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08)
- 2023(2835)
- 2022(2367)
- 2021(2216)
- 2020(1946)
- 2019(4223)
- 2018(4279)
- 2017(7071)
- 2016(4517)
- 2015(4894)
- 2014(4733)
- 2013(4797)
- 2012(4545)
- 2011(4144)
- 2010(4113)
- 2009(3563)
- 2008(3645)
- 2007(3219)
- 2006(2801)
- 2005(2499)
- 学科
- 济(11155)
- 经济(11141)
- 学(10066)
- 业(6520)
- 管理(5915)
- 企(4588)
- 企业(4588)
- 方法(4402)
- 农(3938)
- 数学(3749)
- 数学方法(3604)
- 物(3178)
- 税(3100)
- 水产(2911)
- 税收(2870)
- 中国(2847)
- 农业(2778)
- 和(2738)
- 收(2738)
- 植(2656)
- 财(2639)
- 植物(2610)
- 地方(2590)
- 动物(2564)
- 生态(2529)
- 业经(2384)
- 制(2090)
- 及其(2087)
- 动物学(2086)
- 环境(2004)
- 机构
- 大学(62750)
- 学院(61745)
- 研究(30762)
- 科学(26675)
- 农(24906)
- 中国(21215)
- 农业(20215)
- 所(19770)
- 研究所(18823)
- 业大(17782)
- 济(15953)
- 经济(15457)
- 管理(14692)
- 室(14673)
- 京(14630)
- 实验(14217)
- 省(13737)
- 实验室(13653)
- 重点(12980)
- 农业大学(12840)
- 中心(12643)
- 理学(12460)
- 理学院(12151)
- 院(11975)
- 管理学(11488)
- 管理学院(11398)
- 业(11155)
- 江(10644)
- 科学院(10605)
- 研究院(10249)
- 基金
- 项目(49138)
- 家(35252)
- 国家(35033)
- 科学(34734)
- 基金(33594)
- 科学基金(25819)
- 研究(25363)
- 自然(21057)
- 自然科(20516)
- 自然科学(20507)
- 自然科学基金(20139)
- 省(20123)
- 划(18476)
- 基金项目(17705)
- 科技(14728)
- 计划(14409)
- 资助(14301)
- 重点(13051)
- 社会(12495)
- 专项(11636)
- 社会科(11624)
- 社会科学(11623)
- 科研(11116)
- 教育(10826)
- 发(10710)
- 农(10406)
- 创(9333)
- 业(9332)
- 部(9052)
- 创新(8968)
共检索到93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宫琦 李生宇 郑伟 唐宗树
低矮灌草植被在冬春风季植物风沙防护体系的薄弱期发挥着重要防护作用,查明其株形和分枝特性,可为科学评估和利用其阻固沙能力提供科学基础。本文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河西菊(Launaea polydichotoma)、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和半灌木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为研究对象,实地观测了其株形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了其防沙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四种植物的枯枝外形不同,且各株形指标相对大小不同。罗布麻株呈圆柱体,河西菊呈球体,骆驼刺呈椭球体,花花柴呈倒立圆锥体;株高:罗布麻>骆驼刺>花花柴>河西菊,冠幅:花花柴>河西菊>罗布麻>骆驼刺,侧影面积:罗布麻>河西菊>骆驼刺>花花柴,株形体积:罗布麻>河西菊>花花柴>骆驼刺。(2)株形分枝特征不同。花花柴分枝数最多,骆驼刺和河西菊多二级分枝,罗布麻一级分枝多而二级分枝少,分枝侧影面积占比和分枝体积占比大小排序均为:花花柴>骆驼刺>河西菊>罗布麻,孔隙度排序为:罗布麻>河西菊>骆驼刺>花花柴,这些指标均可指示其相对阻固沙能力大小。(3)四种植物的株形特征与阻固沙能力密切相关。花花柴、骆驼刺和河西菊株形属于宽矮型,阻固沙能力较强,而罗布麻属于窄高型,阻固沙能力较弱。研究结果可为阐释荒漠草原地表相对稳定性保持机制提供重要信息,也可为风沙环境低矮灌草植物生态功能科学评价及沙漠化防治植物种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多年生荒漠植物 株形 分枝 防沙能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清 金莉莉 李帅 艾力·买买提明 杨兴华 李振杰
本文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站:83°40'E,39°01'N)2007年1月-12月紫外辐射和总辐射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太阳紫外辐射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①本地区太阳紫外辐射年总量为305.64MJ(/m2·a)。年平均日总量为0.84MJ/m2,大于黑河、太湖和青藏高原地区。紫外辐射年平均值在总辐射年平均值中所占比例为4.99%,小于太湖和北京,大于黑河地区和五道梁,月平均日总量7月最大;②其日变化,晴天呈现出标准的倒"U"型,即早晚小、中午大,正午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③紫外辐射受云量、降水和沙尘的影响很大;④紫外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比例有明显的年、季节和日变化,其年变...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紫外辐射 总辐射 比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金莉莉 李振杰 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 何清 刘永强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肖塘站观测资料,分析了地表反照率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找出了土壤湿度临界点,分别拟合出地表反照率与太阳高度角、2.5cm土壤湿度经验公式,讨论了地表反照率参数化方案,运用CoLM陆面过程模式进行了Off-line试验,并与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肖塘地区地表反照率冬季大、夏季小,年平均值为0.27。太阳高度角≥15°时地表反照率趋于一个常数,且与太阳高度角满足指数函数关系。不同天气下地表反照率不同,雨天减小,雪天增大。晴空指数≤0.3时,地表反照率波动很大。肖塘地区地表反照率与太阳高度角和土壤湿度拟合效果不好;随2m气温和地表温度升高基本呈减小趋势,但不明显。土壤湿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建国 徐新文 雷加强 李生宇
