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39)
- 2023(7327)
- 2022(6366)
- 2021(5658)
- 2020(4987)
- 2019(11611)
- 2018(11376)
- 2017(22170)
- 2016(12095)
- 2015(13961)
- 2014(14330)
- 2013(14520)
- 2012(14036)
- 2011(13073)
- 2010(13367)
- 2009(12739)
- 2008(12556)
- 2007(11617)
- 2006(10260)
- 2005(9397)
- 学科
- 济(76613)
- 经济(76563)
- 管理(31755)
- 方法(28911)
- 业(28853)
- 数学(25911)
- 数学方法(25743)
- 企(22319)
- 企业(22319)
- 地方(18495)
- 学(16807)
- 中国(15457)
- 农(14993)
- 财(13040)
- 地方经济(12892)
- 业经(12533)
- 制(10335)
- 贸(10317)
- 贸易(10313)
- 农业(10066)
- 易(9895)
- 和(9552)
- 环境(9312)
- 融(9038)
- 金融(9036)
- 银(8640)
- 银行(8613)
- 理论(8301)
- 行(8250)
- 经济学(8077)
- 机构
- 大学(193250)
- 学院(191313)
- 济(90205)
- 经济(88466)
- 管理(69649)
- 研究(69576)
- 理学(59148)
- 理学院(58434)
- 管理学(57495)
- 管理学院(57118)
- 中国(51371)
- 科学(42054)
- 京(40314)
- 财(38386)
- 所(36762)
- 农(33691)
- 研究所(33333)
- 中心(31004)
- 财经(30707)
- 江(29609)
- 经济学(29512)
- 业大(28018)
- 经(27609)
- 农业(26643)
- 经济学院(26453)
- 北京(25634)
- 范(25283)
- 师范(25048)
- 院(23824)
- 州(22945)
- 基金
- 项目(118857)
- 科学(92163)
- 研究(86039)
- 基金(85344)
- 家(74062)
- 国家(73475)
- 科学基金(61533)
- 社会(55408)
- 社会科(52472)
- 社会科学(52454)
- 省(46468)
- 基金项目(44821)
- 教育(39235)
- 划(38686)
- 自然(38162)
- 自然科(37189)
- 自然科学(37172)
- 自然科学基金(36500)
- 资助(35669)
- 编号(34588)
- 成果(28926)
- 发(27208)
- 重点(27137)
- 部(26782)
- 课题(23950)
- 创(23777)
- 国家社会(23042)
- 教育部(22805)
- 科研(22703)
- 创新(22397)
共检索到291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莫克,杨贤,李怀祖
本文指出政府产品商品化乃腐败之源。按贪污型腐败和寻租型腐败剖析权钱交易过程,分析政府产品供应体制对腐败过程的影响,阐明腐败导致社会财富流失、腐败网络形成和人才流向寻租部门。讨论了堵塞腐败的途径:限制政府产品数量,削弱政府官员“权钱交易”的动因和提高政府产品交易过程的透明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在八十年代末的反腐败、反官倒的浪潮中,曾有一种“制度决定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基本观点是:在保证政治清明、吏治廉洁问题上,制度起决定性作用;好的制度下贪官必受惩治,坏的制度下好人也会变质。这一论点在推动从主观性、随意性的人治向程序化、法制化的法治进化所起的进步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新一轮的反腐败现实斗争中,中央的决心不可谓不大,惩治的力度不可谓不烈,民众的拥护不可谓不诚,可是顶风作案者(甚至包括一些省部级领导)依然不绝,其经济根源究竟何在呢?在这期“中国经济新走势”栏内发表《腐败的制度根源》一文就对此进行了论述与分析。作者任浚先生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腐败之源在于转...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秋菊 李金龙
以经济学的视角对腐败现象 ,就应该对腐败的成本和收益 ,不腐败的成本和收益以及反腐败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探究。因此 ,要有效遏制腐败的发生 ,必须三管齐下 :通过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加大打击力度 ,增加腐败的成本 ;通过提高公务员的薪金 ,改革完善招聘晋升制度 ,提高掌权者奉公守法的收益 ;通过转变政府职能 ,缩小公权运行的范围 ,减少反腐败的成本。
关键词:
腐败 反腐败 不腐败 成本 收益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易烨
腐败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因素是腐败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定的社会经济阶段,公共产品的提供、公共资源配置是有限的,由于人的经济性,制度安排的缺陷,使寻租不可避免,从而滋生腐败。文章通过对腐败的机会成本、边际效应和风险等方面的经济分析,探究腐败产生的经济根源并提出预防腐败的经济对策。
关键词:
经济分析 腐败 利益 机会成本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程厚思 曹文
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程厚思曹文文章认为,权力腐败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即社会约束软化、腐败成本过低、腐败利润较高。遏制腐败必须健全以下约束机制:加快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步伐,将权力的行使过程置于法律和公众的监督之下;使由于政府权力干预所形成的租金公开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盛宇明
目前反腐败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改善政治体制、提高道德水平、完善干部选拔、教育和监督制度以及打击惩罚力度等非经济因素方面。本文试图对腐败活动中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 ,揭示腐败参与人的经济行为规律。本文的分析发现 ,与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 ,目前中国的腐败泛滥问题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制度存在更多的腐败供给源和对腐败更强的需求。本文的结论是 :给定中国非经济领域体制的现状 ,改革公有企业所有制和降低政府干预程度可以大幅度缩小腐败的活动范围 ,大大降低腐败的供给 ,有力地扼制腐败活动的内在冲动 ,是遏制腐败事半功倍的得力措施。如不能根除腐败赖以泛滥的经济根源 ,反腐败的非经济手段所需的巨大成本是无法承受的 ...
