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02)
2023(7123)
2022(5952)
2021(5300)
2020(4381)
2019(9653)
2018(9216)
2017(17128)
2016(9513)
2015(10159)
2014(9617)
2013(9558)
2012(8942)
2011(8043)
2010(7950)
2009(7227)
2008(6965)
2007(6240)
2006(5487)
2005(4777)
作者
(32225)
(26985)
(26782)
(25009)
(17066)
(13176)
(11758)
(10620)
(10532)
(9497)
(9461)
(8965)
(8881)
(8698)
(8440)
(8434)
(8309)
(8042)
(7938)
(7800)
(7086)
(6669)
(6373)
(6231)
(6221)
(6000)
(5836)
(5767)
(5575)
(5565)
学科
(35491)
经济(35442)
管理(26583)
(25414)
(19467)
企业(19467)
方法(16218)
数学(14530)
数学方法(14390)
(11125)
(9906)
(9630)
中国(9141)
(8553)
贸易(8552)
(8354)
业经(8152)
农业(7750)
(6590)
环境(6237)
技术(6122)
地方(5902)
(5780)
财务(5777)
财务管理(5764)
企业财务(5482)
(5224)
银行(5178)
(5110)
(5054)
机构
大学(138400)
学院(136210)
(53730)
研究(53147)
经济(52683)
管理(49630)
理学(43571)
理学院(43005)
管理学(42103)
管理学院(41906)
(39214)
中国(37973)
科学(37442)
农业(32148)
(30449)
业大(30244)
(29682)
研究所(27684)
中心(23276)
(22434)
农业大学(21316)
(20634)
(19106)
(18931)
北京(18555)
财经(18249)
科学院(17878)
(17276)
(16964)
(16808)
基金
项目(101624)
科学(78366)
基金(75007)
(71328)
国家(70788)
研究(62731)
科学基金(58074)
自然(41865)
自然科(40917)
自然科学(40898)
社会(40354)
自然科学基金(40201)
基金项目(40033)
(39452)
社会科(38301)
社会科学(38287)
(35009)
资助(30037)
教育(27763)
重点(23653)
计划(23181)
编号(22382)
(21820)
(21482)
(21359)
科技(20919)
科研(20663)
创新(20109)
(19842)
(18078)
期刊
(54348)
经济(54348)
学报(35643)
研究(34709)
(34507)
科学(28642)
中国(27761)
大学(24698)
农业(24137)
学学(23889)
管理(17019)
(16423)
(13571)
业大(11277)
(10161)
金融(10161)
农业大学(9835)
经济研究(9632)
教育(9403)
业经(8878)
(8854)
技术(8828)
财经(8780)
资源(7633)
科技(7612)
(7552)
问题(7474)
中国农业(7128)
(6458)
林业(6435)
共检索到195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林林  沈明星  全坚宇  闻育琴  沈园  陶玥玥  施林林  陆长婴  
为探究基肥施入深度对化肥利用率和水稻生长及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设置不施肥(T1)、基肥施入深度0(T2)、5 cm(T3)、10 cm(T4)、15 cm(T5)5个处理,对比研究基肥施入深度对机直播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施入深度对各生育期水稻叶生物量无明显影响,对成熟期茎生物量影响明显,基肥表施和深施5 cm时可显著增加水稻茎生物量,深施10,15 cm时,茎生物量明显低于基肥表施(P<0.05);不同生育期水稻叶的氮、磷、钾吸收量受基肥施入深度的影响不明显,但成熟期茎的氮、磷、钾吸收量因基肥施入深度差异显著(P<0.05);氮素和钾素收获指数受基肥施入深度影响显著(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国伟  谈桂露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目的】探讨麦秸秆还田与施氮技术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氮肥利用效率的表现。【方法】以直播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进行大田对比试验,设置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测定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无论是SSNM还是FFP,与秸秆未还田相比,秸秆还田降低了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了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增加了产量,改善了稻米的外观品质与蒸煮品质。与FFP相比,SSNM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降低了稻米蛋白质含量,改善了稻米的食味性。秸秆还田结合SSNM增大了籽粒最大灌浆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缩短了活跃灌浆期,增加了粒重,并提高了氮收获指数、氮肥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侯慧芝  张绪成  尹嘉德  方彦杰  王红丽  于显枫  马一凡  张国平  雷康宁  