塔克拉玛干沙漠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笔者于1994年开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以下简称塔中)进行植物引种试验。为了将引种植物对塔中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进行排序,为沙漠公路防护林建设选择适宜的植物种,论文根据塔中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各引种植物生长发育状况,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引种植物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各引种植物的长势、更新、繁殖、变异、成活率、抗风沙性、抗旱性、抗盐性等指标进行长期监测的基础上,应用该指标体系和灰色关联分析对各引种植物适应性进行了总体评价和排序,筛选出了适用于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建设的灌木30种、乔木3种和草本植物11种。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仲光
论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的情报保证李仲光Abstract:Thepaperpresentsboththecharacteristicsoftheinformationdemandofthefour-year(1987-1995)generalsc...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马丽霞 喻晓玲 杨洁明
沙漠旅游是一项新兴旅游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塔克拉玛干沙漠旅游开发能有效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本文利用SWOT法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旅游开发的内部优势、劣势因素和外部机遇、威胁因素,通过构建战略四边形,得出战略方位角θ=61.40°,战略强度系数ρ=0.592,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旅游开发应充分利用当前大好机遇,采取相对积极的机会型、开拓型战略。最后,针对SWOT分析结果,提出塔克拉玛干沙漠旅游开发战略重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尹传华 冯固 田长彦 白灯莎 张福锁
为探索荒漠化过程中肥岛效应的变化规律,选择盐化草甸、灌丛及沙漠3种景观类型,测定了柽柳灌丛下和灌丛间空地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水分含量以及柽柳营养枝δ13C等指标,并用土壤养分的富集系数来表征肥岛效应的强弱。结果发现盐化草甸退化为灌丛时,柽柳肥岛效应增强,柽柳冠下土壤SOC和TN的富集系数分别由3.0和2.8增加至7.1和3.7;而随着灌丛向沙漠逐步过渡,肥岛效应逐渐削弱直至消失,柽柳冠下土壤SOC和TN的富集系数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分别由7.1和3.7下降到0.5。这种变化反映了荒漠化在该地区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而肥岛中SOC和TN的富集系数是反映这种变化的有效指标。同时,肥岛...
关键词:
荒漠化 柽柳 肥岛 塔克拉玛干沙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伟成 盛海燕 潘伯荣 常杰
应用自相似原理,分别研究极干旱地区塔克拉玛干腹地和吐鲁番盆地地下水浇灌区柽柳、梭梭和沙拐枣植株的地上分形结构与各自地上部生物量的关系。通过分析3种植物的枝长、冠幅和体积与地上部生物量之间的统计自相似性,发现在统计拟合精度上自相似模型不如BP神经网络模型,但分析植株生长的地域性差异时,缺少像分形维数这样的定量化描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章予舒 王立新 张红旗 李香云
该文以塔里木河下游地区为对象,研究了沙漠化过程中土壤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在地下水位较深时,土壤含水量与土壤不同层次土壤的质地粘重程度呈正相关;在有胡杨林存在条件下,林下灌木生存与否与40cm~60cm深度土壤含水量相关系数最大,当此层土壤水含量低于16%时,胡杨林下灌木开始消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在研究中还应用分形理论以及相应的分形模型,对沙化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细颗粒含量越少,土壤分形维数越低,表征沙漠化程度越高。土壤分维数与各粒级颗粒组分间的关系差异较大,分维数与小于0 005mm组分的相关关系最好,因此组分是土壤沙化的...
关键词:
沙漠化 土壤结构 分形维数 塔里木河下游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宏 程平 郑朝晖 李丕军 孙守文 王宝庆
采用量热法、干烧法、干灰化法对克拉玛依地区50个主要树种(乔木34种,灌木16种)干部的热值、碳含量、灰分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0个主要树种干部的热值在17.753~19.112 kJ·g-1之间,均值为18.285 kJ·g-1,柠条、樟子松相对较大,分别为19.112,19.025 kJ·g-1;碳含量在44.57%~50.35%之间,均值为48.88%,以倒榆的碳含量最高(50.35%),其次为樟子松(50.34%)、黑果枸杞(50.11%)、大果沙棘(50.00%);灰分含量在0.29%~2.34%之间,均值为0.82%,胡密杨灰分含量最高(2.34%),樟子松最低(0.29%)。...
