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38)
- 2023(10467)
- 2022(9337)
- 2021(8928)
- 2020(7456)
- 2019(17596)
- 2018(17401)
- 2017(34210)
- 2016(18438)
- 2015(20844)
- 2014(20866)
- 2013(20661)
- 2012(18691)
- 2011(16705)
- 2010(16392)
- 2009(15106)
- 2008(14890)
- 2007(12954)
- 2006(11334)
- 2005(9998)
- 学科
- 济(73489)
- 经济(73399)
- 管理(59160)
- 业(58711)
- 企(52199)
- 企业(52199)
- 方法(37800)
- 数学(32953)
- 数学方法(32642)
- 财(23316)
- 务(17892)
- 财务(17832)
- 财务管理(17812)
- 农(17265)
- 企业财务(17121)
- 中国(16985)
- 业经(16083)
- 学(14911)
- 制(14602)
- 地方(13081)
- 贸(12322)
- 贸易(12312)
- 理论(12219)
- 易(11908)
- 和(11790)
- 技术(11562)
- 农业(11262)
- 融(10995)
- 金融(10994)
- 银(10775)
- 机构
- 大学(264219)
- 学院(260919)
- 管理(110725)
- 济(103353)
- 经济(101113)
- 理学(96505)
- 理学院(95546)
- 管理学(94029)
- 管理学院(93564)
- 研究(82122)
- 中国(62871)
- 京(55815)
- 科学(49584)
- 财(49459)
- 所(40456)
- 财经(40386)
- 业大(37288)
- 中心(37188)
- 经(36857)
- 农(36848)
- 研究所(36484)
- 江(35793)
- 北京(35578)
- 范(32349)
- 师范(32061)
- 财经大学(30531)
- 经济学(29962)
- 商学(29891)
- 州(29824)
- 院(29748)
- 基金
- 项目(178763)
- 科学(141144)
- 基金(131511)
- 研究(130816)
- 家(113294)
- 国家(112359)
- 科学基金(98157)
- 社会(81594)
- 社会科(77376)
- 社会科学(77354)
- 基金项目(70994)
- 省(68094)
- 自然(65808)
- 自然科(64305)
- 自然科学(64292)
- 自然科学基金(63168)
- 教育(59907)
- 划(57616)
- 资助(54908)
- 编号(53545)
- 成果(42813)
- 部(40048)
- 重点(38887)
- 创(37189)
- 发(36059)
- 课题(35308)
- 教育部(34819)
- 创新(34509)
- 科研(34465)
- 人文(34300)
- 期刊
- 济(110436)
- 经济(110436)
- 研究(77242)
- 中国(43979)
- 管理(41193)
- 财(39579)
- 学报(38973)
- 科学(36281)
- 农(32279)
- 大学(29630)
- 学学(27859)
- 教育(25497)
- 融(24947)
- 金融(24947)
- 农业(22697)
- 技术(21326)
- 财经(20136)
- 业经(17627)
- 经济研究(17067)
- 经(16835)
- 理论(14989)
- 问题(14047)
- 实践(13804)
- 践(13804)
- 图书(13729)
- 技术经济(12713)
- 现代(12155)
- 科技(12052)
- 财会(11985)
- 业(11675)
共检索到374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丁岚 董秀良
本文对国外学者关于交叉上市动因的理论假说进行了梳理,对我国境外上市企业回归境内A股市场交叉上市的动因进行了考察,通过对在香港主板上市的120家H股公司的实证分析表明:国内A股市场过高的发行溢价导致低廉资本成本、境内外融资惯例的差异以及政府制度推动是境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市场的表层动因,而境外上市企业控股股东追求控制权隐性收益则是推动其回归A股市场的深层动因。对此,本文提出了应该加强回归企业发行监管、改变现行的回归定价方法等保护境内投资者权益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H股回归动因 交叉上市 控制权隐性收益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秀良 张婷 杨巍
在对我国企业境内外交叉上市定价比较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H股回归的定价现状、定价依据,并对目前的定价可能引发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H股回归A股的首发定价不仅远高于H股当初的发行价,甚至高于其回归前一个月H股的市场均价,而实证分析则发现,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H股企业回归A股的定价实际上采用的是跟随H股市场价格的定价法。发行人和承销商为了自身收益最大化,而有意混淆企业在原上市地市场增发和到新市场IPO的界限是造成该问题的关键。该定价方法不仅在逻辑存在混乱,而且也存在对内地投资者歧视性定价之嫌,导致了回归企业A股的发行价被H股二级市场价格绑架、内地投资者权益被稀释和利益被输送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股票的投资价值,助长了内地股市的泡沫。