【目的】为优化西北旱作区春小麦施肥量及施肥方式,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法】于2018—2020年开展大田试验,以陇春35号为供试品种,设4个处理,分别为氮肥常量浅施(PM)、氮肥减量浅施(PM-N)、氮肥减量深施(PMD)和氮肥减量分层施肥(PMA),测定春小麦不同生育期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冠层温度、叶面积指数、产量等指标,计算土壤贮水量、阶段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植株氮素累积量和氮肥偏生产力等,从土壤水分-冠层发育-产量角度揭示化肥分层和深施对土壤水肥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PMA和PMD处理显著调节春小麦生育期耗水进程。苗期到拔节期,PMA和PMD处理在0—300 cm的耗水量较PM处理分别提高11.8—20.4 mm和15.1—25.4 mm,较PM-N处理分别提高10.7—14.6 mm和9.3—20.0 mm;抽穗到灌浆期,较PM处理分别提高15.1—39.8 mm和16.5—26.5 mm,较PM-N处理分别提高18.1—48.7 mm和19.5—35.4 mm。PMA和PMD处理在春小麦生育期的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分别较PM处理平均提高7.2%和4.2%、23.0%和19.4%、34.6%和17.8%,较PM-N处理平均提高7.6%和5.4%、17.7%和10.8%、38.5%和23.4%;PMA处理拔节后和PMD处理抽穗后的冠层温度分别较PM处理降低8.5%和4.5%,较PM-N处理降低8.6%和4.8%。PMA和PMD处理穗粒数较PM处理平均提高4.3%和4.0%,较PM-N处理平均提高4.8%和4.2%;公顷穗数较PM处理平均提高10.1%和6.2%,较PM-N处理平均提高11.0%和7.8%。PMA和PMD处理的产量、WUE、植株氮素累积量、氮肥偏生产力较PM处理分别提高10.5%和5.1%、11.8%和6.2%、48.0%和35.7%、38.2%和31.3%,较PM-N处理分别提高15.7%和10.0%、14.1%和8.0%、51.8%和40.4%、15.7%和10.0%。PMA处理较PMD处理增产5.2%,WUE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4.8%和5.2%。PM-N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较PM处理提高21.0%(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明岗  李冬初  李菊梅  秦道珠  八木一行  宝川靖和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南方双季稻地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下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效应。【方法】在湖南双季稻区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稻田上进行连续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氮肥(PK)、施用等量氮磷钾养分的有机肥(猪粪,M)、化肥(NPK,氮肥为尿素)及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NPKM,化肥有机肥氮各占一半)水稻地上部养分吸收量、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结果】化肥有机肥配施有利于水稻稳产高产,产量(12.2t·ha-1·a-1)最高,比不施氮肥对照的产量(7.3t·ha-1·a-1)增加68%;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水稻中后期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提高单位面积总穗数和穗粒数。化肥有机肥配施的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文立  肖文芳  廖宜涛  张青松  魏国粱  廖庆喜  
研制一种犁式正位深施肥装置,采用类铧式犁面开沟,施肥犁柱中间落肥,与油菜联合直播机旋耕装置相配合,可实现正位深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对类铧式犁面、施肥犁柱、犁侧板等结构进行设计,分析确定起土曲面与导土平面的结构参数,采用室内数字化土槽试验考察前进速度对施肥深度和施肥后沟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前进速度为1.1、2.2、3.3km/h下,施肥深度合格率达到95%,稳定性系数在90.37%以上。将犁式施肥装置安装于油菜联合直播机的田间试验表明,犁式施肥装置田间施肥深度合格率为94%,各行稳定性系数为96.87%。对正位深施肥和带状混施的2种施肥方式下播种的油菜苗期根系和产量分析表明,用犁式施肥装置正位深施肥有利于油菜根系生长和产量提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炜  孙志贵  田贺培  张运波  卢碧林  
为研究不同播种和施肥方式下直播水稻分蘖特征和产量状况,以全两优681、荃优华占和黄华占为试验材料,在江汉平原稻麦两熟制耕作制度下,设置2种播种方式(机械直播和人工撒播)和施肥方式(4次施肥和3次施肥),研究了直播稻成蘖和成穗特征及产量表现。结果显示:各处理一次分蘖成蘖主要叶位为1/0至6/0,3/0至6/0叶位的成蘖率较高,二次分蘖叶位为2/1、3/1和2/2,3/1叶位成蘖率最高;2/0到5/0叶位是一次分蘖成穗优势叶位,2/1和3/1是二次分蘖的主要成穗叶位;一、二次分蘖成蘖和成穗率方面,机械直播稻高于人工撒播稻,4次施肥直播稻高于3次施肥直播稻;各处理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净干物质积累量趋势一致,机械直播稻高于人工撒播稻,4次施肥直播稻高于3次施肥直播稻;分蘖至拔节期各处理叶绿素呈下降趋势,机械直播稻高于人工撒播稻,4次施肥高于3次施肥;机械直播稻和4次施肥直播稻的穗部性状优于人工撒播稻和3次施肥直播稻;从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来看,各处理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机械直播稻产量显著高于人工撒播稻,4次施肥的直播稻产量显著高于3次施肥的直播稻,除了有效穗数外,其他构成要素趋势与产量表现基本一致。综上,不同播种和施肥方式下,直播稻分蘖特性存在明显差异,机械直播稻和4次施肥下的直播稻的一、二次分蘖成穗率高,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干物质积累量大,穗部性状占优势,产量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文杰  罗嘉润  刘伟  张大弘  李燕丽  卢碧林  
