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11)
- 2023(11156)
- 2022(9277)
- 2021(8622)
- 2020(7180)
- 2019(16677)
- 2018(16030)
- 2017(30053)
- 2016(15735)
- 2015(17995)
- 2014(17566)
- 2013(17467)
- 2012(16382)
- 2011(15054)
- 2010(15116)
- 2009(14292)
- 2008(14157)
- 2007(12388)
- 2006(11140)
- 2005(10445)
- 学科
- 济(71289)
- 经济(71179)
- 管理(45930)
- 业(41183)
- 企(33297)
- 企业(33297)
- 方法(26841)
- 数学(23111)
- 贸(23035)
- 贸易(23019)
- 数学方法(22867)
- 中国(22387)
- 易(22369)
- 农(18155)
- 制(17681)
- 财(17279)
- 业经(14547)
- 地方(13445)
- 体(13380)
- 学(12347)
- 关系(12101)
- 银(12030)
- 银行(12016)
- 融(11960)
- 金融(11957)
- 行(11643)
- 农业(11378)
- 环境(10975)
- 出(10612)
- 体制(9981)
- 机构
- 大学(232371)
- 学院(227881)
- 济(108802)
- 经济(106981)
- 研究(88300)
- 管理(83749)
- 理学(71204)
- 理学院(70347)
- 管理学(69347)
- 管理学院(68905)
- 中国(67634)
- 财(50058)
- 京(50034)
- 科学(47936)
- 所(43549)
- 研究所(39212)
- 财经(39057)
- 中心(38193)
- 经(35695)
- 经济学(35447)
- 农(34215)
- 江(33517)
- 北京(32429)
- 院(32215)
- 经济学院(31807)
- 范(29486)
- 师范(29265)
- 财经大学(29118)
- 业大(29071)
- 农业(26224)
- 基金
- 项目(150280)
- 科学(120120)
- 基金(113285)
- 研究(111914)
- 家(100092)
- 国家(98994)
- 科学基金(83626)
- 社会(75570)
- 社会科(71808)
- 社会科学(71794)
- 基金项目(58382)
- 省(53328)
- 自然(51062)
- 教育(50505)
- 自然科(49819)
- 自然科学(49802)
- 自然科学基金(48927)
- 划(46650)
- 资助(46488)
- 编号(42414)
- 成果(36059)
- 部(35811)
- 重点(34789)
- 国家社会(33567)
- 制(33368)
- 发(32946)
- 中国(31508)
- 教育部(31288)
- 创(31074)
- 课题(30419)
共检索到363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丽 丁一 文淑惠
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战略平台,为承接产业转移和化解企业海外投资风险提供了有效渠道。基于东道国宏观、微观制度安排视角,实证检验境外经贸合作区对中资企业境外投资的制度供给作用。研究发现: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设立、东道国制度质量对中国OFDI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从与微观营商环境的交互作用来看,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设立有效降低了低质量的东道国微观营商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在优化企业要素流动、保护投资权益、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制度建设,降低东道国准入门槛,完善境外经贸合作区投资服务体系,使之成为全方位承接生产要素流动、弱化投资风险和提升投资收益的生产平台,助力中资企业的海外投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金叶 李春莹
"一带一路"框架下,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立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基于1995-2017年世界银行、美国遗产基金会数据库,利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微观作用机制及其动态效应。研究发现,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经济效益凸显于建立后的第5-12年间。进一步检验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功能异质性发现:境外工业园区通过"创新集聚"、"产业集聚"、"信用集聚"三个微观机制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境外农业园区通过"产业集聚"、"信用集聚"两个微观机制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蒙奕铭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取得显著进展,但也存在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较大、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国际化人才短缺、劳动用工争议多发、文化差异带来困扰和阻碍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需要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提高对外投资安全保障;不断优化外贸政策环境,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坚持以交通基础设施为主要抓手,进一步鼓励中国企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强各层面对接,促进政策沟通;加强国际化教育和跨文化沟通交流,消弭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国际化水平,促进海外劳动用工发展;大力引进"一带一路"国家人才,更好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经贸合作 人力资源 投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尹美群 盛磊 吴博
文章基于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和贸易要素禀赋论,实证研究了2010~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方式及区位选择与东道国要素禀赋和制度环境的关系。在考虑时间和地区固定效应后,研究结果显示,东道国技术要素禀赋与各种经贸合作方式都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自然资源禀赋则对各种经贸合作方式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劳动力禀赋会显著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而在制度环境方面,对外商限制程度越低、产权法制保护越宽松、政府腐败程度越高的地区对要素禀赋和经贸合作方式越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佳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我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构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重要载体和助推器。我国应主动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契机,着力强化规划引领,借鉴先进开发模式,创新金融支持机制,完善服务扶持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加快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
关键词:
境外经贸合作区 “一带一路” 战略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洪愧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有助于推动中国企业高质量、规模化和协同化“走出去”,构建以中国为主导的“一带一路”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营造良好的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环境。政府推动和引导、政策优惠、园区选址和产业定位是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应完善政府间合作机制,规范园区管理体制,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标准互认互通,提高园区的金融服务供给水平,更好地发挥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的作用,积极发挥中欧班列的运输和物流作用,总结园区发展经验并创新园区类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敏 朱泽燕
