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32)
- 2023(16700)
- 2022(13966)
- 2021(12837)
- 2020(10696)
- 2019(24632)
- 2018(23875)
- 2017(45251)
- 2016(24808)
- 2015(27984)
- 2014(27761)
- 2013(27875)
- 2012(26412)
- 2011(24212)
- 2010(24322)
- 2009(22585)
- 2008(22630)
- 2007(20375)
- 2006(17924)
- 2005(16492)
- 学科
- 济(113839)
- 经济(113728)
- 管理(67917)
- 业(66698)
- 企(51058)
- 企业(51058)
- 方法(48296)
- 数学(43072)
- 数学方法(42788)
- 中国(34396)
- 农(31996)
- 财(26472)
- 地方(26019)
- 贸(24318)
- 贸易(24301)
- 业经(23679)
- 易(23574)
- 学(22025)
- 农业(21389)
- 制(21068)
- 银(19138)
- 融(19094)
- 金融(19092)
- 银行(19078)
- 行(18366)
- 环境(16928)
- 技术(15697)
- 务(15596)
- 财务(15567)
- 和(15547)
- 机构
- 大学(366975)
- 学院(365421)
- 济(160488)
- 经济(157490)
- 管理(135640)
- 研究(135465)
- 理学(115955)
- 理学院(114570)
- 管理学(112872)
- 管理学院(112198)
- 中国(103994)
- 科学(81857)
- 京(78814)
- 财(72224)
- 农(71590)
- 所(70689)
- 研究所(64067)
- 中心(61007)
- 财经(57394)
- 业大(56932)
- 农业(56686)
- 江(55360)
- 经(52325)
- 经济学(50540)
- 北京(50488)
- 院(47925)
- 范(47552)
- 师范(46960)
- 经济学院(45724)
- 州(43651)
- 基金
- 项目(239661)
- 科学(187984)
- 基金(175213)
- 研究(170394)
- 家(155476)
- 国家(154185)
- 科学基金(129839)
- 社会(110595)
- 社会科(104968)
- 社会科学(104935)
- 省(92087)
- 基金项目(91959)
- 自然(83520)
- 自然科(81627)
- 自然科学(81595)
- 自然科学基金(80199)
- 划(79003)
- 教育(77376)
- 资助(72071)
- 编号(66373)
- 发(56244)
- 重点(54834)
- 成果(54043)
- 部(54013)
- 创(49629)
- 课题(46984)
- 国家社会(46841)
- 创新(46591)
- 科研(46231)
- 教育部(45762)
- 期刊
- 济(179643)
- 经济(179643)
- 研究(111138)
- 中国(76371)
- 农(65572)
- 学报(63283)
- 科学(56743)
- 财(54912)
- 管理(49312)
- 大学(46603)
- 农业(44553)
- 学学(44156)
- 融(38940)
- 金融(38940)
- 教育(36130)
- 经济研究(29977)
- 财经(29541)
- 技术(29403)
- 业经(28956)
- 经(25472)
- 业(24814)
- 问题(24292)
- 贸(22144)
- 国际(19662)
- 世界(19224)
- 技术经济(18862)
- 版(17845)
- 商业(17394)
- 统计(16766)
- 理论(16599)
共检索到561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忠伟 刘志雄 刘芳
基础设施在食品市场发育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人均市场交易额和蔬菜类、水产品类、肉禽蛋类、干鲜果类和粮油类5类食品人均交易额为被解释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如下几个结论:①基础设施对中国食品市场发育有显著的正影响;②基础设施对各类食品市场发育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对有的食品市场发育影响大,而对有的食品市场发育影响较小。这些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市场发育 食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崔冶
本文对食品价格向非食品价格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提出了成本推动、结构性推动和通胀预期三种传导途径,并建立了一个以食品通胀率和非食品通胀率为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二者间的传导途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的传递作用是存在的,食品价格的上涨会对非食品价格造成同向的冲击,并且这种冲击具有稳定的持续效应。另外,我国食品通胀率比非食品通胀率波动性强,如果二者之间传导机制通畅,食品领域的通胀会对非食品领域的通胀水平带来巨大冲击,引发全面通胀的风险。因此,货币政策的制定不应剔除食品价格因素,我国CPI指数中的食品权重应谨慎下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坪华 凌远云 焦金芝
本文利用武汉市388名消费者的问卷调查资料,就消费者对QS标识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消费者对QS标识的认知状况总体上不容乐观。影响消费者对QS标识知晓程度的主要因素是信息渠道,影响消费者对QS涵义理解程度的主要因素是购买认证产品与关注外包装标识信息的习惯以及收入水平,而对QS标识关注程度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对QS标识的信任程度、选购认证产品的习惯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品质的重视。
关键词:
QS标识 认知 食品安全 武汉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柳思维 吴忠才
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的文献,发现其较少涉及细分产业或行业,尚未发现基础设施对商业经济影响的定量分析文献。设计了城市能源系统、城市通讯系统、城市文教系统、城市交通系统四个影响城市商圈的变量,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对城市商圈的发展影响显著,但各变量对城市商圈的影响程度不一,影响最大的为城市文教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高等学校在校生、高等学校教职工、公共汽(电)车运营数对城市商圈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5317、0.4910和0.4185。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城市商圈 产出弹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凌晨 刘军 郑义
文章基于中国2007年省级层面数据研究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经济、人力资本以及FDI等要素对于产业集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新经济地理理论所揭示的产业集聚影响因子,诸如运输成本(交通基础设施、洲际区位)、规模经济、人力资源禀赋等因素得到验证,同时我们发现FDI也是影响中国制造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运输成本 FDI 产业集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踪家峰 李静
The paper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by employing relevant models.
