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08)
2023(13082)
2022(11277)
2021(10898)
2020(9127)
2019(21362)
2018(21535)
2017(42550)
2016(23142)
2015(25700)
2014(25914)
2013(25268)
2012(23013)
2011(20787)
2010(21170)
2009(19198)
2008(18608)
2007(16386)
2006(14345)
2005(12605)
作者
(65055)
(53800)
(53255)
(51145)
(34290)
(25679)
(24282)
(21114)
(20487)
(19445)
(18299)
(17975)
(17131)
(17092)
(16699)
(16574)
(16124)
(16101)
(15397)
(15292)
(13404)
(13281)
(13042)
(12347)
(12069)
(11914)
(11902)
(11894)
(10817)
(10497)
学科
(88656)
经济(88564)
管理(66292)
(62113)
(52096)
企业(52096)
方法(42905)
数学(37638)
数学方法(36931)
(24760)
中国(23042)
(22175)
业经(19588)
(18510)
地方(17619)
理论(16546)
(16249)
贸易(16243)
(16127)
农业(16114)
(15797)
(14542)
(14334)
技术(13947)
(13748)
财务(13671)
财务管理(13646)
环境(13354)
(13112)
银行(13070)
机构
学院(319261)
大学(318203)
管理(129959)
(124226)
经济(121332)
理学(112815)
理学院(111629)
管理学(109443)
管理学院(108879)
研究(103894)
中国(77192)
(67654)
科学(64940)
(57477)
(51679)
(49605)
业大(47430)
中心(47321)
研究所(47088)
(46595)
财经(45616)
北京(43037)
(42521)
师范(42188)
(41407)
农业(38720)
(38085)
(38068)
经济学(35750)
技术(34788)
基金
项目(218351)
科学(171264)
研究(161478)
基金(156681)
(135798)
国家(134658)
科学基金(115942)
社会(98875)
社会科(93636)
社会科学(93610)
(85741)
基金项目(82547)
自然(76464)
教育(75379)
自然科(74673)
自然科学(74655)
自然科学基金(73267)
(72399)
编号(67779)
资助(66206)
成果(55265)
重点(48568)
(47931)
课题(46759)
(46153)
(45161)
创新(41975)
项目编号(41675)
科研(41399)
教育部(41097)
期刊
(135338)
经济(135338)
研究(93850)
中国(59137)
管理(47738)
学报(47714)
(45184)
科学(44654)
(42252)
教育(40242)
大学(36421)
学学(34125)
农业(31676)
技术(29874)
(27288)
金融(27288)
业经(22992)
经济研究(21442)
财经(21088)
(17894)
图书(17369)
问题(17183)
(16062)
理论(15785)
技术经济(15755)
科技(15462)
实践(14627)
(14627)
现代(14619)
统计(14600)
共检索到462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姬晓辉  汪健莹  
基础设施的供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但是基础设施如何供给才是有效率的,才能保证社会的需要,在我国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本文分析了基础设施的经济属性,以及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这两种供给模式,以此为基础分析我国的基础设施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传统融资渠道狭窄、政府部门过度垄断以及融资体制缺乏明确的分类改革目标,最后给出我国基础设施供给模式的政策建议。如对综合性项目逐层区分经济属性、引入民间资本、搭建多类和多层次投融资平台及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营运中的激励机制,促进我国基础设施供给模式逐步完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虎  王莎  
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面临需求不足、复苏乏力的问题,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以投资促增长已成为主要经济体的普遍共识。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一向高度重视基础设施投资,奥巴马执政以来提出了很多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危机后美国经济较快复苏。但受资金不足、党派斗争等因素影响,相关政策的成效不及预期。本文试简析奥巴马执政以来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措施及效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薛长深  
为了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中央就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作出部署,各地密集推出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尽快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供给问题,既是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工作的具体举措,也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地方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供给模式包括国家预算资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和地方政府债券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在融资规模和落地效率方面各有优劣。在当前形势下,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模式选择应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规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债券"是现实可行的最优策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魏杰  杨林  
1.对规模较小的营业收入较少的企业(如员工总数低于50人或营业收入低于500万元)大规模减税,这样可以用这些企业吸收就业,为淘汰落后产能创造条件。2.帮助解决非公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拓宽非公企业的融资渠道。传统的资金投放机制存在比较明显的所有制歧视,很多非公企业无法获得资金融通,其供给能力受到抑制。而实践证明,非公经济恰恰是我国经济中活力最强,最能对需求变化做出迅速反应的经济成分,解除对于这种经济成分的供给抑制是实现供给和需求相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婉玲  
基础设施产业PPP模式运营旨在提升公共福利质量和供给效率。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政策为背景,风起云涌的PPP模式承载着经济转型和国家治理多方面使命。文章以PPP模式监管为视角,认为与建立在自然垄断理论之上对国有垄断的传统监管体制相比,新的具有多元价值追求的产业组织的出现使得"由谁监管"、"监管什么"成为基础设施产业PPP模式运行必须反思的问题。政府在基础设施PPP模式中扮演着政策制定、项目实施与模式监管等多种角色,必须合理划清政府职能边界,引入独立的专业化的监管机构,厘清监管内容,实现政府PPP模式政策制定、项目实施与市场监管职能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的问题逐步显现。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为解决建设资金短缺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我国基础设施需要大量资金,且未来的现金流量大而稳定,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春福  
