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1.254.105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69)
2023(13441)
2022(11511)
2021(10691)
2020(9290)
2019(21728)
2018(21552)
2017(41698)
2016(22664)
2015(25984)
2014(25785)
2013(25487)
2012(23316)
2011(20857)
2010(21004)
2009(19297)
2008(19030)
2007(16907)
2006(14178)
2005(12255)
作者
(64630)
(54325)
(54117)
(51351)
(34287)
(26267)
(24696)
(21354)
(20417)
(19334)
(18314)
(18184)
(17079)
(17007)
(17002)
(16726)
(16441)
(16111)
(15669)
(15546)
(13381)
(13374)
(13169)
(12316)
(12305)
(12104)
(12049)
(11873)
(11019)
(10737)
学科
(97126)
经济(97032)
管理(67360)
(64468)
(53883)
企业(53883)
方法(53556)
数学(48571)
数学方法(47857)
(26326)
(24201)
中国(22550)
(21676)
贸易(21671)
(21170)
业经(19074)
(17374)
地方(16911)
(16801)
财务(16741)
财务管理(16699)
农业(15874)
企业财务(15812)
(15744)
理论(15372)
技术(14461)
(13744)
环境(13654)
(13511)
(13024)
机构
学院(324488)
大学(324071)
(135118)
经济(132509)
管理(130662)
理学(114309)
理学院(113199)
管理学(110984)
管理学院(110415)
研究(100405)
中国(75391)
(66124)
科学(61432)
(61113)
(52502)
财经(49968)
(49507)
业大(49045)
中心(48359)
(47154)
(45587)
研究所(45153)
经济学(42678)
农业(41649)
北京(40721)
(39615)
师范(39174)
经济学院(39042)
财经大学(37471)
(37150)
基金
项目(224780)
科学(177973)
基金(165502)
研究(160484)
(144357)
国家(143244)
科学基金(124441)
社会(102572)
社会科(97531)
社会科学(97501)
(87925)
基金项目(87137)
自然(82510)
自然科(80726)
自然科学(80703)
自然科学基金(79260)
教育(76596)
(74235)
资助(69804)
编号(64344)
(50823)
重点(50660)
成果(50553)
(47105)
(47059)
教育部(44083)
科研(44075)
创新(44037)
课题(43888)
国家社会(42900)
期刊
(134054)
经济(134054)
研究(86353)
中国(56067)
学报(49857)
(48921)
管理(46003)
科学(45648)
(45561)
大学(38129)
学学(36128)
教育(31920)
技术(31177)
农业(30943)
(26192)
金融(26192)
财经(24534)
经济研究(22576)
业经(21922)
(20975)
统计(19432)
问题(18268)
(17616)
(17569)
技术经济(17158)
(16513)
决策(15999)
(15198)
商业(15122)
理论(14762)
共检索到45415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玮  毕超  
基础设施会通过溢出效应对能源强度产生非线性影响,但尚缺乏相关的经验证据。本文运用处理非线性关系的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对交通、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上述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基础设施对能源强度确实具有非线性溢出效应并显著为负;(2)三类基础设施的上述溢出效应具有低影响和高影响两种状态,其大小最终会随基础设施规模的增加平滑的转向高影响状态,其中信息基础设施的高、低影响状态间有较大差异;(3)我国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上述溢出效应目前仍处于低影响状态。建议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基础设施对能源强度的负向溢出效应,在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尽可能的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飞  曾福生  
基于空间回归偏微分方法的空间杜宾模型,分别采用邻近空间、地理距离空间和经济空间作为权重矩阵,实证分析了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存量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空间权重条件下,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2农业基础设施存量对农业产出均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3农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要强于粮食平衡区和粮食主销区,同时粮食主产区内部各区域的农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也存在分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慧玲  陈军  
在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文章利用199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在三种空间权重矩阵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普通OLS回归对交通基础设施产出贡献估计会有一定的偏差;通过Moran’s I检验,经济增长和交通网络密度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和周围区域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回归表明,时间距离空间权重较0-1空间权重矩阵、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要高一些,区域间时间距离的缩短加强了空间溢出效应;投资、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和财政支出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其中投资、对外贸易和财政支出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而劳动力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为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慧玲  陈军  
在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文章利用199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在三种空间权重矩阵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普通OLS回归对交通基础设施产出贡献估计会有一定的偏差;通过Moran’s I检验,经济增长和交通网络密度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和周围区域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回归表明,时间距离空间权重较0-1空间权重矩阵、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要高一些,区域间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蒋荷新  
生产性服务企业因其服务的专业化和即时化特点,倾向于在交通发达的城市集聚,本文基于20052015年省际的空间计量分析证实了上述结论,即交通基础设施对所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相邻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这一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程度相近的地区之间,地理上邻近性的作用相对较弱。这一结论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部分地理位置相邻但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出现分化的现象。通过对空间溢出效应的分解可以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蒋荷新  
生产性服务企业因其服务的专业化和即时化特点,倾向于在交通发达的城市集聚,本文基于2005~2015年省际的空间计量分析证实了上述结论,即交通基础设施对所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相邻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这一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程度相近的地区之间,地理上邻近性的作用相对较弱。这一结论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部分地理位置相邻但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出现分化的现象。通过对空间溢出效应的分解可以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邻近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全国层面的空间溢出效应较小,这与不同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阶段和溢出效应的差异有关,因此政府需要根据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发展潜力进行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志  周浩  
