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0)
- 2023(12614)
- 2022(10640)
- 2021(9698)
- 2020(8070)
- 2019(18090)
- 2018(17803)
- 2017(33799)
- 2016(18291)
- 2015(20942)
- 2014(21096)
- 2013(20634)
- 2012(19381)
- 2011(17498)
- 2010(17731)
- 2009(16902)
- 2008(16470)
- 2007(15122)
- 2006(13680)
- 2005(12526)
- 学科
- 济(91183)
- 经济(91009)
- 管理(60209)
- 业(49784)
- 企(43292)
- 企业(43292)
- 财(32041)
- 方法(30101)
- 数学(24550)
- 数学方法(24384)
- 中国(23485)
- 地方(23059)
- 制(21404)
- 农(20756)
- 业经(19998)
- 学(17348)
- 体(16291)
- 务(16256)
- 财务(16220)
- 财务管理(16172)
- 企业财务(15360)
- 理论(14517)
- 融(14136)
- 金融(14128)
- 财政(14122)
- 银(14022)
- 银行(14005)
- 地方经济(13705)
- 和(13324)
- 行(13323)
- 机构
- 大学(264878)
- 学院(263949)
- 济(117372)
- 经济(114886)
- 管理(96880)
- 研究(92686)
- 理学(81660)
- 理学院(80741)
- 管理学(79574)
- 管理学院(79068)
- 中国(72965)
- 财(64724)
- 京(56057)
- 科学(51331)
- 财经(47009)
- 所(45880)
- 经(42280)
- 中心(42227)
- 江(42115)
- 研究所(40292)
- 经济学(37653)
- 农(37442)
- 北京(35469)
- 范(34404)
- 财经大学(34327)
- 师范(34099)
- 经济学院(33411)
- 院(33252)
- 业大(32997)
- 州(32456)
- 基金
- 项目(164138)
- 科学(129905)
- 研究(125010)
- 基金(119216)
- 家(101540)
- 国家(100662)
- 科学基金(87003)
- 社会(83090)
- 社会科(77842)
- 社会科学(77817)
- 省(63636)
- 基金项目(62376)
- 教育(57463)
- 划(52580)
- 自然(52429)
- 自然科(51172)
- 自然科学(51158)
- 编号(50410)
- 自然科学基金(50231)
- 资助(48337)
- 成果(43248)
- 部(37207)
- 重点(36877)
- 课题(36088)
- 制(35680)
- 发(35514)
- 国家社会(34288)
- 创(33750)
- 性(32874)
- 教育部(32783)
- 期刊
- 济(145710)
- 经济(145710)
- 研究(90091)
- 中国(60526)
- 财(56717)
- 管理(38777)
- 学报(36681)
- 农(34870)
- 科学(34359)
- 大学(29339)
- 融(29145)
- 金融(29145)
- 教育(29042)
- 学学(27536)
- 财经(25945)
- 经济研究(23905)
- 技术(22839)
- 农业(22619)
- 经(22397)
- 业经(20590)
- 问题(18367)
- 贸(13704)
- 技术经济(13382)
- 财会(12929)
- 会计(12903)
- 世界(12741)
- 版(12223)
- 理论(12121)
- 现代(11915)
- 国际(11722)
共检索到428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达昌 王映松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深化财政改革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把市场经济机制引入财政体制内部,从而实现财政体制模式由计划经济型向市场经济型的转变;另一方面,财政体制的框架设计要以服从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作为出发点及归宿。可以预见,深化财政改革只有围绕这两个方面来展开,才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实质性成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晓西 白景明
作者认为: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市场经济有五大特征:产权明晰化、交易自由化、企业平等化、调控间接化、管理法制化。财政部门应当在承认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区分不同条件和不同时期的体制构造和政策目标。后续财政体制改革主要是进一步理顺财政部门与国有资产管理局的关系;统一税赋以促进公平竞争;克服地方包干弊端,促进统一市场;实现对经济的有效间接调控;变国有经济财政为全民财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卢洪友
本文认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政府职能取代了市场职能,替代过多并超越了管理的合理跨度,不可能形成规范稳定的财政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按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政府宏观间接调控的客观要求,明确界定市场与政府的职能范围;依据成本与效率原则区分私人商品与公共商品;并按分职治事和受益原则明确划分各级政府职能及其公共商品的范围与份额;在此基础上,按照财政与事权统一和责权利结合原则,构筑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的责权结构和运行方式,建立起科学、规范、稳定的分税制、补助制与分级预算制协调配套的财政体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毅
本文精辟地分析了当前经济大发展中存在的尖锐矛盾,认为这些矛盾既不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错误,也不能归咎于计划经济,而是源于对市场经济一般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殊性的认识不足,诸如将产权与所有权、法人代表和法人所有等混为一谈,作者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澄清了上述一些基本理论,并指出要解决国民经济深层次的矛盾,必须从建立新的价格形成机制入手,重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措施,强化财政职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文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根据"经济决定财政"的原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理论应有重新认识。在财政理论中,最重要的是财政职能,它是财政理论确立的基础。因此,对财政职能的认识是构建新的财政理论的起点。本文主要探讨财政职能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两大内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京城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以市场为中心,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组织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财政作为重要的经济部门和调控手段,必须转换职能,深比改革,这是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安体富 高培勇
国家财政的职能范围同其所处的经济体制环境直接相关。不同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范围,是循着完全不同的思路来界定的。我国现存的财政职能范围,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从所周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主体,财政就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分配。按照这种思路,国家财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项镜泉
一、财政必须通过改革转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新轨道上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财政是这一系统工程的组成部分,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全面改革。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进行财政改革,大体包括以下4个方面: (一)转变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财政本身所固有的,它虽然随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发展,但其基本职能是不会改变的。这里所说的转变职能,既不是要扩大其职能,更不是要缩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杜莉
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当前国内对这一问题争论的焦点之一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财政是否除应执行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这三方面的“公共财政”的职能,还应执行作为其个性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政府对不同类型国有资产的管理行为,得出了“公共财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的结论,并对我国目前的财政职能应如何向这一目标模式转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剧乂文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目前我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笔者认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原有的各项具体制度进行一系列重大变革,着力实现制度创新,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必要的制度基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乐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分配体系总体框架胡乐亭财政作为国家政府的经济行为,涉及到整个国家的政策和政府活动范围。财政分配体系的界定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在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界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英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财政的宏观调控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可华
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财政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克服市场配置资源的缺陷,实现市场公平竞争,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坚持市场经济的法制性,必须强化财政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财政宏观调控功能的途径主要是:优化财源结构,扩大财源建设的调节范围和领域;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分配体系;强化财政管理,增强财政实施宏观调控的能力;加强财政监督,保证调控功能的实现;理顺与财政相关的经济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创造宏观调控的良好环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姜维壮
论我国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职能与作用姜维壮一、政策理论依据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的报告中,在论述建立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策略方针时,对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问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及其前提条件问题、建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家驹
面对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如何建立相应的农业投资新体制?本文试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财政投资的必要性、地位,及其运作方式进行粗浅的探讨。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农业财政投资的必要性和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意味着国家财政可以放弃对农业领域的投资?答案是:否。从市场经济发达的几个现代化国家来观察,可以看到在它们那里,农业财政投资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