为探索机插水稻一次性侧深基施的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以水稻品种“全两优鄂丰丝苗”为材料,设置不施肥(N0)、控释肥一次性侧深基施(N1)、控释肥减氮10%一次性侧深基施(N2)、控释肥减氮20%一次性侧深基施(N3)和传统施肥(CK)处理,测定水稻分蘖动态、主要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积累量、齐穗期根系指标、氮素利用效率与产量,研究控释肥一次性侧深施对水稻生长、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K相比,处理N1、N2显著增产12.99%~14.85%和5.47%~6.09%,处理N3产量与CK差异不显著,对施肥量和产量拟合后分析,在减氮18.72%时与CK产量持平。与CK相比,控释肥一次性侧深施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成穗率、提高了生育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并扩大了根系的分布范围,处理N1、N2和N3与处理CK相比,分别提高氮素表观利用率1.21%~46.57%、氮素农学利用率18.85%~61.73%、氮素生理利用率8.90%~17.71%和偏生产力12.99%~23.61%。研究结果表明,控释肥一次性侧深施促进了根系生长,增加水稻有效穗数,提高了氮素利用效率且大幅较少施肥次数,在减氮18.72%的范围内,可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雄飞  王在满  罗锡文  臧英  莫钊文  杨文武  张明华  
根据水稻同步深施肥精量穴播技术的要求,设计了2BD-3.0型同步侧位深施肥水稻精量穴播机,可一次性完成开沟、起垄、播种、深施肥、覆土盖肥等工序,测试分析了该机具的田间排肥性能,调查研究了机械深施肥和人工习惯施肥处理下水稻扬花期不同土层中的养分分布。田间排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在不同作业速度(0.1~1.3m·s~(-1))下单位面积施肥量均匀稳定,且不受机具作业速度影响,能满足实际生产中对不同施肥量的需求。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就杂交稻天优998和常规稻玉香油占2种供试验品种,在扬花期机械深施肥处理在0~5,5~10cm土层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人工习惯施肥处理,呈显著性差异;在整个耕作层(0~20cm)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机械深施肥处理均高于人工习惯施肥处理,增幅分别为2.74~9.07,8.81~15.09,19.01~48.40mg·kg~(-1),说明采用该机具进行机械深施肥作业将有利于提高土壤保肥能力,具有节约肥料用量的潜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圣刚  莫钊文  罗锡文  王在满  田华  段美洋  唐湘如  
以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和超级常规稻玉香油占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机械同步深施肥不同施肥量对直播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 500kg/hm2范围内,施肥可以显著增加培杂泰丰和玉香油占的收获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可以显著增加水稻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提高叶片SPAD,增加干物质积累总量,从而明显改善水稻群体质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莫钊文  潘圣刚  王在满  罗锡文  田华  段美洋  唐湘如  
以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和超级常规稻玉香油占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精量穴直播水稻机械深施肥对水稻稻米品质、肥料(N、P、K)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深施缓释肥对稻米品质和水稻N、P、K总积累量的影响因施肥量和品种而异。在0~1 500 kg/hm2范围内,增施机械深施缓释肥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粒率。水稻N、P、K总积累量及每100 kg稻谷需N、P、K量与稻米碾磨品质、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与垩白粒率呈负相关。N、P、K稻谷生产效率和干物质生产效率表现出相反趋势。