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64)
2023(7526)
2022(6163)
2021(5381)
2020(4076)
2019(9316)
2018(8931)
2017(17265)
2016(9118)
2015(10180)
2014(10226)
2013(10338)
2012(10133)
2011(9345)
2010(9545)
2009(8771)
2008(8818)
2007(8203)
2006(7586)
2005(7438)
作者
(28539)
(23762)
(23583)
(22143)
(15284)
(11385)
(10710)
(9182)
(9069)
(8682)
(8178)
(8030)
(7724)
(7706)
(7598)
(7419)
(7037)
(6897)
(6842)
(6648)
(6024)
(5818)
(5804)
(5519)
(5377)
(5371)
(5317)
(5209)
(4919)
(4639)
学科
(49150)
经济(49112)
管理(25633)
(25335)
(18861)
企业(18861)
地方(17159)
中国(17007)
方法(13851)
(13490)
数学(12002)
数学方法(11934)
业经(11518)
(11328)
金融(11328)
(10426)
银行(10415)
(10123)
地方经济(9775)
(9671)
环境(9665)
(9333)
农业(9070)
(8718)
(8366)
贸易(8353)
(8004)
(7963)
技术(7286)
发展(6974)
机构
学院(139151)
大学(136364)
(62462)
经济(61191)
研究(54062)
管理(50328)
中国(43987)
理学(41156)
理学院(40673)
管理学(40105)
管理学院(39846)
科学(30544)
(30495)
(30190)
(28064)
研究所(24720)
中心(24241)
(23663)
(22676)
财经(22655)
(20444)
北京(20402)
(19305)
经济学(19295)
(18876)
(18778)
师范(18678)
农业(18154)
业大(18080)
经济学院(17184)
基金
项目(82913)
科学(65463)
研究(62553)
基金(58699)
(50628)
国家(50152)
科学基金(42965)
社会(40369)
社会科(38443)
社会科学(38433)
(33383)
基金项目(30277)
(27576)
教育(27180)
自然(25980)
自然科(25343)
自然科学(25339)
编号(24919)
自然科学基金(24870)
(24630)
资助(24328)
成果(20398)
发展(20300)
(19940)
重点(18839)
课题(18416)
(17693)
(17480)
国家社会(16586)
创新(16448)
期刊
(80747)
经济(80747)
研究(48906)
中国(34294)
(23242)
(22988)
金融(22988)
(22574)
管理(21107)
学报(19066)
科学(18690)
农业(15800)
教育(15500)
大学(14672)
业经(14374)
学学(13792)
经济研究(12982)
技术(12253)
财经(12052)
(10323)
问题(10179)
(8341)
(8315)
国际(7868)
商业(7714)
世界(7645)
技术经济(7384)
理论(7092)
经济管理(6778)
现代(6745)
共检索到237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瑭玮  师龙  
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并于2016年8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成为全球首个由政府层面推动支持"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的国家。近年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得到了蓬勃进步。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韦谊成  刘小瑜  
2020年9月22日,我国首次提出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至此,围绕“碳中和”及”碳达峰”转型的金融创新序幕拉开,各部门从完善碳金融相关制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创新等方面着手,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行业监管政策也逐渐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其中,金融市场工具创新主要以绿色(碳中和)债券、绿色(碳中和)信贷、绿色(低碳)指数、绿色(低碳)基金及设立支持碳减排的货币政策工具为抓手。“碳中和”金融实际上是绿色金融的一个子集。我国自2015年起一直致力于引导金融支持绿色减排领域,尤其是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并已经取得一定成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然  
绿色债券为发行人和投资人提供了多方面的益处,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积极作用。影响绿色债券发行的主要因素为绿色溢价和绿色债券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性,影响绿色债券投资的主要因素为投资回报率和发行人行业。发达国家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主要经验包括发展绿色主权债市场、绿色ABS市场以及绿色资产购买计划。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面临中外绿色定义存在差异、缺乏足够的信息披露和市场参与动力不足等挑战。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五点建议:加强绿色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债券市场参与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激励,制定标准化的绿色贷款合同,推动发展转型债券和绿色主权债,以及促进绿色债券双向开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詹小颖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募集资金投向环境友好行业、带有政府"绿色信用"背书、符合低碳环保发展趋势的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国际绿色债券市场加快发展,主要得益于各国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统一规范的标准与认证体系、强制信息披露机制以及绿色投资理念的逐渐深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中面临着部门间制度规则存在冲突、绿色认证环节和强制信息披露制度缺失、绿色投资理念亟待提升等问题。为此,应当强化协调监管,加快推进绿色认证与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出台激励政策,提升绿色债券的吸引力;丰富绿色债券品种,促进绿色债券市场多元化发展;推广绿色投资理念,培育绿色债券市场投资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范彬彬  温婧  
2020年,我国正式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艳  沈惟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发展绿色金融,并明确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近年来,绿色债券已成为绿色金融领域重要的债务融资工具,其发展势头迅猛。文章对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蔚  
