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34)
- 2023(19620)
- 2022(16917)
- 2021(15825)
- 2020(13453)
- 2019(31016)
- 2018(30442)
- 2017(58035)
- 2016(31492)
- 2015(35359)
- 2014(34669)
- 2013(34161)
- 2012(31218)
- 2011(28147)
- 2010(28040)
- 2009(25519)
- 2008(24882)
- 2007(21523)
- 2006(18644)
- 2005(16186)
- 学科
- 济(124287)
- 经济(124150)
- 管理(86916)
- 业(82229)
- 企(67889)
- 企业(67889)
- 方法(60345)
- 数学(52801)
- 数学方法(52001)
- 中国(34249)
- 农(32693)
- 贸(30449)
- 贸易(30434)
- 财(30350)
- 易(29607)
- 学(27491)
- 业经(27358)
- 地方(22722)
- 农业(21793)
- 制(21594)
- 理论(20966)
- 技术(19231)
- 环境(18993)
- 和(18941)
- 务(18930)
- 财务(18846)
- 财务管理(18808)
- 银(18389)
- 银行(18315)
- 企业财务(17701)
- 机构
- 大学(444219)
- 学院(441935)
- 济(179105)
- 经济(175577)
- 管理(170987)
- 研究(152920)
- 理学(149465)
- 理学院(147775)
- 管理学(144682)
- 管理学院(143923)
- 中国(112529)
- 科学(97190)
- 京(94876)
- 农(79283)
- 财(77798)
- 所(77503)
- 研究所(71525)
- 业大(71182)
- 中心(68255)
- 财经(63596)
- 农业(62963)
- 江(61949)
- 北京(59722)
- 经(58206)
- 范(56601)
- 院(55936)
- 师范(55864)
- 经济学(54629)
- 州(49975)
- 经济学院(49447)
- 基金
- 项目(311213)
- 科学(243482)
- 基金(226919)
- 研究(219119)
- 家(201998)
- 国家(200426)
- 科学基金(170372)
- 社会(137998)
- 社会科(130849)
- 社会科学(130812)
- 省(120127)
- 基金项目(119238)
- 自然(114048)
- 自然科(111477)
- 自然科学(111443)
- 自然科学基金(109438)
- 划(102774)
- 教育(101543)
- 资助(94954)
- 编号(87015)
- 重点(70608)
- 成果(69000)
- 部(68487)
- 发(65951)
- 创(64753)
- 创新(60536)
- 课题(60511)
- 科研(60433)
- 计划(58444)
- 教育部(58127)
- 期刊
- 济(184404)
- 经济(184404)
- 研究(124927)
- 中国(81068)
- 学报(78917)
- 农(70674)
- 科学(69639)
- 管理(61886)
- 大学(59114)
- 财(57836)
- 学学(56076)
- 农业(49200)
- 教育(46891)
- 技术(38117)
- 融(33777)
- 金融(33777)
- 经济研究(32036)
- 财经(30418)
- 业经(29689)
- 业(27003)
- 经(26223)
- 问题(24543)
- 贸(23980)
- 版(21925)
- 科技(21880)
- 国际(21064)
- 业大(20932)
- 统计(20868)
- 技术经济(20744)
- 图书(20501)
共检索到632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何敏 郭宏宇 竺彩华
本文基于2004-2012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引力模型和边界效应模型分析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对中国东盟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通、通信、能源三大领域的"硬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目前中国东盟各国间的双边贸易影响并不明显;中国东盟各国间存在贸易边界效应,程度较小,在3.51-9.52之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提高了贸易效率,有利于减少市场分割,从而降低贸易的边界效应,对于中国东盟各国间的贸易产生了积极的正向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娣
中国是东盟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已成为拉动双边经济增长、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为了验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贸易的影响,本文基于2013-2021年实证数据,利用引力模型和边界效应模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改善对提高贸易规模、缓解边界效应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均可以显著提高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缓解边界效应;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最强。据此,建议持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的重要促进作用;依托科技进步,打造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通信互联体系;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金融合作,以能源发展推动贸易合作深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梁双陆 张梅
本文基于MccalluM的边界效应模型,检验我国与周边国家贸易的边界效应,以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贸易边界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与周边国家贸易具有很强的边界屏蔽效应,并且出口贸易的边界效应远高于进口贸易的边界效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够明显降低边界的屏蔽效应。其中航空基础设施对边界效应的削减幅度最大,铁路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对边界效应的削减幅度较小。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自然地理边界地形复杂多样,周边国家对公路和铁路基础设施投资能力弱,中国援助周边国家建设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能力有限。因此,可率先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航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化。
关键词:
边界效应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一带一路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呙小明 黄森
"陆海新通道"建设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将大力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而东盟各国现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效率将直接影响中国未来能与之联通的绩效。基于东盟各国2008—2017年面板数据,运用SE-Window-DEA模型定量测度东盟各国交通、通信和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效率的高低并进行区域、国别比较,进而运用空间面板模型考察各国多维度制度环境(包括政治稳定度、经济自由度、政府清廉度和法治公平度四个维度)差异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东盟十国整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达到有效水平,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老挝、文莱、柬埔寨、缅甸、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整体而言,5个陆地国家的平均水平略优于5个海洋国家。各国制度环境会显著影响东盟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效率,但影响的方向和力度不一,政治稳定和经济自由对东盟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效率有积极影响,而政府清廉和法治公平却没能发挥出同样的积极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宏宇 竺彩华