PPP模式是西方国家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对基础设施进行多元治理的新模式。在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治理中引入该模式是摆脱公共资源瓶颈、提高治理效率的重要途径。推行PPP模式需要一系列的政策工具作为支撑。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和优化组合是政策工具创新的重要思路,也是有效推行农村基础设施治理PPP模式的重要前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永博  叶公伟  张明媛  
公私合作模式(PPP模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并逐渐成为解决大型准营利性基础设施融资难题的有力方式。本文首先对PPP模式内涵、应用范围、融资过程进行了剖析,肯定PPP模式融资优势的同时提出了其应用问题。其次建立了基于蒙特卡洛技术的融资结构优化模型,并对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一个简化算例展示了模型的使用过程,证明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在融资初期即考虑风险的合理分担,为融资谈判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基准点,有利于缩短谈判时间、降低融资费用、提高PPP模式的使用效率。同时,通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颜娟  
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成倍增加。传统的以政府财政为投资主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模式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吸引财政以外资金发展多元化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已成为必要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亚平  
中国各级政府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公共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存量资产。存量资产引入PPP模式,对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运营效率并为社会资本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国家政策鼓励地方政府通过PPP模式盘活存量资产、扩大基础设施投融资来源,但实践中存量资产引入PPP模式存在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积极性不高、存量资产公允价值确认难、原有职工安置难等主要问题。为此,要加强存量资产PPP项目的谋划和可行性研究论证工作,妥善处理国有资产和原有职工安置问题,开展部门联评联审,政府信用要合法合规地予以支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柳钦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本文概述了PPP融资模式的兴起、内涵和作用,通过分析国内外成功运作的PPP融资案例,对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PPP模式融资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波霞  朱迪  
近年来,中国和菲律宾政治互信日益加强,经贸关系日益加深,已经签署了13项双边合作文件,包括多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为中菲经济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平台和美好的前景,应当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应用PPP合作模式共同发展,共享硕果,通过资本输出带动产能输出,开辟新的出口市场,为未来全方位经济合作创造新空间。中菲PPP合作模式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构筑中菲PPP合作模式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PPP模式可以填补菲律宾政府的资金缺口,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荣  郭立宏  李梦欣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全新的转型方向,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经济活动及其相关要素的空间配置提供数据形式和智能形态的规范性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向新型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可以充分规避规模不经济的严峻压力,缓解区位之间的独立性和错位性,以实现空间资源高效分配、城市产业集聚的自增强式效果。本文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层次架构以及转型方向的双向互动视阈中,提出新时代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向信息网络模式构建、大数据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模式构建、5G产业模式构建转型,并认为高效推进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转型需要完善投融资机制,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创新发展,激发新型基建潜力与优势;加强协调与合作,实现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转型;优化制度供给,提高基建运营与管理效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丽梅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加强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显得必要而迫切,而现有的财政、法律和体制限制,导致了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有限,地方建设资金缺乏。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通过建立金融中介和利用政府增信手段融资的模式,成功地为基础设施建设融到大量资金。我国的地方政府有必要在现有法律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性地构建地方政策性的金融中介平台,并利用增信技术对政府风险进行管理,以解决地方政府建设资金匮乏的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乔恒利  
文章首先整理基础设施概念及内涵,接着在基础设施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财务评价、社会评价及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基础设施项目经营性与公共性的程度。然后,就具体项目融资模式进行基本介绍,具体分析了各种投融资模式的性质特点。最后得出项目投融资模式与基础设施项目经营性与公共性的程度的对应关系,此关系模型为政府基础设施投融资决策提供了直观的理论参考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