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3)
- 2023(8071)
- 2022(6698)
- 2021(6430)
- 2020(5456)
- 2019(12352)
- 2018(11898)
- 2017(22434)
- 2016(12428)
- 2015(13834)
- 2014(13676)
- 2013(13727)
- 2012(12943)
- 2011(12030)
- 2010(11922)
- 2009(10814)
- 2008(10940)
- 2007(9411)
- 2006(8224)
- 2005(7482)
- 学科
- 济(53125)
- 经济(53066)
- 管理(29075)
- 业(28819)
- 方法(25286)
- 数学(22911)
- 数学方法(22685)
- 企(21598)
- 企业(21598)
- 中国(16590)
- 学(13637)
- 农(13291)
- 贸(12566)
- 贸易(12561)
- 易(12334)
- 财(11335)
- 制(9732)
- 业经(9457)
- 融(8942)
- 金融(8940)
- 银(8916)
- 银行(8885)
- 农业(8695)
- 行(8646)
- 环境(7748)
- 关系(7404)
- 技术(7063)
- 体(6972)
- 和(6760)
- 发(6713)
- 机构
- 大学(189517)
- 学院(183318)
- 济(82109)
- 经济(80864)
- 研究(74965)
- 管理(64097)
- 理学(55928)
- 中国(55209)
- 理学院(55143)
- 管理学(54116)
- 管理学院(53778)
- 科学(46637)
- 京(40677)
- 所(39880)
- 农(37876)
- 研究所(37127)
- 财(35057)
- 中心(31358)
- 农业(30490)
- 业大(29523)
- 财经(28998)
- 经济学(27515)
- 经(26876)
- 院(26545)
- 北京(25783)
- 江(25390)
- 范(24856)
- 经济学院(24855)
- 师范(24494)
- 科学院(23526)
- 基金
- 项目(127564)
- 科学(101117)
- 基金(97040)
- 家(88554)
- 国家(87946)
- 研究(87165)
- 科学基金(72811)
- 社会(57997)
- 社会科(55204)
- 社会科学(55186)
- 基金项目(50261)
- 自然(47814)
- 自然科(46810)
- 自然科学(46792)
- 自然科学基金(46036)
- 省(45296)
- 划(41274)
- 资助(40629)
- 教育(40070)
- 编号(30705)
- 部(30434)
- 重点(30140)
- 发(27437)
- 创(26282)
- 中国(26279)
- 成果(26200)
- 国家社会(26154)
- 教育部(25604)
- 科研(25358)
- 创新(24859)
共检索到269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忠秀 李健 李吉涛 谭志军 任海 刘德月
利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AOAC)所推荐的小鼠生物法(mouse bioassay,MBA),测定了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HK藻株)毒素粗提液的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毒性;采用浸浴方式,研究了该藻株对中国对虾的急性毒性;采用HE染色方法,分别对有毒藻浸浴处理和毒素粗提液注射处理后96 h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鳃和肝胰腺石蜡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藻株麻痹性贝毒毒性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彬 颜天 周名江
报道了一株非PSP产毒的相关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affine,株AC-1)对甲壳类生物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的存活、生长及种群繁殖的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该藻对黑褐新糠虾有急性致死作用,96 h LC50为5 000 cells.mL-1。研究该藻各组分:藻液、藻细胞重悬液、藻细胞培养过滤液、内容物对糠虾存活的影响时,发现只有藻液和藻细胞重悬液显著降低了糠虾存活率,过滤液和内容物也有影响,但不显著,表明相关亚历山大藻活体藻细胞的毒性最强。通过对糠虾63 d的慢性毒性实验研究,发现在密度为50 cells.mL-1藻液中,糠虾的繁殖就受到了不利...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梁忠秀 李健 谭志军 李吉涛 梁俊平 葛红星
选择一株能产生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的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株),研究其是否能通过引发中国明对虾的脂质过氧化作用而发挥其毒性作用。塔玛亚历山大藻粗提液经肌肉注射方式染毒中国明对虾,于染毒后1、3、6、12、24和48 h测定肝胰腺和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染毒后1~6 h,中国明对虾肝胰腺和鳃组织SOD,GST活性均增加,12和48 h鳃组织的上述指标受到抑制。中国明对虾肝胰腺MDA含量除1 h外未见明显改变,鳃中MDA含量随时间增加呈升高趋势。研究表明,塔玛...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巧红 苑丽东 田晓清 马丽艳 周宏农 樊成奇 杨宪时 杨桥 张晓玲
