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47)
2023(10010)
2022(8278)
2021(7379)
2020(5898)
2019(13172)
2018(12708)
2017(23483)
2016(12875)
2015(13949)
2014(13720)
2013(13432)
2012(12674)
2011(11721)
2010(11704)
2009(10669)
2008(10340)
2007(9193)
2006(8254)
2005(7575)
作者
(40323)
(33667)
(33640)
(31429)
(21356)
(16354)
(14948)
(13198)
(12832)
(11885)
(11628)
(11181)
(10995)
(10639)
(10636)
(10300)
(10229)
(10037)
(9711)
(9576)
(8675)
(8328)
(8151)
(7713)
(7678)
(7536)
(7418)
(7399)
(6769)
(6635)
学科
(58027)
经济(57968)
(33978)
管理(32774)
(24385)
企业(24385)
中国(19105)
地方(18791)
(18119)
方法(18067)
数学(15699)
数学方法(15582)
业经(14152)
农业(12808)
(12011)
贸易(12001)
(11849)
(11588)
(11089)
地方经济(10581)
(10450)
(10357)
金融(10356)
环境(10180)
(10096)
银行(10056)
(9771)
技术(9729)
(9483)
产业(8033)
机构
学院(184881)
大学(182505)
(76894)
经济(75462)
研究(71422)
管理(66519)
理学(57123)
理学院(56383)
管理学(55383)
管理学院(55066)
中国(52712)
科学(45782)
(41249)
(39474)
(37980)
研究所(34763)
农业(32653)
(32553)
业大(32072)
中心(31391)
(28419)
(25793)
财经(25568)
(25451)
北京(25128)
师范(25047)
(23500)
(23279)
经济学(23065)
(22919)
基金
项目(125802)
科学(98243)
基金(89881)
研究(87201)
(81535)
国家(80785)
科学基金(67413)
社会(56252)
社会科(53388)
社会科学(53376)
(50829)
基金项目(47862)
自然(44193)
(43223)
自然科(43192)
自然科学(43180)
自然科学基金(42404)
教育(38774)
资助(35546)
编号(33583)
(33515)
重点(28998)
(26745)
(26388)
成果(26117)
发展(26053)
(25616)
创新(25007)
计划(24931)
课题(24551)
期刊
(89785)
经济(89785)
研究(54418)
中国(40974)
(38501)
学报(35314)
科学(31373)
农业(26460)
大学(25619)
管理(24769)
学学(24475)
(22685)
教育(20244)
(18847)
金融(18847)
业经(16884)
经济研究(14898)
技术(14573)
(14113)
财经(12158)
问题(11868)
(10494)
科技(10069)
商业(9767)
业大(9654)
(9450)
(9405)
世界(9323)
国际(9071)
资源(8853)
共检索到285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颜天  王丽平  陈洋  于仁成  周名江  
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HK株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的影响,并探讨了可能的影响机制。将海湾扇贝受精卵暴露于不同密度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中,观察其对胚胎孵化各阶段的影响,并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胚胎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连续观察。结果表明:该藻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IC50约为800mL-1;2000mL-1的ATHK延缓或破坏了胚胎的正常发育,胚胎内部出现大量溶酶体,原肠胚腔不能形成,且部分细胞出现胞质肿胀、线粒体自溶的现象,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功能性分化;观察发现实验组中有些担轮幼虫的外形畸变,鞭毛发育迟缓;至24...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洋  于瑞海  张哲  田传远  钱嘉文  
为探究pH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胚胎发育及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pH为8.0~8.2为对照组,分析了不同pH (分别为7.6~7.7、7.3~7.4、7.0~7.1、6.7~6.8)对海湾扇贝胚胎及幼虫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pH的降低,各实验组胚胎孵化率降低,畸形率增高,孵化时间延长,且幼虫个体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第7天时,pH为6.7~6.8实验组附着率仅为31.7%。研究表明,海水pH变化对海湾扇贝早期胚胎及幼虫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该研究为评估pH变化对海湾扇贝等经济贝类资源和养殖产业的影响提供了参考资料。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赵俊梅  方建光  包振民  张继红  王巍  蒋增杰  
