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94)
- 2023(2925)
- 2022(2533)
- 2021(2379)
- 2020(2052)
- 2019(4688)
- 2018(4467)
- 2017(8949)
- 2016(5037)
- 2015(5087)
- 2014(5005)
- 2013(4949)
- 2012(4764)
- 2011(4285)
- 2010(4251)
- 2009(3725)
- 2008(3844)
- 2007(3336)
- 2006(2944)
- 2005(2667)
- 学科
- 济(20607)
- 经济(20594)
- 业(10403)
- 管理(9997)
- 方法(9030)
- 企(8121)
- 企业(8121)
- 数学(8046)
- 数学方法(7938)
- 学(6344)
- 地方(5342)
- 财(5124)
- 中国(5110)
- 结构(5073)
- 农(4607)
- 产业(4339)
- 制(4245)
- 业经(3750)
- 体(3403)
- 融(3366)
- 金融(3363)
- 贸(3215)
- 贸易(3213)
- 农业(3140)
- 地方经济(3095)
- 易(3075)
- 银(2976)
- 务(2974)
- 产业结构(2973)
- 财务(2971)
- 机构
- 大学(72416)
- 学院(70475)
- 研究(28574)
- 济(27840)
- 经济(27240)
- 管理(23519)
- 理学(20618)
- 理学院(20248)
- 科学(19865)
- 管理学(19768)
- 管理学院(19643)
- 中国(19052)
- 京(16116)
- 农(15867)
- 所(15515)
- 研究所(14500)
- 业大(13337)
- 农业(12786)
- 财(12213)
- 中心(12011)
- 院(10841)
- 江(10461)
- 范(10352)
- 师范(10164)
- 北京(10141)
- 财经(10132)
- 经济学(9275)
- 经(9236)
- 科学院(8818)
- 省(8749)
- 基金
- 项目(52180)
- 科学(40746)
- 基金(38523)
- 家(36361)
- 国家(36147)
- 研究(33090)
- 科学基金(29688)
- 社会(21191)
- 基金项目(20979)
- 自然(20923)
- 自然科(20474)
- 自然科学(20468)
- 社会科(20247)
- 社会科学(20242)
- 自然科学基金(20110)
- 省(19946)
- 划(17890)
- 资助(15773)
- 教育(14943)
- 重点(12692)
- 发(11687)
- 编号(11529)
- 部(11405)
- 计划(11356)
- 创(10506)
- 科技(10398)
- 科研(10390)
- 创新(10012)
- 国家社会(9272)
- 教育部(9190)
共检索到98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国恒 王德强 谷建才 谭绪泉 陆贵巧
用大小比数、角尺度和混交度3个指标对塞罕坝地区不同林分类型内的样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林分分化方面,各林分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不影响林木的生长,其中2、3、5和7号样地所在林分的分化趋势较严重,应当考虑进行适当的营林抚育措施;9个样地所在林分的林分平均角尺度均为0.50~0.60,林木分布为聚集分布;混交林分平均混交度均不高,为弱度混交。可见,在资源经营中应根据林分空间结构的分析结果和各林分不同的经营目的,进行适当营林活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车越 纪福利 王利东 刘延文 刘晓兰 马履一 贾忠奎 李媚
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两参数对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3种立地类型、3龄级的林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林木分化方面,仅曼甸中林及阴坡近熟林2种林分出现明显分化现象,林木间竞争较为激烈,考虑进行适当地营林措施,其他7种林分分化不明显。在林木个体空间分布格局方面,阳坡中林、阳坡近熟林的林分整体属于随机分布,其他7种林分平均角尺度均低于0.475,属于均匀分布。可见,可根据林木生长立地类型的不同及生长阶段的不同,进行适当的营林活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雪梅 刘强 张志东 张泽文 吕鹏程 黄选瑞
【目的】揭示单木树冠光合特征的空间异质性,是准确预测林木冠层光合效率、估计林木固碳能力,确定林木有效冠的重要基础,为精确估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和碳循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塞罕坝机械林场15~17年生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5株样木不同冠层和方位的针叶进行光合生理生态因子进行测定,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树冠光合特征的空间异质性。【结果】在冠层垂直方向上,净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羧化效率、初始量子效率及最大净光合速率均呈现上层>中层>下层的规律,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呈现为上层与中层相近,均大于下层,而胞间CO_2浓度呈现下层>中层>上层的现象。冠层下部叶绿素含量与冠层中部相近,均大于冠层上部,比叶重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的规律。在树冠水平方位上,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和羧化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光合有效辐射、比叶重、叶绿素含量、最大净光合速率、初始量子效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羧化效率、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4、0.908、0.896和0.950,与胞间CO_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33,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a/b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44、0.545、-0.728。【结论】华北落叶松冠层光合作用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因此,在估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冠层生产力时,应充分考虑冠层光合作用的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规律。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立军 钱栋 李宝柱 张向布 宋建标
