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47)
2023(15691)
2022(13511)
2021(12599)
2020(10648)
2019(24376)
2018(24163)
2017(46826)
2016(25586)
2015(28554)
2014(28314)
2013(27912)
2012(25435)
2011(22939)
2010(22947)
2009(20877)
2008(20318)
2007(17674)
2006(15228)
2005(12999)
作者
(76018)
(63023)
(62640)
(59653)
(40150)
(30329)
(28237)
(24915)
(24120)
(22416)
(21524)
(21200)
(20154)
(19652)
(19583)
(19314)
(19146)
(18874)
(18067)
(17934)
(16005)
(15451)
(15196)
(14339)
(14131)
(13904)
(13900)
(13893)
(12633)
(12510)
学科
(103758)
经济(103642)
管理(73173)
(69066)
(57135)
企业(57135)
方法(52808)
数学(47017)
数学方法(46309)
中国(27225)
(26316)
(24818)
(22658)
业经(21958)
地方(20620)
(18861)
贸易(18853)
(18247)
农业(17890)
理论(17345)
(16470)
技术(16148)
(16018)
财务(15942)
环境(15931)
财务管理(15913)
(15217)
企业财务(15076)
(13989)
(13825)
机构
大学(364748)
学院(362776)
管理(145146)
(140678)
经济(137577)
理学(127708)
理学院(126248)
管理学(123597)
管理学院(122971)
研究(119239)
中国(86042)
科学(78287)
(77412)
(64466)
(62091)
(60116)
业大(60001)
研究所(55491)
中心(53744)
财经(51191)
农业(51165)
(50956)
北京(48367)
(46894)
(46749)
师范(46329)
(43571)
经济学(42204)
(41665)
财经大学(38382)
基金
项目(259829)
科学(203633)
基金(189502)
研究(181083)
(167973)
国家(166661)
科学基金(143027)
社会(114104)
社会科(108278)
社会科学(108247)
(101456)
基金项目(101037)
自然(97234)
自然科(95050)
自然科学(95025)
自然科学基金(93300)
(86276)
教育(83923)
资助(79084)
编号(72156)
重点(58376)
(56461)
成果(56200)
(54188)
(53780)
科研(50428)
创新(50191)
课题(49727)
计划(49008)
教育部(47935)
期刊
(143866)
经济(143866)
研究(100545)
学报(64533)
中国(62978)
科学(56827)
(56641)
管理(50383)
大学(47925)
学学(45639)
(45177)
农业(39015)
教育(36990)
技术(30535)
(26855)
金融(26855)
业经(24255)
财经(24225)
经济研究(23977)
(20595)
(20334)
问题(20066)
科技(18829)
统计(17762)
(17741)
技术经济(17524)
业大(17264)
图书(17044)
(16708)
商业(16693)
共检索到504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秉镰  杨晨  
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会通过降低运输成本、优化空间布局以及重塑企业内外部网络关系等机制进一步加强城市体系各节点之间的联系,推动城市规模分布向多中心和分散化发展,最终促进城市体系网络化发展;各地区城市规模分布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相邻地区城市规模分布单中心程度和集聚程度的提高,会对本地区的城市规模分布造成"虹吸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纯纯  张捷  
本文通过构建1999-2012年的省际面板,研究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规模扩张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加速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张速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减缓城市市区人口规模和城市市区空间规模的扩张速度。此外,本文所定义的城市规模扩张库兹涅茨曲线有可能存在。本文在应对城市规模扩张压力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柯子  石楠  
本文对全国621个设市城市2006-2014年的城市市政设施投资及城市规模、密度、建设用地结构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市政基础设施人均投资额随投资总额增大而提高;而市政设施投资总额随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增加而增加,且存在区域差异性,反映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将显著提高对市政基础设施需求的数量和类型复合度。实证分析还显示,当城市人口密度达到特定分界点,市政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迅速激增。各类建设用地中,公共设施用地比例对市政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影响最显著且影响程度最大,且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洁  张可云  
从单中心城市模型出发构建开放的城市体系增长模型,阐明城市特征如何影响规模变化率。在此基础上通过夜间灯光数据反映城市规模变化率,构建实证模型考察工资收入、基础设施及其协同效应对城市规模扩张速度的影响。结合我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工资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助于城市规模加速扩张,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协同作用;(2)城市规模的扩张速度一定程度上受到周边城市相关属性的影响,收入水平较高的城市能够显著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但毗邻规模较大或便利设施更为完善的城市可能不利于本市的规模增长;(3)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城市的增长模式存在差异。建议结合城市实际条件制定规划目标,区分不同类型城市选择发展路径,着力加强城际联系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爱君   谭君印  
在构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度2008—2021年我国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并基于城市规模差异,进一步讨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显示:首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在整体上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表现出非均衡性。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呈现出快速提升的趋势,该效率在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次,组内差距是非均衡性的主要来源,超大城市组内差距贡献率缓慢下降,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组内差距呈现出快速扩张的趋势。此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效率的提升有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但在不同城市规模条件下其作用效应表现不同,其对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表现为总体富裕效应,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表现为共享富裕效应,对小城市则无影响。最后,测算得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共同富裕效应的最佳城市人口规模为167.10万—375.65万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在城市建设体系中的合理布局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萌  张力  
