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61)
- 2023(17972)
- 2022(15701)
- 2021(14564)
- 2020(12604)
- 2019(29004)
- 2018(28774)
- 2017(55125)
- 2016(30372)
- 2015(34159)
- 2014(34194)
- 2013(33816)
- 2012(31102)
- 2011(28101)
- 2010(27986)
- 2009(25788)
- 2008(25273)
- 2007(22383)
- 2006(19103)
- 2005(16514)
- 学科
- 济(118838)
- 经济(118708)
- 管理(84583)
- 业(80773)
- 企(66731)
- 企业(66731)
- 方法(59552)
- 数学(51927)
- 数学方法(51270)
- 农(31668)
- 财(30839)
- 中国(29071)
- 贸(28885)
- 贸易(28874)
- 易(28011)
- 学(27291)
- 业经(25534)
- 地方(23439)
- 农业(21033)
- 制(20167)
- 务(19866)
- 财务(19786)
- 财务管理(19742)
- 理论(19733)
- 企业财务(18574)
- 和(18511)
- 技术(18356)
- 环境(18286)
- 融(17519)
- 金融(17515)
- 机构
- 大学(435297)
- 学院(433728)
- 济(170221)
- 管理(168373)
- 经济(166572)
- 理学(146893)
- 研究(145371)
- 理学院(145222)
- 管理学(142370)
- 管理学院(141618)
- 中国(105292)
- 科学(94790)
- 京(91803)
- 农(80814)
- 财(75195)
- 所(74897)
- 业大(72372)
- 研究所(69021)
- 中心(66136)
- 农业(64487)
- 江(62052)
- 财经(61367)
- 北京(57181)
- 经(55792)
- 范(55725)
- 师范(55020)
- 院(52736)
- 经济学(50692)
- 州(50418)
- 技术(47230)
- 基金
- 项目(303175)
- 科学(234698)
- 基金(218186)
- 研究(212171)
- 家(193675)
- 国家(192128)
- 科学基金(162571)
- 社会(131123)
- 社会科(124242)
- 社会科学(124204)
- 省(119696)
- 基金项目(116356)
- 自然(109845)
- 自然科(107271)
- 自然科学(107235)
- 自然科学基金(105281)
- 划(101579)
- 教育(98173)
- 资助(90827)
- 编号(85876)
- 重点(68394)
- 成果(68371)
- 部(65815)
- 发(64050)
- 创(62565)
- 科研(59379)
- 课题(59216)
- 创新(58515)
- 计划(58322)
- 大学(55851)
- 期刊
- 济(175844)
- 经济(175844)
- 研究(117823)
- 学报(79459)
- 中国(74527)
- 农(71995)
- 科学(67775)
- 大学(58260)
- 管理(57687)
- 财(57064)
- 学学(55243)
- 农业(49615)
- 教育(42977)
- 技术(36641)
- 融(32748)
- 金融(32748)
- 业经(29431)
- 经济研究(28695)
- 财经(28693)
- 业(26146)
- 经(24516)
- 问题(24177)
- 贸(22732)
- 版(22358)
- 科技(21607)
- 图书(21250)
- 业大(20755)
- 技术经济(20583)
- 国际(20281)
- 统计(20103)
共检索到612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程传超 冯其云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公路、铁路(高铁)、航空、港口、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定量方式厘清基础设施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内在关联机制,对我国协调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对外贸易结构,进而促进对外贸易转型意义重大。可通过荟萃(Meta)分析方法对相关文献中的定量观点进行综合分析,以量化基础设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基础设施对国际贸易效应的显著性为因变量,应用64篇重要文献的594个效应值,从样本特征、研究方法、国际贸易测量方法、基础设施测量方法、研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样本结构、模型说明、出版性质、文献权重九个层面入手检验调节变量对实证结果的影响,发现基础设施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结果会受到各研究特征的影响,即随着调节变量的改变,基础设施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会产生差异。其中,当文献检验模型使用工具变量法、采用出口衡量国际贸易水平、以公路和铁路衡量基础设施、检验发达地区经济水平、不包含汇率时,有助于促使基础设施对国际贸易产生显著影响或显著正向影响。因此,为更加充分地发挥基础设施在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一方面要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世界各国基础设施网络无缝对接的发达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调节、企业化运作的高效基础设施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投资建设效率,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付新平 朱晓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和国际贸易都有着跨越式的发展,但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降本增效仍面临着巨大考验,如何有效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进而引领国际贸易的发展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我国31个省(区、市)2003~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结合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和国际贸易发展的空间特征,探究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通过更换空间权重矩阵的方式对实证结果进行检验。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国际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来源于不同地区之间的交互影响,而不是某一地区的单独作用,单一地区的投资从某种程度上还会抑制国际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空间杜宾模型 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琦 王琴梅
