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290)
- 2023(21399)
- 2022(17932)
- 2021(16652)
- 2020(14347)
- 2019(32789)
- 2018(32225)
- 2017(59948)
- 2016(32880)
- 2015(37057)
- 2014(36681)
- 2013(36393)
- 2012(33608)
- 2011(30338)
- 2010(30346)
- 2009(28544)
- 2008(28661)
- 2007(25588)
- 2006(22603)
- 2005(20714)
- 学科
- 济(135814)
- 经济(135629)
- 业(110846)
- 管理(106850)
- 企(97015)
- 企业(97015)
- 方法(61179)
- 数学(50888)
- 数学方法(50274)
- 财(43119)
- 农(40060)
- 中国(37808)
- 业经(36867)
- 制(31311)
- 务(28617)
- 财务(28561)
- 财务管理(28501)
- 农业(27236)
- 学(27227)
- 企业财务(26959)
- 贸(26459)
- 贸易(26445)
- 易(25780)
- 技术(23104)
- 银(22879)
- 银行(22802)
- 地方(22565)
- 理论(22534)
- 和(22487)
- 体(21705)
- 机构
- 大学(474307)
- 学院(473248)
- 济(197299)
- 经济(193405)
- 管理(181600)
- 研究(164823)
- 理学(155410)
- 理学院(153676)
- 管理学(151061)
- 管理学院(150187)
- 中国(128732)
- 京(101767)
- 科学(101524)
- 财(94152)
- 农(89991)
- 所(85068)
- 研究所(76930)
- 中心(75705)
- 业大(74369)
- 财经(73533)
- 江(72858)
- 农业(71108)
- 经(66900)
- 北京(64179)
- 经济学(60159)
- 院(58944)
- 范(58024)
- 师范(57244)
- 州(56623)
- 财经大学(54395)
- 基金
- 项目(313267)
- 科学(246451)
- 基金(229763)
- 研究(221591)
- 家(203793)
- 国家(202098)
- 科学基金(172193)
- 社会(141605)
- 社会科(134249)
- 社会科学(134210)
- 省(121279)
- 基金项目(120516)
- 自然(113859)
- 自然科(111274)
- 自然科学(111233)
- 自然科学基金(109332)
- 划(103343)
- 教育(101651)
- 资助(94528)
- 编号(87168)
- 重点(71427)
- 成果(70956)
- 部(69434)
- 创(66650)
- 发(66264)
- 创新(61948)
- 科研(61155)
- 课题(60566)
- 国家社会(59679)
- 教育部(58928)
- 期刊
- 济(219400)
- 经济(219400)
- 研究(139021)
- 中国(98949)
- 农(81948)
- 学报(81733)
- 财(78196)
- 科学(73746)
- 管理(71671)
- 大学(61431)
- 学学(58018)
- 农业(55361)
- 教育(46181)
- 融(45703)
- 金融(45703)
- 技术(41893)
- 财经(37438)
- 经济研究(35170)
- 业经(34959)
- 业(32838)
- 经(32286)
- 问题(28526)
- 贸(25150)
- 技术经济(24647)
- 版(24407)
- 世界(22997)
- 统计(22797)
- 国际(22603)
- 科技(21754)
- 理论(21310)
共检索到724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光南 朱宏佳 陈广汉
本文基于成本函数和要素份额函数,利用中国1998-2005年27个制造业行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基础设施对中国微观层面的企业生产平均成本和投入要素需求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基础设施显著降低了制造业10个行业企业的生产平均成本,同时对不同行业企业的劳动力、资本和中间品等投入要素需求存在正负弹性差异,即存在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最后,本文对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的基础设施效应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成本 生产投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天华 高翔 步晓宁 谢晓闻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被证实是改善发展中国家经济表现的重要因素,但其中的作用机制仍然众说纷纭。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效率不同是国家间经济绩效差异的重要原因。为了验证交通基础设施是否确实影响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升了经济绩效,文章将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与高速公路建设数据进行匹配,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的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实改善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距离高速公路更近的城市,企业的实际规模与最优规模差异更小。具体来看,交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工业企业 资源错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天华 高翔 步晓宁 谢晓闻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被证实是改善发展中国家经济表现的重要因素,但其中的作用机制仍然众说纷纭。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效率不同是国家间经济绩效差异的重要原因。为了验证交通基础设施是否确实影响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升了经济绩效,文章将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与高速公路建设数据进行匹配,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的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实改善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距离高速公路更近的城市,企业的实际规模与最优规模差异更小。具体来看,交通基础设施降低了同时使得资本和劳动投入偏离的产出扭曲,使得企业的实际规模与最优规模更为接近。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高速公路影响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价格加成和行业集中度等,而通过企业存货产生的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工业企业 资源错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春顶
我国经济增长在过去的十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相对应,我国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否也同步提高?各行业生产率增长呈现了怎样的特征?在当前经济面临转型的时期,理清这些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论文选取了我国28个制造业行业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用前沿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实证测算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状况及其分解结果,并回归分析了影响我国制造业行业生产率提高的因素,据此给出了结论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 影响因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涵 黎志刚
在过去20年中,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本文着眼于交通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增长的微观渠道,利用我国1998~2002年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估计了公路和铁路投资对企业存货水平的影响途径以及影响程度。我们发现,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显著降低了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库存资金占用,而普通公路和铁路的投资对企业的存货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发现公路投资对沿海制造业发达地区企业库存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经济增长 库存 制造业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巍 马慧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基于中国地级市制造业细分行业层面的实证分析表明: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进入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该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产业异质性;相对于其他地区和产业,在贸易开放水平较高地区、沿海地区和交通网络中心地区,对交通依赖度较高的"交通密集型产业"、缴税较少和效率较低的"非期望产业",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更强的吸引企业进入效应;此外,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开放均能促进企业进入,且两者的吸引企业进入效应是相互强化的。地方政府应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差异性影响,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联动协同;在积极推进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协同改善影响营商环境的其他各种因素;积极对接国家交通网络布局,合理布局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彬 孙孟
