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52)
2023(9576)
2022(8110)
2021(7388)
2020(6250)
2019(14186)
2018(13985)
2017(27243)
2016(14256)
2015(15611)
2014(14830)
2013(14459)
2012(13455)
2011(12315)
2010(12375)
2009(11520)
2008(11347)
2007(10223)
2006(9180)
2005(8138)
作者
(42134)
(35156)
(34980)
(33024)
(22020)
(16855)
(15632)
(13672)
(13160)
(12166)
(11785)
(11347)
(11241)
(10848)
(10749)
(10691)
(10666)
(10344)
(10085)
(9994)
(8884)
(8474)
(8468)
(8079)
(7827)
(7760)
(7605)
(7602)
(6925)
(6863)
学科
(57108)
经济(57041)
管理(38524)
(38510)
(29190)
企业(29190)
方法(26287)
(23764)
贸易(23754)
数学(23203)
(23161)
数学方法(23078)
中国(18856)
(17061)
(15316)
业经(12802)
(12451)
(11527)
银行(11488)
(11073)
农业(10754)
(10287)
金融(10287)
(9985)
(9874)
技术(9024)
地方(8944)
环境(8925)
关系(8653)
产业(8424)
机构
大学(207214)
学院(205599)
(93869)
经济(92338)
管理(77615)
研究(71376)
理学(67531)
理学院(66814)
管理学(65935)
管理学院(65579)
中国(53615)
(43152)
(42605)
科学(41860)
(38269)
(36151)
财经(34924)
研究所(32951)
业大(32327)
(31951)
中心(31560)
农业(30684)
经济学(30248)
(28521)
经济学院(27886)
北京(26888)
财经大学(26209)
(25599)
(24466)
师范(24117)
基金
项目(137937)
科学(107964)
基金(102530)
研究(96912)
(92544)
国家(91409)
科学基金(76239)
社会(64916)
社会科(61820)
社会科学(61803)
基金项目(54388)
(51558)
自然(48766)
自然科(47647)
自然科学(47628)
自然科学基金(46826)
(44629)
教育(43315)
资助(41023)
编号(36887)
(31496)
重点(31256)
(29869)
(29286)
成果(28922)
国家社会(28316)
创新(27496)
教育部(26894)
科研(26886)
人文(26059)
期刊
(97120)
经济(97120)
研究(61619)
学报(36185)
中国(34621)
(33768)
科学(31240)
(30533)
管理(27487)
大学(26929)
学学(25847)
农业(23030)
(20288)
金融(20288)
经济研究(18167)
(17565)
财经(17140)
业经(16521)
国际(15467)
教育(15190)
问题(14930)
(14804)
技术(13840)
(12508)
商业(11767)
世界(10172)
技术经济(9697)
(9645)
理论(9608)
科技(9536)
共检索到300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梁双陆  张梅  
本文基于MccalluM的边界效应模型,检验我国与周边国家贸易的边界效应,以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贸易边界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与周边国家贸易具有很强的边界屏蔽效应,并且出口贸易的边界效应远高于进口贸易的边界效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够明显降低边界的屏蔽效应。其中航空基础设施对边界效应的削减幅度最大,铁路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对边界效应的削减幅度较小。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自然地理边界地形复杂多样,周边国家对公路和铁路基础设施投资能力弱,中国援助周边国家建设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能力有限。因此,可率先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航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杭雷鸣  
本文揭示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在理论建模与实证研究当中,本文将基础设施跟要素禀赋结构结合起来考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并关注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差异:要素禀赋结构的地区性差异;中国在进口与出口方面的差异。以中国—东盟及上合组织区域为对象,采用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的基础设施增长提高了本国的进口依存度,对邻国亦然,这说明基础设施的本地效应为正。(2)邻国基础设施对中国具有空间溢出,其增长提高了中国的进口依存度;中国的基础设施对邻国同样具有空间溢出,且提高了邻国的进口依存度。这说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助于中国与邻国的贸易融合。此外,本文未发现"负的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3)基础设施的本地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何敏  郭宏宇  竺彩华  
本文基于2004-2012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引力模型和边界效应模型分析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对中国东盟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通、通信、能源三大领域的"硬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目前中国东盟各国间的双边贸易影响并不明显;中国东盟各国间存在贸易边界效应,程度较小,在3.51-9.52之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提高了贸易效率,有利于减少市场分割,从而降低贸易的边界效应,对于中国东盟各国间的贸易产生了积极的正向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娣  
中国是东盟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已成为拉动双边经济增长、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为了验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贸易的影响,本文基于2013-2021年实证数据,利用引力模型和边界效应模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改善对提高贸易规模、缓解边界效应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均可以显著提高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缓解边界效应;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最强。据此,建议持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的重要促进作用;依托科技进步,打造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通信互联体系;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金融合作,以能源发展推动贸易合作深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倩  李冬冬  
贸易成本的降低是生产全球化和消费全球化的基础,能够为我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助力。本文以东盟十国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跨境电商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贸易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跨境电商发展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够显著降低贸易成本,且两者能够形成良性循环。跨境电商能够降低跨境贸易的隐形成本,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跨境贸易显性成本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因此,需要加快我国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步伐,加强各国在跨境电商领域的沟通与合作,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双边贸易合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志刚  
