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96)
- 2023(8886)
- 2022(7680)
- 2021(7002)
- 2020(6254)
- 2019(14925)
- 2018(14639)
- 2017(27814)
- 2016(15546)
- 2015(17623)
- 2014(17712)
- 2013(17482)
- 2012(16521)
- 2011(15228)
- 2010(15346)
- 2009(14533)
- 2008(14532)
- 2007(13255)
- 2006(11413)
- 2005(10323)
- 学科
- 济(67576)
- 经济(67491)
- 管理(41485)
- 业(38631)
- 方法(34181)
- 数学(30923)
- 企(30793)
- 企业(30793)
- 数学方法(30465)
- 学(18447)
- 农(17503)
- 中国(15131)
- 财(15094)
- 地方(12546)
- 制(12116)
- 环境(11875)
- 贸(11868)
- 贸易(11864)
- 业经(11764)
- 易(11495)
- 农业(11263)
- 和(10283)
- 融(9361)
- 金融(9357)
- 理论(9300)
- 银(9273)
- 银行(9227)
- 划(8904)
- 务(8855)
- 财务(8818)
- 机构
- 大学(231709)
- 学院(230268)
- 济(90005)
- 经济(88066)
- 管理(84600)
- 研究(81607)
- 理学(73095)
- 理学院(72191)
- 管理学(70446)
- 管理学院(70032)
- 中国(60249)
- 科学(55216)
- 农(49895)
- 京(49578)
- 所(44309)
- 业大(41806)
- 研究所(40804)
- 财(40250)
- 农业(39791)
- 中心(37061)
- 江(35093)
- 财经(32153)
- 北京(31374)
- 范(29792)
- 师范(29438)
- 院(29154)
- 经(29009)
- 经济学(27700)
- 州(27653)
- 省(26177)
- 基金
- 项目(157637)
- 科学(121469)
- 基金(113373)
- 研究(106532)
- 家(102334)
- 国家(101596)
- 科学基金(84378)
- 社会(65454)
- 省(62262)
- 社会科(61883)
- 社会科学(61860)
- 基金项目(59907)
- 自然(57802)
- 自然科(56391)
- 自然科学(56371)
- 自然科学基金(55314)
- 划(53567)
- 教育(48982)
- 资助(47573)
- 编号(41977)
- 重点(36947)
- 部(34030)
- 发(33849)
- 成果(33764)
- 计划(32252)
- 创(31928)
- 科研(31440)
- 创新(30053)
- 课题(29778)
- 科技(29012)
共检索到33156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雪梅 曹丽君
【目的】对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植物群落进行土壤粒度分析可为区域植被恢复以及水资源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荒漠过渡地带典型植物群落的土壤粒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①研究区土壤以粗砂粒、砂粒和粉砂粒为主,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粗砂粒和粉砂粒含量存在明显差异。②土壤分形维数只与黏粒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64。芦苇群落和芦苇+骆驼刺群落土壤分形维数较大,而柽柳群落和盐节木群落土壤则相反。③研究区土壤平均粒径较粗,分选性较差,粗偏程度较大,粒度较分散,土壤粒度特征在靠近绿洲的植物群落与靠近荒漠的植物群落间差异明显。④研究区土壤各粒径含量与分形维数和粒度特征值之间存在一定的显著相关性。【结论】造成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粒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土壤水分含量,其次植被覆盖度、风蚀因素、有机质含量以及人为因素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晔 王雪梅
【目的】本文探索了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植物群落空间格局分布及其土壤环境特征,揭示二者之间的响应关系,为保证绿洲的稳定发展与区域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运用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优势度指数,对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典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在不同区域上,按低盐区>中盐区>高盐区的顺序依次递减。(2)柽柳、盐节木和盐穗木等乔灌木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高于芦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贡璐 罗艳 解丽娜
以塔里木盆地北缘典型绿洲阿拉尔垦区为靶区,结合经典统计学和冗余分析技术,研究绿洲7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含量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分异规律及相关性。统计分析显示,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含量在各土层具有不同的分布格局,相同土层不同类型间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020、2050和508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均值分别为6.97、2.95和2.45g/kg,无机碳含量为4.83、5.25和3.48g/kg;在020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以天然林最高、沙地最低,无机碳表现为棉田、盐碱地、荒草地、沙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樊自立 马英杰 季方 王让会