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52年来完成了4项历史任务,为京津地区筑起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成为京津重要生态区。林场通过内部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场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制度、目标承诺制度和领导包保森林防火风险抵押金制度,着力培育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生态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但林场发展面临定位不清、体制不顺、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对策:从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明确定位,分类经营,完善社会保障,促进林场稳定与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姜雨 黄选瑞 时田雨 赵金满 马莉薇
【目的】研究自然保护区抚育间伐强度对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规律,对于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稳定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mongol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高(61%)、中(48%)、低(36%)3种间伐强度固定样地18块以及6块未间伐对照样地,调查样地林分因子和林内草本和木本植物种类、数量、基径和分布信息。基于调查数据,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物种丰富度),同时运用双相关函数g(r)与g12(r)计算分析木本植物空间格局。【结果】华北落叶松高间伐强度样地草本植物物种种类较对照样地增加了13%,中间伐强度样地减少了15%,低间伐强度样地无变化,高中低间伐样地木本植物物种种类较对照样地分别减少了33%、11%、33%;樟子松高中低间伐样地草本植物物种种类较对照样地分别减少了32%、25%、20%,高间伐强度样地木本植物物种种类较对照样地增加了40%,中间伐强度样地较对照样地无变化,低间伐强度样地较对照样地减少了10%。2种林分主林层木本植物空间格局以随机分布为主,对照样地主林层木本植物在小尺度上出现聚集分布,间伐样地主林层木本植物在大尺度上出现随机分布,华北落叶松林下木本植物空间格局在高间伐强度样地出现聚集分布,樟子松林下木本植物空间格局则在对照和低间伐强度样地出现聚集分布。【结论】中高间伐强度有利于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林分结构的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尹海龙 张志伟 宋伟 张泽文 武莉琴 邓婷 刘强
【目的】塞罕坝机械林场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林场,2017年被联合国授予“地球卫士奖”,如何科学评价造林对塞罕坝森林生态功能恢复的贡献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从不同角度分析塞罕坝森林生态功能现状,为未来森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国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 26 424-2010),采用森林蓄积量、森林自然度、森林群落结构、物种结构、植被总覆盖度、郁闭度、平均树高和枯枝落叶厚度8个评价因子对塞罕坝北曼甸林场各类森林进行生态功能等级评价。【结果】北曼甸林场有林地的森林生态功能指数平均为0.488,其中生态功能等级达到较好水平的林分占总林分的3.8%;生态功能等级达到中等水平的占总林分的52.7%;生态功能等级为较差的林分占42.4%;生态功能等级为差的林分占1.1%。不同森林起源的生态功能指数表现为:天然林(0.545)>人工林(0.474)。不同森林类型的生态功能指数排序为:针阔混交林(0.710)>阔叶混交林(0.617)>天然白桦次生林(0.535)>针叶混交林(0.487)>落叶松人工林(0.478)>云杉人工林(0.443)>樟子松人工林(0.429)。不同龄组的森林生态功能指数排序为:过熟林(0.588)>中龄林(0.512)>近熟林(0.509)>成熟林(0.504)>幼龄林(0.434)。【结论】经过近60年的造林工程,北曼甸林场各类森林生态功能相较于沙荒地有了显著提升,但人工林生态功能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结合近自然经营理念需要对人工林进行必要的近自然改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冬至 张冬燕 王方 张志东 黄选瑞
地位指数模型是一种有效、可用的评价林分立地生产力过程的方法,然而在多树种、多层次、林分结构复杂的混交林中,如何构建动态地位指数模型并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混交林立地生产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运用华北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不同树种348株优势木解析木数据(华北落叶松174株、白桦174株),对基于Bertalanfy-richards模型、hossfeld模型和lundqvist-Korf模型的5种动态地位指数模型在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并运用线性几何回归方法建立了不同立地类型下混交林树种地位指数转换方程。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最优模型为基于Bertalanfy-...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文博 吕振刚 黄选瑞 张志东
准确预测森林立地生产力是进行高效森林经营的关键。立地指数是森林生产力可靠的评价指标之一。基于地形、气候和土壤因子以及220块样地解析木数据,采用回归克里格(RK)模型对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立地指数(SI)进行空间插值预测,并分析了不同半变异函数对RK模型精度的影响。拟合结果表明:基于高斯半变异函数的RK模型精度优于球状和指数RK模型,且具有较小的残差(RMSE=0.82 m,MAE=0.66 m),表明高斯RK模型具有很强的预测SI能力;高斯半变异函数分析表明研究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SI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在724.89 m变程内差异显著;影响华北落叶松立地指数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土壤全氮、土壤pH、夏季降水量和春季降水量;立地生产力较高区域一般分布在春季降水适中、夏季降水较多、土壤为中性及偏酸性且全氮含量较高的东南部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2.00%,而在春、夏季降水量少或者春季降水量过多、土壤全氮含量过低且偏碱性的北部边缘地区立地生产力较低,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90%。研究区土壤、气候因子与树木生长习性共同决定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的分布格局。通过降低土壤酸碱度和适当施加氮肥等措施,可以提高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
关键词:
立地指数 环境因子 地统计学 华北落叶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春延 谷建才 李吉跃 陈平 陆贵巧 田国恒