关键词:
克拉玛依地区 热值 碳含量 灰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丽丽 罗宗志 余世葵 苏德伟 郑丹 李春晓 易超 林辉 谢晶 林冬梅 林占熺
【目的】筛选对乌兰布和沙漠东缘适应性良好的饲料植物,旨在为挖掘沿黄沙漠地区高产优质牧草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巨菌草、玉米、苏丹草、红高粱、‘绿洲1号’、紫象草、甜高粱、高丹草、华南象草9种禾本科饲料植物为研究对象,生长107 d后测定其农艺性状、产量、营养成分及经济效益,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其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巨菌草的株高最高,达298.89 cm,其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为168.18、38.68 t·hm-2,显著高于其他植物(P<0.05);9种植物的茎叶比为0.79~3.00,干鲜比为15.29~44.10,其中,紫象草的茎叶比、干鲜比最低;巨菌草单位耗水量下的鲜草产量最高;紫象草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甜高粱的粗脂肪含量最高,玉米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而巨菌草的木质素含量最低;玉米、红高粱的总可消化养分含量、产奶净能较高;巨菌草净利润最高,为28 888元·hm-2;生产性能综合评价排名前3位的植物依次为巨菌草、紫象草、甜高粱。【结论】巨菌草产量大、水肥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生产性能综合评价最高,在沿黄沙漠地区具有较广的推广前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稳 刘立鹤 蒋加鹏 付坦 张恒
利用自制触球及迷宫法评估了百里香酚、香芹酚、丁香酚和肉桂醛4种香精对(4.45±0.58)g黄颡鱼(Pelteobargrus fulridraco)幼鱼的诱食剂量效应反应,试验结果表明:百里香酚、香芹酚和肉桂醛都对黄颡鱼有明显的诱食作用,其最适诱食浓度分别为(0.0250.05)、0.025、0.007 g/m L;百里香酚诱食效果最佳(P0.05)。随后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75、150、250、500和1000 mg/kg的百里香酚饲喂黄颡鱼幼鱼,8周的养殖结果表明黄颡鱼增重率(Y)与饲料中百里香酚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燕 李吉跃 翟洪波
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 ,选择侧柏、雪松等 10个正常管理、正常生长的乔木、灌木和藤本树种为研究对象 ,于 2 0 0 2年 3月下旬到 5月中旬 ,选择天气晴朗之日 ,测定 1年生小枝的水势和水力结构参数 .测定结果表明 ,水势日变化呈单峰型趋势 ,即清晨和晚上的水势高 ,中午水势低 ,各月份水势变化趋势一致 ,水势季节变化趋势是 3月的水势值低于 4、5月水势值 .春季水势日变化与比导率日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即早晚高、上下午低的单峰型变化趋势 ,但两者的变化趋势又不完全同步 .针叶树种比导率季节变化不明显 ,阔叶乔灌木、藤本的比导率季节变化比针叶树明显 ,且变化情况基本一致 ,5月份比导率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少甫 赵治芬
四种药用植物的核型分析黄少甫赵治芬关键词豪猪刺接骨木芫荽箭舌豌豆染色体数目核型豪猪刺(BerberisjulianaeSchneid.)为小檗科(Berberidaceae)小檗属(Berberis)植物,灌木。分布于贵州、湖北、四川等省海拔10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丹 祝洪波 石靖宇 马菡泽 陈亚丽 黄代红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著名的荒漠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春季开花植物是该保护区荒漠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食草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优良牧草。西伯利亚离子芥(Chorispora sibirica)和扭果花旗杆(Dontostemon elegans)是广泛同域分布在该区域砾质荒漠上的两种十字花科春季开花草本植物。为了比较这两种草本植物的花部特征与花气味的差异性,对两物种的花部性状进行野外观测和测量,同时收集并分析其花气味挥发物的组成。结果表明:1)两种草本植物的花均具有典型的虫媒花特征,如较大的花冠直径、鲜艳的颜色和芳香的气味,并且两物种的主要花部性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尤其表现在花冠的颜色、直径、花瓣宽以及雌雄蕊长上。2)两种草本植物的花气味中共分离出41种挥发物,主要以萜类化合物为主,其中西伯利亚离子芥花气味的主要成分为顺-β-罗勒烯,而扭果花旗杆的花气味中α-蒎烯和苯乙醛的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两物种花气味的化学组成表现出明显的种间差异性。同域分布中的两种荒漠草本植物具有相似的花部特征和花气味,可吸引共享传粉者,促进两物种进行异交,从而增加开花植物的后代适合度;推测共享传粉者可以利用两草本植物之间的这种差异性来区分出各物种,进而分别为其传粉,从而可以保障两草本植物的种间生殖隔离,维持了该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也对该区域野生动物的保育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