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98)
- 2023(8143)
- 2022(7300)
- 2021(6726)
- 2020(5833)
- 2019(14045)
- 2018(13435)
- 2017(25187)
- 2016(14109)
- 2015(16295)
- 2014(16632)
- 2013(16716)
- 2012(15843)
- 2011(14688)
- 2010(14845)
- 2009(13984)
- 2008(13999)
- 2007(12402)
- 2006(10770)
- 2005(9630)
- 学科
- 济(63400)
- 经济(63349)
- 管理(34569)
- 业(33448)
- 方法(30012)
- 数学(26903)
- 数学方法(26681)
- 企(25360)
- 企业(25360)
- 中国(19280)
- 农(16537)
- 学(14347)
- 地方(13848)
- 财(13756)
- 贸(12495)
- 贸易(12493)
- 易(12077)
- 业经(11199)
- 农业(10836)
- 制(10212)
- 环境(9284)
- 和(9056)
- 银(8595)
- 理论(8584)
- 银行(8539)
- 融(8508)
- 金融(8506)
- 行(8144)
- 务(8047)
- 财务(8030)
- 机构
- 大学(212374)
- 学院(209919)
- 济(87048)
- 经济(85072)
- 研究(80019)
- 管理(76229)
- 理学(65533)
- 理学院(64563)
- 管理学(63355)
- 管理学院(62938)
- 中国(58380)
- 科学(51876)
- 京(46695)
- 农(44650)
- 所(43021)
- 研究所(39448)
- 财(37363)
- 业大(36258)
- 中心(35915)
- 农业(35909)
- 江(31672)
- 财经(29872)
- 北京(29383)
- 范(28909)
- 师范(28614)
- 院(28115)
- 经(27111)
- 经济学(26949)
- 科学院(25207)
- 州(25033)
- 基金
- 项目(141438)
- 科学(109734)
- 基金(102296)
- 研究(97176)
- 家(91776)
- 国家(91071)
- 科学基金(75861)
- 社会(60720)
- 社会科(57487)
- 社会科学(57464)
- 基金项目(54998)
- 省(54909)
- 自然(50805)
- 自然科(49623)
- 自然科学(49608)
- 自然科学基金(48747)
- 划(47890)
- 教育(44548)
- 资助(41760)
- 编号(38576)
- 重点(33021)
- 成果(31413)
- 部(31256)
- 发(31086)
- 创(28528)
- 计划(28378)
- 科研(27704)
- 课题(27110)
- 创新(26893)
- 教育部(25785)
共检索到314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那那 巴特尔·巴克 薛亚荣 康丽娟 王孟辉
[目的]探究新疆塔城市玉米生育期气候变化特征,包括气候因子(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积温和潜在蒸散量)趋势变化特征、突变特征和周期特征。[方法]文章选取1961~2013年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研究,运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小波分析法。[结果]塔城市玉米生育期气温和降水年际变化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而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呈缓慢减少趋势;从相对湿润指数来看,玉米生育期表现湿润化趋势。平均最高气温、积温的突变结果分别表明在1995年、1996年发生增加突变特征,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分别在1997年、2008年发生减少突变趋势;周期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平均最高气温、积温大致存在多个尺度的周期特征,即30年的大周期和15年的小周期尺度。[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商蒙非 杨萌 冯宇鹏 贾浩 李硕 宋英杰 陈阜 褚庆全
为探讨自然降雨和有限灌溉条件下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利用1981—2015年吴桥气象数据和SIMETAW模型,分析黑龙港流域夏玉米全生育期及播种-出苗、出苗-拔节期、拔节-吐丝期和吐丝-成熟期4个生育阶段的有效降水量、需水量、降水耦合度和水分亏缺指数(CWDI)的变化趋势,同时分析水分亏缺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35年来夏玉米全生育期水分亏缺指数呈不显著下降趋势;降水耦合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需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生育期延长是夏玉米需水量上升的主导因素,30年来生育期延长20多天;2)夏玉米全生育期干旱程度主要为无旱和轻旱,概率分别为51.43%和45.71%,播种-苗期和吐丝-成熟期水分亏缺指数最高;3)一般年份,夏玉米需水量与降水耦合度高,降水基本能满足夏玉米生产;水分亏缺严重的年份,应在吐丝-成熟期补灌1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洵瑀 王靖
为揭示气候要素和品种及管理措施变化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的影响,利用1980—2014年河南省30个冬小麦站点和18个夏玉米站点的物候观测资料和逐日气象资料,通过一阶差分结合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生长季温度、降水和辐射3个气候要素变化以及品种及管理措施变化对冬小麦、夏玉米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南省冬小麦返青期推迟,拔节、抽穗和成熟期提前;返青-拔节期、拔节-抽穗期分别缩短了4.8±1.9和3.3±0.9 d/10年,抽穗-成熟期延长了2.3±0.8 d/10年,全生育期长度无显著变化趋势。夏玉米大部分站点物候期变化趋势不显著;44%的站点全生育期延长,主要表现在抽雄-成熟期延长2.5±1.4 d/10年。2)冬小麦生长季温度升高,33%的站点降水减少,总辐射无显著变化趋势;气候要素变化主要发生在返青-拔节期。夏玉米生长季温度升高的站点占39%,降水量无显著变化趋势,39%的站点日均总辐射减少;温度升高主要发生在出苗-拔节期,日均总辐射减少主要发生在出苗-拔节期和抽雄-成熟期。3)冬小麦全生育期长度对温度、降水和辐射变化均较敏感,夏玉米全生育期长度对温度和辐射变化敏感。温度、降水和日均总辐射变化使河南省冬小麦全生育期平均缩短了6.3±4.2 d/10年,使夏玉米全生育期平均缩短了0.8±0.9 d/10年;而品种等其他因素使冬小麦和夏玉米全生育期分别延长了5.2±5.4和2.6±2.6 d/10年。气候要素变化缩短了河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育期,品种及管理措施等因素改变减缓了气候的负作用。但是各要素变化对河南省冬小麦、夏玉米全生育期、各生育阶段长度的影响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勤 陈岩 刘永红 韩友学 毛双林 岳丽杰 刘禹池 梁南山
