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35)
2023(13140)
2022(11259)
2021(10090)
2020(8535)
2019(19293)
2018(18977)
2017(35823)
2016(19492)
2015(22079)
2014(22581)
2013(22662)
2012(21707)
2011(20111)
2010(20582)
2009(19226)
2008(19040)
2007(17489)
2006(15728)
2005(14758)
作者
(60747)
(51023)
(50941)
(48410)
(32324)
(24429)
(23196)
(19904)
(19246)
(18369)
(17530)
(17013)
(16537)
(16421)
(16046)
(15975)
(15229)
(15226)
(14658)
(14652)
(13021)
(12832)
(12452)
(11765)
(11673)
(11504)
(11362)
(11233)
(10420)
(10184)
学科
(104740)
经济(104660)
管理(52093)
(48463)
(36625)
企业(36625)
方法(36002)
数学(31371)
数学方法(31103)
地方(29244)
中国(28647)
(25964)
业经(21152)
(20970)
(18753)
农业(17839)
地方经济(17302)
(16848)
(16441)
贸易(16430)
(15935)
金融(15933)
(15830)
银行(15792)
(15757)
环境(15383)
(15282)
(14385)
(14013)
理论(12713)
机构
学院(294731)
大学(293502)
(129547)
经济(126723)
研究(111561)
管理(106133)
理学(88998)
理学院(87849)
管理学(86374)
管理学院(85808)
中国(84844)
科学(68336)
(64514)
(58963)
(57195)
(53198)
研究所(53168)
中心(50173)
(47418)
财经(44339)
业大(43257)
北京(41766)
农业(41709)
(40814)
师范(40398)
经济学(40301)
(39898)
(39545)
(37705)
经济学院(35947)
基金
项目(185829)
科学(144574)
研究(136076)
基金(131391)
(115314)
国家(114344)
科学基金(95617)
社会(85754)
社会科(81273)
社会科学(81249)
(74112)
基金项目(68870)
(62767)
教育(61406)
自然(59729)
自然科(58228)
自然科学(58206)
自然科学基金(57119)
编号(55348)
资助(53986)
(46798)
成果(45842)
重点(43149)
(40405)
课题(39867)
(38125)
发展(37581)
(36983)
创新(35868)
国家社会(35310)
期刊
(157836)
经济(157836)
研究(93006)
中国(66021)
(49555)
学报(46665)
(43703)
科学(42821)
管理(40231)
大学(34308)
农业(33579)
教育(32619)
学学(32195)
(30451)
金融(30451)
技术(28062)
经济研究(25456)
业经(24513)
财经(22461)
问题(20437)
(19504)
(18150)
技术经济(16810)
(16148)
世界(14705)
统计(14685)
国际(14521)
商业(14339)
资源(14314)
图书(14168)
共检索到470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建楠  曹有挥  姚士谋  梁双波  
通过建立基础设施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协调度模型,计算并评价了我国各省市经济系统与基础设施系统的协调性。研究显示:宏观格局上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格局与我国经济空间差异格局基本相似,表现出明显的从东部到中西部地区的递减差异,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各省市基础设施综合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等级相关关系;将各省市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协调划分为优质协调、良好协调、基本协调、轻度失调、中度失调及严重失调六种类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升  
通过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协调度模型,对全国31个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和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从东部往西部呈现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其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水平也相对较高;从协调度所属的等级来看,呈现明显的"哑铃"状,属于优质协调的省份和属于严重失调的省份都较多,东部地区协调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凤君  
基础设施及其所形成的环境是人类自己营造的基础物质环境之一 ,是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四方面系统阐述了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基础设施的引导与从属功能、带状经济的激发器和助推器等观点 ,分析了基础设施在改善生产环境与效率、空间经济集聚与扩散中的作用 ,以及基础设施短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同时归纳总结了我国国土范围内已经形成的基础设施走廊的基本概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钟文  钟昌标  郑明贵  陈林雄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构建了以公平与效率组成的社会效用函数最大化条件下的最优资源再配置理论模型,并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结果发现:全国层面,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投资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实现;区域层面,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表现为影响程度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其原因在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存在差异,导致影响作用边际效应存在差异。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晓楠  孔凡文  
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协调理论与灰色理论分别对31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质量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协调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至2015年,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质量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协调性呈上升趋势,且区域间差距减小,但协调性提升较慢,均保持在较低水平,且促进指标个数少于抑制指标个数,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质量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协调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晓楠  孔凡文  
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协调理论与灰色理论分别对31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质量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协调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至2015年,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质量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协调性呈上升趋势,且区域间差距减小,但协调性提升较慢,均保持在较低水平,且促进指标个数少于抑制指标个数,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质量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协调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博  刘新梅  郑响理  