20 0 3年 4月在实验室内采用静水法 ,研究了长牡蛎、紫贻贝、栉孔扇贝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清滤率 (CR)和摄食率 (IR) ,实验时间持续 3d ,水温 17℃。实验中每 1种贝都分别投喂 :(1)叉鞭金藻 (对照藻 ) ,(2 )叉鞭金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去藻过滤液 1.5L ,(3)叉鞭金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结果表明 ,塔玛亚历山大藻过滤液 ,对 3种贝的清滤率的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3种贝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叉鞭金藻混合液的清滤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梁忠秀  李健  谭志军  李吉涛  梁俊平  葛红星  
选择一株能产生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的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株),研究其是否能通过引发中国明对虾的脂质过氧化作用而发挥其毒性作用。塔玛亚历山大藻粗提液经肌肉注射方式染毒中国明对虾,于染毒后1、3、6、12、24和48 h测定肝胰腺和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染毒后1~6 h,中国明对虾肝胰腺和鳃组织SOD,GST活性均增加,12和48 h鳃组织的上述指标受到抑制。中国明对虾肝胰腺MDA含量除1 h外未见明显改变,鳃中MDA含量随时间增加呈升高趋势。研究表明,塔玛...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巧红  苑丽东  田晓清  马丽艳  周宏农  樊成奇  杨宪时  杨桥  张晓玲  
产毒赤潮藻与其共生菌的互作关系是揭示麻痹性贝毒(PSP)产生机制的关键,而其共培养菌群的分离及其多样性解析是开展此研究的必要前提。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是典型产PSP赤潮原因甲藻,为揭示其共培养菌群的物种多样性信息,本文通过免培养海洋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东海塔玛亚历山大藻(At3#)共培养菌群的种类、丰度及多样性信息。结果表明,其共培养菌群共有87个种与已有数据库匹配,此外尚有5%的未知种。其包含57个属,其中优势菌属5个,分别为rhodobActerAceAe、mArinobActer、methyloPhAgA、nitrAtireductor及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忠秀  李健  任海  葛倩倩  葛红星  李吉涛  
选择在中国分离得到的一株能产生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的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HK株,研究其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鳃组织氧化胁迫和Caspase基因(FcCasp)表达的影响。将中国明对虾分别暴露于200 cells/mL和1 000 cells/mL塔玛亚历山大藻中,于胁迫后3、6、12、24、48、72和96 h测定鳃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FcCasp基因相对表达量,以不加藻的过滤海水作...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卫军  杨爱国  刘志鸿  周丽青  
采用紫外线遗传灭活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精子作激活源,经6-DMAP加倍诱导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运用荧光显微技术,对雌核发育二倍体卵子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核相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紫外线处理过的精子入卵后发生一次轻微膨胀,形成雄性原核,但不形成染色体,而是浓缩为致密的染色质小体(DCB),DCB或滞留于两卵裂球的分裂沟上或进入其一的细胞质中,不与雌原核融合;雌核发育胚胎的发育速度明显滞缓,经6-DMAP处理后胚胎发育速度加快,发育同步化;在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过程中,还观察到杂交体、异源三倍体、雌核发育单倍体、雌核发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迟长凤  杨爱国  王清印  刘志鸿  周丽青  
用1500μW/cm2的紫外线照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精子60 s以进行灭活处理,并使之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卵子受精,在卵子受精后排出第一极体前用6-DMAP(50 mg/L)处理受精卵,持续处理35 min,抑制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的排放,诱导异精雌核发育四倍体。采用二脒基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显微观察法,对灭活的长牡蛎精子诱导的栉孔扇贝雌核发育四倍体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经紫外线灭活过的长牡蛎精子进入栉孔扇贝卵子后发生轻微膨胀;在第一次卵裂中期,精核形成一致密的染色质小体(DCB),位于两组分开的母本染色体之间,不参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忠秀  李健  李吉涛  谭志军  任海  刘德月  
