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97)
2023(11360)
2022(8701)
2021(7675)
2020(6455)
2019(14149)
2018(13912)
2017(27267)
2016(14363)
2015(16004)
2014(15728)
2013(15418)
2012(13511)
2011(11791)
2010(12263)
2009(12073)
2008(11354)
2007(10338)
2006(9248)
2005(8921)
作者
(39455)
(32490)
(32431)
(30611)
(20788)
(15317)
(14801)
(12585)
(12378)
(11689)
(11125)
(10872)
(10692)
(10277)
(10114)
(10010)
(9752)
(9471)
(9251)
(9165)
(8082)
(8064)
(7881)
(7509)
(7377)
(7360)
(7279)
(7269)
(6510)
(6413)
学科
(75848)
(71256)
企业(71256)
(66965)
经济(66893)
管理(57751)
业经(28878)
方法(25853)
(25730)
金融(25730)
中国(24236)
(23995)
(23172)
(23130)
银行(23122)
(22491)
(19499)
财务(19472)
财务管理(19461)
企业财务(18480)
数学(18167)
数学方法(18029)
农业(17742)
(17380)
技术(15843)
地方(14248)
(14000)
理论(13898)
(13538)
(12698)
机构
学院(205014)
大学(196881)
(91898)
经济(90273)
管理(83353)
理学(70706)
理学院(70141)
管理学(69274)
管理学院(68905)
研究(62691)
中国(57861)
(44596)
(40425)
财经(35015)
科学(34166)
(32688)
(32221)
(31679)
中心(30847)
(30459)
经济学(28285)
研究所(26989)
业大(26640)
(26099)
财经大学(25691)
经济学院(25665)
农业(25368)
北京(25263)
商学(25068)
商学院(24845)
基金
项目(128610)
科学(103718)
研究(98278)
基金(94548)
(79950)
国家(79145)
科学基金(70788)
社会(65538)
社会科(62322)
社会科学(62307)
(52384)
基金项目(49759)
教育(43400)
自然(43294)
自然科(42392)
自然科学(42385)
自然科学基金(41691)
(41143)
编号(39270)
资助(37375)
(32358)
(30872)
成果(30479)
(29428)
重点(28583)
(27957)
创新(27914)
国家社会(27505)
(26782)
课题(26612)
期刊
(107586)
经济(107586)
研究(61879)
中国(40727)
(38609)
管理(37611)
(34783)
金融(34783)
(32487)
科学(25380)
学报(23745)
农业(21617)
技术(20492)
业经(19912)
大学(19543)
学学(18825)
财经(18114)
经济研究(16807)
教育(16039)
(15701)
(13850)
问题(13745)
技术经济(12944)
财会(11880)
现代(11561)
世界(10755)
商业(10668)
(10395)
会计(9808)
经济管理(9713)
共检索到320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贺生忠  
基础能源企业如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神东煤炭集团把发展战略融合作为根本前提、技术创新融合作为主导路径、运营架构融合作为基础保障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可为同类企业乃至全行业提供有益的借鉴。与现代高新产业相比,基础能源企业基本特征在于:项目投资大,回收周期长;作业环境比较艰苦、技术含量整体偏低、工艺流程相对落后。然而,能源产业作为国家战略安全的命门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引擎,不能落后于时代,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勇立创新发展潮头。作为我国基础能源产业较早推行"两化融合"的企业,神东煤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邱君降  王庆瑜  李君  左越  
持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推动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的扣合点。两化融合背景下打造提升工业管理基础能力,是企业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从产品与服务、基础设施与资源、生产与运作、经营与管理和战略与组织5个关键维度22个重要方面构建企业工业管理基础能力评价框架,并给出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基于6万余家工业企业评估数据,系统分析我国企业工业管理基础能力和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并针对企业未来两化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与方法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邓学衷  刘超洁  
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的兼容直接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和效果。本文从组织合法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态能力生成机制、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生价值创造关系三个方面,揭示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融合的理论基础,跳出"股东至上主义"公司财务理论的基本范式,为企业管理者将社会责任纳入公司财务决策、构建社会责任的主动嵌入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琳琳  陈杰  马冬妍  付宇涵  
依据《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GB/T 23020—2013),设计了适合流程制造业、离散制造业、混合制造业、采矿业、电力等工业企业的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设计的8套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基本适用于所有的工业企业。然后应用这些评估体系对全国5万多家工业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总结分析了中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工业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策略和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高小丹  
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本文针对两化融合模式下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时机选择展开研究,分析了制造业企业在融资时机选择上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制造业企业更好的开展融资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本文对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融资时机选择策略的分析,可以为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融资时机选择上的借鉴。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飞  谭颖洁  
