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6)
- 2023(10058)
- 2022(8714)
- 2021(8155)
- 2020(6935)
- 2019(15925)
- 2018(15787)
- 2017(30331)
- 2016(16423)
- 2015(18478)
- 2014(18177)
- 2013(17885)
- 2012(16363)
- 2011(14784)
- 2010(14873)
- 2009(14092)
- 2008(13813)
- 2007(12695)
- 2006(10619)
- 2005(9352)
- 学科
- 济(63178)
- 经济(63106)
- 管理(47189)
- 业(44077)
- 企(36730)
- 企业(36730)
- 方法(30980)
- 数学(26564)
- 数学方法(26289)
- 农(18082)
- 中国(16910)
- 财(16781)
- 业经(14459)
- 学(14016)
- 贸(13577)
- 贸易(13575)
- 易(13196)
- 理论(11952)
- 制(11888)
- 农业(11741)
- 地方(11631)
- 和(11052)
- 务(10617)
- 财务(10592)
- 财务管理(10561)
- 技术(10409)
- 银(10011)
- 银行(9990)
- 企业财务(9909)
- 融(9697)
- 机构
- 学院(232366)
- 大学(231680)
- 济(91862)
- 管理(90740)
- 经济(89851)
- 理学(78290)
- 理学院(77462)
- 管理学(76108)
- 管理学院(75668)
- 研究(72554)
- 中国(54206)
- 京(47250)
- 科学(44975)
- 财(42799)
- 农(36955)
- 所(35907)
- 中心(35092)
- 财经(34522)
- 江(34500)
- 业大(33731)
- 研究所(32691)
- 范(31374)
- 经(31217)
- 师范(31089)
- 农业(29326)
- 北京(29081)
- 经济学(28407)
- 州(28002)
- 经济学院(25888)
- 院(25657)
- 基金
- 项目(155169)
- 科学(122206)
- 研究(116195)
- 基金(111435)
- 家(95797)
- 国家(95003)
- 科学基金(81962)
- 社会(72971)
- 社会科(69077)
- 社会科学(69055)
- 省(61788)
- 基金项目(59296)
- 教育(54881)
- 自然(51883)
- 划(51647)
- 自然科(50711)
- 自然科学(50696)
- 编号(50083)
- 自然科学基金(49775)
- 资助(44575)
- 成果(41209)
- 重点(34719)
- 部(34280)
- 创(33204)
- 课题(33046)
- 发(33023)
- 项目编号(31222)
- 创新(30858)
- 科研(29921)
- 教育部(29840)
共检索到330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吴江 金妙 陈君
[目的/意义]在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和趋势下,科研人员的跨学科研究行为促进了知识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共享与流动。以基金领域为视角,研究学科知识流动,以期为基金管理工作提出建议。[方法/过程]提出基于基金代码共现的学科知识流动强度测量方法,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193 517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据构建学科知识流动网络,探究网络的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学科层次内知识流动路径。[结果/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学科知识流动网络是无标度网络,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的规模和结构都发生显著的变化,网络中重要节点呈非稳态;不同学部之间,存在若干条较为重要的知识流动路径;在某一个学部内,具有较广影响力的一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晓艺 杨立英
[目的/意义]在科研过程中,知识流动的内容是多样的,而学科知识流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从区别于基于引文的学科知识流动分析角度,从科研合作角度出发,期望从合著论文中分析出因科研合作过程而产生的学科知识流动特征。[方法/过程]基于合著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学科分布确定此论文的多学科共现属性,并根据此属性构建合著论文的多学科共现网络,即基于合著论文的学科流动网络。通过网络的整体特征和网络的节点特征两个方面对合著论文的学科流动网络进行特征分析。其中,网络整体特征包括学科流动的广泛性、学科流动的有效性、学科流动的新颖度、学科流动的流通度;网络节点(即学科节点)特征包括学科流动的核心性、学科流动的连续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晓艺 杨立英
从科研合作角度出发,学科知识流动是指科研学者在共同的科研过程中,将相同或不同的学科知识融合、最终产生新知识的过程。基于这一理论,运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设定恰当的计量指标,以药物化学学科为例,以独著论文中的学科知识流动表现为基础,对比分析科研合作视角下的学科知识在学科内与学科外的流动表现及其变化。最后对中国、美国、日本3个国家在此领域中表现出来的学科知识流动差异进行分析,展示各个国家药物化学领域的学科知识流向及其研究动态变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陈向东
介绍信息行为的概念、要素和过程,探讨基于信息行为的跨学科协作的概念性框架。从信息行为视角出发,比较网络环境下三种应用于跨学科知识共享的非正式交流工具:Blog、Wiki和开放本体导航工具,指出它们具有不同的社会网络联结方式、内容组织方式和使用方便程度,适用于跨学科协作的不同阶段;若要发挥它们在跨学科知识共享中的更大作用,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宋凯 李秀霞 赵思喆 刘超
[目的/意义]展现一个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的完整过程,揭示学科知识发展的来龙去脉。[方法/过程]利用国际权威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依据Web of Science学科类别划分标准,以Information Science&Library Science(以下简称ISLS)为例,选择2006-2010年和2011-2015年两个时间段,建立三个数据集(施引文献集、原始文献集、被引文献集),利用双图叠加可视化的方式探析ISLS与其他学科在期刊层面的知识吸收过程;利用知识扩散广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新鹤
本文简单介绍了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两种主要研究方法:链接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并在知识地图的基础上提出网络学科知识地图及其构建意义,探讨了链接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在网络学科知识地图构建中的应用。