利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AOAC)所推荐的小鼠生物法(mouse bioassay,MBA),测定了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HK藻株)毒素粗提液的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毒性;采用浸浴方式,研究了该藻株对中国对虾的急性毒性;采用HE染色方法,分别对有毒藻浸浴处理和毒素粗提液注射处理后96 h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鳃和肝胰腺石蜡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藻株麻痹性贝毒毒性为...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钢春  张守领  顾若波  
设置10℃、15℃、20℃、24℃、27℃、30℃6个温度组和0‰、2.5‰、5‰、10‰、15‰、太湖湖水组6个盐度组,探讨了温度和盐度对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胚胎发育的影响。温度实验结果表明:似刺鳊鮈胚胎发育的起始温度(生物学零度)为9.5℃,适宜的发育水温为20~24℃。水温10℃时胚胎卵裂异常,未能进入原肠期;水温升至30℃时胚胎在发育至原肠期前后死亡。水温度为24℃时孵化时间仅为73.5 h,孵化率高达80%,畸形率为0,为最适孵化水温;水温对胚胎发育速率的影响后期较前期大。盐度实验表明:似刺鳊鮈胚胎对盐度有一定的耐受力,各盐度梯度下的胚胎发...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胡振禧  黄洪贵  吴妹英  赖铭勇  黄柳婷  
研究不同温度对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28℃温度范围内,斑鳜胚胎均能孵化出膜;随温度升高,胚胎发育达囊胚期、原肠期和出膜期的时间均相对缩短,温度对囊胚期前的发育进程影响较小,胚胎发育至囊胚期后,温度升高胚胎发育进程明显加快;孵化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孵化时间T与温度x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T=306 738x-2.463,R2=0.996 6(P<0.01);在18~26℃温度范围内,胚胎发育到原肠中期的死亡率较低,孵化率较高,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温度达28℃时,胚胎发育到原肠中期的死亡率极显著上升,孵化率下降极显著(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沈和定  陈贤龙  陈汉春  冉福  李家乐  王飞  熊柳平  
通过实验室研究,对石磺(Onchidiumsp.)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比较了不同水温下石磺胚胎发育的速度,探讨了膜内面盘幼虫孵化出膜的主要条件。结果表明:石磺的胚胎发育过程类似于肺螺亚纲其他贝类,行体内受精,刚产出的卵为受精卵,细胞未进行分裂,卵裂从卵产出体外开始,分别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担轮幼虫期,膜内面盘幼虫期,经过孵化期孵化出膜为自由生活的面盘幼虫期。对各阶段幼体的大小、形状、内部器官等特征以及发育变态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显微观察和描述。26℃,28℃,30℃3个水温组中,从受精卵到膜内面盘幼虫孵化出膜分别需要300h,290h,288h;发现影响幼虫孵化出膜的主要因素是...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夏连军  施兆鸿  王建钢  陆建学  赵荣兴  黄宁宇  来琦芳  么宗利  楼宝  辛俭  
研究了孵化水温对黄鲷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26℃范围内,黄鲷胚胎都能孵出仔鱼,孵化速度随水温上升而加快。其中18~22℃是黄鲷胚胎孵化的最适温度,孵化率最高,20℃时达89%,畸形率最低;受精卵42 min细胞开始分裂,3 h 30 min为多细胞期,7 h为囊胚期,22 h胚孔关闭,37 h仔鱼开始孵出,孵出仔鱼健壮活泼。当水温高于26℃或低于16℃时,黄鲷胚胎不能孵出仔鱼;水温低于14℃时胚胎发育停止于高囊胚,12 h后受精卵开始变浊死亡;水温高于28℃时,胚胎发育至多细胞期,胚盘聚合死亡。黄鲷胚胎发育的有效积温为422.2~483.6(h.℃)。黄鲷发育的阈温度为7.88℃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燕  王渝  赵三军  蒋文弢  蒋锐达  施利民  赵敏  
胚胎发育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基因组学过程。已有研究表明,胚胎发育早期特别是原肠胚和神经胚时期存在着一定强度的内源生理电场,当存在类似内源生理电场强度的外源电场时,能引导细胞迁移、控制细胞极化、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胚胎发育。本研究主要就内源生理及外源电场对胚胎发育的引导或干扰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胚胎发育研究提供新思路。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邵盛男  缪宇平  周宏农  陈海峰  
链状亚历山大藻是一种能产生麻痹性贝毒的有害赤潮藻类,研究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特性的综合影响,找到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适宜条件,对有效预报赤潮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了温度、盐度、营养盐、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最佳条件为温度20℃,盐度30,光照强度5 000 lx,培养基中氮磷含量为基础f/2培养液配方中氮磷含量的3倍。通过极差分析得出影响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因素强弱顺序是:温度>光照强度>起始氮磷含量>盐度。本实验中四个因素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都有显著影响,其中温度影响最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