发展数字贸易是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内容。数字基础设施具有基础性和公共产品特性,可对我国数字贸易乃至出口贸易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02—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超效率SBM模型测度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和出口贸易绩效,利用LSDV估计法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对出口贸易绩效的影响与作用机理。根据特征事实,样本期内,我国数字基础设施水平的全国和地区均值基本呈逐年递增态势,仅2021年出现小幅下滑,且增长率及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地区均值呈阶梯状分布,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出口贸易绩效的全国和地区均值呈上下波动态势,地区均值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地区呈阶梯状递减态势,省份均值在东部地区普遍较高,在西部地区普遍较低,且三大地区内部省份间差异大小不同,东部地区差异最大,西部地区差异其次,中部地区差异最小。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出口贸易绩效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出口贸易绩效的提升作用具有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强于在东部地区,在2002—2011年不显著,在2012—2021年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产业融合效应、成本节约效应促进出口贸易绩效提升;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出口贸易绩效的提升作用具有非线性门槛特征,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其提升作用增强。因此,应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贸易基础;缩小数字基础设施地区差异,释放数字贸易红利;拓展大数据融合应用场景,驱动数字贸易高效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燕
公众的普遍采纳是电子政务创新扩散与价值实现的必要前提。本文基于中国电子政务公众采纳实证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构建概念模型,以成都、长沙、上海、沈阳与深圳普通公众为调研对象收集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同时比较信息查询、在线申办与在线交流服务功能公众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差异。研究发现: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相容性、政府信任、技术信任、便利条件对增加电子政务公众采纳意愿具有显著促进效应;相对优势与政府信任对感知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影响公众对不同类型电子政务服务采纳意愿的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存在一定差异,对信息查询服务与在线交流服务的公众采纳意愿来讲,感知易用性具有最为重要的积极影响,而感知有用性则是在线申办服务采纳意愿最关键的前因变量;相对优势仅对在线申办服务公众采纳意愿具有显著正向作用;政府信任能够显著提升信息查询与在线交流服务公众采纳意愿,但却无法促使在线申办服务采纳意愿的形成;风险感知仅对在线交流服务公众采纳意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关键词:
电子政务 采纳意愿 荟萃分析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雯 庄嘉霖
本文基于中国近代出口与近现代铁路建设的历史经验,探讨国际贸易与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长期增长的综合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近代出口贸易与铁路建设均能够显著促进区域人口长期增长,两者的影响具有替代性,该替代性在邻近历史口岸或较早开通铁路的地区相对较强。进一步分析表明,铁路一方面能够提升贸易区位劣势地区的企业出口参与度,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出口福利空间溢出,增强贸易区位劣势地区对劳动力迁移的吸引力,从而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起到替代性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揭示了交通基础设施在国际贸易的资源空间配置效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当今中国统筹对外开放布局优化与国内市场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娣
中国是东盟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已成为拉动双边经济增长、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为了验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贸易的影响,本文基于2013-2021年实证数据,利用引力模型和边界效应模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改善对提高贸易规模、缓解边界效应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均可以显著提高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缓解边界效应;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最强。据此,建议持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的重要促进作用;依托科技进步,打造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通信互联体系;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金融合作,以能源发展推动贸易合作深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再勇 付韶军 张璐超
研究目标:分析能源、交通、通信网络三类基础设施及其交互作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出口以及域内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引力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基础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的进口效应、出口效应、双边贸易效应都为正;能源、交通、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在国际贸易的两个方向上的作用大小不一致;不同类型基础设施的国际贸易效应大小也不一致;不同类型基础设施的交互作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方向不确定。研究创新:定量测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交通、通信网络三类基础设施的进口、出口和双边贸易收益。研究价值:有助于把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国际贸易效应的现实状态,为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为基础设施交互作用的国际贸易效应理论研究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晓东 邓丹萱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针对全球供应链的研究不断深化,降低国际贸易成本、促进本国产业发展成为各国越来越关注的论题,其中与运输成本密切相关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各国投资的重点。本文利用31个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1990-2008年双边贸易流量的面板数据,引入各类物流基础设施指标和物流基础设施综合指数建立扩展的引力模型,就物流基础设施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电信和网络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有显著影响;港口、航空和公路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但铁路基础设施的影响仅部分有效。代表国家物流基础设施综合水平的物流设施综合指数,在消除贸易障碍、增强国家出口贸易竞争力方面成效显著...
