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09)
- 2023(17583)
- 2022(15107)
- 2021(14097)
- 2020(11850)
- 2019(27045)
- 2018(26629)
- 2017(50879)
- 2016(27529)
- 2015(30626)
- 2014(30520)
- 2013(29939)
- 2012(27171)
- 2011(24438)
- 2010(24101)
- 2009(21646)
- 2008(21090)
- 2007(18678)
- 2006(16058)
- 2005(13193)
- 学科
- 济(109136)
- 经济(109015)
- 管理(80120)
- 业(72380)
- 企(59889)
- 企业(59889)
- 方法(51109)
- 数学(44983)
- 数学方法(44423)
- 中国(29864)
- 农(28648)
- 财(26928)
- 业经(23379)
- 学(23285)
- 地方(22280)
- 贸(19253)
- 贸易(19243)
- 农业(18958)
- 易(18638)
- 制(18206)
- 理论(17866)
- 环境(17609)
- 务(17373)
- 财务(17293)
- 财务管理(17263)
- 技术(16825)
- 和(16705)
- 企业财务(16369)
- 银(15188)
- 银行(15121)
- 机构
- 大学(385046)
- 学院(383057)
- 管理(152701)
- 济(149035)
- 经济(145692)
- 理学(132892)
- 理学院(131423)
- 管理学(128858)
- 管理学院(128186)
- 研究(126806)
- 中国(93386)
- 京(81756)
- 科学(81375)
- 农(67276)
- 财(66914)
- 所(62763)
- 业大(62567)
- 中心(58696)
- 研究所(57676)
- 江(54702)
- 财经(54699)
- 农业(53147)
- 北京(50930)
- 经(50024)
- 范(49501)
- 师范(48818)
- 院(46732)
- 经济学(44765)
- 州(44514)
- 财经大学(41102)
- 基金
- 项目(274047)
- 科学(214148)
- 基金(198765)
- 研究(193667)
- 家(175781)
- 国家(174375)
- 科学基金(149562)
- 社会(121503)
- 社会科(115125)
- 社会科学(115092)
- 省(107038)
- 基金项目(106497)
- 自然(100739)
- 自然科(98340)
- 自然科学(98307)
- 自然科学基金(96519)
- 划(90887)
- 教育(89748)
- 资助(81186)
- 编号(77603)
- 重点(61535)
- 成果(60622)
- 部(59532)
- 发(57532)
- 创(56832)
- 课题(53399)
- 创新(53138)
- 科研(53059)
- 计划(51200)
- 大学(51190)
- 期刊
- 济(155898)
- 经济(155898)
- 研究(106885)
- 中国(69851)
- 学报(66926)
- 农(59532)
- 科学(58904)
- 管理(55300)
- 财(51012)
- 大学(50292)
- 学学(47573)
- 农业(40855)
- 教育(40350)
- 技术(34322)
- 融(30515)
- 金融(30515)
- 财经(26297)
- 业经(26221)
- 经济研究(24641)
- 经(22532)
- 问题(21890)
- 业(20961)
- 图书(19501)
- 科技(19362)
- 版(18906)
- 理论(17980)
- 业大(17682)
- 技术经济(17643)
- 资源(17083)
- 商业(16897)
共检索到544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范红忠 胡耀文
基于2003~2015年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连续时间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高铁开通对城市房地产的影响,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和安慰剂检验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看,高铁开通对房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区域看,高铁开通对于东部地区城市和中心城市的房价无显著影响,而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和非中心城市房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从城市规模看,高铁开通对大城市房价无显著影响,对中、小城市房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高铁开通对房价平均净影响在3.4%~10.8%之间。房价波动影响房地产和信贷市场的稳定,政府有必要对房价进行宏观调控,且考虑不同城市房地产市场受到高铁开通影响程度不同,政府应当"因城施策,分类指导",使房价稳定在合理的区间,防范金融风险从房地产市场溢出。
关键词:
高铁 房价 双重差分法 异质性 协调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文雯 黄雨婷 宋建波
本文基于高铁开通的准自然实验场景,选取2005~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高铁开通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沿线城市企业的投资效率,且主要表现为降低了投资不足;高铁开通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在东部发达地区和非创新型行业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企业绩效产生了明显的促进效应。本文研究从微观企业层面拓展了高铁建设的经济后果研究,对国家加快高铁建设、优化高铁布局,进一步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带动作用亦有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王煌
本文以高铁开通为背景研究了经济地理重构对工业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会通过竞争逃避效应、创新溢出(虹吸)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作用于企业创新活动,从企业和城市—行业层面变量影响当地企业创新水平。通过高铁开通的准自然实验检验表明:高铁开通城市的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均显著提升,这一正向影响存在空间维度的"U型"曲线关系,距离创新中心相对更远的企业受到正向影响更大。行业层面异质性检验表明,接近技术前沿和更具比较优势的行业获得更大正向效应。本文揭示了高铁建设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的一种微观机制。
关键词:
高铁开通 企业创新 准自然实验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全良
城市基础设施对房地产价格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城市基础设施的商业功能和环境功能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最大,商业功能中的中央商务区因素和环境功能中的大型公园绿地因素对房地产的增值效应最明显。在引导城市有序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城市基础公共资源的配置,尤其是发挥好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中的商业功能和环境功能的作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彦超 刘芷蕙 周希平 许晓芳
本文旨在研究以特高压输电工程为代表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降低能源供给不确定性、降低审计定价方面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特高压线路开通显著降低了企业审计费用,其作用渠道是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审计风险和诉讼风险,提高了审计效率,进而降低了审计费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特高压线路开通对审计费用的降低作用在所处行业或地区市场化环境较好、财务状况较差、公司代理成本较大以及审计师行业专长较强或审计业务较为复杂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促进跨区域要素流动、降低能源供给不确定方面的积极作用提供了微观证据,也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水平提升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晓欣 张辉 程远
文章以2005-2013年我国250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DID)研究高铁开通对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第一,高速铁路的开通显著提升了沿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在经过多项稳健性检验之后,这个结论依然成立;第二,高铁开通对于城市房价的影响程度还与该城市的地理位置有关,位于中心城市经济群内的城市,高铁开通能够使其房价有更大的上涨。可以看到,高铁的开通压缩了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节约人们的出行时间,同时也促进了人口的流动与资本的流动,促进了高铁沿线地区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同时,高铁的开通也连通了中心城市与附近的卫星城市,进一步促进了都市圈的形成。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房地产价格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东 汤军
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背景下,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利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数据和动态面板回归技术,对商品住房价格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评价功能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和城市商品住房边际价格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住房资本化效应并不明显;房价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评价功能受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东 汤军
