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80)
- 2023(9805)
- 2022(8146)
- 2021(7348)
- 2020(5744)
- 2019(13023)
- 2018(12842)
- 2017(23967)
- 2016(13013)
- 2015(14315)
- 2014(14075)
- 2013(14029)
- 2012(13540)
- 2011(12786)
- 2010(13172)
- 2009(12079)
- 2008(12024)
- 2007(10782)
- 2006(10053)
- 2005(9275)
- 学科
- 济(61025)
- 经济(60968)
- 管理(37715)
- 业(32216)
- 企(23555)
- 企业(23555)
- 地方(20487)
- 中国(19645)
- 环境(19137)
- 农(18454)
- 方法(18246)
- 学(15656)
- 数学(14983)
- 数学方法(14805)
- 业经(14580)
- 农业(12952)
- 发(12779)
- 资源(12062)
- 地方经济(11523)
- 和(10992)
- 财(10757)
- 划(10702)
- 融(10681)
- 金融(10679)
- 银(10105)
- 银行(10081)
- 贸(9996)
- 贸易(9985)
- 行(9924)
- 易(9562)
- 机构
- 学院(195227)
- 大学(193113)
- 济(79276)
- 经济(77579)
- 研究(76072)
- 管理(70291)
- 理学(59423)
- 理学院(58604)
- 管理学(57546)
- 管理学院(57199)
- 中国(56612)
- 科学(49441)
- 京(43369)
- 所(40319)
- 农(38156)
- 研究所(36893)
- 财(35405)
- 中心(33436)
- 江(31597)
- 业大(30376)
- 范(29623)
- 农业(29566)
- 师范(29342)
- 北京(27886)
- 院(27828)
- 财经(27674)
- 州(25308)
- 经(25003)
- 省(24238)
- 科学院(24222)
- 基金
- 项目(131187)
- 科学(103320)
- 研究(94740)
- 基金(94115)
- 家(84176)
- 国家(83465)
- 科学基金(70049)
- 社会(60943)
- 社会科(57780)
- 社会科学(57762)
- 省(52291)
- 基金项目(49949)
- 自然(44572)
- 划(44271)
- 自然科(43246)
- 自然科学(43229)
- 自然科学基金(42422)
- 教育(41122)
- 编号(37308)
- 资助(37210)
- 发(35225)
- 重点(30723)
- 成果(29954)
- 部(28042)
- 发展(27965)
- 展(27453)
- 创(26956)
- 课题(26847)
- 国家社会(25899)
- 创新(25310)
共检索到306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海米提·依米提 潘晓玲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Ernst.Giese 张峰
塔里木河盆地人口与经济发展而带来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增加 ,对盆地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于上游水土资源开发面积急剧增加 ,导致支流向干流输水逐年减少、年内分配趋于集中、引水口猛增导致干流下游河段断流等水文现象。塔里木盆地水土资源开发到来的效应有积极建设性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一面。积极一面主要表现在 :①人工绿洲面积扩大 ,绿洲内部小气候条件改善 ;②土地生产能力提高 ;③水资源有效利用率提高 ;④绿洲内部结构更加完善、趋于稳定等。消极一面主要表现在 :①天然绿洲植被衰退 ;②土地沙漠化和沼泽化、盐渍化并存 ;③河流水质恶化、下游地下水位下降等。塔里木河流域水土资源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金珠 李吉均
人类活动是塔里木盆地南缘近几十年导致地下水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 ,通过天然河道人工渠系化、平原水库建设以及枢纽工程上移 ,加速了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再分配 ,从而引起了地下水空间补给变化。山前倾斜平原的补给量不断减少 ,而人工绿洲区地下水补给量则随地表引水量的提高不断增加。同时以天然河道渗漏补给为主转向以渠系、田间入渗为主。山前平原区地下水补给46年减少26.2 % ,泉水削减37.6 % ,溢出带下移0.5~1.2km,进入平原荒漠区的水量减少33 % ;并导致土地沙漠化及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 ,小气候环境日趋恶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芳 张红旗
西北干旱区生态用地能有效防治和减缓土地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对维护绿洲稳定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塔里木盆地为例,构建西北干旱区生态用地分类系统,研发基于多源数据、适合大尺度的生态用地提取技术,获得1980s末、2000年和2010年三期生态用地空间分布图,分析了不同类型生态用地的规模、空间分布及时空动态特征。研究表明:(1)2010年塔里木盆地生态用地面积为10.77万km~2,其中人工绿洲型、荒漠植被型、天然绿洲型、盐碱型和湿地型生态用地面积分别占到生态用地总面积的11.23%、59.61%、14.67%、9.66%和4.92%,且具有明显的流域分布特征:塔里木河干流、克里雅河诸小河...
