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69)
- 2023(11497)
- 2022(9895)
- 2021(9169)
- 2020(8011)
- 2019(18791)
- 2018(18530)
- 2017(36028)
- 2016(19113)
- 2015(21807)
- 2014(21790)
- 2013(21534)
- 2012(19802)
- 2011(17857)
- 2010(17563)
- 2009(16200)
- 2008(15959)
- 2007(14100)
- 2006(11788)
- 2005(10141)
- 学科
- 济(85674)
- 经济(85592)
- 管理(53971)
- 业(51764)
- 方法(44981)
- 企(42245)
- 企业(42245)
- 数学(39962)
- 数学方法(39427)
- 贸(23564)
- 贸易(23553)
- 易(22841)
- 农(21163)
- 财(20675)
- 中国(18241)
- 地方(16872)
- 学(15999)
- 业经(15988)
- 农业(13944)
- 务(13452)
- 财务(13407)
- 财务管理(13373)
- 制(13152)
- 企业财务(12576)
- 理论(12107)
- 环境(12091)
- 技术(12010)
- 和(11817)
- 融(10832)
- 金融(10829)
- 机构
- 学院(277610)
- 大学(276966)
- 济(118138)
- 经济(115891)
- 管理(109815)
- 理学(96079)
- 理学院(95079)
- 管理学(93227)
- 管理学院(92731)
- 研究(88785)
- 中国(65156)
- 京(56204)
- 科学(55102)
- 财(50896)
- 农(46752)
- 所(43990)
- 业大(42975)
- 中心(42443)
- 财经(42151)
- 研究所(40336)
- 江(39748)
- 经(38257)
- 农业(37008)
- 经济学(36783)
- 北京(34301)
- 范(34048)
- 经济学院(33733)
- 师范(33696)
- 院(32582)
- 州(31537)
- 基金
- 项目(194035)
- 科学(153011)
- 基金(142939)
- 研究(137410)
- 家(125226)
- 国家(124297)
- 科学基金(107115)
- 社会(88000)
- 社会科(83722)
- 社会科学(83700)
- 基金项目(75830)
- 省(75392)
- 自然(71166)
- 自然科(69548)
- 自然科学(69528)
- 自然科学基金(68256)
- 教育(63869)
- 划(63756)
- 资助(59749)
- 编号(54863)
- 重点(43719)
- 部(43573)
- 成果(42531)
- 发(41003)
- 创(40279)
- 科研(38354)
- 创新(37810)
- 教育部(37365)
- 国家社会(37128)
- 课题(36942)
共检索到386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喆 冼国明 李健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评估其建设成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详尽的合作区名录,结合2006—2018年中国跨国投资和国际贸易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合作区的双边经贸效应。研究表明,境外合作区整体上对中国和东道国之间的双向投资和双边贸易均产生了促进作用,其中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境外合作区的效应具有异质性,存在方向的区别和程度的差异,研究结论证明了境外合作区的重要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嘉楠 龙小宁 张相伟
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模式,已经成为政府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平台,对中国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商务部更将境外经贸合作区定位为"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承接点"并将加大建设力度。但与境外经贸合作区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相比,鲜有文献对其产生的影响与作用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通过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结合签约国制度水平、经济发展情况与自然资源储备,量化分析1999-2013年间境外经贸合作区对中国国际投资以及进出口贸易所产生的具体影响,试图填补该领域的文献空白。本文主要有两点发现:首先,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立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对签约国的直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云龙 董慧 詹梓昕
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对中国与东道国的对外贸易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基于详尽的合作区名录,结合1998-2020年中国国际贸易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对外贸易效应。结果表明,境外合作区对中国与东道国间的对外贸易整体上呈正向促进作用,但合作区对中国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相较于出口贸易尤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与中国签订FTA国家或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合作区均能促进对外贸易;在低收入或高收入国家建立合作区均可扩大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但在中低收入或中高收入国家则会产生替代效应。
关键词:
境外经贸合作区 对外贸易 双重差分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培源 王倩
境外经贸合作区借鉴中国"经济特区"建设经验,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合作区沿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六走廊三通道"布局,形成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经济合作带,引领中国对外投资进入新阶段。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无法解释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实践。基于"一带一路"国家间制度异质性引发的高投资壁垒和风险,以及合作区企业的"集体行动优势"和"政府保障优势",建构境外经贸合作区理论。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投资数据为样本的实证检验也表明:"一带一路"国家间制度异质性引发的高风险和高壁垒显著抑制了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政府为合作区企业克服"集体行动难题"提供的选择性激励和利用政府间外交关系"保驾护航",能够帮助合作区企业克服国家间制度异质性引发的高投资壁垒和风险。因此,"一带一路"的"五通"应致力于为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和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一带一路"引领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严兵 谢心荻 张禹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坚定不移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结合东道国发展需求推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全面评价合作区对东道国经贸水平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东道国视角出发,基于1998—2017年的国家层面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对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贸易效应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合作区的设立显著扩大了东道国进出口贸易规模,进出口贸易额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4.61%与8.19%,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东道国制度质量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外资流入增加与就业改善可能是合作区产生贸易效应的内在作用机制。在人均GDP较低、自然资源依赖度更高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区的贸易效应更为显著。基于产品层面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合作区建设更多促进了低契约密集型产品进出口。当主导产业与东道国的比较优势产业相契合时,其贸易促进效应更强。本文研究结论为境外经贸合作区成为东道国贸易和经济增长引擎提供了经验证据,这也是理解中国坚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的现实基础。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冯兴艳