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背景下,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利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数据和动态面板回归技术,对商品住房价格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评价功能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和城市商品住房边际价格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住房资本化效应并不明显;房价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评价功能受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壮程 张明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则是在新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我国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理论分析表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缓解资源错配和扩大市场规模两个机制促进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同时产业集聚和绿色金融能够增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基于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验证了理论结论,并通过异质性分析进一步发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缩小中小城市与大城市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上的差距。所以,应该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产业集聚程度、合理发展绿色金融、协调不同规模城市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角色和定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阳 王守峰 李勋来
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是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重要体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2005—2018年285个地级以及上城市的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评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宽带中国"战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显著为负值,即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可靠。第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著缩小了中西部城市、南方城市、大中城市和传统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对其他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没有显著影响。第三,网络基础设施主要通过互联网用户规模效应和数字普惠金融效应传导机制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要继续贯彻"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发挥示范城市的带头作用,通过增加互联网用户规模、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姣姣 王译彬 项勇
城市房地产价格与城市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是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房地产价格变动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密不可分。本文将城市基础设施作为影响房价的因素,通过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交通设施、医疗设施、邮电通信、商业服务和教育设施等五个方面进行基础设施相关数据的搜集整理,用曲线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二者间规律,得出城市基础设施与房价成正相关且契合二次回归函数的规律,五个一级影响因素中交通设施对房价的影响效果最明显,这些客观规律将对政策的制定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当然,典型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随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而上涨的态势并不能说明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催生了高房价,而应该理性地认识到正是由于我国城市配套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加剧了城镇居民对稀缺资源的竞争程度。在城市配套基础设施达到一定的完善程度以后,居民对于市中心配套设施的竞争程度就会下降。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房地产价格 房价调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姣姣 王译彬 项勇
城市房地产价格与城市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是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房地产价格变动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密不可分。本文将城市基础设施作为影响房价的因素,通过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交通设施、医疗设施、邮电通信、商业服务和教育设施等五个方面进行基础设施相关数据的搜集整理,用曲线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二者间规律,得出城市基础设施与房价成正相关且契合二次回归函数的规律,五个一级影响因素中交通设施对房价的影响效果最明显,这些客观规律将对政策的制定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当然,典型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随配套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房地产价格 房价调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江三良 贾芳芳
绿色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视“宽带中国”战略试点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战略试点能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2)“宽带中国”战略试点通过强化政府科教投入、提升人才集聚水平和推动数字金融发展三条路径有效提升城市绿色创新的“量”与“质”;(3)“宽带中国”战略试点对城市绿色创新的提升作用存在大中小规模城市异质性。本文研究结论为加强“宽带中国”战略推动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经验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袁淳 从阓匀 耿春晓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重要性日益凸显,其经济效应随之成为亟待考察的重要问题。文章利用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这一自然实验,从企业边界这一制度经济学关注的核心话题切入,考察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所带来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显著推动了企业专业化分工。机制分析发现,上述推动作用主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降低外部交易成本来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企业内部管控成本较高时,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推动作用有所减弱。最后,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推动企业专业化分工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文章丰富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应研究,为评估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参照,也为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发展战略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信息基础设施 专业化分工 智慧城市建设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怡安 刘津利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还会产生诸多积极的经济社会效应。以三批次开展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6—2019年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渐进DID模型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能源效率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示范城市的能源效率提升,但也存在显著的城市异质性,表现为对非资源型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城市、东部城市的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对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中西部城市的能源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来提高能源效率,并会强化能源效率提升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可见,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能够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可以提高能源效率,还会强化能源效率提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充分发挥其各种积极效应;不同的城市应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及发展条件寻求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并促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发展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创新——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双碳”目标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碳排放——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基础设施如何影响城市碳排放强度?——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低碳发展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商贸流通业效率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交通基础设施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空间分布的影响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具有减排效应——来自中国高铁开通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