关键词:
H股回归 交叉上市 发行定价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悦 赵建军
本文以35家采用"先H后A"方式上市的中国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建立横截面数据模型,运用广义矩方法对H股公司选择回归A股市场的原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有化程度、上市时机、融资能力以及估值水平是H股公司选择回归A股市场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双重上市公司 累积异常收益率 国有企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董秀良 曹凤岐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跨境交叉上市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大亮点和金融研究的一大主题。本文针对H股企业回归A股交叉上市对原上市地股价影响的考察发现:H股公司在A股市场招股之前通常有一个较大的涨幅,累计超额收益在招股日达到最大,之后逐渐下降。这一结果虽然与国际市场交叉上市有着相似的股价反应,但其背后却蕴含着不同的预期。H股投资者之所以对公司回归A股前抱有如此乐观的预期,关键之处并非源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改善,而主要是源于H股回归A股意味着高溢价发行将为公司带来更加廉价的资本,以及由此将使其所持股票的权益资产快速增加的预期,但这种回归A股高发行溢价的背后,付出的却是内地投资者投资形成的净资...
关键词:
交叉上市 H股回归 股价反应 投资者预期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春
由于全球经济竞争加剧,我国海外上市公司在国外资本市场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其融资能力受到严重的束缚。同时,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对中概股企业极具吸引力,私有化退市回归A股市场成为现实选择。本文以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私有化退市回归A股上市的动因、V IE构架解除、借壳回归流程及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中概股企业的转板再上市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海外上市公司 私有化 借壳上市 企业价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赤 宫梦影
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境外上市企业回归发行A股的公告效应进行研究,样本为1993—2008年21家先在香港市场发行H股,后到内地市场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A股上市日为事件日,在(-40,+40)的事件窗口内,境外股票价格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均未出现显著变化,但事件日后境外股票的波动和交易量都比事件日前有所增长。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文莉 许佳惠
本文以AH股交叉上市企业为样本,选取2011至2015五年数据,研究交叉上市及交叉路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无论采用何种路径交叉上市,均不会改善公司治理水平;交叉上市路径的不同,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也不尽相同,"A+H"交叉上市企业的治理情况好于"H+A"交叉上市企业。研究表明:交叉上市不是改进公司治理的路径选择,改善治理关键应在于激发企业的内在积极性,和全面实现外部监管环境的优化。
关键词:
交叉上市 公司治理 交叉路径 约束假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霖
红筹股公司回归A股市场已是众望所归,而且目前国内承接大型红筹股公司回归的市场环境已基本具备。在回归方式的选择上,采用直接发行A股的方式比发行存托凭证方式更为可行。尽管红筹股公司不是依《公司法》设立的境内法人,但其直接在境内发行A股并不存在法律障碍。此外,红筹股公司的境内发行应当遵守有关首次公开发行的条件,同时必须履行必要的审议和申请程序。当然,红筹股公司回归境内市场后也可能带来其他新的法律问题,需要境内市场监管部门的积极应对。
关键词:
证券市场 红筹股 回归A股市场 法律研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学胜
