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26)
- 2023(17818)
- 2022(15034)
- 2021(13655)
- 2020(11614)
- 2019(25713)
- 2018(24886)
- 2017(47685)
- 2016(25468)
- 2015(27740)
- 2014(27239)
- 2013(26777)
- 2012(24540)
- 2011(21925)
- 2010(21627)
- 2009(19600)
- 2008(18700)
- 2007(16086)
- 2006(13954)
- 2005(12214)
- 学科
- 济(118801)
- 经济(118684)
- 管理(72335)
- 业(66898)
- 企(54225)
- 企业(54225)
- 方法(49496)
- 数学(44142)
- 数学方法(43606)
- 中国(27662)
- 农(27626)
- 财(27358)
- 地方(26285)
- 学(25036)
- 业经(23472)
- 农业(19305)
- 制(18602)
- 贸(18562)
- 贸易(18554)
- 易(17960)
- 环境(17371)
- 务(16785)
- 财务(16741)
- 财务管理(16705)
- 地方经济(15922)
- 技术(15917)
- 企业财务(15913)
- 融(15582)
- 金融(15579)
- 和(15384)
- 机构
- 大学(357798)
- 学院(357103)
- 济(154091)
- 经济(151230)
- 管理(135599)
- 研究(126542)
- 理学(118449)
- 理学院(117081)
- 管理学(114842)
- 管理学院(114216)
- 中国(92584)
- 科学(79896)
- 京(73930)
- 财(67132)
- 农(65599)
- 所(64119)
- 研究所(58989)
- 中心(57285)
- 业大(57111)
- 财经(54477)
- 江(52021)
- 农业(51933)
- 经(49853)
- 经济学(48750)
- 院(46343)
- 范(45332)
- 北京(45257)
- 师范(44691)
- 经济学院(43796)
- 财经大学(40828)
- 基金
- 项目(254351)
- 科学(201461)
- 基金(188668)
- 研究(176007)
- 家(168805)
- 国家(167509)
- 科学基金(143139)
- 社会(115987)
- 社会科(110151)
- 社会科学(110122)
- 基金项目(99981)
- 省(98425)
- 自然(95159)
- 自然科(93055)
- 自然科学(93024)
- 自然科学基金(91369)
- 划(84230)
- 教育(80483)
- 资助(76247)
- 编号(66491)
- 重点(58412)
- 部(56096)
- 发(55232)
- 创(53208)
- 成果(51608)
- 创新(49968)
- 科研(49923)
- 国家社会(49727)
- 计划(48614)
- 教育部(47763)
- 期刊
- 济(164016)
- 经济(164016)
- 研究(101332)
- 中国(65411)
- 学报(63799)
- 农(57466)
- 科学(57237)
- 财(52251)
- 管理(50162)
- 大学(47673)
- 学学(45873)
- 农业(38929)
- 教育(30109)
- 技术(30106)
- 融(29460)
- 金融(29460)
- 经济研究(28576)
- 财经(27395)
- 业经(24666)
- 经(23769)
- 问题(21289)
- 业(20981)
- 技术经济(18098)
- 统计(17923)
- 版(17902)
- 科技(17038)
- 策(16633)
- 业大(16520)
- 资源(16322)
- 贸(16257)
共检索到515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跃群 郭鹏飞 罗玥琦
研究目标:探索基础设施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多维影响。研究方法:运用永续盘存法非传统途径估算省际1993~2016年基础设施的生产性资本存量,再利用组内差分、空间计量等方法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基础设施整体上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且存在倒"U"形影响,网络基础设施的产出弹性值已跃过"拐点",而点基础设施仍处于上升期。基础设施的产出弹性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两类设施的产出弹性值较为接近,中部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偏高,西部地区则点基础设施较高。基础设施整体和点基础设施都具有稳健负向溢出效应,网络基础设施在整体上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工业集聚和就业增长是基础设施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传导渠道。研究创新:基于效率性、异质性和空间性的三维视角,捕捉基础设施在结构类型、发展阶段和区域配置间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差异及传导机制。研究价值:为优化基础设施投资策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决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明娥
作为“社会先行资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基于非传统途径的永续盘存法审慎估算1996—2020年中国省际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的生产性资本存量,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门限面板回归模型实证考察农村各类基础设施投入对农民工资性收入、非工资性收入影响的结构性、空间性和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结构性上,农村经济基础设施投入显著促进农民各类收入增长,农村社会基础设施投入仅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空间性上,农村经济基础设施投入具有稳健空间溢出效应,农村社会基础设施投入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但对非工资性收入具有空间竞争效应。异质性上,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对农村基础设施增收效应存在显著非线性影响,农村经济基础设施投入的边际收入不断下降而社会基础设施投入的边际收入不断上升。因此,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背景下中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策略应从结构性、空间性和异质性三方面布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百胜 杨晓勤
运用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变量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机理与效应。理论模型表明,提高本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会引起其他区域生产要素流入,产生负的溢出效应,但也可以改善区域间贸易和要素流动,促进经济活动的集聚和扩散,产生正的溢出效应。认为交通基础设施不但影响了区域经济的空间发展模式,同时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国区域经济综合效率提高及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均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百胜 杨晓勤
运用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变量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机理与效应。理论模型表明,提高本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会引起其他区域生产要素流入,产生负的溢出效应,但也可以改善区域间贸易和要素流动,促进经济活动的集聚和扩散,产生正的溢出效应。认为交通基础设施不但影响了区域经济的空间发展模式,同时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国区域经济综合效率提高及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均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晓黎 李红昌
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2000—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群趋势以及正向空间自相关。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4年31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资本、劳动力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要素,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贸易开放度和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仍占绝对优势,而传统研究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将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晓黎 李红昌
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2000—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群趋势以及正向空间自相关。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4年31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资本、劳动力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要素,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贸易开放度和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仍占绝对优势,而传统研究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将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魏下海