机械深施缓释肥1 200 kg/hm2(F1)是获得较优的品质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小林  刘强  荣湘民  谢桂先  张玉平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不施肥、化肥、猪粪堆肥代替10%、20%、30%化肥、猪粪代替20%化肥、沼肥代替20%化肥和稻草代替10%化肥8个处理,研究猪粪堆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堆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能够显著增加水稻每穗籽粒数和实粒数,提高水稻籽粒产量,促进水稻养分的累积,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早稻产量以猪粪堆肥代替20%化肥处理最高,为5 662.4 kg/hm2,较化肥处理增产8.5%;晚稻产量以猪粪堆肥代替10%化肥处理最高,为6 301.7 kg/hm2,猪粪堆肥代替10%、20%、30%化肥处理分别比化肥处理增产12.5%、11.6%和5.8%;早晚稻氮肥利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义月  李阳  汪本福  张枝盛  杨晓龙  张作林  程建平  
为研究不同的氮肥运筹处理对机直播水稻的产量、稻米品质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机械直播条件下,以南粳9108和黄华占为材料,在大田总氮量210 kg/hm~2的条件下,设置3种不同的氮肥运筹,基肥∶分蘖肥∶幼穗分化肥分别为N1(5∶2∶3)、N2(3∶4∶3)、N3(无∶6∶4),并以不施氮肥(N0)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南粳9108和黄华占都在基肥∶分蘖肥∶幼穗分化肥为3∶4∶3时产量最高,分别为9 691.2、11 596.1 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随着穗肥比例的增加而升高,表现为N3>N2>N1,垩白率、垩白度随穗肥比例的增加而降低,表现为N1>N2>N3。水稻各个生育时期在3∶4∶3的处理下,氮素吸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并且氮素农学利用率、氮肥利用率表现为N2>N3>N1。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氮肥运筹N2(3∶4∶3)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而N3(无∶6∶4)处理显著提高稻米营养品质和外观品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汤海涛  马国辉  罗锡文  曾山  许文燕  龙继锐  胡承伟  马付建  
本文以习惯全层施肥为对照,借助机械精量穴直播定位深施肥机具,研究了超级杂交早稻机械精量穴直播与缓释肥一次性定位深施技术配套对超级杂交早稻生长、产量和氮肥利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在精量穴直播条件下,缓释复合肥机械定位深施肥有利于保持水稻生长后期的养分稳定供应,缓释复合肥机械定位深施肥比习惯全层施肥(对照)处理增产630kg/hm2-924.75kg/hm2,增幅10.3%-16.5%,增产效果明显,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4.2 ̄7.9 kg/kg N,增幅29.0% ̄51.2%;氮素利用率绝对值提高17.3%,增幅42.6%;氮收获指数增加9.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兴  李再明  谢坚  廖育林  杨曾平  鲁艳红  聂军  曹卫东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连续5年紫云英利用后不同化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稻谷经济效益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CK:不施紫云英和化肥(对照);处理CF:不施紫云英,施100%化肥(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50、75、120 kg/hm2);处理A1:紫云英(22 500 kg/hm2,下同)+100%化肥+100%磷肥;处理A2:紫云英+80%氮、钾肥+100%磷肥;处理A3:紫云英+60%氮、钾肥+100%磷肥;处理A4:紫云英+40%氮、钾肥+100%磷肥。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紫云英利用后化肥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与CF相比,处理A2的早稻产量提高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兴  谢坚  廖育林  杨曾平  鲁艳红  徐文仕  涂赛军  聂军  曹卫东  
通过连续4年定位大田试验,研究基于紫云英利用下的不同化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稻谷经济效益、氮素累积量以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紫云英利用(22 500 kg/hm2)下,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可以提高水稻两季总产量,其中减少20%和40%化肥施用量处理比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处理分别增产2.37%和3.34%,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0∶7∶3处理的增产效果次之;②紫云英利用后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可增加水稻产值,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的处理能增加水稻年平均产值3.0%,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0∶7∶3的处理增加年平均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