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20)
2023(11976)
2022(10403)
2021(9778)
2020(8187)
2019(18893)
2018(18865)
2017(35925)
2016(19629)
2015(22026)
2014(22175)
2013(22004)
2012(20032)
2011(17968)
2010(18039)
2009(16141)
2008(15837)
2007(14079)
2006(12386)
2005(10244)
作者
(56772)
(46877)
(46538)
(44342)
(29405)
(22318)
(21260)
(18405)
(17753)
(16846)
(16169)
(15592)
(14925)
(14714)
(14430)
(14189)
(14086)
(13964)
(13437)
(13145)
(11674)
(11420)
(11394)
(10670)
(10575)
(10504)
(10369)
(10309)
(9455)
(9318)
学科
(79914)
经济(79843)
管理(54231)
(50401)
(42124)
企业(42124)
方法(35611)
数学(29618)
数学方法(29261)
(22023)
中国(20488)
业经(20016)
地方(19656)
(16800)
(16423)
理论(14823)
农业(14766)
(13308)
技术(13099)
(12832)
环境(12704)
产业(12671)
(12407)
贸易(12400)
(11989)
教育(11290)
(10718)
(10499)
财务(10428)
财务管理(10412)
机构
学院(274075)
大学(272863)
管理(111113)
(103186)
经济(100701)
理学(96055)
理学院(94981)
管理学(93349)
管理学院(92854)
研究(89986)
中国(64531)
(59255)
科学(57881)
(45693)
(44328)
(43337)
业大(41729)
中心(40952)
研究所(40550)
(40029)
(38450)
师范(38113)
北京(37760)
财经(36681)
农业(33822)
(33339)
(33252)
(33172)
师范大学(30789)
技术(30599)
基金
项目(191332)
科学(149397)
研究(142026)
基金(135658)
(117860)
国家(116851)
科学基金(100278)
社会(87095)
社会科(82459)
社会科学(82437)
(76922)
基金项目(73339)
自然(65155)
教育(64770)
(63942)
自然科(63548)
自然科学(63533)
自然科学基金(62363)
编号(59064)
资助(55567)
成果(47361)
重点(42611)
(42067)
课题(41174)
(40916)
(39912)
创新(37100)
项目编号(36166)
科研(36047)
大学(35293)
期刊
(115857)
经济(115857)
研究(78030)
中国(52550)
学报(42522)
管理(40400)
(39793)
科学(39557)
教育(34951)
(32666)
大学(31977)
学学(29671)
农业(28457)
技术(25525)
业经(20670)
(18781)
金融(18781)
图书(17394)
经济研究(17051)
财经(16539)
问题(15197)
(14453)
科技(14414)
(14154)
理论(13371)
技术经济(13256)
现代(12584)
实践(12485)
(12485)
资源(12241)
共检索到395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范远航  任浩懿  杨忠雄  程佳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投融资机制单一、运营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而文旅项目的引入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归纳公共基础设施中融入文旅项目存在的市场活力不足、资源利用率低、投融资力度薄弱等三大难点,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总结出标志点位文旅策划、本土文化依托、轻资产活动策划等解决方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慧   方美兰  
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8—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熵权法测算相应省市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并分为四大类型,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影响两系统的主要障碍因素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子系统与旅游经济子系统整体均呈现稳步上升的发展特征;2)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调上升至初级协调,总体呈现趋于协调的平稳增长态势;3)重庆为勉强协调-旅游经济滞后型,湖北、江西、安徽、湖南为初级协调-旅游经济滞后型,贵州、上海、云南为初级协调-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型,浙江、四川、江苏为较高协调等级(中级协调和良好协调)-旅游经济滞后型;4)旅游经济系统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约束作用更大,入境旅游收入、互联网域名数、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国内旅游收入是主要障碍因素。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数字化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设性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慧   方美兰  
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8—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熵权法测算相应省市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并分为四大类型,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影响两系统的主要障碍因素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子系统与旅游经济子系统整体均呈现稳步上升的发展特征;2)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调上升至初级协调,总体呈现趋于协调的平稳增长态势;3)重庆为勉强协调-旅游经济滞后型,湖北、江西、安徽、湖南为初级协调-旅游经济滞后型,贵州、上海、云南为初级协调-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型,浙江、四川、江苏为较高协调等级(中级协调和良好协调)-旅游经济滞后型;4)旅游经济系统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约束作用更大,入境旅游收入、互联网域名数、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国内旅游收入是主要障碍因素。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数字化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设性建议。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张宝友  黄妍  孟丽君  杨玉香  
本文从效率、耦合度和外部环境三方面综合评估我国质量基础设施(Quality Infrastructure, QI)的效能。首先基于投入-产出视角初步构建QI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马田系统(Mahalanobis-Taguchi System,MTS)与数据包络模型(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对其进行优化;其次,运用随机非参数DEA模型(StoNED)和优劣解距离模型(Topsis)评估全国、省域与东部、中西部地区的QI效率值,并分析QI内部要素耦合对效率的影响。最后,运用Tobit回归模型探析影响QI效率的外部因素。研究发现,我国QI总体效率不佳,且存在着区域失衡现象,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QI的耦合度较低(0.35-0.37)且影响了QI效率的改善。在外部因素中,经济发展、信息化和政府支持对QI效率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市场化与QI效率呈负向关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维祥  陈希琳  周建平  刘程军  郑金辉  
本文构建了新型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中国各省(区、市)的新型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并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测度新老基建耦合协调程度,最后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两者耦合协调度的驱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 2011~2019年全国各省(区、市)耦合协调度平均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东部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是造成全国整体差异的主要原因;(2)我国省域新旧基建的耦合协调等级呈现东强西弱的空间格局,且耦合协调等级的省际差异有逐年缩小的趋势;高值集聚区域全部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苏等东部沿海区域,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青海及宁夏一些西部相对落后地区,且低值集聚区的数量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V型"变化;(3)全国各省(区、市)新老基建耦合协调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财政支出水平、市场化、城市化、产业结构及利用外资等因素均对新旧基建的耦合协调水平产生了明显的驱动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莉  杨德刚  张豫芳  乔旭宁  唐宏  王国刚  