随着国际社会对环保责任的日益重视和金融对节能减排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绿色债券应运而生并在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绿色债券是指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为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融资或再融资的债券工具。自2007年欧洲投资银行发行了第一只绿色债券以来,截至2016年6月底,全球总共发行了716只绿色债券,累计募集金额超过1300亿美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先平  李敏  刘天云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推进,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迅猛发展。本文采用二元GARCH模型,研究了境内外人民币债券市场的联动关系,并使用EGARCH-X模型对境内外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在岸人民币国债、金融债指数变动对离岸人民币国债、金融债指数变动存在单向的信息引导关系;在岸人民币国债对离岸人民币国债存在单向的波动溢出效应,金融债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境内外市场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在不同时期起伏较大;境内外利差、境内外汇差、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对国债指数、金融债指数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的影响均不显著;利差扩大能够增加相关系数的波动性;在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永坤  朱晋  
2016年以来,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势头迅猛,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节节攀升,绿色债券种类、期限、发行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不断提升,我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国。但是,在绿色债券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政策激励不足、认证体系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阻碍绿色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在简要回顾绿色债券市场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及特点,重点对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促进绿色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永坤  朱晋  
2016年以来,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势头迅猛,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节节攀升,绿色债券种类、期限、发行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不断提升,我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国。但是,在绿色债券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政策激励不足、认证体系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阻碍绿色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在简要回顾绿色债券市场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及特点,重点对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促进绿色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遥  曹畅  
绿色债券鲜明的概念性将更受责任投资者青睐,许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投资者在寻求更具有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投资渠道我国需大量资金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以缓解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绿色债券是近年来绿色金融领域大力发展的融资工具,其兼具"债券"的基本功能,同时又对"绿色效益"提出了要求。近两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也给我国提供了很好的经验。绿色债券兼具"债券"和"绿色"特点绿色债券首先是债券,其具备普通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舒  
我国发展绿色债券还面临一些基础性制度缺失问题,包括绿色债券没有第三方认证、债券增信和资金投后管理等配套法规缺乏,缺乏专业的责任投资者等境外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发展2007年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渐突出,要求绿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满足绿色发展的投融资需求,欧洲投资银行(EIB)发行了第一只绿色债券。2013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出现爆发式增长,年发行110.42亿美元。2014年进一步达到365.93亿美元,这两年发行量之和占从2007年起累计发行量的80%。2015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达到424亿美元。据彭博社新能源财经(BNEF)的预计,2016年全球范围的绿色债券发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兴业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金林  
近年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蓬勃发展,发行规模居全球前列,但由于我国绿色债券的相关标准还未与国际接轨、绿色债券第三方认证企业的国际话语权不足、债券市场联通性不足等原因,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较低。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经济和金融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具备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国际化的现实基础。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债券市场的国际化能推动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成熟发展,提升我国债券市场的国际话语权。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债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建议通过政府主导加市场引导的方式,建立大湾区的绿色债券合作机制,打造一个有效率、有规则、有广度、有深度的国际性绿色债券市场,从而吸引国际投资者和融资者聚集粤港澳大湾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债券市场国际化。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田益祥  田伟  周香芸  赵涵亦  
【目的/意义】监管机构缺乏绿色债券发行的环保效应的定量分析,特别是间接溢出效果的定量分析,导致出现绿色债券评级无差别,发行效果差异却很大的情况,使得绿色债券环保效应评估不准确。【设计/方法】根据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数据特点,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建立面板数据空间杜宾模型,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测度绿色债券发行的环保效应的空间效应。【结论/发现】绿色债券的发行对于企业减少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环保效应,其间接效应远大于其直接效应;揭示了一级市场环保效应显著,二级市场不显著的原因。对其原因的探讨,给出充分利用金融市场,提高绿色债券环保效应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