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23)
2023(6539)
2022(5530)
2021(4959)
2020(3905)
2019(9114)
2018(8939)
2017(16797)
2016(8927)
2015(9856)
2014(10134)
2013(10213)
2012(9957)
2011(9318)
2010(9547)
2009(8755)
2008(8830)
2007(7944)
2006(7296)
2005(6793)
作者
(27068)
(22640)
(22591)
(21194)
(14402)
(10759)
(10258)
(8910)
(8648)
(8266)
(7751)
(7557)
(7423)
(7342)
(7147)
(6845)
(6669)
(6518)
(6514)
(6486)
(5930)
(5695)
(5536)
(5235)
(5195)
(5165)
(5110)
(5055)
(4643)
(4532)
学科
(47044)
经济(46999)
(25340)
管理(23811)
(18263)
企业(18263)
地方(17856)
中国(16462)
(14214)
方法(12968)
业经(11475)
数学(10855)
数学方法(10773)
地方经济(10324)
农业(10261)
(9470)
(8844)
金融(8844)
(8688)
银行(8673)
(8585)
贸易(8575)
(8498)
(8191)
(8156)
(8008)
(7681)
环境(7599)
技术(7229)
发展(7082)
机构
学院(132187)
大学(129870)
(55845)
经济(54611)
研究(51663)
管理(47465)
中国(39701)
理学(39493)
理学院(38946)
管理学(38304)
管理学院(38068)
科学(30533)
(28981)
(26989)
(26249)
研究所(24045)
(23101)
中心(22880)
(22560)
(20266)
师范(20091)
财经(19673)
北京(19343)
(18680)
业大(18035)
(17973)
农业(17732)
(17634)
(16839)
经济学(16322)
基金
项目(81194)
科学(63885)
研究(61921)
基金(56341)
(48945)
国家(48445)
科学基金(40758)
社会(39204)
社会科(37146)
社会科学(37141)
(33169)
基金项目(29434)
教育(27771)
(27560)
编号(25487)
自然(24489)
(24228)
自然科(23883)
自然科学(23879)
自然科学基金(23449)
资助(22741)
成果(21509)
发展(19860)
(19505)
课题(19095)
重点(18614)
(17398)
(16911)
创新(15802)
国家社会(15684)
期刊
(73046)
经济(73046)
研究(44608)
中国(33867)
(23014)
管理(19389)
(18961)
科学(18731)
学报(18728)
教育(18371)
(16263)
金融(16263)
农业(15961)
大学(14334)
业经(13737)
学学(13337)
技术(11967)
经济研究(11562)
财经(9582)
问题(9368)
(8401)
(8287)
世界(7530)
(7463)
商业(7432)
国际(7122)
(6905)
论坛(6905)
(6657)
技术经济(6587)
共检索到222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潘基宏  王昕  
塞西执政后,埃及和以色列以安全合作为基石,密切战略协作,构建起具有准联盟基本特征的新型双边关系。埃以关系能够超越冷和平、向准联盟发展具有复杂的动因,它源于体系层面、国家层面与个人层面的“变量聚合”。首先,中东体系结构调整导致地区无政府状态加剧,中东多国形成相互交叉的对抗性政治集团,为埃以拓展关系创造了客观条件。其次,埃以安全利益与政治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不断扩大,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影响日渐式微,为两国关系向准联盟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最后,埃及领导人塞西的个性特点以及作为特权阶层的高级军官的群体认知,为两国关系的调整提供了稳定的政策保证。埃以作为中东地区核心国家,两国关系的新发展将进一步加速“新中东”的形成。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戴晓琦  
近代以来,埃及出现过三次工业化浪潮,有力地推动了本国的现代化进程。在穆巴拉克执政后期,埃及经济遭遇了地租经济和实体经济双重衰落的危机。2011年中东剧变爆发后,埃及经济发展凋敝,社会矛盾突出。塞西在稳定政局后开始进行经济改革,主要内容包括金融改革、财政改革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改革措施包括放开汇率与提高利率;财政改革措施包括提高税收、推行销售税改增值税以及削减物价补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推出了多个大型建设项目。塞西推行改革可利用的资源有限,改革时间还不长,"救火"特点明显,尚未触及埃及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即如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姚惠娜  
自塞西执政以来,埃及对巴勒斯坦的政策与埃及国内政治密切关联。为巩固政权、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塞西采取了支持巴勒斯坦的政策,具体包括:支持法塔赫,调解法塔赫与哈马斯的分歧,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对哈马斯采取打击与怀柔并行的两手策略;在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进行斡旋,促使双方达成停火协议;积极推动巴以和谈。这些政策再次凸显埃及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然而,由于埃及国力衰退、地区和国际影响力下降、对埃以关系日益重视等现实因素,埃及对巴勒斯坦政策的实施仍面临诸多困难。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典典  孙德刚  