产毒赤潮藻与其共生菌的互作关系是揭示麻痹性贝毒(PSP)产生机制的关键,而其共培养菌群的分离及其多样性解析是开展此研究的必要前提。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是典型产PSP赤潮原因甲藻,为揭示其共培养菌群的物种多样性信息,本文通过免培养海洋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东海塔玛亚历山大藻(At3#)共培养菌群的种类、丰度及多样性信息。结果表明,其共培养菌群共有87个种与已有数据库匹配,此外尚有5%的未知种。其包含57个属,其中优势菌属5个,分别为rhodobActerAceAe、mArinobActer、methyloPhAgA、nitrAtireductor及P...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娟 曲克明 刘海英 李健 马德林
研究了正常溶氧(5.5~6.0 mg/L)和过饱和溶氧(10~12 mg/L)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中国对虾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正常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50)值和96 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69.43 mg/L(58.53~82.36 mg/L),43.80 mg/L(37.57~51.06 mg/L),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30)值和96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36 mg/L(1.15~1.61 mg/L)和0.98 mg/L(0.83~1.16 mg/L);而过饱和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中国对虾...
关键词:
亚硝酸盐 非离子氨 中国对虾 急性毒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卞中园 杨锡洪 解万翠 章超桦 李翥 杨亚东
为研究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和产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规律,采用不同初始密度对微小亚历山大藻进行培养,综合采用显微镜计数、小鼠生物检测(MBA)、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HPLC-FLD)等方法分析微小亚历山大藻在不同接种密度条件下的生长和产毒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密度增加微小亚历山大藻通过静止期的时间缩短,到达最大生长密度的时间提前,但是生长的最大细胞密度和平均比生长率却呈下降趋势,增值模型反应的情况与观测结果相一致,随着初始密度的增加,依赖于初始种群密度的参数(a)减少,环境容量(K)减少,种群瞬时增殖速度(r)下降。4种不同初始密度(0.05×104、0.10×104、0.15×10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晓丽 章超桦 解万翠 杨锡洪 秦小明
为了研究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toxins,PSP)的来源和检测,对实验室分离培养的产麻痹性贝类毒素的链状亚历山大藻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接种对数生长期藻细胞,培养8d内就能达到最高细胞密度(2.4×104cells/mL)左右,再以0.05mol/L的醋酸超声波破碎藻细胞提取粗毒素,结合小白鼠生物检测法,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本株藻主要含有C1/2、GTX4、GTX5和NEO,浓度分别为GTX5(0.8275)>GTX4(0.3392)>C2(0.2526)>NEO(0.1266)>C1(0.0455)(单位:μmol/L),毒素粗提液经过S...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忠秀 李健 任海 葛倩倩 葛红星 李吉涛
选择在中国分离得到的一株能产生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的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HK株,研究其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鳃组织氧化胁迫和Caspase基因(FcCasp)表达的影响。将中国明对虾分别暴露于200 cells/mL和1 000 cells/mL塔玛亚历山大藻中,于胁迫后3、6、12、24、48、72和96 h测定鳃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FcCasp基因相对表达量,以不加藻的过滤海水作...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邹礼根 刘超
采用霍恩氏法进行对虾保鲜剂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虾保鲜剂对雌雄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值)>10g/kg体重,毒性分级属实际无毒级。在加与不加代谢活化系统(S-9)的条件下,利用4个组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菌株(TA97、TA98、TA100、TA102),采用平板渗入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Salmonella typhimurium mammals microsomal enzyme test,Ames),研究对虾保鲜剂的致突变作用,结果表明:对虾保鲜剂对4个菌株诱发的回变菌落数与阴性对照组的回变菌落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均未超过阴性对...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绍赛 曲克明
