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66)
- 2023(8819)
- 2022(7495)
- 2021(6669)
- 2020(5554)
- 2019(12626)
- 2018(11976)
- 2017(23529)
- 2016(12836)
- 2015(14307)
- 2014(14223)
- 2013(14143)
- 2012(13440)
- 2011(11686)
- 2010(12445)
- 2009(11724)
- 2008(11337)
- 2007(10286)
- 2006(8947)
- 2005(8015)
- 学科
- 济(58541)
- 经济(58485)
- 管理(43483)
- 业(41933)
- 企(34698)
- 企业(34698)
- 方法(30228)
- 数学(27269)
- 数学方法(27057)
- 财(19658)
- 中国(15775)
- 农(14605)
- 务(13000)
- 财务(12981)
- 财务管理(12911)
- 企业财务(12499)
- 审计(12192)
- 贸(11724)
- 贸易(11711)
- 地方(11510)
- 易(11347)
- 业经(10937)
- 制(10799)
- 策(10041)
- 农业(9881)
- 融(9478)
- 金融(9478)
- 银(8757)
- 银行(8747)
- 技术(8421)
- 机构
- 大学(183041)
- 学院(182943)
- 济(83897)
- 经济(82295)
- 管理(75795)
- 理学(65457)
- 理学院(64914)
- 管理学(64202)
- 管理学院(63845)
- 研究(56941)
- 中国(45567)
- 财(43282)
- 京(37135)
- 财经(33947)
- 经(30916)
- 科学(28449)
- 江(28164)
- 中心(27300)
- 所(26976)
- 经济学(26011)
- 财经大学(25206)
- 农(24012)
- 经济学院(23658)
- 研究所(23272)
- 北京(22986)
- 州(22162)
- 商学(22087)
- 业大(21917)
- 商学院(21916)
- 范(21180)
- 基金
- 项目(117234)
- 科学(94414)
- 研究(89589)
- 基金(87464)
- 家(73845)
- 国家(73232)
- 科学基金(64657)
- 社会(59238)
- 社会科(56609)
- 社会科学(56595)
- 基金项目(44953)
- 省(44023)
- 教育(42616)
- 自然(40491)
- 自然科(39588)
- 自然科学(39577)
- 自然科学基金(38896)
- 资助(37748)
- 划(37154)
- 编号(36050)
- 成果(30145)
- 部(28304)
- 重点(25826)
- 教育部(25385)
- 课题(25184)
- 人文(24795)
- 发(24564)
- 国家社会(24544)
- 创(24144)
- 性(23398)
共检索到282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周冬华 方瑄 黄文德
沪港通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实行高水平开放的措施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利用2014年启动的沪港通政策作为外生事件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沪港通政策实施对审计需求和审计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沪港通"政策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审计需求,表现为聘请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与此同时,"沪港通"政策的实施也提高了审计质量,表现为上市公司获取更多的标准审计意见以及更少的盈余管理行为。这表明"沪港通"政策引入境外投资者,改善了上市公司的信息环境。更进一步地,对于交叉上市公司以及融资融券标的上市公司,"沪港通"的实施并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沪港通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
沪港通 境外投资者 审计需求 审计质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傅国林 潘雄锋 陈禹
从信号理论出发,提出境外投资者可以作为信号帮助政府筛选企业从而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基于我国"沪港通"的准自然实验为本文提供了"干净"的实证场景,定量结果显示:沪股通标的的企业获得政府研发资助的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特别是在规模较小、处于高科技领域和无形资产构成较高的企业中。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基于此情景下的政府研发资助企业更可能高效地使用政府资助资金并提升企业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琴 周运兰 潘泽江
本文以深沪两市2009-2013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分析了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利益关系、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上升会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而以保险公司为代表的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审计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 公司治理 审计质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韩洪灵 陈汉文
本文以2002-200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审计收费为视角,实证地考察了公司治理机制对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及其控制权安排对外部审计需求的治理效应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提高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大股东之间的股权制衡能力可以导致差异化的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而当上市公司为国有最终控制时,则会削弱其高质量的外部审计需求。检验结果不支持我国目前的董事会制度(特别是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制度)具有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的治理效应。这意味着需要进一步对董事会进行改革,以使董事法律责任、专业胜任能力等方面得到实质性的加强。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审计需求 审计费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华鸣 孙谦
基于发达市场的外国投资者改善新兴市场公司信息环境,降低市场投机的视角,利用"沪港通"的政策冲击,考察了外国投资者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确实有效降低了标的股票的股价崩盘风险,对"沪港通"前没有外国投资者交易或者"沪港通"后外国投资者交易活跃的股票,"沪港通"改善公司信息环境、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更加显著;在公司盈余管理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外国投资者更能发挥其改善公司信息环境的作用,股价崩盘风险有更显著的下降;外国投资者主要是通过信息交易机制,而不是通过监督机制来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的。因此,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徐玉德 漆圣桥
本文以2011―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公允价值计量和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资本市场开放均能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资本市场开放促进了公允价值计量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通过股价同步性和审计师行业专长两种渠道影响投资者保护,并且资本市场开放对上述两种渠道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本文丰富了公允价值计量和资本市场开放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公允价值计量影响投资者保护的重要路径,为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和加强投资者保护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叶建芳 陈辉发 蒋义宏
