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14)
- 2023(9594)
- 2022(8058)
- 2021(7261)
- 2020(5793)
- 2019(13195)
- 2018(13174)
- 2017(24665)
- 2016(13215)
- 2015(14815)
- 2014(14762)
- 2013(14816)
- 2012(14419)
- 2011(13380)
- 2010(13798)
- 2009(12666)
- 2008(12231)
- 2007(10944)
- 2006(10194)
- 2005(9603)
- 学科
- 济(77579)
- 经济(77517)
- 管理(31184)
- 业(28235)
- 地方(26184)
- 中国(21669)
- 企(19848)
- 企业(19848)
- 方法(18670)
- 农(18542)
- 业经(16373)
- 数学(15932)
- 数学方法(15819)
- 地方经济(15785)
- 学(13288)
- 农业(13145)
- 发(11962)
- 融(11592)
- 金融(11590)
- 制(11202)
- 环境(10943)
- 银(10842)
- 银行(10824)
- 行(10596)
- 贸(10401)
- 贸易(10389)
- 财(10295)
- 易(9855)
- 和(9148)
- 产业(8848)
- 机构
- 学院(191457)
- 大学(190069)
- 济(87708)
- 经济(85835)
- 研究(77010)
- 管理(65657)
- 中国(58364)
- 理学(53879)
- 理学院(53109)
- 管理学(52377)
- 管理学院(51987)
- 科学(44410)
- 京(42881)
- 所(39720)
- 财(38274)
- 研究所(35434)
- 中心(33915)
- 农(31567)
- 江(31495)
- 范(29558)
- 师范(29339)
- 财经(28895)
- 北京(28376)
- 院(27498)
- 经济学(27491)
- 经(25913)
- 州(25463)
- 业大(25012)
- 经济学院(24222)
- 农业(24206)
- 基金
- 项目(116022)
- 科学(90303)
- 研究(89715)
- 基金(80310)
- 家(69229)
- 国家(68560)
- 科学基金(57252)
- 社会(57059)
- 社会科(53990)
- 社会科学(53979)
- 省(46632)
- 基金项目(42034)
- 教育(39993)
- 划(39006)
- 编号(36997)
- 自然(33243)
- 发(32746)
- 自然科(32328)
- 自然科学(32316)
- 资助(32146)
- 自然科学基金(31685)
- 成果(31279)
- 课题(27435)
- 发展(26939)
- 重点(26697)
- 展(26483)
- 部(24976)
- 创(23675)
- 国家社会(23377)
- 年(22422)
共检索到325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韩光远 江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凤君
基础设施及其所形成的环境是人类自己营造的基础物质环境之一 ,是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四方面系统阐述了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基础设施的引导与从属功能、带状经济的激发器和助推器等观点 ,分析了基础设施在改善生产环境与效率、空间经济集聚与扩散中的作用 ,以及基础设施短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同时归纳总结了我国国土范围内已经形成的基础设施走廊的基本概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萍
论文首先阐述城市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限制;然后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忽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受限于城市基础设施等;最后提出城市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重视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障城市基础设施正常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加强规划避免重复性建设等。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区域经济发展 对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玺 张勇
相同的投资水平对资本形成效果、基础设施存量、经济增长水平的影响差异很大,因此采用投资率作为变量来考察投资对增长关系的研究结果差异很大。基础设施存量的变化不仅是投资水平的重要反映,也可以弥补单纯用投资水平进行实证分析所带来的偏差,因而采用处理后的基础设施数量指数的变化来考察投资的效果以及投资对增长的关系是一个新角度。对于中国而言,高投资率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但是现在这种情况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关键词:
制度 基础设施指数 资本存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平 王春晖 于国才
本文通过回顾近二十年来有关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间关系的理论机制、经验研究及影响因素等热点问题发现: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得到了理论研究和经验检验的支持,但其贡献度检验尚无定论;政治环境和地方分权是影响基础设施投资的两大主要政治利益因素;基础设施投资实践中的融资渠道、规模优化与结构配置等问题尚需进一步细化论证。
关键词:
基础设施 经济发展 最优规模 结构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昊 朱淑贤 韦茜 王志锋 冯长春
基于协同理论,构建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选取2013—2021年全国84个重点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其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复合系统的协同度进行实证研究,并在城市和地理区两个层面对城市基础设施中的相关序参量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2013—2021年全国84个重点城市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大多分布在[-0.2,0.4]范围内;各城市及地理区的协同发展情况和内在特征不一;城市基础设施有序度的变化是影响复合系统协同度的关键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鹏军 刘迪
小城镇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城乡规划学和城市地理学的重要理论研究议题,也是科学制定促进小城镇发展政策、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关键。学术界普遍认为基础设施缺乏是制约中国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支撑这一论断的一手调查研究仍属空白。本文采用全国121个镇的调查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小城镇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小城镇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度整体水平及其地域性差异和规模类型差异性,以及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状态。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小城镇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作用,但社会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较强,而基础设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相对较弱;②两者之间的关联度存在地域差异,东北地区的小城镇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比其他地区更加紧密;在远离大城市的小城镇,两者之间相互关联度要比距离大城市较近的镇更强;③不同人口规模和功能类型的镇二者相互作用强度也有所不同,人口规模较小和较大的镇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联系比人口规模中等的镇更加紧密;商贸主导型镇二者相互关联强度较高,而工业主导型镇较弱;④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表现为中低发展水平的协调,即低发展水平的基础设施和低发展水平的社会经济状况并存;但高发展水平协调发展较少,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到特大城市距离适中的镇;距离特大城市较近或者较远都会导致两者之间形成一种低发展水平的协调;⑤在导致低发展水平协调的机制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所产生的作用要强于社会经济发展不足所产生的作用,这在东部地区小城镇和大城市近郊小城镇表现得较为明显。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指导小城镇规划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祯琪 欧国立 卯光宇
