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58)
- 2023(10334)
- 2022(8510)
- 2021(7781)
- 2020(6403)
- 2019(14585)
- 2018(14014)
- 2017(26560)
- 2016(14321)
- 2015(16100)
- 2014(15960)
- 2013(15972)
- 2012(14989)
- 2011(13622)
- 2010(13512)
- 2009(12929)
- 2008(12974)
- 2007(11499)
- 2006(10131)
- 2005(9496)
- 学科
- 济(68904)
- 经济(68815)
- 管理(47032)
- 业(43301)
- 企(36013)
- 企业(36013)
- 方法(27784)
- 数学(24763)
- 数学方法(24609)
- 中国(20776)
- 财(19626)
- 制(17005)
- 农(16289)
- 业经(15422)
- 贸(14347)
- 贸易(14333)
- 易(14066)
- 体(12246)
- 务(12072)
- 财务(12048)
- 财务管理(12025)
- 地方(11906)
- 产业(11679)
- 企业财务(11563)
- 银(11224)
- 银行(11216)
- 融(11120)
- 金融(11118)
- 行(10818)
- 体制(10464)
- 机构
- 大学(214238)
- 学院(211056)
- 济(104344)
- 经济(102786)
- 管理(81685)
- 研究(76828)
- 理学(70087)
- 理学院(69358)
- 管理学(68640)
- 管理学院(68221)
- 中国(59962)
- 财(48999)
- 京(44963)
- 科学(39874)
- 财经(38514)
- 所(37083)
- 经(35141)
- 经济学(34309)
- 中心(33420)
- 研究所(33144)
- 经济学院(30882)
- 江(30012)
- 北京(29060)
- 财经大学(28746)
- 农(28206)
- 院(27978)
- 业大(25619)
- 范(24689)
- 师范(24500)
- 商学(23634)
- 基金
- 项目(137824)
- 科学(111486)
- 基金(104508)
- 研究(103464)
- 家(90141)
- 国家(89511)
- 科学基金(77482)
- 社会(71370)
- 社会科(68155)
- 社会科学(68144)
- 基金项目(54216)
- 省(49730)
- 自然(46589)
- 教育(46426)
- 自然科(45508)
- 自然科学(45497)
- 自然科学基金(44763)
- 资助(42841)
- 划(42440)
- 编号(38747)
- 部(33148)
- 成果(32078)
- 制(31788)
- 国家社会(31548)
- 重点(31348)
- 发(30583)
- 教育部(29347)
- 创(29009)
- 中国(28854)
- 人文(28070)
共检索到326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支宇鹏 陈乔
文章采用2003~2017年中国对140个国家的OFDI数据,分析了东道国制度质量、境外产业园区与中国OFDI的关联及东道国制度质量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境外产业园区降低中国OFDI对东道国制度质量的敏感性,存在明显的投资促进效应。中国OFDI总体存在制度风险偏好特征,但东道国制度质量的改善会显著增强境外产业园区的投资促进效应。腐败控制水平、政府效率、监管质量、表达与问责和法制规则的改善可以提升境外产业园区的投资吸引力。后金融危机时代,境外产业园区吸引企业投资的能力逐步增强,东道国制度质量对境外产业园区的投资促进效应的影响更加显著,而且"一带一路"境外产业园区的投资效应明显高于总样本和非沿线国家,东道国制度质量依旧存在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境外产业园区 制度质量 直接投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恕立 向姣姣
东道国制度质量如何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区位选择,至今尚未在经验层面达成共识。文章基于2003-2012年中国面向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的非金融类OFDI数据,利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和扩展投资引力模型,从母国投资动机和东道国制度质量双重约束视角,考察东道国的政治、经济与法律制度对不同类型OFDI投资选择和投资规模的约束作用。研究表明:(1)中国OFDI的投资选择和投资规模表现出不同的制度偏好,OFDI投资规模更偏好优越的制度环境,而投资选择则偏好较差的制度环境。(2)多元化的母国投资动机使中国OFDI面向不同国家或地区表现出差异化的制度偏好,技术寻求型OFDI投资规模对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戴利研 李震
本文利用中国与其他国家在联合国大会决议的投票行为作为双边政治关系的代理变量,以中国对89个国家2003—2015年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双边政治关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整体而言,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会受到双边政治关系的显著影响,政治关系的亲密有利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东道国制度质量可以降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双边政治关系的敏感度,且制度质量的调节只能在中国对比自己制度质量高的国家投资时发挥作用。以2008年为分界点,后危机时代双边政治关系对投资的影响更加显著,双边政治关系的经济效应也会显著地受到东道国制度质量的调节。此外,中国改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关系,可以促进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祁春凌 邹超
基于经济自由度指数、全球政府治理指数以及荷兰学者Hofstede的国家文化指数,全面构建了东道国经济、法治和文化制度的评价指标,利用2003-2009年我国在51个东道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数据,考察了东道国正式与非正式制度、正式与非正式制度距离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OFDI受到制度因素的驱动,具有显著的"弱效制度"规避和"强效制度"寻求动机。具体来看,东道国较高的经济制度和法治制度质量对我国对外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东道国正式制度质量越是优于我国,越能吸引我国的投资。非正式制度方面,东道国华裔关系资产对我国的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非正式制度距离(文化距离)会对我国的...