本文首先选用相关指数对中国制造业24个细分行业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分解和测度,然后运用面板数据分别对其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总体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相同,都与规模经济、市场结构、外资影响和要素禀赋呈显著正相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要素禀赋呈显著负相关,与产品差异程度、规模经济、外资影响和研发费用呈显著正相关。最后,文章在研究结论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郭丽虹 金德环
文章以中国的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企业的投资与现金流量和托宾Q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受资金约束强的企业和受资金约束弱的企业进行比较分析,以检验投资对现金流量的敏感度是否能反映流动性约束的存在。另外,文章还分析了企业持有的流动资产的作用,并考察了企业持有的流动资产是否能降低企业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从而促进企业的投资支出这一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投资与现金流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投资对现金流量的敏感度并不能说明流动性约束的存在。另外,企业的部分现金流向了流动资产,而流动资产的增加并没有给企业带来机会成本,而是增加了企业价值。
关键词:
现金流量 托宾Q 固定资产投资 流动资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丹 胡小娟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分别对制造业各个行业中内资企业、外资企业1999~2005年期间的相对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Malmquist指数衡量)及其构成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制造业各行业中的相对效率具有显著差异,内资企业相对效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及垄断程度较高的一些行业,而外资企业相对效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两类企业在各个行业中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及其动力存在差异。基于实证结果及分析,本文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吕延方 王冬
本文运用1998~2007年中国11个主要制造业产业的面板数据,测评满足外需为主的承接外包行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除了个别承接外包变量影响不显著外,至今为止中国主要制造业产业承接外包行为并没有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尤其以简单加工制造为主的承接外包行为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负的影响,因此制造业的经验数据不支持"承接外包促进效率"假说。研究认为,国家应重新审视和合理调整目前主要依赖廉价劳动力投入为主的贸易结构和以承接国外加工业务为主的产业结构。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承接外包 制造业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万平 吕政 刘丽萍
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角度,分别应用SDM模型和GTWR模型,实证分析FDI、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全国而言,FDI和交通基础条件对制造业集聚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影响在地区间有明显差异,FDI对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较弱;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存在典型的空间非线性递减效应,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影响略低于东中部地区。因此,进一步改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外资配套能力建设,仍然是今后相当长时期促进中国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破解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举措。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秉镰 刘玉海
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制造业企业库存成本的这一渠道,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作用机制,并利用2004—2008年中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的省域面板数据对这一微观机制进行了计量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公路基础设施尤其是高等级公路设施能够显著地降低制造业企业库存成本,但在考虑遗漏代理控制时其影响程度将有所降低;不同种类的交通基础设施对于降低东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库存成本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此外,企业销售产值等内部影响因素以及地区人均GDP等宏观影响因素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库存成本均具有程度不一的相关影响。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企业库存成本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耿纯 赵艳朋
本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及城市层面的相关数据,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新建制造业企业选址的影响。通过考察2000-2007年年份-城市-行业层面的新建企业数目,本文负二项回归的结果表明,虽然交通基础设施对新建制造业企业选址在整体上有正向影响,但其对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所得税和增值税贡献大的企业选址影响不显著,而对上述各方面表现落后的企业的选址决策有显著影响。这一结果无论使用公路里程、公路密度还是公路质量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衡量指标,或是放松对企业表现水平的衡量标准,都十分稳健。究其原因,与差企业相比,交通基础设施带给好企业的成本下降小,竞争效应大,因此其总体影响不显著。差企业市场整合能力弱、受地域界限影响大,因而其选址更依赖交通基础设施状况。根据本文结论,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仅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吸引到好企业,还需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综合配套等其他因素,以实现提升生产率、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目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猛 杨先明 李波
随着中国制造业劳动工资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过去依靠成本优势获得的竞争力正在逐渐减弱。基于要素替代的框架构建了包含中性和有偏技术进步的KLEM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利用中国制造业30个行业2001-2010年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第一,总体上除劳动和能源互补以及能源与中间品关系不确定外,其余各要素均呈替代关系;第二,不同来源的技术进步对成本的节约效应不同;第三,中国制造业的确存在技术偏向,其中R&D更倾向于资本增强型和偏向型技术进步,而FDI更倾向于能源、劳动增强型和偏向型技术进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吉亚辉 文静
选取1999—2013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关系。将1999—2013年分为3个时间段,从动态层面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制造业的集聚影响方向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为正相关影响,且影响程度在降低。此外,各地区应注重加强与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以促进制造业合理发展与集聚。同时,应该加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促进制造业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制造业集聚 空间分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