文章根据2006—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的贸易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运用国际贸易网络图、网络密度、经济依赖度、点度中心度、凝聚子群和核心-边缘结构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发展与变化。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网络密度逐年增强,沿线国家对中国存在较大的经济依赖性;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网络中的核心作用明显提升并稳居首位;中国所属凝聚子群的内部以及与"东盟10国"所形成的凝聚子群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艳梅 付丽媛 迟远英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低碳转型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意义重大,考察沿线国家碳强度收敛特征,并分析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是否可以促进其碳强度收敛速度,对于客观评价中国在促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3—2018年87个国家数据,运用包含空间效应的绝对和条件β收敛模型,从整体以及区域层面分析与中国开展投资和贸易合作对沿线国家碳强度收敛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从整体层面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强度存在空间β收敛趋势,并且条件β收敛速度大于绝对β收敛速度,反映了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能够明显加速碳强度收敛。(2)从大洲层面来看,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均对碳强度收敛速度起到促进作用。其中,对非洲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亚洲和拉丁美洲,最后是欧洲。(3)从大洲内部来看,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对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北地区碳强度收敛的促进作用大于以南地区;对亚洲各区域碳强度收敛的促进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中亚、西亚、南亚、东亚及东南亚。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加强区域交流沟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尤其是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关系,有利于早日共同实现低碳转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百红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是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以及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来看,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稳步推进,但是由于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基于此背景,文章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其问题和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实践性建议。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相伟 赵新泉
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中国在探索中形成的全新经贸合作方式,已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力抓手。本文基于中国2001~2017年境外经贸合作区和出口贸易数据,在分析境外经贸合作区对出口贸易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境外经贸合作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道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立对中国出口贸易具有替代作用,促进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而减少了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而且,境外经贸合作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存在国家异质性,即对发达国家出口的影响大于发展中国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欣烨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落脚点。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建设经验表明,政治互信是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基石,合作共赢是实现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境外经贸合作区拓展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空间、增强了多层级的沟通协调能力、拓宽了国际产能合作的主渠道、扩大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市场。深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应做到增进政治互信,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立足长远的选择区位,注重挖掘综合地缘优势;借助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对接东道国的产业需要,构建有效的盈利模式;以及提高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服务能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梅冠群
未来一个时期,"一带一路"建设重心应从形成共识转移到实施落地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在战略对接、建设规划、行动方案编制、共建沿线自由贸易网络体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共建互联互通网络、完善"一带一路"建设机制等方面通力合作、互利共赢,力争收获一批早期重大建设成果,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星 张永忠 姜玉梅
"一带一路"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布局,必将加快推进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将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创造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带一路"沿线的省份和地区只有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上,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效益的最大化。四川省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结合部,是连接我国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内陆开放的前沿地带和西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四川省 经贸合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梅冠群
未来一个时期,"一带一路"建设重心应从形成共识转移到实施落地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在战略对接、建设规划、行动方案编制、共建沿线自由贸易网络体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共建互联互通网络、完善"一带一路"建设机制等方面通力合作、互利共赢,力争收获一批早期重大建设成果,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瑞良
基于制度距离视角,以"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建立扩展的投资引力模型,实证检验制度距离对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管制性制度距离和规范性制度距离对企业的区位选择有负向影响;传统影响因素对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的选择行为仍然重要。基于管制性制度距离的复杂机制,本文对其方向性加以区分并检验,发现中国企业选择制度环境较好的国家投资时,制度距离的影响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