国家工信部2013年8月出台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中,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推广行动作为首要行动提了出来。2015年,首批已有200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贯标,2015年6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各企业的上报情况,选择了600家企业进行2016年第二批贯标,某大型核电生产企业是中国核电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进行此次贯标的企业。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王娜  李钢  
为实现企业两化融合能力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采用专家评议法、进阶筛选法、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方法提出企业两化融合能力评价模型,确定以就绪度/基础、成熟度/应用、贡献度/绩效为核心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从对某市的分析可知,运用两化融合可持续发展模型对企业两化融合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防止盲目性建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冬妍  江鸿震  
首先分析企业集团与单个企业在开展两化融合评估中的主要区别,提出集团型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框架;其中,在对集团型企业管控要素、管控类型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集团管控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并在中央企业两化融合评估中进行广泛应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万清  王跃东  
供电企业构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依托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支撑智能电网升级,拓展新能源接纳能力;总结提炼供电企业两化融合客观规律,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通过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引言供电企业两化融合不仅涉及到信息技术与电网技术的融合,更是一个管理优化的过程。近年来,供电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但是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永泽  况玉书  
政府会计中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与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具有融合的基础和条件,二者有机结合可以节省信息提供成本、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减少政府会计改革的阻力。权责发生制产生资产负债表和行政成本表,满足财务会计的需要;收付实现制产生收入支出表,满足预算会计需要。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融合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界定清楚一些基本概念,便于交流与融合;二是建立同时满足两套会计体系的账户体系以生成三张报表;三是实现政府信息化,用一套会计数据生成三张报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涂扬举  
在信息化、工业化建设的基础上融合遥感技术、智能监测技术等研发出多种人工智能产品,是信息技术、工业技术与管理技术的深度融合。智慧企业不仅仅是企业信息技术的"云"上升级和工业技术的提升,更应关注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同步发展和协调创新,要将技术、管理与人三者紧密联系起来。智慧企业的核心在于对人的智慧的释放,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将人的思想、经验、能力等隐形知识显性化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价值,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林  
工业化与信息化是不同经济背景下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产业融合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产业融合理论,提出产业融合具有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效率、增强产业联系和带动人力资源开发等作用。从技术、业务和微观组织基础等角度分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在产业层面融合的作用机制,并提出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戴魁早  杨开开  黄姿  
从理论上探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两业融合发展水平,并结合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对理论预期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两业融合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研发活动、人才流动和技术成果转移等产生的技术溢出是两业融合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途径和机制。先进制造业与不同现代服务业融合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与交通运输业融合的促进作用最大,随后依次是与房地产业、租赁及商业服务业、信息传输业和文体业,而与金融业、科学研究业融合则未明显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此外,对于数字化程度与供应链集中度较高的企业来说,两业融合更好地促进了创新绩效提升。研究验证了两业融合在创新绩效提升中的作用,对中国创新能力提高和两业融合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龙鹏  周立群  
已有文献在研究"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时,忽略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企业活动通过价值链衔接而成,信息技术或产品会渗透到不同的价值链环节;二是,企业创新活动具有多样性,在不同价值链环节的创新形式具有差异性。基于此,文章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所做的营商环境调查,从企业价值链视角,考察了"两化融合"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环节与信息化的融合提高了企业产品创新投入的倾向,生产制造环节与信息化的融合提高了企业流程创新投入的倾向。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企业"两化融合"整体水平的提升能够增加企业的新产品产值,有助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谢康  肖静华  乌家培  
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我国经济管理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以提高技术效率为目标,以工业化与信息化平衡发展、技术进步与社会稳定平衡协调、工业装备技术资源与信息资源平衡发展为主要路径特征,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形成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