近些年来,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能源与贸易发展较快,但随着能源与贸易合作的深化,一系列不利于双方在能源与贸易领域互联互通的问题开始出现,严重制约了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中国(新疆)必须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发挥主导作用,同周边国家合作解决相关问题,为进一步发展能源与贸易互联互通、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和在上海合作组织内部和中亚地区更好地发挥建设性作用争取更为有利的地位。研究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能源与贸易的互联互通战略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范祚军  何欢  
"一带一路"战略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布局,更是中国参与构建世界经济新格局的重要切入点。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先领域、规划重点。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存在的基础设施落后、标准不一,资金缺口较大、投融资主体及模式单一,各阶层参与动机迥异,地缘政治复杂,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内部步调协调不一致等问题,本文提出应当推进基础设施标准规则的互联互通,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兼顾不同的利益诉求,统筹各自国内区域发展,加强总体布局规划,以实现运输效率高效化、融资渠道市场化、大国关系和平化、推进步伐协调化、切入角度最佳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程中海  孙培蕾  
建立高效的贸易便利体系已成为多边、区域、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构建贸易便利化衡量指标体系,对2008-2012年影响中国与中亚贸易便利化水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指标中的口岸效率与中国和中亚周边国家进出口额的关联度最强且关联度呈现上升趋势,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能较大程度地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电子商务环境指标与双边进出口额的关联度较强,互联网络的应用已成为制约贸易便利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海关环境指标与双边贸易规模的关联度呈现下降趋势,海关环境的改善对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拉动作用在减弱;规制环境指标与双方贸易规模的关联度呈现上升趋势,对推进中国与中亚周边国家贸易便利化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剑  王小康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中国向西开放提供重要契机,本文选取2008-2014年贸易便利化的数据测算中国及中亚周边国家贸易便利化的水平,通过构建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与中亚周边国家贸易便利化处于不便利水平,贸易便利化对出口的带动效应大于关税减让;在贸易便利化结构指标中,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海关环境、口岸效率、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豫新  郭颖慧  
贸易便利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中国新疆边境贸易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反映边境贸易便利化发展的14个指标,构建评价边境贸易便利化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分析法,测算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边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新疆的边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相对最高,其次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边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最低;中国新疆除了铁路口岸设施质量、互联网使用人数的便利化水平值低于俄罗斯,其余的测评指标便利化水平值均高于周边国家,但指标整体的便利化水平值相差不大,且水平值很低,整体的边境贸易环境仍需改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昊,刘丹  
与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等东北亚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中一直占有较高的比重。日本、韩国还是东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当然,目前也存在着东北地区与主要周边国家贸易关系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利用日本和韩国直接投资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单个项目规模较小等问题。目前,既存在着东北地区加快发展与周边国家贸易和投资关系的机遇,同时也存在许多短时间内尚难以克服的障碍。因此,促进东北地区与周边国家发展贸易和投资关系既需要抱有合理的预期,更需要采取可行的对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继勇  李知睿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一步法模型估计"中巴经济走廊"周边国家的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接着进一步测算和分析中国对"中巴经济走廊"其余周边国家的出口效率与出口贸易增长空间。研究结果表明,贸易非效率因素是阻碍贸易潜力实现的最主要原因,政治风险的加深助长了贸易非效率,而上海合作组织、经济自由度等因素则抵消了部分贸易非效率的影响。中国对"中巴经济走廊"其余周边国家的出口效率总体水平偏低,经济走廊的贯通将使部分周边国家的预计出口增长空间平均提升约23%。随着贸易非效率因素改善,中国对"中巴经济走廊"其余周边国家的出口贸易将获得更大的极限出口增长空间。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森  刘雨   呙小明  
利用2010—2021年RCEP国家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中国数字基础设施OFDI与数字贸易质量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中国同RCEP各成员国之间的数字贸易质量水平呈现出“南北两端高,西北方向低”的空间地域特征;数字基础设施OFDI显著提升了双边数字贸易质量,且该促进作用具有近三年的时间持续性和空间外溢效应;数字基础设施OFDI对数字贸易质量的促进作用因行业不同而存在异质性;中国同RCEP相关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增强了数字基础设施OFDI对于数字贸易质量的促进作用,而科技水平差异和监管质量水平差异并不会对该促进作用产生明显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楠  
"要想富,先修路",是我国改革开放并实现经济腾飞的经验缩影。如今,"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实现需要将它推广至邻近的亚欧非等广袤地区,为形成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创造必要条件。由于战略互信不足、协调难度大、地缘政治复杂、隐性风险众多以及国内质疑重重等原因,当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状况不容乐观。本文试从建立互信沟通机制、协同沿线各方利益与标准、营造安全环境与信誉约束机制、克服制度与法律障碍以及处理政府与民间关系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竺彩华  郭宏宇  冯兴艳  李锋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促进东亚经济增长与经济合作的新引擎,但是其融资却存在较大的缺口。造成融资缺口的主要原因是各国的境内基础设施挤占跨境基础设施、融资渠道和额度难以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以及缺少专门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融资机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促进东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融资的对策,包括设立东亚基础设施合作伙伴论坛、将基础设施基金的范围由东盟扩展为东亚、设立专门的东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融资机构,以及利用亚洲债券市场进行融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