通过室内毒理实验,研究印染废水(主要有毒物质为苯胺C6H5NH2和苯酚C6H5OH,质量浓度分别为20mg/L和24mg/L)、电镀废水(主要有毒物质为锌、铜和铅,质量浓度分别为1970mg/L、9mg/L和7.5mg/L)、农药废水(主要有毒物质为久效磷和亚磷酸盐二甲酯)及其混合废水对中国对虾(Peanaeuschinensis)无节幼体和仔虾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农药废水及其混合物对无节幼体48hLC50(95%可信限区间)和96hLC50(95%可信限区间)分别为2.27%(1.72%~2.99%)、0.29%(0.22%~0.37%)、0.86%(0.64%~1...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赵俊梅 方建光 包振民 张继红 王巍 蒋增杰
20 0 3年 4月在实验室内采用静水法 ,研究了长牡蛎、紫贻贝、栉孔扇贝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清滤率 (CR)和摄食率 (IR) ,实验时间持续 3d ,水温 17℃。实验中每 1种贝都分别投喂 :(1)叉鞭金藻 (对照藻 ) ,(2 )叉鞭金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去藻过滤液 1.5L ,(3)叉鞭金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结果表明 ,塔玛亚历山大藻过滤液 ,对 3种贝的清滤率的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3种贝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叉鞭金藻混合液的清滤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乔延龙 殷小亚 肖广侠 王立平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海洋工程建设产生的悬浮物会对海洋生物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为研究悬浮物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体的毒性效应,采用室内模拟半静态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悬浮物对中国对虾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高浓度的悬浮物可抑制中国对虾幼体的游泳能力,中国对虾幼体死亡率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悬浮物对中国对虾幼体48 h和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48 h-LC_(50)和96 h-LC_(50))分别为452.21 mg/L和183.74 mg/L,对应的安全浓度为18.37 mg/L。镜检观察结果显示,中国对虾幼体体表有底泥附着,鳃内有大量的悬浮物颗粒物。该研究为深入研究悬浮物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解万翠 卞中园 杨锡洪 毛丹卉 章超桦
为获知近江牡蛎对有毒微小亚历山大藻的滤食以及蓄积PSP毒素的规律性,本实验采用细胞毒性为(93.42±2.55)×10-6MU/个的微小亚历山大藻投喂近江牡蛎,以无毒扁藻投喂作对照,首先研究了0.5×103~3.0×103个/mL 6个不同浓度的毒藻对近江牡蛎滤食的影响,然后投喂浓度为1.5×103个/mL的毒藻,分别研究15 h短期蓄积和5 d长期蓄积对近江牡蛎体内毒素的影响及规律。结果表明,在0.5×103~1.5×103个/mL毒藻浓度范围内牡蛎清滤率较高,超过1.5×103个/mL时牡蛎清滤率显著下降(P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志铮 吕敢堂 许俊 钟爱华
2004 年8 月在浙江华兴海水种苗有限公司以养殖日龄40 d 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幼虾作为实验动物,开展了Hg2+、Zn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Hg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 415、0 .357、0 .264、0 .209 mg/L;Zn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5. 362、22 .709、17 .041和13 .569 mg/L;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沈晶晶 张春华 陈山乔 吴文惠
本研究从海藻/昆布药对临床应用的角度出发,以海藻/昆布药对的粗多糖组分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药对粗多糖对大鼠的经口亚急性毒性以及对肝药酶活性的影响。通过试验设计,以雌雄各半SD大鼠连续经口给药2周不同剂量的药对粗多糖,记录给药期间大鼠生理状态和行为变化,末次给药后收集心、肝、脾、肺、肾等脏器做HE染色切片,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以探针底物体外温孵法测定给药后大鼠肝药酶活性变化。结果发现,给药后低剂量处理组[10.8 g/(kg·d)]和高剂量处理组[86.4 g/(kg·d)]大鼠的生理体征及脏器系数未见显著异常。在显微结构下,低剂量组各脏器形态基本正常,而高剂量组肝组织出现水肿、脂肪变及肝...
关键词:
海藻/昆布 亚急性毒性 HE染色 肝药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