【目的】为了解历年四川省审定玉米品种的基本情况,从年度更替上分析审定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变化趋势,为今后四川省玉米育种及生产提供借鉴。【方法】收集整理了1985—2020年四川省审定玉米品种的审定数据,对亲本使用情况、主要农艺性状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6年间产量性状随年度更替上升趋势明显,每公顷年均增加227.55 kg;亲本重复使用率为60.1%;品种株高和穗位高年度间呈“W”形上下波动,总体呈显著增加的趋势,2003年以后审定品种的株高和穗位高较2002年以前的显著提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容重、粗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9.5 cm、16.3行、36.4粒、30.9 g、746.1 g/L、73.06%、9.93%、4.59%、0.30%,部分性状随年度更替呈显著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和穗位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四川审定的青贮玉米品种和适宜夏播机收的玉米品种偏少,品种选育和审定工作有待加强;四川审定玉米品种营养品质较好,但容重偏低,是今后品种改良的重要方向;四川玉米品种产量提高主要依赖单株产量的提高, 大穗型品种仍是品种选育的主要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武斌 李新海 肖木辑 谢传晓 郝转芳 李明顺 张世煌
【目的】了解53份玉米自交系的苗期耐旱性,挖掘耐旱玉米种质。【方法】采用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保水力和叶片丙二醛含量,结合水分胁迫下的幼苗存活率,评价了53份玉米自交系的苗期耐旱性,筛选出耐旱系13份、中等耐旱系16份和旱敏感系24份。【结果】在水分胁迫下,耐旱系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较高、叶片保水力强、丙二醛含量低,胁迫解除后,植株能恢复生长。随着胁迫强度增大,旱敏感系的叶片保水力下降、叶片相对含水量和丙二醛含量迅速降低,复水后植株不能恢复生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保水力是玉米耐旱性的重要指标,可用于评价玉米自交系的苗期耐旱性。利用63对SSR引物分析了53份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出245个等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先敏 梁效贵 赵雪 高震 吴巩 申思 林珊 周丽丽 周顺利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趋势,探索不同性状之间的关联性,为进一步认识品种更替对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及未来发展方向奠定基础。【方法】搜集整理1992—2017年共计770个品次的国家审定玉米品种信息,对其中占比73.64%的普通玉米品种的千粒重、容重以及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随年份更替,容重、千粒重和粗淀粉的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升高趋势,年均升高量分别为1.87 g·L-1、0.91 g和0.19%;粗脂肪含量每年以0.03%呈极显著下降趋势;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年平均值则基本保持稳定,多年平均值分别为9.88%和0.30%。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容重和千粒重均与粗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二者均与粗脂肪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粗蛋白和赖氨酸均与粗淀粉和千粒重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以每1 000粒籽粒为单位计算各物质积累量发现,随年份更替,单位千粒籽粒中的粗淀粉仍表现为极显著升高,但与物质含量趋势不同的是,单位千粒的粗蛋白和赖氨酸的积累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趋势,粗淀粉、粗蛋白和赖氨酸年均升高量分别为1.159、0.092和0.001 g;粗脂肪积累量仍随年份更替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品种更替过程中,千粒重和容重等产量性状是中国玉米品种改良相对较快的性状,而千粒重和容重的升高主要依赖于粗淀粉含量的迅速提升;粗淀粉含量较为快速的提高可能对粗蛋白、赖氨酸和粗脂肪含量造成了"碳稀释效应",而千粒重的改良导致了其积累量与浓度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同时,宜机收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对品质性状造成的可能影响值得进一步关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史军 崔林丽 周伟东
利用长江三角洲国家基本/基准站历史气候数据,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主要气候要素在1959年~2005年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1959年~200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气温显著升高,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数都显著减少,而降水量和0cm地温变化趋势不显著。蒸发量在1959年~2001年期间显著减少。在1980年后,气温加速升高,相对湿度加速减少,0cm地温显著升高。风速、日照时数和蒸发量则在1991年以后变化趋势都不显著。除个别站点外,整个长江三角洲气温显著升高,风速显著降低,日照时数显著减少,降水量变化不显著。相对湿度在长江三角洲多数地区显著降低。总云量在长江三角洲西部显著减少,低云量在苏南和浙...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陆伟婷 于欢 曹胜男 陈长青
【目的】探求黄淮海地区近20年气候变暖对夏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为气候变暖背景下夏玉米的高产稳产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黄淮海地区,包括河北、京津地区、河南、山东、安徽和江苏等地区进行区域研究,利用该地区近20年长期观察的气候数据和夏玉米生产数据以及历史产量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非线性多元回归等分析方法,明确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与夏玉米生育期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近20年间黄淮海大部分地区夏玉米生长季内区域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地区间差异。降水方面,该区东北部的京津-河北地区与山东降水量呈下降的趋势。与1990s相比,2000s河北和山东夏玉米营养生长期天数呈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灿 陈正洪
