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23)
2023(14225)
2022(11397)
2021(10337)
2020(8542)
2019(19074)
2018(18354)
2017(34707)
2016(18256)
2015(20600)
2014(19954)
2013(19602)
2012(17677)
2011(15935)
2010(15816)
2009(14984)
2008(14087)
2007(12388)
2006(11182)
2005(10318)
作者
(53679)
(44458)
(44378)
(41969)
(27957)
(21324)
(20000)
(17348)
(17267)
(15667)
(15363)
(14847)
(14160)
(14080)
(13841)
(13827)
(13235)
(13010)
(12854)
(12744)
(11014)
(11013)
(10836)
(10160)
(10139)
(10012)
(9712)
(9656)
(8931)
(8896)
学科
(76520)
经济(76445)
管理(52320)
(51314)
(40560)
企业(40560)
方法(31294)
中国(30879)
数学(27944)
数学方法(27719)
(27290)
金融(27290)
(25508)
银行(25468)
(24622)
(22225)
(21443)
业经(19023)
(18289)
(17557)
贸易(17542)
(17230)
地方(15642)
农业(15275)
(14109)
财务(14072)
财务管理(14054)
(13962)
企业财务(13518)
(12227)
机构
大学(260784)
学院(257783)
(115531)
经济(113550)
管理(97355)
研究(94217)
理学(83408)
理学院(82530)
管理学(81269)
管理学院(80820)
中国(79152)
(55442)
科学(55425)
(52042)
(47720)
(47238)
中心(44751)
研究所(43183)
财经(42007)
业大(39246)
(38579)
经济学(37690)
农业(37675)
(36651)
北京(35193)
经济学院(34211)
(33510)
财经大学(31577)
(31560)
师范(31138)
基金
项目(175984)
科学(139079)
基金(131419)
研究(125208)
(117376)
国家(116465)
科学基金(98780)
社会(84145)
社会科(80095)
社会科学(80075)
基金项目(68845)
(65355)
自然(62477)
自然科(61153)
自然科学(61130)
自然科学基金(60103)
(56298)
教育(55484)
资助(52821)
编号(47832)
重点(40196)
(39465)
成果(38881)
(38608)
国家社会(37319)
(37039)
创新(34905)
科研(33877)
教育部(33837)
中国(33155)
期刊
(120186)
经济(120186)
研究(77530)
中国(52779)
学报(45205)
(43595)
科学(39714)
(39549)
(39058)
金融(39058)
管理(35342)
大学(33527)
学学(31720)
农业(28939)
经济研究(21593)
财经(21384)
教育(21230)
技术(19248)
(18527)
业经(18087)
(16851)
问题(16199)
(15515)
国际(14719)
世界(13916)
图书(13285)
理论(12397)
(12302)
技术经济(12235)
科技(11551)
共检索到394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焦勇  王韧  李成友  
本文通过构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程度和融合绩效二维测度框架,具体考察以铁路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ICT基础设施,并利用中国2003—2014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验证了基础设施对两化融合的影响,结果发现,交通基础设施阻碍了融合程度的提升,对融合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ICT基础设施显著促进了融合程度和融合绩效的提升。结果背后折射出在中国工业化进程快于信息化的背景下,交通基础设施对工业化的弹性值大于对信息化的弹性值,而ICT基础设施对工业化的弹性值小于对信息化的弹性值,所以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让原本就处于较高水平的工业化得以更快发展,导致信息化与工业化偏离均衡、和谐的耦合状态,ICT基础设施促进信息化更快发展,有利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谢康  肖静华  乌家培  
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我国经济管理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以提高技术效率为目标,以工业化与信息化平衡发展、技术进步与社会稳定平衡协调、工业装备技术资源与信息资源平衡发展为主要路径特征,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形成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林  
工业化与信息化是不同经济背景下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产业融合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产业融合理论,提出产业融合具有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效率、增强产业联系和带动人力资源开发等作用。从技术、业务和微观组织基础等角度分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在产业层面融合的作用机制,并提出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程灏  
全面系统的应用工业工程是企业实现信息化和实施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而我国企业基础管理的规范化、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已成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最大障碍,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关键是导入工业工程技术。文章指出,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技术路径就是全面系统的应用工业工程技术规范企业的管理流程、标准化其作业操作,为实现信息化奠定管理基础,最终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琦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明了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传雷  李从春  
大力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已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信息化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信息化仍没有实现与工业化的有机融合,严重制约着工业化进程。本文阐释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分析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基础和实现的途径,重点讨论了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焦点问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海   闫卓毓   尹俊雅  
本文基于中国省级层面数字基础设施政策文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对工业自动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工业自动化发展,且当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外开放水平达到一定“门槛”后,相应政策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政策能在增加地区科技投入和加剧市场竞争程度的同时,提高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并增强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从而促进工业自动化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政策的实施对工业自动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结论可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动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谢康  肖静华  周先波  乌家培  
本文构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模型,将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应用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研究,以2000-2009年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探讨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并发现:首先,融合具有周期大约为5年的间断平衡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路径与两者融合的相关性高于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路径,工业化和信息化对各自理想水平的偏离呈交替波动等三个主要特点;其次,融合对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单位GRP电力消费和能耗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融合水平每增加一个点(以百分计),人均GRP可增长0.06%;融合可显著减少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促使第一产业向第二或第三产业转移;融合可减少单位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嘉怡  
实现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是畅通国内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我国各省份2011-2018年面板数据,将数字金融、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通过交互项模型和门槛模型检验,探讨数字金融和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商贸流通业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数字金融和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提升都能够提高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且存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的单一门槛效应,数字金融在信息化基础设施较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促进效果更为突出。最后,文章从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商贸流通业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淞淋  陈文基  肖宏伟  易丹辉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引擎,有助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适用于评估两化融合程度的综合指标,其次将C-D生产函数与多层线性模型结合,提出多层C-D生产函数,最后实证研究了2001年以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历了"十五"和"十一五",信息化与工业化实现了快速融合,此融合也为二者未来的深入发展创造了动力;劳动和资本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呈现稳定或逐年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祝宏辉  王彦  
基于新疆建设兵团20112014年的面板数据,本文运用综合评价法对新疆建设兵团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进行测算,研究结果显示:新疆建设兵团及其各师两化融合水平在近四年中持续提升;新疆建设兵团南北疆之间两化融合水平存在明显差距;新疆建设兵团及其各师的两化融合潜力较大。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使用多元线性模型和双限Tobit模型对新疆建设兵团两化融合的影响因素展开回归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善基础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眸眸  
本文在构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借鉴菲尔德两部门模型和EBA模型,采用2006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别针对我国总体情况、中西部地区和各省份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占资产比等指标,对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数有积极的正向作用,技术市场交易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行业平均工资的正向影响也十分明显,而居民消费指数、工业治理污染完成投资的影响则为负;东部地区的居民消费指数、地方财政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艳  孙静静  魏津瑜  赵斌  毕小青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两化融合"程度测度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构建两化融合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运用ELECTRE方法来研究两化融合的程度;选取了天津市300家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天津市九大行业的两化融合程度,其中装备制造的两化融合程度最高,新能源新材料的融合程度最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易明  李奎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其特征是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一体化,包括企业、产业、社会、区域等多个层次,推进过程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且每个阶段每个层次的推进重点各有不同。结合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的建设经验,提出两化融合的重点是加强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两化融合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应用,完善两化融合政策支撑体系,开展两化融合评价和监测,以及积极培育两化融合复合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