关键词:
生态用地 分类系统 时空变化 塔里木盆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樊自立 马英杰 季方 王让会
按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 ,其与绿洲演变和生态平衡的关系为 :原始阶段———生态自然平衡 ,古绿洲分布在河流下游 ;初级阶段———生态平衡失调 ,旧绿洲移向山前平原 ;低效阶段———生态环境恶化 ,新绿洲多分布在旧绿洲外围 ;合理阶段———生态恢复改善 ,绿洲由外延转向内部挖潜 ;高效阶段———生态实现良性循环 ,绿洲面积稳定生产力显著提高。现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利用仅为低效阶段 ,必须加速水利建设 ,尽快实现合理、高效利用 ,才能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施祖麟 许丽芬
合理利用水资源,必须通过行政、法律以及经济的手段来实现,其中水价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杠杆。在水资源极其短缺的新疆,长期以来农业水价标准过低,使得许多供水工程由于缺乏资金而年久失修,长期带病运行,不少工程行将报废。因此,对新疆、特别是塔里木盆地的水价进行改革已是当务之急。为此,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经济计算分析,提出了塔里木盆地水价改革"三部曲"的建议,既考虑了当地的供水成本,又考虑了农民的承受能力。文章最后给出了几种可能的水价形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施祖麟,许丽芬
合理利用水资源,必须通过行政、法律以及经济的手段来实现,其中水价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杠杆。在水资源极其短缺的新回,长期以来农业水价标准过低,使得许多供水工程由于缺乏资金而年久失修,长期带病运行,不少工程行将报废。因此,对新疆、特别是塔里木盆地的水价进行改革已是当务之急。为此,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经济计算分析,提出了塔里木盆地水价改革“三部曲”的建议,既考虑了当地的供水成本,又考虑了农民的承受能力。文章最后给出了几种可能的水价形式。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家辉 倪广恒
塔里木盆地灌区支撑着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近年来盆地内部的暴雨事件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该文通过中尺度气象模式(WRF)设置有无灌区的对比模拟实验,以2021年6月15日盆地西部的暴雨(“6·15”暴雨)为例,发现灌区使暴雨强度增加,并揭示了灌区对暴雨水汽输送过程和暴雨形成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由偏东急流引起的大量水汽向盆地西部输送是“6·15”暴雨形成的主要原因;灌区对水汽输送的阻挡作用使输送区域至暴雨区域的水汽增加,且灌区和山区地形的共同影响使水汽抬升作用增强,导致更多水汽在暴雨落区集中,使暴雨雨量增加。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灌区 极端暴雨 水汽输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姚纪明 于炳松 车长波 张道勇
影响塔里木盆地石油产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与产量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采用通常的数学方法很难对其进行分析,鉴于此,论文利用灰关联度对塔里木盆地石油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中选择关联度较大的因素作为影响元,利用GM(1,1)和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的组合预测模型,对塔里木盆地石油产量发展趋势进行短期预测,运用翁氏旋回预测模型在短期预测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石油产量进行中长期预测,其预测结果对决策者制定勘探战略、优化勘探项目、确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对油气管理部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志福 谭芳 熊建国
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光照、温度模式 ,该模式可以预测出塔里木盆地无资料地区各网格点的日照时数和冬季(1月)、夏季 (7月 )平均气温。在此基础上 ,应用统计学导出的极值分布和正态分布概率模式 ,预测了塔里木盆地各站上述要素不同概率的设计值。首次揭示了塔里木盆地无资料地区光照时间、温度分布规律。该模式为塔里木油田石油工业总体规划和大型工程设计及农业合理布局等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无资料地区 光温模式 塔里木盆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石晶 朱晓玲