文章以上海市为例,通过VAR模型的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实证探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水平对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规模的限制因素更多地源自基础设施投资上注重经济增长的公共投资偏好,而非投资总量的约束。解决与人口增长相关的城市发展问题,有赖于政府职能转型,转变公共投资的目标倾向,促进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与城市人口发展相协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宋晓丽  李坤望  
自1997年以来我国实施了6次铁路提速,本文将其视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提高的一次自然实验,选取7条铁路干线作为铁路提速的代表,使用倍差法考察了其对沿途站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整个提速期间,相对于未提速城市,铁路提速促使沿途站点城市人口规模增加了35.2%。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铁路提速对提速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促进作用仅在长期显著;铁路提速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光周  杨家文  
首先在数学上探讨城市规模的分布规律,证明城市规模服从Zipf定律。然后,在理论上阐述城市规模幂律分布的形成机制。实证研究采用2009—2013年全国地级市的人口规模数据和建成区面积数据来分析城市规模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市的城市规模服从幂律分布,且幂指数均大于1。随着城市发展,人口规模分布的幂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建成区面积的幂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表明中国大中小城市之间的人口规模差异程度在减小,但建成区面积之间的差距在增大。同时,比较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城市规模分布的差异,结果显示,东部城市的幂指数最小,而且呈现逐年减小的趋势;东部城市之间的规模差异程度大于中部和西部,而且城市规模之间的差异正在变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余宇莹  余宇新  
将中国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个区域,利用中国地级城市数据,检验两个区域的城市规模分布和集聚效应的特点。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分布符合齐普夫定律,城市规模分布相对过于均匀,存在进一步集聚的空间和必要性。中国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城市规模集聚效应,东部地区的提升空间不大,未来的发展依赖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中西部地区的利用空间较大,可通过引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来扩大城市规模,获取城市集聚效应,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闫永涛  冯长春  
选择1994-2004年中国城市规模位于前200位的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分别采用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来表征城市规模,借助于分形理论进行研究发现,无论是从人口规模还是从用地规模来看,中国城市规模的分布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外来人口的增加和2000年之后城市规模的加速增长使城市发展表现出向高位次城市集聚的倾向;但由于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比较成熟,其基本特征并没有因时间、外来人口和城市规模的变化而改变;高位次城市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认为如何更好地识别城市的实际规模,促进城市的理性增长和城市规模结构的健康优化,是中国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光周  杨家文  
首先在数学上探讨城市规模的分布规律,证明城市规模服从Zipf定律。然后,在理论上阐述城市规模幂律分布的形成机制。实证研究采用2009—2013年全国地级市的人口规模数据和建成区面积数据来分析城市规模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市的城市规模服从幂律分布,且幂指数均大于1。随着城市发展,人口规模分布的幂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建成区面积的幂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表明中国大中小城市之间的人口规模差异程度在减小,但建成区面积之间的差距在增大。同时,比较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城市规模分布的差异,结果显示,东部城市的幂指数最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柳思维  吴忠才  
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的文献,发现其较少涉及细分产业或行业,尚未发现基础设施对商业经济影响的定量分析文献。设计了城市能源系统、城市通讯系统、城市文教系统、城市交通系统四个影响城市商圈的变量,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对城市商圈的发展影响显著,但各变量对城市商圈的影响程度不一,影响最大的为城市文教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高等学校在校生、高等学校教职工、公共汽(电)车运营数对城市商圈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5317、0.4910和0.4185。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晓灵  张青  
公共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载体,是支撑经济社会运行和保障民生的重要物质基础。文章在梳理国内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践的基础上,以陕西省为例探究城市基础设施空间配置合理性以及效率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10个地级市基础设施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整体呈中心向外围扩散的模式,即关中城市呈现较好发展态势,其中西安市占据"一家独大"的核心地位,城市压力巨大;陕北次之,陕南城市群应加大基础设施力度,以满足城市空间需求。省域层面应合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引导各市经济资源、产业结构优势互补,实现区域与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毓萍  崔秀丽  
东道国的区位优势是跨国公司成功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本文侧重分析基础设施对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建立经济模型,通过SPSS软件运行,得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货运量、邮电业务总量和电话拥有量对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程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江曼琦  王振坡  王丽艳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城市系统时间序列规模分布的罗仑兹曲线、基尼系数以及年均增长率与基年城市规模的相关关系,研究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演进的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变化在短时期呈现略有不同的收敛或发散态势,从长期看仍呈现近似的平行增长模式,从而证实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规模分布演进也存在平行增长的规律,作为城市系统相对完善的国家,平行增长表现为各城市基本相同的年增长率,而在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的国家,城市规模分布的平行增长表现为新城市的大量出现部分抹平了大城市的相对快速增长,从而说明长期以来我国在城市规模框架内构造城市发展路径的方针是不可行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