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7)
- 2023(625)
- 2022(595)
- 2021(492)
- 2020(421)
- 2019(925)
- 2018(900)
- 2017(1557)
- 2016(977)
- 2015(993)
- 2014(967)
- 2013(939)
- 2012(952)
- 2011(892)
- 2010(799)
- 2009(770)
- 2008(789)
- 2007(529)
- 2006(489)
- 2005(446)
- 学科
- 管理(2331)
- 环境(2108)
- 济(2058)
- 经济(2056)
- 及其(1916)
- 防(1704)
- 治(1602)
- 防治(1602)
- 业(1498)
- 学(1344)
- 染(1254)
- 污染(1224)
- 资源(1157)
- 划(1132)
- 企(1098)
- 企业(1098)
- 规划(1043)
- 环境规划(1008)
- 发(964)
- 害(934)
- 农(794)
- 方法(775)
- 灾(773)
- 水产(741)
- 洋(726)
- 海洋(697)
- 体(684)
- 财(677)
- 数学(633)
- 开发(612)
- 机构
- 大学(12986)
- 学院(12698)
- 研究(5883)
- 科学(4758)
- 济(4209)
- 中国(4123)
- 经济(4076)
- 农(4028)
- 管理(3665)
- 所(3378)
- 农业(3328)
- 研究所(3201)
- 理学(3185)
- 理学院(3125)
- 管理学(2978)
- 管理学院(2962)
- 中心(2818)
- 京(2720)
- 业大(2672)
- 室(2533)
- 实验(2384)
- 实验室(2309)
- 省(2305)
- 院(2277)
- 重点(2198)
- 江(2058)
- 业(2017)
- 部(1987)
- 研究院(1958)
- 洋(1950)
共检索到19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原 刘珊
在人类长期的海洋开发过程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加之开发利用行为的不当,使得海洋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大量的塑料垃圾被有意或无意地排放入海,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工业化社会生产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回收和再循环利用机制,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塑料垃圾数量越来越多。海洋处于整个生物圈的低端位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广平
塑料,是当前地质时代人类的标志性发明之一,因其有廉价、轻质、结实耐用等优点,一经问世就获得了人们的广泛青睐。但塑料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多种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塑料垃圾侵入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问题愈发严峻,全球每年有超过1 1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如果我们放任海洋塑料污染发展下去,那么到2040年,每年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将达到2 300万~2 700万吨。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会威胁海洋生物生命安全,同时增加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成本。此外,海洋塑料垃圾在降解过程中还会直接产生甲烷、乙烯等温室气体,给全球气候变化进程带来新的压力。面对全球海洋塑料污染的严峻形势,世界各国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强海洋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共同守护我们的蓝色星球。
关键词:
塑料垃圾 塑料袋 海洋塑料污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广平
塑料,是当前地质时代人类的标志性发明之一,因其有廉价、轻质、结实耐用等优点,一经问世就获得了人们的广泛青睐。但塑料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多种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塑料垃圾侵入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问题愈发严峻,全球每年有超过1 1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如果我们放任海洋塑料污染发展下去,那么到2040年,每年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将达到2 300万~2 700万吨。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会威胁海洋生物生命安全,同时增加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成本。此外,海洋塑料垃圾在降解过程中还会直接产生甲烷、乙烯等温室气体,给全球气候变化进程带来新的压力。面对全球海洋塑料污染的严峻形势,世界各国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强海洋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共同守护我们的蓝色星球。
关键词:
塑料垃圾 塑料袋 海洋塑料污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斌
近年来,塑料垃圾的触角已经从陆地伸向海洋,并已在美国西海岸上形成了一个得克萨斯州面积大小、以塑料为主的"海洋垃圾带",被称为"太平洋大垃圾带"。文章从生物影响和补偿值两个子模块展开,着重对太平洋垃圾带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进行多模块分析。在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治理建议,以促进海洋垃圾的治理,改善海洋环境。
关键词:
太平洋塑料垃圾带 经济损失 治理建议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徐恒 李懿南 习佳兴 郑明霞 卜庆伟 王春荣 王启宝
围绕当前我国厨余垃圾分类和“限塑令”两个政策热点,设计了厨余垃圾合成生物塑料(PHA)综合研究型实验。该实验针对厨余垃圾低温热水解制备液态碳源和利用碳源合成PHA两个过程,开展影响因素考察和性能优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厨余垃圾自然储存1d时,利用低温热水解制备的碳源中COD约为80 g/L,其中有机酸总浓度达到16 g/L,乳酸和丙酸为有机酸的主要成分;液态碳源中乳酸含量越高,污泥中合成PHA产量越高,当乳酸含量为40%时,PHA含量达到34.9%。该实验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厨余垃圾收集、储存和转化利用等连贯实验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厨余垃圾资源化这一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夏斌 杜雨珊 赵信国 朱琳 陈碧鹃 孙雪梅 曲克明
海洋塑料污染已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其中尺寸小于5mm的塑料碎片或颗粒(微塑料)更是倍受全球关注的新型污染物。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海洋渔业水域中广泛存在,而且,作为人类优质蛋白重要来源的海洋渔业生物也已受到微塑料的污染。因此,微塑料在海洋渔业水域中的污染现状及其生物效应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总结了海洋渔业水域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及污染现状,归纳了微塑料对海洋渔业生物的主要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探讨了微塑料沿食物链的传递作用及其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影响,剖析了当前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科学评估微塑料对海洋渔业资源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高华晨 宋敏菲 贡艺 刘必林 陈新军