关键词:
制度质量 制度距离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富有 王运良
基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视角,利用2003—2014年跨国数据和动态面板模型系统地分析对外援助、受援国制度质量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若不考虑制度因素,对外援助是我国海外投资的"先锋队",对受援国援助增加1%约能带动我国对受援国投资增长5.8%。若考虑制度因素,受援国腐败控制并不影响援助对直接投资的影响,政府运行效率、法制水平会正向影响援助的先锋作用。从不同援助类型看,腐败控制、政府运行效率和法制水平正向影响经济基础设施援助的"先锋作用",对社会基础设施援助的促进效应并不显著;而生产部门援助之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效应在政府运行效率和法制水平影响下十分明显,非生产部门援助效应仅在腐败控制和政府运行效率影响下显著为正。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兰贵良 张友棠
本文以2008—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为样本,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并编制制度质量综合指数,衡量"一带一路"国家制度质量的高低,实证检验制度质量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体投资效率不高,制度质量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东道国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沿线国家的制度质量存在较大差别,制度质量较高的发达国家更有助于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的提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海伟 郑林雨 陈胜发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海外投资重点逐步转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沿线国家制度质量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文章基于2004—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直接投资数据,实证分析了东道国制度质量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腐败控制水平提升、市场经济环境更加自由,会正向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中国企业提高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并扩大投资规模,而法治水平导致的高贸易壁垒会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生明显阻碍作用。此外,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开展投资活动制度偏好具有高城市化率趋向性、弱基础设施规避性、高经济发展质量选择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敬 冉光和 万丽娟
本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度变迁过程及其特征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度的变迁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微观层面的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制度变迁中主动性较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度的变迁过程实际上是政府主导的对外直接投资制度的形成过程,其变迁模式是一种典型的“自上而下”的模式。当前中国亟需建立企业主导的对外直接投资制度。
关键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制度变迁 特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池建宇 方英
文章基于2003~2011年中国对65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考察了东道国的经济与政治法律制度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中国对市场经济体制不太健全的非OECD国家的直接投资显著高于具有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OECD国家,东道国政治法律制度质量对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时,倾向于进入那些市场经济不发达但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同时投资行为又以市场为导向,力图规避政治风险,体现了入世以后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动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冀相豹
本文采用1998-2011年中国OFDI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在理论上分析了制度因素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OFDI整体具有显著的制度依赖性,且国有制企业OFDI的依赖性大于非国有制企业;东道国制度因素对中国OFDI具有差异性影响,发达国家的制度因素对中国OFDI具有正向影响,发展中国家则具有反向影响;中国OFDI不具有制度相似性特征,即中国企业倾向于到制度差异较大的国家进行投资;作为特殊性制度保护机制的BIT对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OFDI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对一般性制度因素具有显著替补作用,在发达国家BIT则不存在上述效应。
关键词:
制度因素 OFDI BIT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纪凤
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3~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别面板数据,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研究东道国制度因素对中国OFDI的影响,并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资源寻求动因。本文在模型中加入政治风险与自然资源、技术禀赋的交互项,发现中国OFDI流向较高政治风险且自然资源禀赋丰富的国家,以及较低政治风险且技术禀赋丰富的国家,体现了东道国政治风险对资源寻求型和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交互影响。
关键词:
制度 资产寻求 对外直接投资 区位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成诗跃 许敏
从投资国的角度考量,中国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不仅要面临市场变化所带来的商业风险,还要应对各种可能随时发生的政治、安全和社会风险。相对于这些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中国政府的对外投资制度就属于可控的范畴。伴随着"走出去"的经济战略,中国的对外投资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政府在制度上加大了对企业支持的力度,放松了管制,给企业对外投资创造了条件。但由于仍存在一些制度政策上的缺陷,反而给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构成了障碍,部分导致了中国企业跨出国门对外投资的困难。因此本文对现有中国对外投资制度进行梳理,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国内制度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侯文平 岳咬兴
近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迅猛增长,本文从市场化进程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视角分析中国OFDI的影响因素。通过使用2003~2010年期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第一,市场化进程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影响;第二,金融发展对中国的OFDI有显著影响;引入市场化进程和金融发展的交互项后,金融发展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减弱,市场化进程和金融发展存在替代效应;第三,研发投入(R&D)对中国的OFDI影响不显著;引入知识产权保护和研发投入(R&D)的交互项后,研发投入对中国OFDI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
制度 中国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荣斌 彭雅倩
以限制性投资政策为特征的东道国投资壁垒正重塑中国ODI的关键影响因素。本文探究了投资壁垒、制度质量及其交互效应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中国对G20国家2003-2020年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发现:第一,东道国投资壁垒对中国ODI起到了显著的遏制作用;第二,东道国制度质量对中国ODI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国家异质性,发展中国家呈现出显著的制度质量规避特征,发达国家呈现出制度质量偏好特征;第三,发达国家东道国高质量的治理水平弱化了投资壁垒对中国ODI的抑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双边投资协定、东道国对华贸易依存度对投资壁垒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芳
从宏观角度而言,国家外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我国境外直接投资国有资产流失的最根本原因。为促使境外直接投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亟须在理顺政府、境内投资国有企业、境外企业三者间法律关系的基础上明确管理思路,修改对相关国有资产过于死板的管理规定,并注重其事后实质性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