埃及是二战结束后不结盟运动的重要发起国,但在"不结盟"原则基础上,埃及以任务为驱动而不是以制度为导向,积极探索结盟的新形态——议题联盟。议题联盟是安全议题与发展议题、政权安全与资源安全的复合体,体现出埃及特色的国际合作观。这种议题联盟战略具有主权让渡的有限性、合作议题的单一性、合作方式的灵活性等特点,解决了埃及安全自主性与安全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本文以塞西政府为例,探讨埃及面对内外交困的形势采取的"东西南北"多向议题联盟战略,其大致可分为政权安全—主导型、政权安全—追随型、资源安全—主导型和资源安全—追随型四类。在东部,埃及加入中东战略联盟以遏制穆兄会势力;在西部,埃及与沙特、阿联酋、俄罗斯、利比亚国民军等结盟反制亲民族团结政府联盟;在南部,埃及围绕尼罗河水资源问题与苏丹结盟,反制埃塞俄比亚;在北部,埃及加入东地中海天然气联盟,反制土耳其和利比亚在东地中海地区划界。塞西政府议题联盟战略旨在实现利益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既拓展国际安全合作,又坚守"不结盟"原则、维护战略自主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苏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埃及的经贸关系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两国每年的贸易额已经超过9亿美元,但仍有一些不利因素影响着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要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多方设法,扩大合作领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李典典  孙德刚  
现有联盟理论研究主要探讨联盟形成的动因,即国家“为什么选择结盟”,忽视了联盟形成过程中结盟对象的选择偏好,即国家“选择与谁结盟”。本文考察当代埃及在不结盟总原则下的“隐性联盟”战略,认为国家战略任务的变化、历史经验的习得和政治领导人的个性特征三个因素共同影响了结盟对象的选择。基于历史分析法,文章梳理了冷战时期以及中东变局以来埃及隐性联盟的四次转型:第一次从与共和制阿拉伯国家结盟转向与苏联结盟(1961~1962年);第二次从与苏联结盟转向与美国结盟(1973~1974年);第三次从与美国结盟转向与政治伊斯兰势力结盟(2012~2013年);第四次从与政治伊斯兰势力结盟转向“多向结盟”(2013~2014年)。研究发现,埃及调整结盟对象受各种内外部、主客观、历史记忆与现实利益、体系和单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国家战略任务的变化和历史经验的习得是埃及隐性联盟战略调整的主要影响因素,领导人的个性特征是次要影响因素。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雪萍  马博  
埃及的成人教育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三大特点,即根深蒂固的传统性、宗教与世俗的共存和冲突、民族性与西方化的斗争和依赖。埃及发展成人教育的经验对我国发展成人教育不乏借鉴意义。我国成人教育应与文化传统相适应,进行多元化发展,积极抓住信息化发展机遇,并广泛开展国际教育合作。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毕健康  陈勇  
本文借鉴社会学理论,依据统计数据和学术文献,对当代埃及社会结构进行研究,得出的基本判断是,当代埃及社会依然是中间层及以上30%的人口与其余70%的人口二元对峙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这种两极分化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的普遍贫困,造成了埃及三大发展困境,即人口与人力困境、储蓄与投资困境、治理与政治困境。埃及必须有力地推进社会结构转型,促进社会结构现代化,即埃及政府需要大幅度地提升中间层人口所占比率,降低中下层特别是底层人口比率,从国民储蓄和资本形成亦即供给侧等方面进行有效改革,方能破解埃及发展困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季诚钧  徐少君  
埃及高等教育发展资助计划主要资助高等教育战略规划中优先发展的领域,旨在通过在公立高校中引入竞争性财政机制,激发高等教育机构的活力,提升质量和效率,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该文对埃及高等教育发展资助计划的背景、内容和评价三个方面作了简要分析。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郝诗羽  
长期以来,科普特人与穆斯林间的族群矛盾是困扰埃及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历史上,每当国家形势动荡、社会关系紧张时,埃及的族群问题就格外突出。2011年"一·二五革命"爆发后,埃及的族群的矛盾再次凸显,对埃及政府构成挑战。出于稳定国内形势、重塑外交格局以及巩固个人政治地位的需要,塞西自上任以来将缓和族群矛盾作为执政重点之一,主要措施包括安抚科普特人、打击宗教极端势力、推广温和宗教思想等。塞西政府针对科普特人所实施的族群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民众不满情绪蔓延、极端势力猖獗等现实困境。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金良祥   曹燕媚  
将伊朗与也门胡塞武装关系视为“代理人”关系的观点过于强调伊朗对胡塞武装的影响力;将两者视为战略联盟关系的观点则过于强调双方关系的约束性,低估了两者之间关系的灵活性;而将两者关系视为伊朗宣传作秀的观点,又忽视了两者所存在的战略合作现实。本文认为,伊朗与胡塞武装是基于共同的反美、反以和反对地区亲美政权意识形态,且具有阶段性共同战略利益的准联盟。灵活性的战略合作是伊朗与胡塞武装双方关系的基本特点,具体而言:一是纵观双方关系的历史,战略合作集中体现在两个时间段,其他时段双方战略合作并不突出;二是双方合作以共同的战略利益为动力,包括钳制沙特以及反美和反以等;三是双方的合作内容多为伊朗对胡塞武装提供军事和政治支持,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未来,双方仍将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开展合作,但签订正式且高约束性的合作条约的可能性较小。综合来看,伊朗与胡塞武装的联系与合作会因形势和战略利益的变化而表现出灵活性:在面对共同的地缘政治威胁和有利的战略时机之时,双方会加强合作的紧密性;而在利益分歧较大、需要改善周边安全环境等情况下,双方的联系则会淡化。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陈天社  谷亚平  
在穆巴拉克时期,埃及妇女参与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力度明显提高。穆巴拉克政府重视妇女工作,注重从立法层面保障妇女权益和大力改善妇女经济与社会地位,推动了埃及妇女事业的发展。同时,埃及妇女事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穆巴拉克政府的妇女政策存在局限性;埃及妇女失业问题严重,生存压力大;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频发等。尽管在穆巴拉克时期埃及妇女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妇女的政治与社会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妇女依然是埃及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难题之一。埃及妇女的解放与发展,除政府推动外,妇女自身也需要更多地参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