按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 ,其与绿洲演变和生态平衡的关系为 :原始阶段———生态自然平衡 ,古绿洲分布在河流下游 ;初级阶段———生态平衡失调 ,旧绿洲移向山前平原 ;低效阶段———生态环境恶化 ,新绿洲多分布在旧绿洲外围 ;合理阶段———生态恢复改善 ,绿洲由外延转向内部挖潜 ;高效阶段———生态实现良性循环 ,绿洲面积稳定生产力显著提高。现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利用仅为低效阶段 ,必须加速水利建设 ,尽快实现合理、高效利用 ,才能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刘江
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的退化关系到绿洲边缘荒漠化的扩张和绿洲生态安全,是荒漠化防治中的重点关注对象。由于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土壤水分含量逐渐降低,起防风固沙作用的人工梭梭林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已威胁到民勤绿洲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本研究以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退化人工梭梭林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植被调查、土壤采集与化验的基础上,对梭梭群落进行退化程度的划分,探索不同退化程度的梭梭群落特征及其土壤特征,以及植被退化过程与土壤特征变化之间的关系,为荒漠区土壤质量监测评价、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查向浩 林宁 王晶 张文河 李有文
【目的】为了分析和检验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绿洲-荒漠中灌木"肥岛"效应对荒漠土壤肥力的作用强度。【方法】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胡杨(Populos euphraticu)灌丛林及周边过渡带中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含量;通过计算富集率和构建土壤肥力指数模型评价南疆绿洲-荒漠过渡带的土壤肥力水平。【结果】过渡带和灌丛下的土壤p H均呈碱性,且随土壤深度增加碱性增强;土壤中全N、全P、全K和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都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富集率表明,在胡杨灌丛,土壤OM、全N、全P、全K、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进辉 王雪芹 马洋 谭凤翥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西部过渡带为研究区,从风沙地貌的角度详细研究了柽柳灌丛沙堆—丘间地系统土壤粒度空间异质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极细沙为主,其次为粉沙和细沙,属于风力有效搬运的粒径范围。随着植被总盖度从30%→15%~20%→1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进辉 王雪芹 马洋 谭凤翥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西部过渡带为研究区,从风沙地貌的角度详细研究了柽柳灌丛沙堆—丘间地系统土壤粒度空间异质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极细沙为主,其次为粉沙和细沙,属于风力有效搬运的粒径范围。随着植被总盖度从30%-15%~20%-10%-<5%降低,0~10cm土层平均粒径从74.41-77.28-86.29-92.71微米变化,并伴随着黏粒消失和粗沙出现。相同植被条件下,以灌丛下土壤平均粒径最小、沙堆边缘和风影区次之、丘间地最大,分选性则以丘间地最好而灌丛下最差。过渡带植被可截获相当部分远程输送的悬移质,使表土物质组成细化;灌丛沙堆明显的细粒富集效应及丘间地土粒相对粗化与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吉小敏 宁虎森 梁继业 罗青红 雷春英
梭梭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与绿洲过渡带维持脆弱生态的优良树种,对退化梭梭林进行有效的更新复壮是保持其生态功能的重要手段,而平茬复壮就是其中一种主要方法。以奇台县西北湾乡荒漠人工梭梭林区作为典型研究区域,通过样地试验和观测,系统研究不同平茬时间、平茬高度和平茬强度等不同处理方式下,研究区人工梭梭林木的枝条特征(枝长和枝粗)和成枝能力(新生枝条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平茬时间、强度和高度处理下梭梭成枝能力与枝长、枝粗的影响结果有所差异;就维持过渡带生态的作用而言,冬季处理的梭梭复壮效果要优于春季,100%平茬强度和60 cm平茬高度对梭梭更新复壮的综合效果最好。
关键词:
梭梭 平茬 复壮更新 荒漠与绿洲过渡带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涛 韩福贵 安富博 张裕年 郭树江 段晓峰
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广泛分布的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灌丛沙堆的土壤呼吸进行了野外观测,研究灌丛沙堆不同部位的土壤呼吸速率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白刺灌丛沙堆上不同部位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在不同的生长时期表现不同:生长初期和生长休眠期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基本呈"单峰曲线",但是在生长旺盛期沙堆各部位日动态变化既有"单峰曲线"又有"双峰曲线";2)各部位土壤呼吸速率峰值出现的时间段不一致:生长初期峰值集中出现在11:00左右,旺盛期上午各位点的峰值集中出现在09:00左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牛赟 刘建海 张虎 边彪 赵国生
