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2)
- 2023(10918)
- 2022(9407)
- 2021(8421)
- 2020(7306)
- 2019(16714)
- 2018(16174)
- 2017(30904)
- 2016(17251)
- 2015(18902)
- 2014(18751)
- 2013(18745)
- 2012(17385)
- 2011(15597)
- 2010(15716)
- 2009(14795)
- 2008(14822)
- 2007(13604)
- 2006(11603)
- 2005(10200)
- 学科
- 济(73916)
- 经济(73848)
- 管理(49532)
- 业(48830)
- 企(39486)
- 企业(39486)
- 方法(37186)
- 数学(33399)
- 数学方法(33151)
- 财(20842)
- 农(19240)
- 中国(17373)
- 学(15745)
- 贸(14931)
- 贸易(14926)
- 业经(14807)
- 易(14480)
- 地方(14076)
- 务(13666)
- 财务(13652)
- 财务管理(13625)
- 农业(13025)
- 企业财务(12991)
- 制(12433)
- 环境(11221)
- 技术(10762)
- 银(10438)
- 银行(10383)
- 融(10352)
- 金融(10350)
- 机构
- 大学(255371)
- 学院(252826)
- 济(105689)
- 经济(103603)
- 管理(96840)
- 研究(86706)
- 理学(84647)
- 理学院(83651)
- 管理学(82238)
- 管理学院(81798)
- 中国(63121)
- 科学(56340)
- 京(52984)
- 农(51998)
- 财(47118)
- 所(45383)
- 业大(43978)
- 农业(41811)
- 研究所(41780)
- 中心(39635)
- 财经(38359)
- 江(37196)
- 经(34896)
- 经济学(32935)
- 北京(32665)
- 范(31504)
- 师范(31049)
- 院(30962)
- 经济学院(30172)
- 州(29155)
- 基金
- 项目(175306)
- 科学(137216)
- 基金(129212)
- 研究(118591)
- 家(116048)
- 国家(115138)
- 科学基金(97338)
- 社会(76791)
- 社会科(73050)
- 社会科学(73021)
- 基金项目(70001)
- 省(68486)
- 自然(65956)
- 自然科(64488)
- 自然科学(64460)
- 自然科学基金(63353)
- 划(58926)
- 教育(54079)
- 资助(51826)
- 编号(45478)
- 重点(39979)
- 部(38690)
- 发(37176)
- 创(36597)
- 成果(35216)
- 计划(35007)
- 科研(34972)
- 创新(34315)
- 教育部(32417)
- 国家社会(32275)
- 期刊
- 济(108287)
- 经济(108287)
- 研究(68076)
- 学报(48321)
- 农(44898)
- 中国(43069)
- 科学(41554)
- 财(37614)
- 大学(34677)
- 学学(33325)
- 管理(32032)
- 农业(30091)
- 融(20332)
- 金融(20332)
- 技术(19494)
- 财经(19031)
- 教育(18997)
- 经济研究(18165)
- 业(17074)
- 业经(17066)
- 经(16324)
- 问题(15425)
- 版(13659)
- 技术经济(13533)
- 贸(13140)
- 科技(12352)
- 业大(12246)
- 统计(12194)
- 商业(12168)
- 资源(11640)
共检索到356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骆永民 伍文中
对FDI具有直接影响力的并非基础设施投资金额,而是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于是在一定的财力约束下,对FDI具有确切影响力的应是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估计我国31个省份1998年~2006年基础设施投资的相对效率,然后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对吸引FDI的贡献,结果显示: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对本地区吸引FDI有着显著贡献,基础设施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并不挤占相邻地区的FDI。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平
本文基于2009-2014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采用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可以显著促进该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可以促进相邻地区商贸流通水平的提升。同时,本文还发现人均收入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均对该地区和相邻地区的商贸流通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平
本文基于2009-2014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采用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可以显著促进该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可以促进相邻地区商贸流通水平的提升。同时,本文还发现人均收入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均对该地区和相邻地区的商贸流通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延 赵艳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迅速上升,基础设施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本文试图对其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2002-2014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模型,文章重点探讨了财政分权和晋升激励对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和金融环境等变量后,邻接空间权重矩阵下,财政分权和晋升激励对基础设施投资有着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溢出效应),基础设施投资对其他地区也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下,晋升激励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溢出效应不再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伦武
本文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定量分析中国及其东、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贡献。在模型中,分析了中国及其东、中、西三大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推动GDP的弹性系数,其弹性大,推动效率高,能够极大地刺激需求,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锐
本文讨论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内涵、外延和基本特征 ,构建了测算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益的计量模型 ,并对我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进行了量度和实证分析 ,最后得出了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公共基础设施 投资 效益 数量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世蓉 蒋时节 户邑
在分析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构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矩阵模型。并在对近十余年全国城镇人口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选取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计算流程,通过拟合相关关系式、对原有基础设施投资(I0)进行估计、代入矩阵模型估算出未来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从中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推论以供制定投资计划的决策者参考。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基础设施投资 需求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柳思维 徐志耀 唐红涛