关键词:
腐败 需求 供给 公有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卿树涛 刘立
在对腐败行为进行制度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 ,可以归纳出几个重要的推论 :第一 ,由于人的理性有限 ,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不可避免 ,任何人都有滑向腐败的可能 ;第二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腐败惩罚机制不够完善时 ,一部分腐败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惩罚或者有逃脱惩罚的可能 ,短期之内腐败收益远大于腐败成本 ,使得政府当局反腐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失效 ;第三 ,由于反腐机制的不完善 ,反腐败政策因此陷入两难困境 :如果惩治过于严厉 ,腐败者会孤注一掷 ,加剧腐败 ;但如果惩治不够严厉 ,就达不到敲山震虎的目的 ,会诱使未腐败者腐败。
关键词:
腐败 反腐败 制度经济学 有限理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静
腐败现象有着广泛的经济根源和深刻的制度原因,鉴于腐败有降低资源有效配置、抑制经济增长和损害社会公平与效率等负面作用,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对腐败现象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产生的原因及其行为规律,指出反腐败的关键在于完善反腐败制度的机制设计。
关键词:
腐败 委托代理 成本收益理论 寻租理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世杰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我国现行科研权力暴露出三大弊端:运行透明度低、行使自由度大、垄断性高,由此导致了科研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和科研资源配置的扭曲。这种状况已经并正在危及到我国科技的创新能力。改革科研权力的配置结构和信息结构是反科研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加快科研院所人事制度的改革,改革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科研规范和科研信任制度,淡化科研界的"官本位"思想,以及完善院士制度,则是反科研腐败的重要举措。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军
官员处于社会的特殊地位,掌握着实权、特权。这种实权、特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形成"政治市场",成为商品,进行权钱交易。人的腐败行为总是遵循"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收益"的经济学原则。加大腐败者的腐败成本,可以减少腐败,从而降低腐败风险。本文分析了腐败发生的原因,对腐败风险决策、成本与收益、风险偏好、以及加大腐败的风险成本与反腐败的博弈等进行了阐述,提出治理腐败的措施。
关键词:
腐败风险 腐败成本 腐败收益 风险博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德容 李浪
腐败与反腐败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腐败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都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目前,我国公务员腐败现象较为严重,政府反腐的力度也很大。公务员腐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政治体制方面的因素,也有利益驱使等其他方面的原因。本文从政府、寻租人和公务员的概率因素出发,通过博弈分析方法分析三者的期望效用,得到他们的最优策略,最后根据模型分析的结论,提出反腐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腐败 反腐败 博弈 期望效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夏业良
改革开放以来,有关如何惩治以权谋私并最终消除党政机关以及其它权力机构内腐败现象的重大举措和制度性变革,持续成为全党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仍有情节严重、数量惊人的腐败案件不断被新闻媒介爆光。 鉴于产生腐败现象的滋生土壤和基础并未得到制度性的根除,惩治腐败的直接经济成本和政治成本不断上升,维护社会正义和社会分配与竞争的公平性、保持政府清正廉洁形象的社会总成本变得愈加昂贵,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企望证明唯有从制度变革入手,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腐败行为发生的概率和频率,从而提高社会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增强社会凝聚力,提高社会净福利水平。
关键词:
反腐败 成本 贿赂 市民社会 制度性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董斌 林辉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我们必须对腐败现象具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有别于政治学、公共管理学以及法学等社会学科,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出发,对腐败现象的研究做出了独到的贡献。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外经济学界对腐败现象成因与后果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关于腐败现象的经济学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论。
关键词:
腐败 成因 后果 经济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万伦来 张本照
政府腐败问题是近年来人们议论的热点之一。它既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又导致社会福利损失、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费用增加、社会收入分配不公、有效需求不足等一系列经济问题。我们必须从经济意义上充分认识其危害性,科学、合理地运用行政的、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