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38)
- 2023(7625)
- 2022(6576)
- 2021(6164)
- 2020(5064)
- 2019(11451)
- 2018(11082)
- 2017(21312)
- 2016(11958)
- 2015(13058)
- 2014(12849)
- 2013(12513)
- 2012(12003)
- 2011(11018)
- 2010(11542)
- 2009(10507)
- 2008(10681)
- 2007(9697)
- 2006(8986)
- 2005(8008)
- 学科
- 济(44923)
- 经济(44879)
- 业(29989)
- 管理(29685)
- 企(23637)
- 企业(23637)
- 方法(16033)
- 农(15139)
- 学(13063)
- 地方(12513)
- 数学(12493)
- 数学方法(12215)
- 中国(12100)
- 策(10666)
- 业经(10654)
- 财(10650)
- 农业(10348)
- 制(8520)
- 贸(8220)
- 贸易(8215)
- 易(7908)
- 理论(7887)
- 环境(7832)
- 及其(7727)
- 划(7330)
- 和(7131)
- 税(7122)
- 银(6991)
- 银行(6960)
- 税收(6784)
- 机构
- 学院(174121)
- 大学(171143)
- 研究(67876)
- 济(64671)
- 经济(62991)
- 管理(61771)
- 理学(52311)
- 理学院(51493)
- 管理学(50282)
- 管理学院(49938)
- 中国(49844)
- 科学(45625)
- 京(37994)
- 所(36003)
- 农(33358)
- 研究所(33108)
- 财(31924)
- 中心(29744)
- 江(28317)
- 范(27721)
- 师范(27467)
- 业大(26821)
- 农业(26019)
- 院(25463)
- 财经(24399)
- 北京(24392)
- 州(22806)
- 师范大学(22204)
- 省(22196)
- 经(21985)
- 基金
- 项目(116171)
- 科学(91598)
- 基金(84088)
- 研究(80877)
- 家(76127)
- 国家(75549)
- 科学基金(63084)
- 社会(49668)
- 社会科(47080)
- 社会科学(47069)
- 省(45955)
- 基金项目(44848)
- 自然(43373)
- 自然科(42300)
- 自然科学(42282)
- 自然科学基金(41531)
- 划(39576)
- 教育(36038)
- 资助(34992)
- 编号(31638)
- 重点(27393)
- 发(26848)
- 成果(26141)
- 部(24435)
- 课题(23700)
- 创(23004)
- 计划(22775)
- 科研(22176)
- 创新(21595)
- 发展(20731)
共检索到265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易小波 邵明安 袁国富 杜涛 朱绪超
采用点位监测和取样测定的方法对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定点监测选取了柽柳样地和胡杨样地各一个,取样测定选取了16个断面共计67个样点。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和植被盖度随着离河道距离增加分别呈显著性对数和指数下降关系。不同质地土壤的持水性有显著差异,粉壤土的田间持水量(0.32g/g)为沙土田间持水量(0.10 g/g)的3倍以上,前者的有效含水量约为后者的1.6倍。植被盖度受地下水位和土壤含水量的共同影响。胡杨和柽柳均具有适应极端干旱环境的能力,但二者的用水策略不同。胡杨根系可以直接吸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白玉锋 陈超群 徐海量 张广朋 张沛 凌红波
【目的】研究荒漠植被地上生物量随距河道距离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地下水埋深数据分析地上生物量与地下水埋深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干旱荒漠区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荒漠河岸林植被为对象,于2014年9月下旬在英苏断面布设垂直河道、100 m×100 m的标准地20块,形成长2 000 m的连续样带,记录标准地内乔木、灌木的物种数、总个体数及冠幅、株高、胸径等形态因子,根据胡杨生物量模型和获取的灌木标准枝鲜质量,分别计算胡杨和灌木的地上生物量;将标准地进一步分割为4块50 m×50 m的样地,在每个样地对角线两侧随机布设6~8个1 m×1 m的样方,记录草本种类、个...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庆 艾里西尔·库尔班 肖昊
为了对比生态输水工程实施前后塔里木河下游植被变化,分析植被对生态输水的时空响应,基于1986-2017年研究区上方无云的22期Landsat NDVI数据,辅以波动分析、趋势分析,探索研究区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空间上,植被的分布与水资源的分布密切相关,主要沿河道和积水区域分布。(2)1986-2000年,NDVI呈现缓慢下降趋势,2000-2017年NDVI总体呈现波动增加趋势;植被对生态输水有一定的滞后性,且与输水量密切相关。(3)研究区NDVI时间序列的方差介于0.0077~0.1957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其波动的大小与植被种类密切相关。(4)1986-2000年,植被的NDVI空间趋势以减小为主,并主要发生在英苏和老英苏附近;2000-2017年,植被的NDVI空间趋势以增加为主,且主要发生在沿河道区域和喀尔达依东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英 包安明 陈曦
塔里木河是典型的内陆河,其两岸植被主要依靠地下水维持生长,两岸的地下水埋深对以胡杨、柽柳为建群种的植被群落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根据塔里木河下游区域地下水主要是河道补给等水文地质特征,以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数据,利用有限元三角剖分Feflow时间滞后的一维线性插值方法处理河流数据,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和Feflow进行地下水的空间分布模拟。本方法克服了地下水观测点很少、基础资料缺乏的缺陷,从面上直观再现了塔里木河下游典型断面阿拉干断面的地下水变化情况,动态再现地下水水位,生成地下水埋深,为分析地下水与植被关系提供了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章予舒 王立新 张红旗 李香云
该文以塔里木河下游地区为对象,研究了沙漠化过程中土壤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在地下水位较深时,土壤含水量与土壤不同层次土壤的质地粘重程度呈正相关;在有胡杨林存在条件下,林下灌木生存与否与40cm~60cm深度土壤含水量相关系数最大,当此层土壤水含量低于16%时,胡杨林下灌木开始消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在研究中还应用分形理论以及相应的分形模型,对沙化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细颗粒含量越少,土壤分形维数越低,表征沙漠化程度越高。土壤分维数与各粒级颗粒组分间的关系差异较大,分维数与小于0 005mm组分的相关关系最好,因此组分是土壤沙化的...