为加强中非务实合作,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将在非洲国家建设三至五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目前,部分合作区已初具规模,并开始产生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在后危机时代,中非投资合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我们需要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中非投资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实现中国与非洲各国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关键词:
境外经贸合作区 非洲 投资合作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勇
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区域集中度高、产业层次较低、市场主体参与度高以及优惠政策丰厚,由此使得合作区的产业升级前景广阔,多方合作力度较大。然而合作区也存在区位选择不合理,风险不可控;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方式粗放;融资困难及人才匮乏等问题。因此,需要完善合作区内产业链布局,强化融资和人才支持,建立风险预防及评估体系,推进合作区本土化经营,如此才能确保合作区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卢进勇 裴秋蕊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中国企业高质量"走出去",提高海外投资效率和国际竞争优势,同时也是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互利共赢平台。本文通过分析现有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成功发展模式发现,积极发挥建区企业的主体作用、重视建区动机与产业定位的有序融合、理清多方发展需求的平衡关系、坚持多元化发展理念是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提出了形成政策扶持的多层保障机制、构建多方位资金支持系统、控制存量做活存量以提高内生增长能力、扎根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破解招商瓶颈以及注重本地化发展提高社会效益等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吕秉梅
近年来,中国商务部通过招标方式,支持中方企业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其产业结构以低价值的中低端产业为主,且行业发展比较分散,同时存在着国与国之间合作机制不够健全、主导产业定位不明确、缺乏清晰有效的盈利模式和专业人才支撑体系等发展困境。据此,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保障、积极吸纳外方力量参与经贸区合作建设、积极推动经贸合作区转型升级、积极提升经贸合作区服务支撑水平等对策建议,以推动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广荣
当前,中国企业在包括周边国家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发建设各类园区(包括开发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工业新城等),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予以支持(称之为境外经贸合作区)。经过多年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开发区"走出去"的过程及国家扶持政策加以总结并给出新的建议。一、发展阶段(一)企业自发行动时期(2005年之前)海尔和福建的华侨实业都是开发区的标志性先行者。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宏 李青洋 刘小迪
基于2006—2019年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数据集,利用面板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双边政治关系对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友好的双边政治关系对合作区区位选择具有正向促进效应;机制检验发现,该促进效应通过缩短制度距离、加强投资保护与增进文化交流而实现;拓展性分析发现,双边政治关系的改善提高了民营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高政治风险国家建设资源利用型合作区的可能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方志斌 薛伟 刘海洋
中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以下简称“境外经贸合作区”)已成为对外投资合作的新模式和海外投资的重要落脚点。但中国“走出去”企业在境外经贸合作区面临税收营商环境方面以及双边税收协定方面的税收风险。“走出去”企业如何应对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税收风险,需由中国税务部门和“走出去”企业共同努力。税务部门应强化“走出去”企业的涉外税收服务、健全双边税收协定体系、深化同东道国政府的税收合作;“走出去”企业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前作好税务规划、搭建涉税事务沟通平台、建立税收风险防范机制,多方努力共同促进“走出去”企业在境外投资行稳致远。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范平平 陈明
在新形势下发展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对于"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从成立背景、交通因素、经营情况、招商模式、盈利模式、区内产业、当地贡献分析了合作区发展基本情况,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和入区企业三方面分析了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存在的问题。要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境外经贸合作区,政府要加强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顶层设计,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运营企业要加强与政府沟通,争取更多优惠,为入区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加大对合作区的宣传推广力度;入区企业要积极在合作区内实现集聚发展,重视社会责任,利用媒体讲好"中国故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申明浩 谭伟杰 唐丹玲
文章立足于地缘经济理论,借助1998~2018年南海周边国家(地区)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细致考察了中国在南海周边国家(地区)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贸易促进效应。研究发现,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设立显著提高了南海周边国家(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水平。机制分析表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设立能够通过提高当地的制度质量和基建水平,创造就业,从而促进双边贸易水平的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境外经贸合作区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地区)和存在伙伴关系的国家中的贸易促进效应更为明显,且重工业产业园区和综合型科技产业园区所产生的贸易促进效应更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佳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我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构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重要载体和助推器。我国应主动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契机,着力强化规划引领,借鉴先进开发模式,创新金融支持机制,完善服务扶持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加快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
关键词:
境外经贸合作区 “一带一路” 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