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51)
2023(10877)
2022(9039)
2021(8313)
2020(6540)
2019(15258)
2018(15061)
2017(27205)
2016(14673)
2015(16908)
2014(16882)
2013(16691)
2012(16169)
2011(15001)
2010(15011)
2009(13568)
2008(13331)
2007(11746)
2006(10831)
2005(10020)
作者
(41441)
(34475)
(34112)
(32343)
(22004)
(16464)
(15847)
(13275)
(13191)
(12649)
(11817)
(11612)
(11053)
(10813)
(10550)
(10309)
(10201)
(10082)
(9982)
(9696)
(8764)
(8341)
(8190)
(8085)
(7873)
(7695)
(7640)
(7548)
(7026)
(6841)
学科
(64002)
经济(63946)
管理(35428)
(29330)
中国(27239)
地方(25482)
(20897)
企业(20897)
(19527)
方法(16450)
业经(16291)
农业(13385)
(13102)
数学(13026)
数学方法(12894)
(12832)
地方经济(12184)
环境(10990)
(10907)
(10796)
图书(10707)
(10695)
金融(10692)
(10393)
(10369)
贸易(10355)
书馆(10156)
图书馆(10156)
(10079)
银行(10070)
机构
大学(199996)
学院(198765)
(78192)
经济(76031)
研究(75920)
管理(71504)
理学(58542)
中国(57789)
理学院(57576)
管理学(56660)
管理学院(56197)
(45818)
科学(45492)
(37498)
(35790)
中心(35381)
(34359)
师范(34118)
(33634)
研究所(33445)
(31134)
北京(29552)
(28547)
(28153)
师范大学(27392)
财经(26389)
业大(26170)
(23716)
(23598)
农业(23593)
基金
项目(127316)
研究(100490)
科学(99411)
基金(87433)
(74543)
国家(73759)
社会(63036)
科学基金(62912)
社会科(59484)
社会科学(59472)
(51475)
基金项目(46748)
教育(44557)
编号(44103)
(42800)
成果(38027)
自然(36382)
自然科(35459)
自然科学(35456)
自然科学基金(34750)
(34249)
资助(32990)
课题(30853)
重点(28721)
发展(28146)
(27650)
(26423)
项目编号(26415)
(26113)
(26108)
期刊
(101539)
经济(101539)
研究(67329)
中国(53655)
教育(31899)
图书(31856)
(30046)
学报(28723)
管理(26944)
(26668)
科学(26342)
书馆(25493)
图书馆(25493)
大学(22034)
农业(20834)
(20221)
金融(20221)
技术(19042)
学学(18112)
业经(17826)
经济研究(15271)
问题(14359)
(13810)
论坛(13810)
财经(12561)
(12112)
(11596)
资源(11185)
(11101)
(10233)
共检索到345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耿达  傅才武  
近代图书馆建设在1927—1937这"黄金十年"取得了显著成绩,突出表现在场馆建设、服务活动与管理制度上。这期间的图书馆建设设施完备、服务完善、功能齐全,成为市民的学习交流中心。作为政府建造的一种"公共文化空间",图书馆不仅是民众浏览借阅的"空间场域",也是国民政府教化民众、传播公共理念的一种工具。图书馆以"社会教育"为核心内容,以启发民智、陶冶民情、培养新时代的"新市民"为使命。图书馆建设对于近代城市发展和市民文化生活来说,都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耿达  傅才武  
近代中国城市图书馆事业取得了不错的发展,特别是在1927-1937的"黄金十年",城市图书馆事业发展迅猛。武汉三镇的图书馆种类多样、分布均衡、覆盖面广、管理明晰、服务周全,影响波及全省乃至全国。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图书馆不仅影响了市民的文化生活,而且对近代城市的发展转型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赵新萍  
论述了图书馆讲座服务与城市文化建设的意义,探讨当前图书馆文化品牌塑造为城市文化服务的价值与策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刁莉  唐倩  
清末民初,随着汉口镇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武汉与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武汉棉业贸易格局在外力冲击下开始重塑。早期工业化的推进使武汉地区棉业从生产到销售环节发生了系列变革,在进行技术改良创新后,棉业在城市与乡村之间逐渐建立起了完整的供求体系、在近代武汉地区呈现了早期工业化之后的本土化升级,由原始的乡村纺纱织布一体变为了城乡市场供需双向驱动的精细分工,即乡村植棉、城市纺纱、乡村织布的专业化分工格局。乡村土布利用机纱改良升级,进一步拓宽了销售市场。在武汉棉业的发展过程中,地理位置、本土商人、原料和技术的革新发挥了巨大作用。近代武汉棉业本土化改良后,还形成了早期的产业链。武汉位于长江内航中心,对于近代市场的内贸起着非常重要的“二传手”作用,是新旧事物的交接与汇合之处。通过对棉纺织这一产业的分析,可以看到在洋货贸易的冲击下,武汉作为一个近代次商业中心和内陆航运枢纽,拥有着十分强大的影响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张建中  