海洋中深层生物作为链接海洋上层与深层食物网的媒介,对维系大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样品采集的困难性,针对中深层生物微塑料污染研究十分缺乏。长吻帆蜥鱼(Alepisaurusferox)具有特殊的消化机制,是优秀的生物采集器。本研究利用激光红外成像光谱技术,量化分析了长吻帆蜥鱼胃中保存的中深层物种体内微塑料的丰度和理化特征。共采集中深层鱼类和头足类7种,其肠道中检测出微塑料146个,检出率85.71%,丰度为(10.43 ± 12.12)个/尾,粒径为20.34~309.89 μm(47.36μm ± 43.41μm)。微塑料以颗粒状(59.58%)和碎片状(36.30%)为主,聚合物成分主要是丙烯酸酯共聚物(Acrylate copolymer),占比60.27%。本研究首次证明了长吻帆蜥鱼作为生物采集器开展海洋中深层生物微塑料污染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对解析大洋生态系统微塑料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郑培迎 郑洁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我国塑料工业发展迅猛。塑料制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之一。塑料在渔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为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渔业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就塑料在海洋渔业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就其发展势态提点粗浅看法。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董晓平
日本是世界上主要的渔业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同时,渔业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也相当严重。渔业垃圾主要是废渔船、废渔网和大量贝壳。日本目前共有各种渔船42.3万艘,其中,用玻璃钢作船壳的竟有31.6万艘。通常认为玻璃钢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晓杰
塑料具有一系列优良的性能,如材质轻、耐腐蚀、绝缘、导热性低、易成型、加工成本低等,这些性能使其成为全球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基础材料。我国每年要消耗大量的塑料制品,以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为例,我国每年使用的数量约为30亿个,塑料使用量超过400万吨。在这其中,会有大量的塑料废弃物被人们直接丢弃或者填埋,最终形成塑料污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小飞 钱立 王向阳
2022年3月2日,来自175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环境部长及其他部门的代表,在联合国第五届环境大会续会上通过了“终止塑料污染的决议”(下文简称“禁塑决议”)。该禁塑决议指出,通过建立一个政府间谈判机制到2024年达成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涉及塑料及其制品的生产、设计、回收和处理等各个环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表示,这项决议将从根本上扭转塑料生产、消费及管理的方式,是《巴黎协定》签署以来达成的最重要的国际多边环境决议。
关键词:
塑料污染 一次性塑料袋 塑料垃圾 联合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晓杰
塑料具有一系列优良的性能,如材质轻、耐腐蚀、绝缘、导热性低、易成型、加工成本低等,这些性能使其成为全球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基础材料。我国每年要消耗大量的塑料制品,以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为例,我国每年使用的数量约为30亿个,塑料使用量超过400万吨。在这其中,会有大量的塑料废弃物被人们直接丢弃或者填埋,最终形成塑料污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小飞 钱立 王向阳
2022年3月2日,来自175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环境部长及其他部门的代表,在联合国第五届环境大会续会上通过了“终止塑料污染的决议”(下文简称“禁塑决议”)。该禁塑决议指出,通过建立一个政府间谈判机制到2024年达成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涉及塑料及其制品的生产、设计、回收和处理等各个环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表示,这项决议将从根本上扭转塑料生产、消费及管理的方式,是《巴黎协定》签署以来达成的最重要的国际多边环境决议。
关键词:
塑料污染 一次性塑料袋 塑料垃圾 联合国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单秀娟 滕广亮 田洪林
海底大型垃圾是海洋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关于海洋垃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漂浮垃圾,而针对海底大型垃圾的研究较少。海底大型垃圾通常不易分解和迁移,这使其不仅能直接改变海洋环境和底质,还能通过影响海洋生物生存与生长进而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本文从定殖、缠绕、围困和摄食等4个角度系统地总结了目前海底大型垃圾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及其潜在生态效应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旨在从生物角度客观、全面地综述海底大型垃圾对底栖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以期为评估海底大型垃圾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机制,及海底大型垃圾综合管控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海底大型垃圾 海洋生物 生态效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化杰 刘凯 欧玉哲 陈子越 陈新军
随着微塑料在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中的发现,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海洋微塑料的来源、类型、分布规律、毒性以及不同栖息地、不同食性海洋鱼类对微塑料的摄取特性和受到影响进行了梳理,对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结果显示,微塑料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分布在海洋的各个角落,在海洋中垂直分布特点为底层沉积物含量较高,其次为底层、上层水域,中层水域较少;水平方向上分布特点为河口区含量较高,流场区次之,大洋区较少,微塑料毒性主要有自身毒性和联合毒性。海洋鱼类对微塑料的摄取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不同栖息地、不同食性海洋鱼类对微塑料的摄取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存在差异,不同栖息地鱼类对微塑料的摄取在种类上主要与微塑料的密度相关,数量上主要与水域中微塑料的分布特性有关;不同食性鱼类对微塑料的摄取在种类和数量上都主要与其食性有关,但与鱼类个体大小、口裂、滤水量也有一定相关性。微塑料会降低海洋鱼类的繁殖率,增加其死亡率。研究表明,经过长时间演变,微塑料会在水体中重新分布,微塑料污染在种类、数量上将呈现多样化,后续的研究中应结合渔业生物、生态学,物理海洋,海洋化学等知识,更全面地了解微塑料在海洋中的存在、分布、传递以及对海洋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