文章利用199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模型中加入不同经济意义空间权重矩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多地通过经济联系发生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第二产业的空间溢出大于对第三产业的空间溢出,基于产业结构的空间溢出大于基于市场规模的空间溢出。此外,我国铁路溢出效应存在边际报酬递增的特征,而公路溢出效应则呈现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勇杰  张梅青  
文章构建中国2000—2015年间30个省份多样化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空间杜宾模型及偏微分方法,实证测度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铁路在地理距离作用下对经济增长正向显著,在其他作用下不显著;公路在经济、产业和技术距离作用下高度显著,而在地理距离作用下不显著。综合距离作用分析表明,公路对经济增长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在统计上正向显著;而铁路则存在较弱的影响,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勇杰  张梅青  
文章构建中国2000—2015年间30个省份多样化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空间杜宾模型及偏微分方法,实证测度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铁路在地理距离作用下对经济增长正向显著,在其他作用下不显著;公路在经济、产业和技术距离作用下高度显著,而在地理距离作用下不显著。综合距离作用分析表明,公路对经济增长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在统计上正向显著;而铁路则存在较弱的影响,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欣  姚洪兴  
文章利用长三角25个城市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和技术研发强度等吸收能力变量分别作为转换变量,采用包含外生变量的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检验了基于OFDI、FDI和进口三种渠道的国际R&D对区域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动态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当所有的吸收能力变量跨越各自的门槛值使PSTR模型趋于高体制时,基于OFDI的国际R&D对区域技术创新均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对应于不同的吸收能力变量,当PSTR模型趋于高体制时,基于FDI和进口的国际R&D对区域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更明显。随着吸收能力变量水平的连续增加,基于三种渠道的国际R&D对区域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均在持续增强,国际R&D和区域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凌  张晶晶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美联储无限宽松货币,美元溢向全球,新兴市场国家如何避免国际资本大进大出影响国内经济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以总量法衡量的资本管制程度作为转换变量建立非线性PSTR模型,发现资本管制对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存在非线性影响。资本管制严格的新兴国家土耳其、印度和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水平提高,其受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影响变小;资本管制宽松的新兴国家如阿根廷、巴西、俄罗斯以及印尼随着资本账户开放水平提高,受到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影响变大。建议我国对跨境资本渐进、有序地开放,防止美国货币政策溢出的负面冲击。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欣  姚洪兴  
文章利用长三角25个城市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和技术研发强度等吸收能力变量分别作为转换变量,采用包含外生变量的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检验了基于OFDI、FDI和进口三种渠道的国际R&D对区域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动态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当所有的吸收能力变量跨越各自的门槛值使PSTR模型趋于高体制时,基于OFDI的国际R&D对区域技术创新均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对应于不同的吸收能力变量,当PSTR模型趋于高体制时,基于FDI和进口的国际R&D对区域技术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治栋  李发莹  
基于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基础设施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中,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总体而言,通信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大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从空间效应分解视角看,交通基础设施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高于通信基础设施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对周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率及固定资产投资对区域间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程度不一的促进作用,但是劳动力和对外开放的溢出效应不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培阳  鲁志国  
基于"新基建"背景,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两个视角,利用2001-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空间经济特征明显,信息基础设施及经济增长均呈现出空间集聚特征,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态势;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经济增长均呈现出空间溢出效应,主要表现为"中心-外围"特征;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基础设施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存在空间竞争特征,周边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粤港澳大湾区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水平单一门槛效应和经济开放程度的双重门槛效应:总体来看,双重门槛效应存在时,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了正"V"型态势;具体来看,当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开放程度低于门槛值时则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开放程度跨过门槛值后则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昕宇  马昱  
本文基于2002~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在运用熵权TOPSIS测算农村基础设施综合能力的基础上,采用面板平滑转化模型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减贫质量和数量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农村基础建设能力较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能力与农村减贫质量和数量之间存在不同转换机制下的非线性影响,均呈现单门限特征,对减贫质量影响呈现显著的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曲线,发生门限转换的位置为0.4056;对减贫数量影响的促进作用逐步增大,发生门限转换的位置为0.3440,转换过程较快。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