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88)
2023(6943)
2022(5640)
2021(5487)
2020(4528)
2019(10380)
2018(9927)
2017(18627)
2016(10026)
2015(11080)
2014(10804)
2013(10979)
2012(10394)
2011(9596)
2010(9445)
2009(8651)
2008(8703)
2007(7601)
2006(6315)
2005(5892)
作者
(29198)
(24554)
(24262)
(23406)
(15437)
(11829)
(11005)
(9515)
(9283)
(8688)
(8609)
(8050)
(7987)
(7986)
(7887)
(7541)
(7225)
(7065)
(7006)
(6924)
(6161)
(6032)
(5934)
(5526)
(5486)
(5461)
(5440)
(5093)
(5016)
(5009)
学科
(44223)
经济(44183)
管理(25460)
(24387)
方法(21080)
数学(19277)
数学方法(19148)
(18699)
企业(18699)
中国(15440)
(11094)
贸易(11089)
(10946)
(10654)
(10404)
(8968)
(8656)
(8094)
银行(8078)
(7833)
业经(7812)
(7654)
金融(7654)
农业(6729)
(6284)
关系(6188)
环境(6131)
(6130)
(6114)
财务(6106)
机构
大学(148248)
学院(143854)
(69435)
经济(68405)
研究(58026)
管理(51433)
中国(44698)
理学(44310)
理学院(43764)
管理学(43121)
管理学院(42838)
科学(33457)
(31955)
(30769)
(29673)
研究所(27304)
(25862)
财经(25165)
中心(25098)
经济学(23937)
(23418)
经济学院(21583)
北京(20759)
农业(20696)
(20642)
业大(20608)
财经大学(19239)
(18851)
科学院(18237)
(18021)
基金
项目(98780)
科学(78525)
基金(75965)
研究(69132)
(68687)
国家(68236)
科学基金(56964)
社会(47462)
社会科(45276)
社会科学(45266)
基金项目(38804)
自然(35980)
自然科(35239)
自然科学(35225)
自然科学基金(34666)
(33501)
资助(32097)
教育(31403)
(30658)
(24252)
编号(24043)
重点(22897)
国家社会(22034)
中国(22029)
(21091)
教育部(20766)
(20294)
成果(20275)
(19574)
科研(19282)
期刊
(69879)
经济(69879)
研究(46079)
中国(29220)
学报(26473)
科学(23692)
(23304)
(22954)
大学(19771)
管理(19394)
学学(18666)
农业(16316)
(14291)
金融(14291)
经济研究(13503)
财经(13496)
教育(12612)
(11819)
(10902)
技术(10073)
(10071)
国际(9896)
世界(9879)
问题(9749)
业经(8219)
统计(7422)
技术经济(6951)
(6836)
(6460)
业大(6046)
共检索到217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生龙  胡鞍钢  
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投资既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又可以通过溢出效应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在许多文献中得以验证,而国内有关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和溢出效应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收集中国各省份1988—2007年的面板数据来验证三大网络性基础设施(即交通、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溢出效应;能源基础设施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这主要是由我国的能源使用效率低所决定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将会继续加速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从而形成未来我国持续、稳定高增长的强大动力。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蒋冠宏  蒋殿春  
本文基于2000-2007年29个省区的21个行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基础设施依赖对产业增长的影响,并构建倍差(different-in-different)非线性计量模型,利用"比较优势理论"检验了地区基础设施和产业优化配置问题。通过检验我们发现,交通、邮电信息类基础设施对产业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能源基础设施对产业增长影响不显著。进一步检验,我们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存在配置扭曲现象,而邮电信息基础设施与产业优化配置明显。最后,利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结论仍然稳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琪  汤玉刚  
公共品的供给是否实现了财政资源配置的社会最优是评价政府行为的重要标准,在国外研究中房地产市场与公共品供给的互动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检验方法。本文借鉴这一"资本化"原理来说明中国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否处于"过度"供给状态。以交通基础设施为例,利用城市层级数据的静态和动态面板回归分析,实证发现目前基础设施能够显著地"资本化"到城市商品房价格中去,人均道路面积每增加1%,住宅的平均价格将会上涨0.12%。这意味着道路基础设施的供给仍然低于"帕累托"有效水平,地方政府仍然需要致力于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以增进社会福利,在财政资源有限的约束下可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来缓解融资约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森圣  张宗益  
关键词: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金花   朱承亮  
当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微观企业创新的赋能效应日益凸显,逐步成为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创新具有明显的赋能效应,进一步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提质增效。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强化企业数字化投资和数字技术应用双重路径促进企业创新;且企业人力资本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发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而企业融资约束水平越高越不利于发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创新提质增效和非制造业企业创新增效;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成熟期企业创新提质增效,而对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创新提质增效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拓展了数字基础设施微观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对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对企业创新提质增效的赋能效应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飞  曾福生  