随着新疆战略地位的提高,新疆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的发展逐步被重视。本文以区域经济发展为指导,通过分析新疆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发展的资源优势,剖析存在的劣势及机遇,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环塔里木盆地 经济圈 资源优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志福 谭芳
根据塔里木盆地外围 2 0多个测站 37a( 1 96 1年~ 1 997年 )日照时数系列资料和塔里木盆地腹部 6个短期观测站 1 0a( 1 988年~ 1 997年 )日照时数资料 ,对塔里木盆地日照时数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塔里木盆地年日照时数预测模式为 y =-2 345 0 6 30 + 6 6 0 5 5 6 φ + 31 5 5 92λ。在此基础上 ,应用统计学导出的极值分布概率模式 ,对塔里木盆地年日照时数极值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 :塔里木盆地年日照时数随纬度、经度的增加而增大 ,其分布特征为 :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最大值出现在塔里木盆地腹部东北部 ,最小值出现...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日照时数 分布规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岳阳 朱万斌 李连禄 王茂兴
利用新疆环塔里木盆地地区的地理信息数据及气象资料,结合气象要素细网格推算模型和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影响该区杏树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和该区杏树种植分布与气候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该区杏树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有:3月下旬和4月极端低温、极端温度出现的频率、≥10℃年积温、年极端最低气温、12月—次年3月日均温7℃以下天数;2)将该地区潜在种植分布区划分成4个等级:气候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并给出了各个气候适宜区的气候因子特征。揭示了新疆环塔里木盆地地区杏树种植的潜在分布及其气候适宜性,从气候适宜度的角度观察,该区杏树生产布局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支金虎 郑强卿 陈奇凌 王晶晶
通过大田试验探索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红枣叶片光合特性的生育期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红枣叶片净光合速率随之降低;高浓度赤霉素处理会抑制红枣的光合作用,T6处理(5 mg/L 5-ALA+2 mg/L NA2SO4+10 mg/L gA3+15 mg/L CPPU)和T1处理(20 mg/L 5-ALA+2 mg/L NA2SO4)在提高枣树叶片净光合速率、防止水分因蒸腾而过量散失、调节气孔导度、降低气孔限制值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在红枣生长后期,利用5-ALA和CPPU的优势缓冲过量赤霉素对红枣生长的不利作用,具有现实的可行性意义。
关键词:
生长调节剂 红枣 光合特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蒲春玲 马瑛 王华丽 孟梅
本文从塔里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入手,分别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探索适宜于塔里木盆地的土地资源利用补偿模式,构建了生态生产模式、产业链互补均衡模式、区域要素点轴流动模式、产业集聚与城乡互动模式以及后发区域制度变迁推进模式,旨在通过资源利用补偿促进塔里木盆地经济良性循环。
关键词:
补偿模式 土地 循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蒲春玲 王华丽 王承武
矿-农复合区是指以地上农业生物资源利用、地下矿产资源的开采及地面加工为主要产业形式的经济区域(即矿-农利用区、矿-农叠加区、矿-农集聚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矿-农复合区的经济发展作用巨大,但也不可避免的带来资源利用负外部性及环境的污染。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使资源型区域成为产业加工集聚区,变"输血型"经济为"造血型"经济,是矿-农复合区经济社会发展亟须面对且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建立塔里木盆地矿-农复合区矿产资源利用补偿调控机制的相关对策,以使塔里木盆地矿-农复合区在地下资源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