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影响华北落叶松胸径、树高连年生长的主导气候因子分别为≥10℃的有效积温和年平均气温、上年11月—当年1月的平均蒸发量;②气候因子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并通过单优势性、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等形式对华北落叶松生长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刘美辰
历史上的塞罕坝经历了一个由美丽高岭到高原荒漠的生态巨变。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代塞罕坝人的不懈努力,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铸就了塞罕坝精神,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立足现实需要和问题短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握塞罕坝精神实质;加强网络空间规制,弘扬生态文明正能量;创新网络表达内容方式,提高宣传教育感染力;坚持线上线下结合,提高网络宣传影响力;健全网络表达运行法规,净化网络舆论生态,打造宣传弘扬塞罕坝精神的网络高地。
关键词:
塞罕坝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空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刘美辰
历史上的塞罕坝经历了一个由美丽高岭到高原荒漠的生态巨变。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代塞罕坝人的不懈努力,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铸就了塞罕坝精神,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立足现实需要和问题短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握塞罕坝精神实质;加强网络空间规制,弘扬生态文明正能量;创新网络表达内容方式,提高宣传教育感染力;坚持线上线下结合,提高网络宣传影响力;健全网络表达运行法规,净化网络舆论生态,打造宣传弘扬塞罕坝精神的网络高地。
关键词:
塞罕坝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空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刚 马钦彦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叶生长过程从每年4月下旬起至6月上旬完成。在叶生长过程中,叶长、叶面积和叶干重的增长曲线呈S型,其动态可用Logistic生长函数描述,叶宽的增长过程可用Michaelis-Menten方程描述。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生长过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扈梦梅 田龙 吴亚楠 杨晋宇 吕小翠 黄选瑞
【目的】比较研究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间伐和混交改造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为实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塞罕坝机械林场未经营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CK)、抚育间伐后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TH)和引入阔叶树的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M)为对象,于2014年5—9月,利用手拣法调查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研究不同经营措施林分内土壤动物的结构组成、空间分布、多样性和功能群组成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55类1 405头,隶属2门4纲12目,优势类群为正蚓目、叶甲科幼虫、象甲科幼虫。总体上,经间伐和混交改造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显著高于未经营的对照林分(P<005),TH内土壤动物密度亦显著高于CK(P<005)。间伐和混交改造后,土壤动物群落各多样性指数均有提高,其中M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显著高于CK(P<005)。各功能群中,植食性土壤动物所占比例(4719%)最高,其次为腐食性土壤动物(3331%);捕食性(19类)和植食性(18类)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居多;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经营措施、土层和时间均对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组成和结构影响显著(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冬至 张冬燕 张志东 黄选瑞
如何实现林分水平和单木水平预测林分断面积的兼容性,并提高不同水平断面积模型的预估精度,在森林经营过程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以华北暖温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105块连续观测的固定样地数据,首先采用Gauss-Newton算法建立林分水平和单木水平断面积生长模型;其次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逻辑斯蒂方程对单木生存概率方程进行拟合;最后将不同水平最优预测模型进行组合并建立组合方程,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组合方程参数,以提高对不同水平断面积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在约束参数法中,林分密度模型、林分断面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卫军 赵婵璞 姜鹏 任仙 王骄洋 王桂真 牟雪 谷建才
为了评价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高低,对塞罕坝地区30 a生不同密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枯落物持水量、土壤水分物理特性进行研究。并依据土壤总毛管蓄水量和枯落物有效拦蓄量的大小评价不同密度林分水源涵养功能,将土壤总毛管蓄水量和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归一统计,定义为水源涵养指数,作为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的评判。结果表明:(1)对于研究的9个密度下的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是自身重量的3~4倍,最大持水率为249.98%~302.48%,人工林密度越大,持水量能力越大。(2)土壤总孔隙度为41.7%~62.9%。土壤的最大蓄水量为3 046.14~3 403.49 t/hm2,密度越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