公路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是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特征。使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中部6省城镇化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①公路基础设施对中部地区城镇化有显著的正向贡献,并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部地区城镇化出现"局部趋同、总体分异"的空间格局;②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高等级公路基础设施对中部地区城镇化的贡献率最高,而较低等级公路基础设施对城镇化的贡献则尚不显著,中部地区城镇化呈现出明显的"高等级公路偏好"。
关键词:
公路基础设施 城镇化 空间计量 中部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海波 胡汉辉 谢呈阳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布局、地区收入影响的空间溢出模型,利用中国29个省市区1997-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产业布局在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地区人均收入的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地区的区内与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布局、地区人均收入的影响,发现区内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都有利于促进产业在当地的集聚,进而对地区人均收入产生正向效应,但是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而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在东部地区会促进产业集聚,进而推动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但在中西部地区可能会导致产业转移,对人均收入的增长产生抑制效应,而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海波 胡汉辉 谢呈阳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布局、地区收入影响的空间溢出模型,利用中国29个省市区1997-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产业布局在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地区人均收入的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地区的区内与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布局、地区人均收入的影响,发现区内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都有利于促进产业在当地的集聚,进而对地区人均收入产生正向效应,但是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而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在东部地区会促进产业集聚,进而推动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但在中西部地区可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董利
改革开放20年中,中国经济增长与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增加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基于这一事实,以及中国在十五计划中提出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规划,本文在一个特定的成本函数框架中,即生产成本取决于工资、资本成本(以利率表示)和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价值,从基础设施对工业生产率、生产成本以及成本结构的角度,实证验证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工业发展效率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一般地,电力设施供给的增加将会减少工业生产的成本,而交通运输和通信则倾向于增加工业部门生产成本。(2)就电力设施而言,基础设施的供给是工业生产中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替代品。但交通运输和通信设施则比较复杂.它与劳动力是互为补充,而与资本互为替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康丽丽
针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投资效率不高的问题,在总结前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各省2008-2017年城镇化背景下的基础设施投资进行了投入产出效率分析,得出了全国全要素生产率和各省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并借助ArcGIS和Geoda工具进一步对TFP、Tech、Effch、Sech、Pech的变动进行空间集聚特征分析和空间分布趋势分析。文章认为,10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态势;各省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比较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呈现正相关态势;全国已经形成了京津冀地区和西部地区为主的"双核"空间分布模式,并呈现"多核"空间分布模式的发展趋势;东西部地区梯形差距已不明显,但东部地区仍处于领先地位。基于此对各省基础设施投资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指导未来城镇化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国定 李来儿
通过回归分析法、投入产出法、常规分析法分析和论证了山西省基础设施的地位和作用 ,旨在为政府部门制定计划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基础设施 经济增长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宗刚 张雪薇 张江朋
本文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首先检验在不同空间权重下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相关性,然后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来分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对经济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市)基础设施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地理距离权重相比0-1空间权重和地理距离空间权重对经济集聚的影响更为显著。铁路则存在较弱的影响,而且对本地经济集聚的作用不显著;公路对经济集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而且高等级公路对经济集聚的贡献度最高。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空间相关性 经济集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志 周浩
文章利用199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模型中加入不同经济意义空间权重矩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多地通过经济联系发生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第二产业的空间溢出大于对第三产业的空间溢出,基于产业结构的空间溢出大于基于市场规模的空间溢出。此外,我国铁路溢出效应存在边际报酬递增的特征,而公路溢出效应则呈现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