关键词:
沙漠化 土壤结构 分形维数 塔里木河下游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万红梅 李霞 董道瑞 林海军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法,以2 a为一研究时段,定量分析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后植被覆盖变化。结果表明:输水11 a来,Ⅳ级低覆盖植被、Ⅴ级裸地及沙地仍是研究区主要地类。与2000年相比,2010年Ⅰ级极高覆盖植被、Ⅱ级高覆盖植被、Ⅲ级中覆盖植被、Ⅳ级低覆盖植被均呈现逐级增加的趋势,分别增加了986.76、681.84、1 091.88、8 641.89 hm2;Ⅴ级裸地、沙地减少了11 420.37 hm2。整个研究时段,Ⅲ级与Ⅳ级间、Ⅳ级与Ⅴ级间的转化为研究区主要转化类型。随着输水次数和年输水量的稳步增加,研究区植被覆盖类型将向覆盖度、面积稳步增长的平衡态发展,而随着输水量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长明 李均力 沈占锋 沈谦
针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的绩效评估和环境效益问题,本文采用2000—2017年的16天合成的MOD13Q1密集时序NDVI数据,辅助以GF-2数据,反演和监测塔里木河下游植被覆盖度(FVC)变化;进而通过最大和平均植被覆盖度指标,探讨了塔里木河下游植被在生态输水条件下的生长和恢复情况。结果表明:总体上,近20年来随着塔河的综合治理工程和人工生态调水工程的推进,塔河下游植被恢复明显,最大植被覆盖度和平均植被覆盖度均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结合下游生态输水数据分析表明,塔河下游植被恢复与输水量之间存在强依赖关系,且对生态输水的响应存在时间滞后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艾萨迪拉·玉苏甫 玉米提·哈力克 巴比尔江·迪力夏提 雷诚 魏建新 阿不都拉·阿不力孜 崔健泺 何熙祥
【目的】分析胡杨种群在干旱区不同地下水埋深梯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内竞争强度变化,探究种群空间结构对干旱环境的响应特征。【方法】在塔里木河下游3个断面处离河道1 000 m的范围内等距离布设15个50 m×50 m天然胡杨林样地,利用地面激光雷达(TLS)获取树木三维结构数据,并通过聚集指数(R)、丛生指数(I)、点格局函数g(r)等空间分布指标以及竞争指数(CI),分析空间分布格局和种内竞争强度。【结果】1)R和I指数表明,在下游不同地下水埋深梯度下,胡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呈聚集分布。2)各样地内在0~25 m半径r距离获取的g(r)函数值分析表明,大部分样地胡杨在r<5 m距离内基本呈现聚集分布格局,在r>5 m距离呈随机分布格局。随着地下水埋深增加,树木聚集分布的距离r会缩小。3)点格局函数g_(12)(r)结果表明,不同龄级胡杨树分布格局存在差异,中龄树主要呈聚集分布,其他龄级树呈随机分布;中龄树与幼龄树、成熟树之间存在正关联性,表现出相互促进关系,而其他龄级树木之间未呈现显著关联性。4)平均CI指数随离河道距离增大呈递减趋势,单木CI随胸径增大逐渐递减。【结论】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种群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格局,随着尺度的增加主要呈现随机分布特征。随离河道距离增大和地下水位逐步降低,导致树木密度降低和种内平均竞争强度变弱,树木呈衰退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白元 徐海量 刘新华 凌红波
塔里木河流域荒漠河岸林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论文以塔里木河干流的荒漠河岸林系统为研究对象,借助于卫星遥感、GIS等技术,结合实地调查,应用缓冲区梯度分析方法,对现有林地水平分布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塔里木河干流荒漠河岸林面积为58.42×104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07%,自上而下5个河段的林地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94%、3.75%、3.95%、1.99%和1.44%,并且北岸河岸林面积较南岸明显多,南岸受沙漠化威胁,河岸林退化严重,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匀是荒漠河岸林分布特征的重要原因;②荒漠河岸林多沿河道地形分布,随离河道距离的增加呈波动下降趋势,河流对荒漠河岸林显然具...