关键词:
物流基础设施 运输成本 扩展的引力模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施震凯
本文基于卫星监测的PM2.5浓度数据,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从新方法、新视角和新维度衡量了交通基础设施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存量的增长能够有效降低雾霾污染程度,即便是在考虑了诸多其他因素时,这种影响效应也能被显著地识别出来。在区分不同交通模式后,发现公路运输是雾霾污染的重要来源,但以铁路、轨道交通等为代表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则有效缓解了雾霾现象,这一结论在各地区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雾霾污染 贝叶斯模型平均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蒋冠宏 蒋殿春
本文基于2000-2007年29个省区的21个行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基础设施依赖对产业增长的影响,并构建倍差(different-in-different)非线性计量模型,利用"比较优势理论"检验了地区基础设施和产业优化配置问题。通过检验我们发现,交通、邮电信息类基础设施对产业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能源基础设施对产业增长影响不显著。进一步检验,我们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存在配置扭曲现象,而邮电信息基础设施与产业优化配置明显。最后,利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结论仍然稳健。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依赖 产业增长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邓朝华 张亮 张金隆
移动商务用户采纳是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综合32篇相关研究文献中的数据,采用荟萃分析方法研究感知的有用性、感知的易用性、感知的乐趣、感知的移动性、个人创新、信任、主观规范、感知的成本等因素对用户使用移动商务的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感知的有用性、感知的乐趣、信任、移动性和个人创新对用户采纳移动商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的成本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感知的易用性和主观规范的影响不显著。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鹏飞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作用不断凸显。文章基于引力扩展模型,聚焦于"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其区域内贸易量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一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通信基础设施的作用会越来越显著;不同收入水平国家之间的进口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要求不同,其中高等收入水平国家从中低等收入水平国家进口更加注重出口国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中低等收入水平国家从高等收入水平国家进口更加注重出口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中低等收入水平国家之间的进口取决于出口国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但是通信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强于交通基础设施。此外,相对于一国基础设施建设对进口贸易的影响,经济自由度对中低等收入水平国家的进口贸易也同样重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友孝 宁静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中国-东盟合作的优先领域,也是制约中国-东盟合作的瓶颈。目前中国-东盟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优化东盟各国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合作机制对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通过构建交通、能源以及电力基础设施评价指标,并基于2001~2015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东盟基础设施限制对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能源、交通以及通讯基础设施解释变量均对双边贸易额产生正的影响。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额的影响最大,能源基础设施变量对双边贸易额的影响最小。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基础设施状况 双边贸易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森 刘雨 呙小明
利用2010—2021年RCEP国家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中国数字基础设施OFDI与数字贸易质量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中国同RCEP各成员国之间的数字贸易质量水平呈现出“南北两端高,西北方向低”的空间地域特征;数字基础设施OFDI显著提升了双边数字贸易质量,且该促进作用具有近三年的时间持续性和空间外溢效应;数字基础设施OFDI对数字贸易质量的促进作用因行业不同而存在异质性;中国同RCEP相关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增强了数字基础设施OFDI对于数字贸易质量的促进作用,而科技水平差异和监管质量水平差异并不会对该促进作用产生明显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关键环节,其发展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支撑作用。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趋势。本文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创建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DID模型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呈显著促进作用,主要推动商贸流通业规模化和数字化发展,同时提高商贸流通业效率,从而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并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土地财政是否会影响产业升级——基于基础设施和房价的中介效应检验
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在中国的检验:1988—2007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企业创新影响研究——作用机制与效应检验
数字基础设施赋能数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出口技术复杂度视角的分析
交通基础设施对商贸流通业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中国东盟贸易的影响——基于引力模型和边界效应模型的研究
网络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检验
ICT基础设施对离岸服务出口的影响——基于美国双边贸易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的城市基础设施供给“过量”了吗?——基于资本化视角的实证检验
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与Feder模型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