文章对公路进行分级,对区域进行新的梯度划分,采用1998~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基于三种不同权重矩阵的市场潜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相关模型对公路交通影响下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快速公路和普通公路均会对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且快速公路的作用更为显著;只有在公路路网密度较大的区域内,公路交通才会对经济的溢出效应有显著影响;一省区公路交通发展水平越高,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吸附作用越强,但公路的边际贡献呈逐渐降低趋势;相邻地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差距越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越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寇晨欢 冷志杰 贾晓菁
文章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因果反馈分析,揭示系统内部关键因果机制,并构建了区域范围的物流系统驱动经济系统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黑龙江省为例,运用VENSIM软件进行了仿真和寻优计算,得出如下结论:物流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建设均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系统发展,并促进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调整,物流人力资源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物流基础设施的作用,且作用差距将越来越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任彩琴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空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要想保证我国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就需要找到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基于此,文章将首先分析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其次,研究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空间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优化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途径,其中主要包括建立二者协调发展的控制体系、完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协调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输结构、实现公路交通运输的可持续性发展四方面内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辉 孟祥菁 叶波
对基础设施与区域发展之间关系的分析发现,微观方面,基础设施投资通过降低企业成本以及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而提高生产效率;宏观方面,基础设施投资通过影响企业选址,促进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化而提高整个城市生产效率。已有对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结论并不一致,可能原因为:其他相关政策配备的状况、区域发展积累的水平和投资阶段的不同。因此,基础设施投资需要与区域工业发展、市场效率等相协调才能实现区域发展。通过对京九铁路投资对沿线地区发展的实证分析也验证了这一假设,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欣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探讨了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2000—2004年辽宁省63个县区的相关数据,描述了县域基础设施以及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而实证分析了县域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最后根据模型计算结果,提出了解决县域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县域 基础设施 实证研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稻葵 刘淳 庞家任
本文建立了考察金融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评估模型,并以金融基础设施中极为重要的征信系统为例,量化评估了金融基础设施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通过模型对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所有底层数据以及针对21家全国性银行和257家地方性金融机构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征信系统促进了宏观经济中的总消费和总投资,并估算出征信系统对GDP增长的贡献占比为4.28%,相当于0.33个百分点的GDP增长率。
关键词:
金融基础设施 经济发展 征信系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叶菁文 范剑勇
本文探讨公路通过区际贸易路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背后机制。利用《2012年中国31省区市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其他相关数据,估算出以地级行政单位为主体的城市间贸易金额和贸易重量,从中总结中国内需市场特点:(1)在国内贸易大循环中,500公里以内集中了81.3%贸易金额和74.9%贸易重量;(2)城市的经济潜力分布呈现出由沿海向内陆逐渐衰减的圈层结构,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处于核心位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出公路通过区际贸易路径对城市贸易水平、产业发展发挥作用的两种机制。机制一是修建公路,缩短了城市间公路距离,能够增加城市间贸易量,提升城市经济潜力,进而提高不同产业雇用人数和产值。机制二是修建公路,增加了城市内部公路存量,重量价值比更高的产业运输成本下降更多,它们将向其他城市输出更多商品,雇用人数和产值也会得到更大程度提升。本文发现对于制定畅通国内大循环、激发内需潜力相关政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公路 区际贸易 经济潜力 产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