针对大多数经验文献往往忽视区域间的空间相关性容易导致研究结论缺乏解释力的事实,本文采用较为前沿的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中国29个省区1991-2006年间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基础设施和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群特征,绝大部分省区位于高-高和低-低类型区;(2)城市化作为综合反映基础设施发展状况的指标,有效地促进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实现收益递增效应和经济增长;(3)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区域间的空间距离,降低运输成本和交易费用,促进区域间经济往来,实现经济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慧玲 陈军
在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文章利用199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在三种空间权重矩阵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普通OLS回归对交通基础设施产出贡献估计会有一定的偏差;通过Moran’s I检验,经济增长和交通网络密度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和周围区域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回归表明,时间距离空间权重较0-1空间权重矩阵、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要高一些,区域间时间距离的缩短加强了空间溢出效应;投资、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和财政支出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其中投资、对外贸易和财政支出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而劳动力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为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慧玲 陈军
在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文章利用199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在三种空间权重矩阵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普通OLS回归对交通基础设施产出贡献估计会有一定的偏差;通过Moran’s I检验,经济增长和交通网络密度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和周围区域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回归表明,时间距离空间权重较0-1空间权重矩阵、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要高一些,区域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薛婧 张梅青
文章基于2000-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及偏微分效应分解方法,分析铁路投资建设与市场化的协同合作机制,实证考察铁路基础设施对本地及邻近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市场化与铁路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合作效应。结果表明,铁路基础设施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铁路与市场化进程对本地经济产生正向协同合作效应;地理邻近地区市场化水平差异过大时,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进行铁路投资建设将吸引经济要素流入和企业转移。因此,在完善铁路基础设施的同时,应缩小区域间市场化水平差距,发挥市场化在铁路基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忠民 刘育红 张强
古丝绸之路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辉煌已经变为了落后。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亚欧大陆桥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新时期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形成。本文基于新经济增长及新经济地理的视角,运用空间计量方法,选取"新丝绸之路"交通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沿线涵盖最重要的17个城市,采用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方法,考虑在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的情况下,实证分析多维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探讨促进"新丝绸之路"这条交通经济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对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吕承超 朱英俊
利用1997~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时空关系。研究表明:公路密度、铁路密度和区域经济增长在不同空间关联模式下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而交通部门资本不存在空间自相关;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时间和空间依赖的特征,交通基础设施及空间溢出效应在三种空间关联模式下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时空依赖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奇洪 裴雨潇
文章在分析交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模型,运用我国2001—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研究方法,从定量角度实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备建设的确会增进经济提升,但其并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空间溢出 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增长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薛文骏 徐瑞扬
本文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变动MLI指数并使用异质性面板格兰杰检验和面板协整模,型实证分析1995至2009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的长期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同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分别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的提高,表现出中国的生产要素正在向生产率和能源效率较高的产业进行转移。然而,中国地区产业结构差异依旧明显,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需要协调各省域经济增长速度及能源利用效率,以免扩大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动 MLI指数 能源效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津瑞 施国庆
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为基础,将公共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引入经济增长模型,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效应分析研究方法,利用长江经济带2003~2016年统计数据,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公共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在不同时期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2008年之后空间依赖程度及其显著度逐渐下降。(2)不同类型的公共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存在明显区别。能源基础设施资本存量显著地促进了全域经济增长,总效应为0.515;交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显著拉动本地经济增长,直接效应为0.067 8,间接效应不明显;水利环境基础设施资本存量抑制本地经济增长,拉动邻接地区经济增长,直接效应为-0.047 3,间接效应为0.165。(3)在不同时期,随着公共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不断累积,其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发生了明显变化。在2003~2008年时间段和2009~2016年时间段,能源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由正转负,表明其存量已经越过了最佳投资规模,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现象;交通和水利环境类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在两个时间段的对比表明其对于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随着投资量的增加逐渐加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