关键词:
荒漠河岸林 生态保护 塔里木河干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晓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本文依据有关生态脆弱带评价方法对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建立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按照距离河道的远近距离分别计算各段的脆弱度,得出在距离河道500m以上的地带草地生态环境表现为中度生态脆弱,<350m的草地生态环境表现为一般脆弱。
关键词:
塔里木河 生态脆弱带 权重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牛婷 李霞 姚晓蕊 郭玉川 石瑞花
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塔里木河下游英苏、喀尔达依、阿拉干三断面输水前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差异大小并推测河畔植被对输水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随着输水进行,研究区NDVI与地下水埋深逐渐呈负相关趋势,NDVI增幅随地下水埋深减小逐渐增大;输水前后相同断面NDVI差异极显著,根据输水前后NDVI差值大小确定植被恢复速度为:英苏>喀尔达依>阿拉干;各断面NDVI在输水前没有差异,输水后断面间NDVI差异显著,根据差异大小确定恢复程度顺序为英苏>喀尔达依>阿拉干;以大西海子水库周边NDVI为参照,确定经7年8次生态输水英苏、喀尔达依、阿拉干三断面植被恢复度分别为20.2%、18.4%和8.4%。以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建刚 李霞 石瑞花 张绘芳
对塔里木河下游不同离河距离成过熟胡杨和输水后更新胡杨胸径、地径、树高、冠幅、枯枝比以及优势胡杨百分比的调查表明:随离河距离增加(地下水埋深增加),胡杨(大树)枯枝比增加,优势胡杨百分比降低;胸径、树高、冠幅随离河距离增加,增减规律不明显。输水后萌蘖更新胡杨的树高、冠幅和地径均随离河距离增加而降低。以上调查指标确定胡杨输水后恢复等级,离河50~300 m胡杨整体恢复"优",离河300~500 m胡杨恢复"良",离河500~1 050m胡杨恢复"中",离河1 050~1 500 m胡杨对输水响应微弱,整体恢复"差"。胡杨具明显的随离河距离增加恢复等级降低的梯度响应特征,生态输水促进了河畔带胡杨的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燕武 郭焱 张人铭 吐尔逊 谢春刚 刘建 李林
2003年-2007年对新疆塔里木河水系土著鱼类的种类和分布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根据不同的海拔和生境,在整个调查范围内设置鱼类采集点200个,共采集鱼类标本3000余号,经鉴定有1目2科5属12种,均为中亚高山复合体的裂腹鱼和高原鳅种类。其中国家Ⅰ类保护动物扁吻鱼仅分布在海拔1500m以下,裂腹鱼属鱼类主要聚居于海拔1300~2700m一带,裸重唇鱼属鱼类主要聚居于海拔1500~2900m一带,重唇鱼属鱼类主要聚居于海拔2700~3700m一带。高原鳅分布在裂腹鱼分布范围之内,最高可至3700m,土著鱼类的水平及垂直分布差异明显,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塔...
关键词:
土著鱼类 区系 分布 塔里木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蒋艳 夏军
塔里木河是典型的干旱区内陆河,自身不产流,干流水量主要依靠源区河流的补给,本文以塔里木河流域的源流区(出山口以上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水文气象数据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小波分析法和EOF分析法研究历史水文过程的特征与规律,以及区域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和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冰川积雪融水是径流的主要补给来源;EOF分析表明源流区内的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呈现增加趋势;受冰川调节和区域气温升高的双重影响,年平均径流量多年保持稳定并在近年来有所增加,小波分析表明1990年后在大于15年的时间尺度上进入丰水期;多变量非参数检验表明径流随气温和蒸发量变化较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艾尔肯·艾白不拉 刘桂林 艾里西尔·库尔班 阿布都米吉提·阿布利克木
根据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提供的生态输水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及统计得到10次输水的时间、持续天数、输水量及水头到达处等信息,并基于ArcGIS 9.3软件将该信息标注在基础地理信息底图、遥感解译图上。选择了与生态输水同步的CBERS/CCD遥感影像,采用人机交互式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2000~2007年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河道、实际过水河道以及积水区,提取输水河长度、宽度、积水区域等信息,然后基于遥感解译信息来验证实际输水状况。结果表明:基于遥感技术获取的河道长度为514.13km,平均河道宽度为42.23m,与地面测量河道相比,其精度为97.5%。有水河道宽度与生态输水量呈现正相关。"漫溢"式的生态输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