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影响范围超出了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对全球的政治与经济版图有着重要影响。为此,本文结合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升级版与海上丝绸之路方略分析了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并延伸至中国、东盟、区域内大国和区域外大国在东南亚的利益博弈,以及我国产业转型、金融监管、政府分权对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制约。本文建议,在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中,要增强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互信、注重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对接,并且努力控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融资风险。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基础设施 互联互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鹏飞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作用不断凸显。文章基于引力扩展模型,聚焦于"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其区域内贸易量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一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通信基础设施的作用会越来越显著;不同收入水平国家之间的进口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要求不同,其中高等收入水平国家从中低等收入水平国家进口更加注重出口国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中低等收入水平国家从高等收入水平国家进口更加注重出口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中低等收入水平国家之间的进口取决于出口国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但是通信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强于交通基础设施。此外,相对于一国基础设施建设对进口贸易的影响,经济自由度对中低等收入水平国家的进口贸易也同样重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倩 李冬冬
贸易成本的降低是生产全球化和消费全球化的基础,能够为我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助力。本文以东盟十国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跨境电商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贸易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跨境电商发展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够显著降低贸易成本,且两者能够形成良性循环。跨境电商能够降低跨境贸易的隐形成本,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跨境贸易显性成本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因此,需要加快我国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步伐,加强各国在跨境电商领域的沟通与合作,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双边贸易合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学艺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导向,也是改善双边贸易质量、加快贸易转型的主要基础。文章实证检验了中国与东盟十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与东盟十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够显著改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因此,在深化"一带一路"双边合作的基础上,应该加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工作深度,加快产业合作与行业对接,共同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学艺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导向,也是改善双边贸易质量、加快贸易转型的主要基础。文章实证检验了中国与东盟十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与东盟十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够显著改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因此,在深化"一带一路"双边合作的基础上,应该加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工作深度,加快产业合作与行业对接,共同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友孝 宁静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中国-东盟合作的优先领域,也是制约中国-东盟合作的瓶颈。目前中国-东盟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优化东盟各国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合作机制对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通过构建交通、能源以及电力基础设施评价指标,并基于2001~2015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东盟基础设施限制对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能源、交通以及通讯基础设施解释变量均对双边贸易额产生正的影响。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额的影响最大,能源基础设施变量对双边贸易额的影响最小。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基础设施状况 双边贸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捷 单文婷
本文首先比较了中国与两大区域经济集团——欧盟和东盟的贸易特点,然后通过引力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与欧盟和东盟贸易的因素,并就各个因素所带来影响的不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贸易的GDP弹性较大,而中国与欧盟贸易的人均GDP弹性较大。本文认为,前者的原因在于中国与东盟贸易更具潜力,后者主要是因为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互补性更强。
关键词:
引力模型 欧盟 东盟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范爱军 曹庆林
本文运用引力模型,检验2006年中国与前50大出口贸易伙伴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流量及其决定因素,并通过不同区域组织之间的比较,重点观察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优惠贸易安排。检验结果发现,目前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惠贸易安排效果还不明显,说明想要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引力模型 出口潜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单文婷 杨捷
本文将引力模型运用到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定量分析中,利用2000-2004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了包括GDP、人均GDP和距离等基本变量的基本引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华人人口、通用华语等变量,得到了扩展的引力模型。然后运用得到的模型来评价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潜力,最后运用模型预测出2006年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额的增长率。
关键词:
引力模型 东盟 贸易流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娟 孔玉生 侯青
贸易引力模型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国内一些学者运用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了国际直接投资与两国距离、两国经济规模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中国与越南入境旅游的理论模型。然而尚未见到将外汇储备与关税引入对CAFTA的引力模型研究的文章,亦无运用引力模型研究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以及到访东盟各国的中国游客规模的文章。基于2000年至200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起以东盟各国人均GDP、东盟各国领土面积、东盟各国外汇储备、中国人均GDP、中国外汇储备以及中国至东盟各国距离为自变量的引力模型,并运用Eviews5.0软件对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中国自东盟进口规模以及到访东盟各国的中国游客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