根据武汉市1951~2007年57年间主要气候要素及其极值的年序列(共17个),通过趋势分析和年代际比较分析,揭示武汉市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当地城市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武汉市5项气温均表现出一致的升温趋势,其中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最明显,1970年代中后期升温速度加快;4项降水要素变化均不显著,只有年降水日数接近信度0.1的显著性,其中年降水量为弱的增加趋势,同时有明显的年代际差异,1950、1980、1990等年代明显偏大(多),年降水日数、最大日降水量为减少趋势,但暴雨日数是增加的;年平均和最小相对湿度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年平均相对湿度达到极显著程度;平均风速、最大和极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玉莹 张正斌 杨引福 王敏 赵久然 杨国航
【目的】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东北春玉米生育期及产量的变化趋势,为品种栽培和育种目标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2—2009年国家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对照品种生育期、产量和气候资料等相关数据,分析气候变暖对东北早熟春玉米生产及育种的影响。【结果】对照品种的生育期、营养生长期、花粒期与相应期间的活动积温呈较强的正相关,随着活动积温的增加,生育期和花粒期均有延长的趋势。对照品种产量和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r=0.647*,Sig.=0.041,α=0.05)。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增加,对照品种产量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同时,随着生产水平、栽培方式等因素的变化,东北玉米种植密度呈增加趋势...
关键词:
气候变暖 东北地区 春玉米 生育期 产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永强 李维佳 赵博雅
作物需水量是制定灌溉用水计划和水资源规划的重要依据,了解其历史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对预测农作物用水走势并据此制定合理决策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辽西北地区9个气象站1964—2013年的气象及土壤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模型与充分灌溉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密度函数法获得春玉米不同生育期需水量,并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对辽西北春玉米净灌溉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64—2013年近50年辽西北春玉米需水量基本呈现不显著下降趋势,空间分布规律为自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递增;净灌溉需水量多年平均值为4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军岩 於琍 于格 初子莹
利用胶州湾地区7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以及MIROC3.2_hires-RegCM3模式输出结果分析了胶州湾地区1959年-2008年气候变化特征以及2011年-2030年该地区的气候预估结果。研究表明:①近50a,胶州湾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65℃,线性增温率为0.33℃/10a,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温速率。季节平均气温的变化以冬季增温最为显著,夏季增温最小。但在1990年-2008年期间呈现增暖迅速特征,这一特点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尤为显著,增温率为0.9℃/10a,可能与人类活动导致的热岛效应有关;②胶州湾近50a的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倾向率为-19mm/a,同期降水...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气候变化 预估 胶州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艳敏 张春庆
【目的】了解玉米生育后期光合生理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选用8个光合速率差异较大的玉米自交系,按n(n+1)/2双列杂交法配制36个组合,采用GriffingⅡ和Hayman法对玉米4个光合生理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所用材料中自交系鲁原92和A150是较好的高光效亲本,平均值较高的杂交组合的亲本中至少有一个是高光效的。光合速率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而气孔宽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5.73%、81.47%,狭义遗传力分别为28.33%、32.39%。光合速率和气孔宽这2个光合性状的遗传均以非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方向均指向增效,适合中高代选择和优势育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宋豫秦 陈昱昊
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分析1996—2015年环境保护领域研究发表的约2.98万篇文献,总结发文数量、关键词、类型、语种、被引情况、主要研究方向、国别等方面的特点。研究表明,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已由污染治理转向与多学科结合发展,更加关注热点环境问题,突出环境的整体性。
关键词:
环境保护 文献计量 交叉学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博文
基于粮食价格服从几何布朗运动的假设,本文论述了该模型的构建过程,并运用Matlab软件对玉米价格历史走势进行了蒙特卡洛模拟。通过与历史价格进行比较,发现模拟效果显著,粮价走势基本服从几何布朗运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样本区间范围外下一期价格进行了模拟预测。本文认为,未来我国仍应该加强对粮食价格的跟踪预测能力,以保障粮食市场的健康平稳运行。
关键词:
粮食价格 蒙特卡洛模拟 几何布朗运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