本文以全球38个主要股票市场2000至2007年间199667个观测值为研究样本,以股票市场审计师规模和审计定价为基础,采用整体质量指数法构建了一个用于评价股票市场整体审计质量的综合指标——审计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对法律渊源、投资者保护与审计质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全球范围内,英美法系国家(地区)股票市场上市公司整体审计质量显著高于大陆法系国家(地区)。在大陆法系国家(地区)范围内,斯堪的纳维亚大陆法系国家股票市场上市公司整体审计质量最高,法国大陆法系国家股票市场上市公司整体审计质量次之,而德国大陆法系国家(地区)股票市场上市公司整体审计质量最低。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汉友 赵悦 汪璐璐
本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凸显,同时中国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当前,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自1994年实施以来已经有25年之久,CPA审计在对上市公司的审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发改委出台的《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在2018年3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且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国有企业在市场中起领导作用,那么研究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行为的CPA审计质量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DEA实证方法研究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行为对CPA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目前国有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企业CPA审计质量产生积极影响,但过度投资是会降低企业CPA审计质量,且优化国有企业境外直接投资产出投入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CPA审计质量。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程 王仁曾
利用"沪港通"政策实施这一外生冲击,本文研究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对比控制组公司,"沪港通"政策的实施可有效提高公司投资效率。检验影响机制发现:"沪港通"通过提高标的股票的股票流动性,进而改善了公司的投资效率;"沪港通"对股价信息含量较低的公司样本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沪港通"对公司投资效率的作用存在显著并且持续增强的滞后效应,即"沪港通"政策的实施对公司投资效率产生持续的促进作用,同时其影响随时间而增强。本文研究表明,推进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对于提高公司投资效率以及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辛莹莹 徐培哲
本文以"沪港通"政策实施为外生事件,采用双重差分(DID)的方法研究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实施后,相比于没有进入"沪港通"标的股的企业,"沪港通"标的股企业有更高的投资效率。进一步检验其作用机制发现,"沪港通"政策实施带来的资本市场开放可以通过监督效应来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同时资本市场开放带来更多的资金流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即"沪港通"政策实施通过改善公司治理和缓解融资约束来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
关键词:
“沪港通” 投资效率 公司治理 融资约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于博 吴菡虹
以沪港通、深港通双重政策冲击为背景,利用沪港、深港成交量数据及百度指数跟踪沪港、深港交易联动性和投资者注意力分配水平,借助双重差分法,研究了互联互通政策市场情绪效应以及注意力分配对这一情绪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互联互通政策提高了沪港之间以及深港之间的情绪联动水平;投资者对互联互通政策的注意力分配水平越高,沪港之间以及深港之间情绪联动水平也越高,说明注意力分配对政策效果具有调节作用;对比政策预期阶段和政策实施阶段的情绪联动水平变化,发现投资者注意力分配水平在政策预期阶段更强,导致政策预期对情绪联动水平的影响比政策本身更突出,而注意力衰减效应则导致深港通情绪联动水平弱于沪港通。
关键词:
沪港通 深港通 注意力分配 投资者情绪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戴静 叶翠红 陈义国 许传华
商品众筹是网络形态的创新融资活动,具有极高的信息不对称性,投资者为非专业的普通大众。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研究了显著影响非专业投资者决策的项目质量信号。本文首先从外部证明、自身业绩、项目风险和社交互动等维度构建项目质量信号,借助众筹数据,进一步实证检验上述信号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第三方推荐信息、发起人历史业绩以及双向动态的社交互动等信号,显著影响非专业投资者决策并提高项目融资规模。
关键词:
商品众筹 质量信号 投资决策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周冬华 周红 赵玉洁
本研究以中国证券市场2002—2004年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考察了审计任期、审计意见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投资者对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反应。在控制了事务所声誉、公司规模、公司成长率等控制变量的影响后,研究发现:事务所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随着审计任期的增加而增加;投资者对长审计任期且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比较排斥,其市场反映较差。
关键词:
审计任期 审计质量 审计意见 投资者反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晓芸
基于新《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法")实施事件,以沪深两市重污染行业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样本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数和环境管理绩效对"新法"实施股价冲击的影响,研究发现:事件窗口期间,样本上市公司的股价冲击显著为负;样本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指数越高,股价冲击越小;样本上市公司的环境管理绩效越好,股价冲击越小。本文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行为得到了资本市场投资者的认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毛桃 方徐兵 应望江
在新时代绿色发展背景下,《环境保护税法》是税制绿色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以《环境保护税法》作为税制绿色化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税制绿色化如何影响绿色投资者进入。研究发现,《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有助于吸引企业绿色投资者进入,这一促进效应在外部信息环境、融资环境较好、拥有环保背景高管、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样本企业中更为明显。降低政府环保补助、强化媒体监督与关注、增加企业环境投资、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是《环境保护税法》促进企业绿色投资者进入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投资者进入对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ESG水平均存在正向影响,同时也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了积极影响,提高了企业盈利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为探究税制绿色化能否推动企业绿色发展的文献提供了新证据,丰富和拓展了税制绿色化的微观政策效应研究,同时也从绿色投资者视角为推动企业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重效益提供了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