1927至1949年期间,在抗战救国和开发西北的大背景下,西北地区高等教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不仅学校数量有所增加,办学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同时还形成了三个显著的特征:在学科设置方面,理、工、农、医诸学科成为主体;在学校类型方面,国立专科以上学校成为主体;在高等学校布局方面,西安、兰州、迪化成为西北地区高教中心。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演进呈现出两种值得注意的走势:其一是开始步入本土化发展的道路;其二是初步改变着区域失衡发展的状况。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程亚男  
图书馆组织文化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物质环境、内部人际关系、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图书馆组织文化要从共同目标、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着手设计。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培育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参考文献3。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皇甫秋实  
本文以1927—1937年间的中国卷烟市场为考察对象,从供应和消费两个方面探究了多重阻力下中国卷烟产销量居高不下的原因。以往的烟草史研究侧重于探讨卷烟的生产与销售,而忽略了卷烟的消费环节,本文填补了这一空白,将卷烟消费纳入整个卷烟市场体系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中国厂商和消费者对1930年代经济危机的应对策略,并凸显出卷烟消费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涵。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宫平  郭帅  
图书馆公共服务精神是实现图书馆资源公共、公开、共享的服务精神。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需要塑造全新的公共服务精神,包括确立大服务理念、明确双重职能定位、增强协同服务意识及创新服务营销观念。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提升深层次服务能力、组建多元化服务团队、打造开放式服务模式、拓展公共服务空间、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等举措以体现公共服务精神,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常书智  
图书馆“班长”自我塑造要旨常书智ABSTRACTChieflibrarianistheCEOofalibrary,whoshouldhavethequalityofPR,properuseofpower,integratedvision,justic...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本峰  
从图书馆建筑的外观 ,内环境、装饰与功能布局 ,技术与设备等七个方面对新世纪图书馆建设的形象进行论述 ,探讨新世纪图书馆的形象塑造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丰华  
探讨了在现代社会知识经济条件下,就如何塑造高校图书馆形象的问题,提出高校图书馆必须注重形象塑造,分析了影响图书馆形象的内外在因素,提出了塑造高校图书馆良好形象的途径和方法。
[期刊] 西域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莉  
在注重形象的当今社会,如何塑造图书馆的美好形象,是关系图书馆生存的大事。塑造图书馆的形象既是强化图书馆作用的需要,又是提升图书馆地位的需要。要从提升人员素质、加强馆藏建设、优化馆舍环境等方面入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唤麟  龚胜生  刘冬梅  
依据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座谈等方式所得资料,本文对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结构、现有旅游形象与旅游形象竞争进行了分析,认为武汉城市圈旅游形象应定位于:荆楚文化与三国文化之域,中国近代历史大舞台,人文山水荟萃地,会议、商务与教育中心,休闲度假与购物的天堂。本文认为武汉城市圈塑造良好旅游形象还应通过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完善识别符号、改善接待条件、规范服务行为等形象建设策略改善旅游形象,并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公关与节事活动因"客源地"制宜地开展旅游形象宣传。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超平  
“以人为本”是城市文化的价值回归,为了获得意义上的统一,图书馆文化必须与城市文化具有一致性。从城市文化的视角观察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公共图书馆以它特定的职业方式向社会传递着“人文关怀”。而城市文化的发展战略又给公共图书馆事业带来了机会。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周燕妮   刘霞   宋登汉   彭蛟   董有明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要重视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保护与利用。文章介绍了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四大特色文献资源体系,并以古籍特色资源“化、承、用”、珞珈文化方阵“资源再造、智慧服务”、图书馆与博物馆“跨界融合”为例介绍了图书馆的服务实践,以及推进特色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的保障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