关键词:
基础设施 经济增长 区域差距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美春 黄腾 刘天军
基于陕川渝三省(市)的1436份农户调查数据,对公共基础设施与农户生产决策和市场接入的内在联系进行探讨,进一步厘清在不同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下农地转入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转入促进了家庭农业收入的增长,且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和交易效率公共基础设施均能增强农地转入的增收效应。机制分析发现,生产性基础设施通过影响要素投入和种植行为两方面的生产决策提高增收效应,具体包括种子、化肥和农业机械投入的提升,以及减少玉米、增加水稻种植的结构调整。交易效率基础设施尽管对农户的要素投入决策无影响,但能够优化其种植行为决策,表现为既提高种植类型调整频率和经济作物种植概率,又能提升农户的市场接入水平,主要是增强对粮价的关切及拓宽农业销售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生产性基础设施强化青年农户与高学历农户的农地转入增收效应更为显著,而交易效率基础设施增强了传统小农和市场型农地转入的增收效应。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农村生产性与交易效率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充分释放其在农地增收效应中发挥的重要促进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美春 黄腾 刘天军
基于陕川渝三省(市)的1436份农户调查数据,对公共基础设施与农户生产决策和市场接入的内在联系进行探讨,进一步厘清在不同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下农地转入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转入促进了家庭农业收入的增长,且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和交易效率公共基础设施均能增强农地转入的增收效应。机制分析发现,生产性基础设施通过影响要素投入和种植行为两方面的生产决策提高增收效应,具体包括种子、化肥和农业机械投入的提升,以及减少玉米、增加水稻种植的结构调整。交易效率基础设施尽管对农户的要素投入决策无影响,但能够优化其种植行为决策,表现为既提高种植类型调整频率和经济作物种植概率,又能提升农户的市场接入水平,主要是增强对粮价的关切及拓宽农业销售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生产性基础设施强化青年农户与高学历农户的农地转入增收效应更为显著,而交易效率基础设施增强了传统小农和市场型农地转入的增收效应。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农村生产性与交易效率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充分释放其在农地增收效应中发挥的重要促进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美春 黄腾 刘天军
基于陕川渝三省(市)的1436份农户调查数据,对公共基础设施与农户生产决策和市场接入的内在联系进行探讨,进一步厘清在不同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下农地转入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转入促进了家庭农业收入的增长,且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和交易效率公共基础设施均能增强农地转入的增收效应。机制分析发现,生产性基础设施通过影响要素投入和种植行为两方面的生产决策提高增收效应,具体包括种子、化肥和农业机械投入的提升,以及减少玉米、增加水稻种植的结构调整。交易效率基础设施尽管对农户的要素投入决策无影响,但能够优化其种植行为决策,表现为既提高种植类型调整频率和经济作物种植概率,又能提升农户的市场接入水平,主要是增强对粮价的关切及拓宽农业销售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生产性基础设施强化青年农户与高学历农户的农地转入增收效应更为显著,而交易效率基础设施增强了传统小农和市场型农地转入的增收效应。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农村生产性与交易效率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充分释放其在农地增收效应中发挥的重要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为军 魏益民 潘家荣 赵清华 周乃元
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以北京、浙江、福建、江苏、陕西、河南、山东、广东、青岛等九个食品安全示范区为例,实证分析了现阶段中国食品安全控制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政府控制、生产者控制、消费者控制、科技控制是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综合示范控制模式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它们可细化为政府组织机构成立数、年有效监管次数、示范企业参与数、示范企业挂牌数、消费者食品安全知晓率、愿付较高价格购买安全食品的人群比例、科研人员参与数等七项指标。同时对七项指标影响力的排序及政策含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控制绩效 影响因素 逐步回归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毓萍 崔秀丽
东道国的区位优势是跨国公司成功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本文侧重分析基础设施对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建立经济模型,通过SPSS软件运行,得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货运量、邮电业务总量和电话拥有量对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基础设施 回归分析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闫俊强 李大胜
面板单位根检验及面板协整检验方法可以克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宏观数据时间跨度小的不足,提高实证研究的可靠性。面板协整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以及非基础设施物质资本存量的面板序列均是非平稳的;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正效应。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农民收入 面板协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萌 梁树广 赵斌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法、Markov链刻画其区域差异和演变态势,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政府公共服务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从区域差异看,与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相比,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更大,但总体上两者区域差异不断下降,且差异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从演变趋势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政府公共服务的发展状态较为稳定,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状态转移速度更快,流动性更强;回归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政府公共服务具有显著的促增效应,异质性结果表明该促增效应在东部地区表现尤为突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自锋 孙浦阳 张伯伟 曹知修
本文构建了一个分析基础设施规模与利用效率对技术进步(TFP)的影响效应的理论框架,并实证检验了中国基础设施规模与利用效率对TFP的直接"资本效应"和间接"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利用效率都对TFP有显著的"资本效应";基础设施依托R&D和产业结构的途径而不是通过贸易和FDI的途径产生"溢出效应";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与利用效率、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规模都可以通过R&D的途径显著促进TFP,而交通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途径显著促进TFP。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全要素生产率 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程雁 李平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了创新基础设施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创新基础设施各要素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种作用在各区域间表现并不均衡。根据这一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基础设施 区域创新能力 面板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