关键词:
网络学科知识地图 链接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立频
结合私有云和混合云理论,围绕公安学科知识网络云平台建设目标,论述了公安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公安资讯网的系统设计,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学科知识网络平台的实现策略。该策略适合于构建基于学科知识挖掘的行业信息服务网络,能将散落在互联网中的学科知识通过网络抓取与数据挖掘,形成一个依托于云存储的动态更新的学科知识服务体系。
关键词:
云服务 学科知识 知识网络 平台建设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佳鑫 熊回香 陈勇跃
[目的/意义]对跨学科知识流动现象进行探析,测度不同流动阶段的知识特征并对知识进行分类。[方法/过程]将跨学科知识流动划分为知识流入、概念创新与知识反流阶段,通过学科交叉分析、知识突现分析、跨学科引用分析以及概念同配性分析测度知识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并基于特征差异将知识划分为借鉴型、同化型、创新型、差异型4种类型。[结果/结论]从知识流动视角认知跨学科知识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并将其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理解跨学科知识在不同学科内的概念差异并预测其发展方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牟冬梅 郑晓月 王萍 赵丹宁 李茵
[目的]凝练社会网络分析在学科知识结构上的研究范式,明晰研究方法,指明研究趋势。[方法]对国内外文献计量学界近5年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学科知识结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分析与对比。[结果]认为在该领域当前研究凸显两种研究范式,即从浅层次揭示学科知识结构的表象法和深层次揭示学科知识结构的内涵法。[结论]文献计量学依旧是揭示学科知识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社会网络分析以此作为支撑进行知识结构的呈现和知识网络与知识地图的构建;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既可以从文献的表面特征间接揭示学科发展趋势、发现核心作者和核心思想等,也可以基于挖掘文献内容和内涵直接揭示学科知识流动、构建知识地图、发现隐性知识等;而从表象...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茗君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构建学科知识服务平台是新形势下重点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图书馆生存之根本。本文从分析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入手,以学科为基础,依靠高校的资源和人力优势,构建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平台。
关键词:
图书馆 知识服务 学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顾东蕾
通过文献调研和归纳演绎的方法,对照理论基础的涵义及其作用,诠释知识场理论、知识生命周期理论、知识链接理论和知识地图理论完全具备作为学科知识网络理论基础的客观条件;指出知识场理论演化形成学科知识场域,知识生命周期理论演化形成学科知识发展网络,知识链接理论演化形成学科内主题知识链接网络,知识地图理论演化形成学科知识图谱;得出学科知识网络的理论基础为知识场理论、知识生命周期理论、知识链接理论和知识地图理论的结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泽 叶光辉 毕崇武 贠婕
[目的/意义] 为改变以往引文网络主路径相关研究将所有学术文献及其之间引用关系一视同仁而忽略连边语义信息的做法,文章设计一种引文内容视角下的知识流动主路径提取方法。[方法/过程] 首先通过一种引文内容视角下的知识流量计算方法计算节点之间的知识流量;然后从引用行为的情感倾向和发生位置两个维度来判断节点间知识流动路径的类型;再通过搜索路径统计数( SPC)算法计算网络中各节点间连线被网络中所有路径遍历的次数;最后融合节点间知识流量、知识流动路径类型以及搜索路径统计数等因素来衡量该连边在网络中重要性,并基于此提取出知识流动主路径。[结果/结论] 文章以“数字人文”“数据治理”和“智库”三个主题为例,从中国知网分别获得1192、2136和6566篇文章,按照上述方法构造知识流动网络并提取出主路径。经过分析,本文得到的知识流动主路径可以很好地反映知识在引文网络中的客观流动情况,对挖掘学科内知识交流热点、促进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交流行为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俞涛 曾令奇
在"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理念基础上,按照从知识到工作的逻辑,分析基于职业导向的学科知识观:逻辑起点是应用性高深专门知识,逻辑路线是从知识到工作,逻辑终点是专业性职业;其次从学科范式构建的角度认为,基于职业导向的学科建设必须瞄准专业应用型学科,并在传统学术型学科建设范式与专业应用型学科建设范式比较的基础上,构建专业应用型学科范式,进而提出由专业应用型学科范式转换成职业导向型学科范式的设想。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谭春辉 王仪雯
[目的/意义]学科交叉融合使得学科间知识交流日益频繁,从个体引文网络和整体引文网络入手,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跨学科知识流动进行量化分析,对“新文科”背景下该领域学科的守正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2016-2020年23个学科450本期刊的论文引用关系为数据源,基于个体引文网络,从23个学科自身出发,根据学科互引关系确定模糊规则,利用Matlab进行模糊推理,确定学科知识固化程度;基于整体引文网络,运用“累积”的思想,计算学科知识累积流动率和累积影响力,根据知识流动情况划分学科类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从个体引文网络视角分析,语言学、体育学、法学综合知识固化程度较高,统计学综合知识固化程度最低;从整体引文网络视角分析,将该领域23个学科根据知识流动划分为3种类型,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累积影响力最大。研究发现“累积”思想对学科的评价效力优于直接引文分析,能够挖掘“隐藏”的学科知识流动潜在信息,为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克 张斌
[目的/意义]学科知识扩散的路径识别是衔接知识扩散网络宏观特征和微观作用模式之间的重要桥梁,文章旨在总结当前学科知识扩散网络路径识别的研究现状,分析问题并总结发展趋势。[方法/过程]文章回顾了学科知识扩散过程、主路径识别、扩散路径的语义分析与路径的结构拓展相关研究现状。[结果/结论]当前的路径识别研究主要依赖网络拓扑结构分析或语义识别,且未能揭示其他类型主题的扩散路径;认为通过网络拓扑结构分析与主题语义挖掘的融合提升路径识别研究的精度,和通过识别反映学科知识扩散多样性的多类主题提升路径识别研究的广度是未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