土地荒漠化是当前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在黑河中游绿洲荒漠过渡带建立荒漠化定位监测站,通过降水、土壤水、地下水长期定位监测,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降水-土壤水-地下水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相关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降水、空气湿度、水面蒸发、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地下水埋深近6年均分别为135.92 mm、46.02%、1 108.10 mm、3.46%、265.31 cm;降水、水面蒸发、地下水埋深呈波动性增加趋势,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和空气湿度呈波动性略有减少趋势。(2)降水量、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和地下水埋深年内变化步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斌 陈林 吴秀玲 张硕新 谢应忠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分析法,对荒漠草原4种典型植物群落(蒙古冰草群落、赖草群落、甘草群落、沙蒿群落)土壤呼吸进行了测定,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到了枯落物输入对土壤呼吸的贡献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呼吸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有枯落物输入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无枯落物输入的土壤呼吸;4种群落枯落物对土壤呼吸CO2的贡献量依次为:甘草群落(0.095g/(m2·h))>蒙古冰草群落(0.083g/(m2·h))>赖草群落(0.076g/(m2·h))>沙蒿群落(0.041g/(m2·h)),枯落物呼吸日贡献量与地表温度呈线性正相关。枯落物呼吸贡献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呈"双峰"曲线,2次峰值分别出...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枯落物输入 土壤呼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沈文婕 王双成 刘溢 张晓凡 刘勤 郑天亮 杨晴雯 裴向军 李景吉
【目的】研究干旱荒漠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 NPP)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为揭示敏感区植被变化驱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17A3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讨2000—2020年和田地区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①2000—2020年和田地区植被NPP整体呈波动增加趋势,空间上呈“条带”分布特征。②95.90%植被区域NPP变化斜率大于0,植被整体呈改善趋势;植被NPP波动程度较高,整体稳定性较低。③和田地区植被NPP与降水呈正相关,与气温呈弱负相关的特征明显;67.51%植被区域NPP受非气候因素驱动;气候因素驱动中,降水对植被NPP的驱动作用强于气温。④和田地区整体呈裸地、灌丛减少,草地、永久性冰雪、耕地和水体增加的变化特征,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移对植被NPP以促进作用为主;裸地转变为草地是近二十年来研究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转移方向,变化区域植被NPP多呈上升趋势。【结论】植被NPP变化受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生态工程对植被的积极作用是和田地区植被NPP增加的主要原因。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施祖麟 许丽芬
合理利用水资源,必须通过行政、法律以及经济的手段来实现,其中水价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杠杆。在水资源极其短缺的新疆,长期以来农业水价标准过低,使得许多供水工程由于缺乏资金而年久失修,长期带病运行,不少工程行将报废。因此,对新疆、特别是塔里木盆地的水价进行改革已是当务之急。为此,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经济计算分析,提出了塔里木盆地水价改革"三部曲"的建议,既考虑了当地的供水成本,又考虑了农民的承受能力。文章最后给出了几种可能的水价形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芳 张红旗
西北干旱区生态用地能有效防治和减缓土地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对维护绿洲稳定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塔里木盆地为例,构建西北干旱区生态用地分类系统,研发基于多源数据、适合大尺度的生态用地提取技术,获得1980s末、2000年和2010年三期生态用地空间分布图,分析了不同类型生态用地的规模、空间分布及时空动态特征。研究表明:(1)2010年塔里木盆地生态用地面积为10.77万km~2,其中人工绿洲型、荒漠植被型、天然绿洲型、盐碱型和湿地型生态用地面积分别占到生态用地总面积的11.23%、59.61%、14.67%、9.66%和4.92%,且具有明显的流域分布特征:塔里木河干流、克里雅河诸小河...
关键词:
生态用地 分类系统 时空变化 塔里木盆地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