在分析青岛市城市资源、基础设施条件与其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资源和基础设施这两大因素与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1-2004年期间,青岛市城市资源、基础设施与其经济社会各年度的协调发展度均大于0.8。其中,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而城市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则呈现出波浪型态势,说明后者的发展尚不够稳定;另外,除了2002年城市资源与基础设施的发展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外,其余年份都是滞后的。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对青岛市城市资源与基础设施开发和建设的力度,以满足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萍  
论文首先阐述城市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限制;然后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忽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受限于城市基础设施等;最后提出城市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重视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障城市基础设施正常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加强规划避免重复性建设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石森昌  雷鸣  
文章研究评价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定量方法,提出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指标及计算方法,并依据此方法对1993-2007年间天津市基础设施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度进行评价分析,认为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对天津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应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从而提升社会经济与基础设施发展之间的协调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钰  陶志梅  姚鹏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复合系统包括能源、供排水、道路交通、邮电通信、环境保护、防灾等六大系统,六大系统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协调发展,为城市的生产、社会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利用灰关联熵法构建能源、供排水、道路交通、邮电通信、环境保护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评价模型及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核算2000年-2011年能源-交通-环境-邮电-供排水公共基础设施复合系统评价指标可知,我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复合系统协调发展度水平自2000年以来稳步提高,但复合系统协调发展度仍有待于优化。应注意提高供排水、环境保护、邮电通信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尤其应改善邮电通信与供排水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波   周立新   丁黄艳  
文章基于2003—2020年我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代理变量,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第一,“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区域协调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第二,“宽带中国”试点政策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对区域协调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第三,“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东部地区、非长江经济带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二线及以上城市、人口密集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更为显著;第四,“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祯琪  欧国立  卯光宇  
文章对公路进行分级,对区域进行新的梯度划分,采用1998~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基于三种不同权重矩阵的市场潜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相关模型对公路交通影响下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快速公路和普通公路均会对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且快速公路的作用更为显著;只有在公路路网密度较大的区域内,公路交通才会对经济的溢出效应有显著影响;一省区公路交通发展水平越高,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吸附作用越强,但公路的边际贡献呈逐渐降低趋势;相邻地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差距越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越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寇晨欢  冷志杰  贾晓菁  
文章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因果反馈分析,揭示系统内部关键因果机制,并构建了区域范围的物流系统驱动经济系统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黑龙江省为例,运用VENSIM软件进行了仿真和寻优计算,得出如下结论:物流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建设均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系统发展,并促进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调整,物流人力资源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物流基础设施的作用,且作用差距将越来越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任彩琴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空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要想保证我国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就需要找到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基于此,文章将首先分析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其次,研究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空间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优化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途径,其中主要包括建立二者协调发展的控制体系、完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协调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输结构、实现公路交通运输的可持续性发展四方面内容。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申立银  陈洋  杜小云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6年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资金投入的重点,如何充分发挥交通对西部经济的带动作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灰色关联模型,对重庆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重庆航空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最为显著,高速公路次之;桥梁、铁路的修建布局对重庆经济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但二者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稍弱于航空运输和高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远远低于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