文章基于2000—2013年中国29省、区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选取农业基础设施规模(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值)作为转换变量,分析了农业基础设施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旱涝保收比率(旱涝保收面积/耕地面积)作为转换变量的替代变量对模型稳定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基础设施规模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非线性关系,发生门槛转换的位置为54.72%;当跨越门槛位置后,提高农业基础设施规模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将由正向转变为负向,转换过程相对缓慢。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施震凯  
本文基于卫星监测的PM2.5浓度数据,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从新方法、新视角和新维度衡量了交通基础设施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存量的增长能够有效降低雾霾污染程度,即便是在考虑了诸多其他因素时,这种影响效应也能被显著地识别出来。在区分不同交通模式后,发现公路运输是雾霾污染的重要来源,但以铁路、轨道交通等为代表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则有效缓解了雾霾现象,这一结论在各地区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明  
文章分析了网络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的两面性,并通过门限面板回归模型、由四种不同空间权重矩阵构成的空间杜宾模型对网络基础设施的两面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确实具有门限效应;在四种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的空间杜宾模型中交通基础设施和电信基础设施均对其他区域的创新能力产生了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穷志  陈澄  
文章以省域异质性为研究视角,在面板协整分析的基础上构建ECM模型,以PMG方法研究了省际基础设施对地方经济增长的长短期效应。实证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在考虑地方异质性导致的短期效应差异化前提下,基础设施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平均短期影响并非明显的正向效应,但是从长期来看,省域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有一个收敛的显著正向关系。此外,资本存量、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因素也对地方经济增长的长短期有不同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关键环节,其发展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支撑作用。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趋势。本文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创建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DID模型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呈显著促进作用,主要推动商贸流通业规模化和数字化发展,同时提高商贸流通业效率,从而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并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宗刚  崔华涛  
利用扩展的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根据北京、天津和河北三省市的相关数据,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溢出效应,证明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方方  雷丽萍  杨旭宇  
本文基于2003~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基础设施提升对金融集聚的总体影响。结果表明: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基础设施提升是促进金融集聚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并对其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对本地的金融集聚起促进作用的同时抑制临近城市的金融集聚。本研究评估了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提升对金融集聚的影响程度,以期对现有研究金融集聚、粤港澳大湾区系列文献作进一步的拓展与补充。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宋德勇  陶相飞  
利用2004~2016年我国地级市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土地财政会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价间接影响产业升级。一方面,土地财政能够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土地财政也会推动房价上涨,抑制产业升级。分区域对比发现,房价越高的地区,土地财政对产业升级的抑制作用越强。以房价作为门槛变量,发现土地财政与产业升级关于房价存在着双门槛。当房价较低时,土地财政对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随着房价上涨,土地财政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会不断变小;当房价过高时,土地财政对产业升级具有抑制作用。因此,政府应该缩小土地财政的规模、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积极出台措施抑制房价上涨,提高土地财政的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程传超  冯其云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公路、铁路(高铁)、航空、港口、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定量方式厘清基础设施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内在关联机制,对我国协调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对外贸易结构,进而促进对外贸易转型意义重大。可通过荟萃(Meta)分析方法对相关文献中的定量观点进行综合分析,以量化基础设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基础设施对国际贸易效应的显著性为因变量,应用64篇重要文献的594个效应值,从样本特征、研究方法、国际贸易测量方法、基础设施测量方法、研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样本结构、模型说明、出版性质、文献权重九个层面入手检验调节变量对实证结果的影响,发现基础设施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结果会受到各研究特征的影响,即随着调节变量的改变,基础设施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会产生差异。其中,当文献检验模型使用工具变量法、采用出口衡量国际贸易水平、以公路和铁路衡量基础设施、检验发达地区经济水平、不包含汇率时,有助于促使基础设施对国际贸易产生显著影响或显著正向影响。因此,为更加充分地发挥基础设施在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一方面要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世界各国基础设施网络无缝对接的发达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调节、企业化运作的高效基础设施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投资建设效率,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磊   李吉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微观层面的具体体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其提供了有力支撑。基于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并通过创新激励和信贷融资渠道实现;CEO信息技术背景和CEO风险偏好均强化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效果在具有不同产权性质、技术禀赋、生命周期阶段以及经济政策环境中的企业具有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