本文以新疆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出区域基础设施与经济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揭示出新疆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耦合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耦合机制,并分别从时空角度分析耦合度的时序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各要素之间的耦合是复杂的,总体上表现在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反馈作用和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两个方面。通过关联度计算遴选出作用于经济的10项基础设施指标和影响基础设施的6项经济指标,它们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系统交互耦合的机制;(2)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与人均GDP的关联性最强,进一步建立作用关系模型,得出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基本建设投入对人均GDP的弹性为0.264。(3)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耦合度的时序变动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且空间各异,根据耦合度大小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情况,将新疆15个地州市划分为经济发展超前型、趋近协调型、同步协调型和低水平耦合型等4种类型,总体而言以同步协调型为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解佳  
<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普及率不断上升的背后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基础设施作为现代经济和社会系统运行的基础技术架构,其范围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更新。2020年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新型基础设施”以信息网络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丹丹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乡村旅游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当前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旅游发展,因此应从未来乡村旅游发展实际角度出发,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投入,构建更为完善的顶层设计,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力度,通过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树华  王紫嫣  梁甜  方鹏飞  
新型基础设施作为传统基础设施在新时代背景下与新兴技术结合的转型产物,发挥着社会稳定器、风险调节器和经济新引擎的作用,是激发投资和创新活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科学评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质量的重要前提是对其投入效率准确测算,本文基于2019~2021年我国28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及空间计量方法测算效率并分析其空间关联格局。研究结果显示:(1)北京、上海、广东和内蒙古4个省(区、市)连续3年实现投入产出有效,整体效率呈现出“东部>西部>中部>东北”的格局;(2)新基建投入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会促进邻近地区城镇化发展。结合研究结论,提出改善新基建投入效率的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侯仕军  
近年来全球基础设施产业外来直接投资蓬勃兴起。跨国公司的参与通过技术扩散、产业竞争、产业合作以及服务供应等途径可能改进东道国基础设施产业的生产效率、可靠性和质量,但在电力和水务等特定产业,这些积极的产业影响并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性引起了针对国家经济安全和政策挑战的担心。本文还结合我国基础设施产业外来直接投资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沈和斌   邓富华  
在逆全球化趋势上升的背景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何赋能出口产业升级,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基于2005—2013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以中国3G网络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出口产业升级的影响。结论表明:(1)数字基础设施有效推动了中国出口产业升级,在开展严格的识别假设条件和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仍然是稳健的。(2)从影响机制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升创新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出口产业升级。(3)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那些初始技术水平好、高等级地区以及政府执行效率高的城市的出口产业升级效应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为中国出口转型升级提供了路径选择和政策参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景波  
基于1993~2017年间各省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结构转型的面板数据,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结构转型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途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产业结构向更高级的形式转移,但在东、中、西部的作用方向不同,东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的转移,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产业结构向第二产业转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黎巧  陈立泰  张先怡  
文章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耦合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系统耦合研究法对该区域两系统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水平总体滞后于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东部省市相对于西部省市处于更高级别耦合阶段,且更为稳定;沪、浙、苏三地耦合协调度最高,黔最低;此外,长江经济带所有省市的"工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系统整体功效为系统均带来负协同效应,耦合关系亟待优化。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硕  孙涛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体现,也是新时代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需求。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指标体系,测算2003—2020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综合考察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不仅能直接为农村低技能劳动力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并带动相关行业发展,而且能降低要素流动成本,有效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公共物质资本属性,促使劳动力在产业和地区间合理的流动以契合资源禀赋特征,为劳动力与产业及区域双重耦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激发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在完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过程中,可从提高劳动力与产业、区域双重耦合度的视角助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曹琳剑  王杰  
采用熵权法构建城市化与基础设施建设耦合关联模型,从理论上解析两大系统的耦合优化原理,定量分析其耦合变动特征,以适宜性理论为基础探究京津冀地区两者耦合跃迁模式。研究表明:城市化与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发展指数、系统耦合度两者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近五年特征更为显著;系统耦合度由濒临失调趋向良好协调发展,耦合度最优为河北(0.894)、其次天津(0.888)、最低北京(0.833);两大系统耦合度在空间上具有差异性,区域间实现耦合趋同潜力巨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