本文以"A+H"交叉上市公司和仅在沪深A股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配对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了交叉上市对我国沪深A股流动性的冲击和影响。研究发现:交叉上市对我国沪深A股的流动性冲击主要表现为交易分流效应,即交叉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动性显著高于相匹配的非交叉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司特质信息、机构投资者比例可以对交叉上市公司和非交叉上市公司股票之间的流动性差异提供有效解释。其他的外在环境要素,如分析师覆盖度、媒体关注度则不能解释两者之间流动性的差异。虽然媒体关注度不能解释交叉上市公司和非交叉上市公司之间的流动性差异,但是其可以发挥中介效应,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改善所持有公司股票的流动性,而机构投资者则...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春霞 邓强强 刘小芳
本文采用排列熵和滑动窗口方法研究交叉上市公司A股和H股的价格行为。研究发现,交叉上市的A股和H股股票价格变化存在差异,H股股票价格变化相对规则,A股股票价格变化则相对随机;并且在金融危机后,A股价格变化的不确定性明显变大,A股的信息效率变高,而H股价格变化的不确定性有减小的趋势;A股、H股价格变化存在着较高的关联性并且在长时间尺度下A股、H股价格变化的关联性逐步增强。
关键词:
交叉上市 价格行为 排列熵 滑动窗口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红筹企业境外注册的身份、复杂的运营架构、国内外不同的投资者权益保护水平等障碍导致红筹企业回归A股市场曾经异常艰难。中国监管机构通过制度创新,放宽了对红筹企业的海外身份以及协议控制架构的限制。为防范英美法系下董事会及相关董事权力过大,监管机构要求回归A股市场的红筹企业通过制定遵守中国公司法的公司章程及细则,合理界定股东会及董事会的职权;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在章程中特意规定股东会的特殊决议事项,提高决议通过的门槛。虽然中小投资者基于《开曼公司法》的司法救济前景不乐观,境内司法判决的跨境执行困难很大,然而,中国监管机构仍可通过多种渠道保护回归A股的红筹企业的中小投资者利益。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常晓红 王海云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以2013年沪深300指数中涉及交叉持股行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网络形成和演变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公司战略与财务需要对上市公司之间交叉持股关系的形成和演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交叉持股倾向于在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公司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相近的上市公司之间形成,股权结构越相似,公司财务收益越接近的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关系越密切。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交叉持股 股权结构 社会网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云芳
早期我国A股市场的上市条件较为严格,比较重视企业的盈利能力,部分不符合条件的科创型企业选择了在海外上市,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特别是科创板新规的设置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红利,许多企业纷纷选择回归。中芯科技作为我国半导体行业的领军企业,成为科创板新规设立以来首家H+A交叉上市的半导体企业。文章以中芯国际为研究案例,深入分析了其“回归+交叉”上市的动因、回归路径以及效应,不但丰富了新规之下半导体企业“回归+交叉”上市的研究内容,也能为其他想通过科创板实现“回归+交叉”上市的企业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回归A股 交叉上市 科创板 驱动因素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易荣华 俞莹 潘弘杰
本文从绑定效应和"声誉寻租"角度考察地理相近的市场间H-A逆向交叉上市公司的估值溢价,从收益率波动性视角分析H-A逆向交叉上市对内地市场的传递溢出效应。结果显示,H股回归上市受益于绑定效应可以获得显著的估值溢价,但与由境外上市时间反映的绑定信号质量无关;同时,累积效应不断下降,说明H股回归上市存在非优质公司的"声誉寻租"行为。H股回归上市对A股市场和同行业公司有显著的单向传递溢出效应,说明逆向交叉上市有助于改善新兴市场的结构和效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国辉 黄秋菊
根据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规定,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要披露其2011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因此,本文针对我国同时发行A+H股的交叉上市公司2011年内部控制双报告的披露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掌握其在实践中的披露现状及内部控制相关指引的应用情况,进而提出几点完善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交叉上市公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