的金融诈骗防范工作陈志刚城市信用社的飞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合作金融体系中的一大主体。但是,与此同时,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把目标对准了城市信用社,大肆进行金融诈骗活动,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因此,加强城市信用社的金融诈骗防范工作,狠狠打击...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阳 张雨涵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从微观层面研究了居民金融素养对家庭遭遇诈骗产生损失概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居民金融素养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家庭因诈骗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即家庭具备的金融素养越多,越不会在诈骗中受损。(2)家庭收入在居民金融素养和家庭诈骗受损概率关系中起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当家庭收入越高时,其在诈骗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受居民金融素养水平的影响越小。进一步的异质性研究表明,金融素养对不同教育水平家庭诈骗受损概率都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影响效果存在差异。
关键词:
金融素养 诈骗损失 风险防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汉
金融诈骗是指行为人违反金融法律、法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假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和破坏金融秩序的诈骗行为。我国金融诈骗大体始于80年代初期,由于金融诈骗的对象是经营货币业务的金融系统,所以其危害性特别大,1998年上半年,浙江省公安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利
针对目前电信金融诈骗犯罪往往采用通过银行转账,ATM分散取款的作案手段,提出了在银行业务流程上增加主、副账户和在转账交易中引入T+1限制的办法堵住销赃渠道,可以有效遏制此类犯罪案件的滋生。在此基础上,提出捕捉和监控疑似犯罪的交易信息,建立金融数据溯源平台,从而在技术上为报案侦查和追回损失提供了支撑条件,震慑金融诈骗犯罪的企图。最后讨论了基于数据抽取平台的金融数据溯源系统的技术架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樾
金融诈骗是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类新型犯罪,在修订后的刑法中被单列一节。深入研究这类犯罪的构成特征,对于实践中正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限于当时的客观实际,刑事立法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适应当前打击金融诈骗犯罪的需要,应作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
金融诈骗罪 构成特征 立法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